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方案》测试卷一、填空(20分,1分/空)1.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应使全体学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人文修养,为(终身学习)和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为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发挥应有的作用。3.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4.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5.学习任务群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追求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而不是(学科知识逐“点”解析)(学科技能逐项训练)的简单线性排列和连接。6..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三类课程分别安排7-9个学习任务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的内容始终贯串普通高中语文课程。7.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的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8..高中阶段要求学生在(课内外)加强阅读,培养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提升阅读品位,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拓宽视野,因此,必修阶段各类文本的阅读量不低于(150万)字。9.语文课程评价要综合发挥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选拔等多种功能,不宜片面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10地方和学校实施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时应引导和鼓励教师遵循(语文教育规律),变革(教学方式),在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二、名词解释(共10分)1.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渐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三、选择题(共40分)(一)单选题(20分,1分/题)(A)1.2013年,教育部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本次修订深入总结21世纪以来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宝贵经验,充分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努力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成既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又具有国际视野的()文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A.纲领性B.指导性C.综合性D.实践性(B)2.()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A.知识性与趣味性B.工具性与人文性C.综合性与实践性D.丰富性与深刻性(C)3.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的()过程中进行。.A.努力创造B.和谐相处C平等对话D.互相合作(D)4.()是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的创新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A.中外文化B.文学经典C.中华民族传统文化D.祖国语文(A)5.()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A.口语交际B.阅读C.识字D.写作(B)6.()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A.实践性学习B.综合性学习C.阶段性学习D.总结性学习(C)7.()关注学习过程,有利于及时揭示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改进教与学活动。A.阶段性评价B.终结性评价C.形成性评价D.总结性评价(D)8.()关注学习结果,有利于对教学活动做出总结性的结论。A.形成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阶段性评价D.终结性评价(A)9.语文教学的()是指开发和利用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语文教学的大课堂,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活动。A.开放性B.实践性C.科学性D.人文性(B)10.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资源。A.课外活动B.课外学习C.课外实践D.课外科学(C)11.下面对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理解错误的是()A.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B.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C.把握语文教育的方向D.努力建设开放而有话力的语文课程(D)12.“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应该包括两个层面:一是面向全体,落实到全体学生身上。二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A.写作B.阅读C.口语表达D.综合(A)13.随着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语文课程更加强调以()为本。A.核心素养B.语文素养C.学科素养D.思想修养(B)14.通过(),将积累的语言材料和学习的语文知识结构化,将言语活动逐渐转化为具体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并能在语言实践中自觉地运用。A.表达与创造B.梳理和整合C.概括与分析D.分析和评价(C)15.学习任务群的设计着眼于培养()基础能力,充分顾及问题导向、跨文化、自主合作、个性化、创造性等因素,并关注语文文字运用的新现象和跨媒介运用的新特点。A.交际B.表达C.语文文字运用D.理解(D)16.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和参与当代生活,学习剖析、评价文化现象,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增强文化自信。A.应用与传播B.继承和发扬C.守正与创新D.传播和交流(A)17.阅读实用类文本,能准确、迅速地把握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对文本所涉及的材料有自己的()A.思考和判断B.观点与态度C.理解与思考D.提取与概括(B)18.()、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在选择性必修和选修阶段不设学分,穿插在其他学习任务群中。A.思辨性阅读与表达B.整本书阅读与研讨C.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D.跨文化专题研讨(C)19.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结构及学分设置中,必修为()学分,选择性必修为6学分。A.6B.7C8D.9(D)20.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学习结果划分为()个级别的水平。水平一和水平二是必修课程学习的要求,水平三和水平四是选择性必修课程学习的要求。A.二B.三C.四D.五(二)多选题(20分,2分/空)(AB)1.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A.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B.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C.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D.充分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ABC)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语文活动指()。A.阅读与鉴赏B.表达与交流C.梳理与探究D.积累与写作(ABCD)3.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的基本原则()A.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B.坚持反映时代要求C.坚持科学论证D.坚持继承发展(AB)4.根据高中语文课程的()特征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需要,语文课程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走出知识本位、技术主义、文本为纲、讲解分析的传统教学模式。A.实践性B.综合性C.指导性D.可操作性(ABC)5.阅读整本书,应以学生利用()为主,不以教师的讲解代替限制学生的阅读与思考。A.课内外时间自主阅读B.撰写笔记C.交流讨论D.阅读与思考(ABCD)6.在语文学习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促进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A.直觉思维B.形象思维C.逻辑思维D.辩证思维(AB)7.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A.交际工具B.信息载体C.传播工具D.书写工具(ABC)8.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提高表达能力A.感受形象B.品味语言C.体验情感D.领悟主旨(ABCD)9.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关键词有()。A.核心素养B.语文活动C.学习任务群D.学业质量水平(ABCD)10普通高中语文必修课程有()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A.整本书阅读与研讨B.当代文化参与C.跨媒介阅读与交流D.语文积累、梳理与探究三、简答题(30分)1.简述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10分)①坚持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能。②以核心素养为本,推进语文课程深层次的改革。③加强实践性,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④注重时代性,构建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2.简述新课程教学观。(10分)①教学是创生与开发过程;②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③新课程教学不仅重结果,更重过程。④教学关注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核心理念。3.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对实施高中语文课程提出了哪些教学建议?(10分)①发挥语文课程的独特功能,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全面发展。②充分理解学习任务群的特点,处理好学习任务群之间的关系。③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④整体把握必修和选修课程,加强课程之间的衔接和统整。⑤探索信息化背景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⑥提高课程开发与设计的能力,实现教师与课程同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