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十二五”时期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西城区“十二五”时期基础设施发展建设规划北京市规划委员会西城分局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1年3月目录前言....1基本概况....1(一)规划范围及年限...1(二)规划依据...2市政部分一、西城区“十一五”时期基础设施发展现状及成就....3(一)基础设施的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3(二)市政基础设施体系进一步完善...3(三)旧城平房区市政基础设施服务水平逐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改善...8二、主要存在问题....9三、西城区“十二五”时期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10四、西城区“十二五”市政基础设施总体发展思路及目标....11五、“十二五”时期西城区市政基础设施发展重点....14(一)重点功能区基础设施保障...14(二)重点工程项目...16六、保障措施建议....23(一)旧城改造要树立典型,以点带面...23(二)切实发挥规划指导作用...23(三)加大服务型政府建设...23(四)加大宣传力度...23交通部分一、西城区现状交通基础设施情况....24(一)城市道路...24(二)公共交通系统...28(三)停车系统...30(四)自行车与步行系统...31(五)交通管理系统...32二、现状问题和症结探寻....32(一)现状问题...32(二)症结分析...34三、西城区“十二五”时期交通基础设施规划目标....37(一)北京市交通发展目标...37(二)西城区“十二五”期间交通发展目标...37四、西城区“十二五”交通系统建设规划....42(一)规划原则...42(二)西城区“十二五”时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方案...43五、实施建议....54前言基础设施是为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提供一般条件的公共设施,包括公共工程、交通设施等,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城市发展中处于重要的先导地位。“十一五”时期,西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城市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城市进入了全新发展阶段。“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是首都发展向国际化大都市跨越、加快推进“三个北京”和世界城市建设关键时期,也是北区、南区实施行政区划合并后西城区的重大发展机遇期,《西城区“十二五”时期基础设施发展建设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市政、交通各专业发展和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是指导各专业、各部门编制相关专项规划、制定年度计划及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基本概况(一)规划范围及年限规划范围:西城区行政区域范围,规划面积为50.6平方公里。规划年限:2011年——2015年。图1西城区规划范围示意图(二)规划依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北京市中心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09年-2020年)《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旧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西城区综合交通规划》《宣武区综合交通规划》《北京“十一五”时期基础设施发展建设规划》《北京“十一五”时期交通发展规划》市政部分一、西城区“十一五”时期基础设施发展现状及成就“十一五”时期,西城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承载能力不断提高,保障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较好地满足了全区人民生活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基础设施的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十一五”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全国范围内的气荒等一系列事件的严峻挑战,西城区通过区内资源合理调配及加强与其它各区的组织协调,确保了奥运会、建国60周年庆典等重大活动期间市政基础设施运行安全稳定,圆满完成各项保障工作任务。(二)市政基础设施体系进一步完善1、供水西城区内供水管线修建历史久远,城市干路均已配套建设了输配水管线。截至2009年,西城区供水管道(管径DN300mm以上)保有量约291公里。主要供水干线形成“三纵七横”格局。“三纵”为三里河路——莲花河西路、西二环——广安门北滨河路——广安门南滨河路、新街口外大街——西单北大街——宣武门外大街——菜市口大街;“七横”为北三环、北二环、平安里西大街——地安门西大街、复兴门外大街——复兴门内大街、莲花池东路——宣武门西大街——宣武门东大街——前门西大街、广安门外大街——广安门内大街——骡马市大街——珠市口西大街和红莲南路——白纸坊西街——白纸坊东街——陶然亭路。详见图2.图2现状供水管网示意图2、排水城区下水道建设始于金代,经金、元、明、清和民国近八百年修建而成。1949年建国后,北京市政府投入大量资金修建城市排水系统、改造治理沟渠。1957年,确定了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四十多年来一直按照该原则进行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截止至2009年底,西城区雨水管道保有量约248公里,污水管道(含合流管)保有量约504公里。目前西城区城市道路下的排水系统为雨污分流制,基本建成了雨水管道和污水管道系统,西城区雨水排除分别属于北护城河、西护城河、前三门暗沟、永定河引水渠、莲花河和南护城河的流域范围,排水尾闾为通惠河,主要雨水管道系统有:西二环雨水干线系统、南北沟沿暗沟、四海下水道、前三门盖板沟、右安门内大街雨水系统、半步桥街雨水系统、菜市口大街雨水系统、太平街雨水系统和前门大街雨水系统等。污水排除属于高碑店污水处理厂流域范围,主要污水管道有北二环路污水管、西二环路污水管、平安大街污水管、西郊污水干线、前三门污水干线、南城污水干线和南护北岸污水干线等。详见图3、图4。