《母鸡》教学反思《母鸡》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是老舍先生继《猫》之后的另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作者以自己对母鸡的感情变化为线索,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母鸡》是篇略读课文,内容浅显,学生很容易理解课文的内容,但在体会作者情感和写作方法时需要教师加以适当点拨、引导。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教学难点是:比较本文与《猫》在写作手法上的特点。为落实教学目标,渗透重难点,我拟紧扣表达作者情感变化的两句话“我一向讨厌母鸡”和“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来贯穿全文的教学,并以此为切入点,指导学生在课文中抓住重点语句分析,理解作者讨厌母鸡是因为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而后来不敢讨厌母鸡是因为看到母鸡有了小雏鸡后变得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最后,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旨“一位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我特地为本课教学加入了一个亮点:课外拓展,情感升华。在此环节中,我选取了老舍先生《我的母亲》中描写母亲在炮火连天的饥荒岁月中勇敢、辛勤地守护老舍一家的片段展示出来,并请班长声情并茂地朗读。果然,学生们凝重的表情告诉我,他们已经被老舍笔下的母亲深深感动。在紧接着的提问中,无一不表示对伟大母爱的赞叹。总的来说,经过两次试教后,第三堂课是最顺利的一次。教学目标基本完成,学生也学有所获。但仔细分析,这堂课还是有以下几个缺陷。一、最大的缺陷是主线不够清晰。虽然我自认为围绕了“作者对母鸡情感态度变化”这条主线来展开教学,但在实际教学中,环节与环节之间缺乏紧密的衔接,结构略显松散。例如,在学生轻松找出了“我一向讨厌母鸡”和“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这两句话后就应该直接分析“讨厌母鸡的哪些方面”,分析完后紧接着问“什么时候不再讨厌母鸡”,以引出文中的过渡句“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亲。”在分析完过渡句的作用后再引导学生找出作者不敢讨厌母鸡的原因,然后体会重点语句。这样就不会显得凌乱,给人一种翻来覆去的感觉。二、没有抓对课文的整体感知。针对整体感知,我在课堂伊始就抛出了一个问题:“文中的母鸡是怎样的?”殊不知这仅仅是读者对母鸡的总体印象,并不是对这篇文章的整体把握。整体感知应该是对文章内容的把握。所以,我应该换一种问法:“母鸡有哪些方面让人讨厌,又有哪些方面是让人不敢讨厌的?”如此一来,学生可以很快就掌握文章内容:分两部分写,先写母鸡的缺点,表达厌恶之情,再写母鸡的优点,表达敬佩之情。三、导入时忽略对《猫》一文的复习。既然教学目标中包含“对比《猫》和《母鸡》写法上的特点,在导入时就应该简单提示《猫》一文的写作手法。这样可为最后学生对比两篇课文做准备。四、在分析哪些地方表现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时,应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朗读重点语句,并引导其抓住关键词语去体会母鸡作为母亲的伟大。例如:在学习第七自然段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蹲”、“挤”、“伏”、“爬”等动词来体会母鸡的“慈爱”。而我因为担心时间不够,而压缩了这个环节的时间,留给学生的主动权太少。五、因为前面预设朗读的时间太少,导致后面多了5分钟的时间来分析《猫》和《母鸡》两篇文章的写法。也就是说,有整整10分钟的时间,学生都是在抄笔记。因为我也没有单独提问学生,而是集体回答后就展示笔记要点了。同时,我也忽略了要指导学生如何去做笔记,这实在是一个遗憾。虽然这次公开课有很多的不足,但我也问心无愧,因为我已经尽全力了。有不足才会有进步,相信下一次再上《母鸡》,我一定能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