图3现状雨水管网示意图图4现状污水管网示意图3、供电“十一五”期间,西城区电网建成白塔寺、人定湖、什刹海、万明路、大栅栏5座110千伏变电站,新增变压器容量839兆伏安,很好保障“煤改电”工程顺利实施。此外,通过加大老旧线路、老旧设备改造力度,特别是“0811”工程的实施,全区供电可靠率提高到99.986%,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09年,西城全区的用电量约为49.9亿千瓦时(电力公司改为51.1,请提供详细数据包括二产、三产等),第二产业用电量2.88亿千瓦时,占5.77%;第三产业用电量37.46亿千瓦时,占75.10%;居民用电9.56亿千瓦时,占19.13%。全区最大供电负荷1381兆瓦,最大负荷时主变平均负载率62.5%。西城区现有220千伏变电站一座,现状安装主变3台,装机容量750兆伏安(已达终期规模);现有北京电力公司所属110千伏变电站17座,现状容量2209兆伏安,终期容量2974兆伏安。西城区110千伏及以上等级高压线路主要以电缆形式沿道路敷设,区内主要市政道路均有现状电力沟道。详见图5。图5现状供电示意图4、供热“十一五”期间,文保区“煤改电”工作是西城区城市供热及环境治理的重点工作。按照市政府“十一五”阶段控制大气污染措施的要求,在市区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西城区“煤改电”工作进展顺利,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十一五”期间共完成约9万户“煤改电”工程。截止2009年底,西城区已全面完成核心文保区平房“煤改电”工作。“煤改电”进展顺利,不仅有效改善了环境,更是改变老城区环境形象,提高了平房居民生活质量。截止2009年底,城市供热管网已基本覆盖区内各主要道路,管径500毫米以上供热管线达到约80公里,城市热力供热面积占到全区总供热面积的50%左右。详见图6。全区共有集中锅炉房473座,供热面积2084.7万平米,占全区供热面积的34.3%。现状锅炉房中仍有裕中西里、广外红莲两座大型锅炉房需进行清洁能源改造。图6现状供热管网示意图(DN500及以上)图7现状供气管网示意图(DN400及以上)表1西城区现状燃煤锅炉房情况列表序号锅炉房名称供热面积(万平方米)1裕中西里63.82广外红莲885、供气“十一五”期间,结合城市开发区和市政道路的建设,继续对西城区的中压燃气管网进行升压改造,提高了管网的利用效率,保证了供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此外,伴随“老楼通气”工程顺利实施,居民和公共服务设施管道气气化率均显著提高。截止2009年底,西城区拥有约800公里中压燃气管网,已基本覆盖区内各主要道路。详见图7。6消防“十一五”期间,通过将消防建设纳入城市发展规划,西城区消防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建成了金融街消防队站,支队指挥中心、什刹海消防站和广安门消防站;消防栓也由2006年的2872座增加到4102座。目前,西城区已建成了6座消防站:西直门消防站、什刹海消防站、金融街消防站、府右街消防站、东经路消防站和大栅栏消防站。7、信息现状西城区移动网络覆盖效果较好,基本达到移动2G的覆盖水平,居民经常活动区域都已经有了联通3G网络覆盖。歌华有线在西城区有现状有线电视基站5座,地下管网基本覆盖区内各主要道路。西城区信息基础设施条件良好,区内主要市政道路均有信息管道敷设。8、环卫设施“老楼通气”工程简介按照科学发展观及建设“人文、科技、绿色”北京的要求,2009年市燃气办组织开展了“老楼通气”工程,由市、区两级政府共同出资,完成317栋楼,28215户老楼通气工程,解决了老楼内居民使用燃气困难的问题,消除使用液化气罐不安全、不方便等现象,有效提高居民生活条件。目前,全区的生活垃圾由分布在城区的91座密闭式清洁站统一收运处理。全年垃圾清运量约62万吨,清运率100%。全区范围内现有公厕1241座(不含可移动公厕84座及户内公厕),其中、达到建设部的二类以上标准公厕279座,达标公厕731座,三类公厕85座。(三)旧城平房区市政基础设施服务水平逐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改善随着危旧房改造工作的推进,“煤改电”、“一户一表”改造、“低洼院”改造、“户厕升级”改造等民生工程推广,旧城市政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显著提升,实现了保护古都风貌和改善人居环境良好的结合。图8“煤改电”工程实施前后二、主要存在问题(1)全区市政基础设施大框架基本形成,局部尚需完善西城区与中心城联系密切,市政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大的框架已经形成。但是局部地区,特别是旧城内由于各种客观原因,市政设施的改造建设滞后,主要市政设施及管线容量有限,难以满足当前及支撑今后发展的需要。例如新街口北大街——西单北大街形成“管线真空”,严重影响周边地区市政供给。(2)基础设施发展水平不均衡,南北存在差异北区内约有56%的面积位于旧城内,而南区旧城内的面积达到73%。受旧城整体保护、经济发展程度等各种条件的限制,南区市政基础设施资金投入和工程实施具有更大的难度,造成整体基础设施水平南北存在一定差异。例如北区已建成西直门消防站、什刹海消防站、金融街消防站、府右街消防站四座消防站,消防站平均保护面积为7.9平方公里;而南区现状投入使用的消防站只有东经路消防站和大栅栏消防站两座,消防站平均保护面积9.52平方公里。原西城消防栓数量为2874个(约91个/平方公里),南区消防栓数量为1228个(约65个/平方公里),北区和南区在消防设施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距。(3)旧城市政基础设施的改善取得一定成效,但缺乏统筹规划目前的一系列民生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缺少统筹规划,仍遗留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胡同整治,没有涉及供水管和排水管的改造,保护区消防隐患和排水的不畅依旧存在;“煤改电”工程没有同步做房屋的外保温工作,热效能打了折扣等;“煤改电”工程致使电力负荷骤增,遍布的开闭站、箱式变压器、柱式变压器、地箱、墙箱等,给胡同的传统风貌造成很大影响。(4)基础设施建设年代不同、标准不同,部分亟待升级改造区内一些主干路的雨水管道设计重现期及综合径流系数不符合当前的规划设计标准,需要重新核算改建;旧城内仍有明、清时代修建的旧沟排水,已存在了几百年,塌邦断壁老化极其严重,排水能力也极度不足,特别在西单北大街至新街口内大街重要内城主干路上仍在使用,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5)基础设施系统防灾减灾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保护区内现状胡同窄,曲曲折折,大型消防车无法进入;现有市政管线的布置只能因陋就简,间距不能满足国家规范;胡同街道内的部分供水

1 / 7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