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记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双城记【英】狄更斯狄更斯19世纪英国杰出小说家,是英国继莎士比亚之后的第二位文学巨匠。“英国文学上批判现实主义的创始人和最伟大的代表”。CharlesDickens(1812-1870)生平•朴次茅斯郊外的波特西镇,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家人一度被关进债务监狱•儿时当过童工(制鞋油作坊)•法院速记员、新闻记者•青年失恋(银行家的女儿玛丽亚·比德耐尔)•中年婚姻破裂•《博慈杂记》(《博兹特写集》)(1836-1837)–第一部作品,描写伦敦社会风貌和各阶层人物生活,显示了幽默和写作才能。狄更斯童年生活的地方创作•早期(1833-1841)开始文学创作时期,先为伦敦的《晨报》等撰写特写,主要表现伦敦城乡的风俗人情和景物、对生活的爱和憎,作者对资本主义社会还抱有幻想,作品的基调是乐观的。1836年出版了《特写集》。1837年第一部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开始在报上连载。•中期(1841-1850)作者大部分时间是在国外旅行中度过的,先后到过美国、意大利、瑞士和法国。1843年出版了一部故事集《圣诞欢歌》,1848年写了《董贝父子》,1850年写了一部自传性质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后期(1851-1870)创作的繁荣时期,这时主要的作品有《荒凉山庄》、《艰难时世》、《小杜丽》、《双城记》和《远大前程》等。这些作品的主题思想不断深化;艺术风格也有了与前不同的特色。作者善于运用典型的细节表现人物的特征;在着力描写小人物善良、温情和道德感化的力量的同时,对资产阶级的罪恶和惨无人道的社会制度作了具有强烈感染力的艺术概括。影响狄更斯以其小说创作篇幅宏大,气势磅礴,内容包罗万象,风格雅俗共赏、丰富多彩,生前即已饮誉国内外,是英国19世纪小说繁荣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作家,19世纪英国最受欢迎的作家,影响遍及欧美以及世界各国,他被后世奉为“召唤人们回到欢笑和仁爱中来的明灯”,马克思把他和他同时代德英国著名作家萨克雷等誉为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他的作品以及根据这些作品演化而成的各种通俗、儿童读物在世界范围内流传更广。在中国,早在20世纪初林纾等人就翻译过狄更斯的小说,许多优秀名作都有了中文译本。一曲人道主义的赞歌——双城记内容构成•第一部复活•第二部金线•第三部暴风雨的踪迹•双城指的是巴黎和伦敦,背景是法国大革命。•情节特点:典型的“凤头猪肚豹尾”之作《双城记》•时间:18世纪后期(1757-1793)•地点:巴黎伦敦•线索:梅尼特一家德伐石夫妇•人物:–梅尼特路茜查尔斯·代尔那劳雷–得伐石夫妇–卡尔登–厄弗里蒙地情节•1775年12月的一个月夜,寓居巴黎的年轻医生梅尼特散步时,突然被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强迫出诊。在侯爵府第中,他目睹一个发狂的绝色农妇和一个身受剑伤的少年饮恨而死的惨状,并获悉侯爵兄弟为了片刻淫乐杀害他们全家的内情。他拒绝侯爵兄弟的重金贿赂,写信向朝廷告发。不料控告信落到被告人手中,医生被关进巴士底狱,从此与世隔绝,杳无音讯。两年后,妻子心碎而死。幼小的孤女路茜被好友劳雷接到伦敦,在善良的女仆普洛斯抚养下长大。•18年后,梅尼特医生获释。这位精神失常的白发老人被巴黎圣安东尼区的一名酒贩、他旧日的仆人得伐石收留。这时,女儿路茜已经成长,专程接他去英国居住。旅途上,他们邂逅法国青年查理·代尔纳,受到他的细心照料。原来代尔纳就是侯爵的儿子。他憎恨自己家族的罪恶,毅然放弃财产的继承权和贵族的姓氏,移居伦敦,当了一名法语教师。在与梅尼特父女的交往中,他对路茜产生了真诚的爱情。梅尼特为了女儿的幸福,决定埋葬过去,欣然同意他们的婚事。•在法国,代尔纳父母相继去世,叔父厄弗里蒙地侯爵继续为所欲为。当他那狂载的马车若无其事地轧死一个农民的孩子后,终于被孩子父亲用刀杀死。一场革命的风暴正在酝酿之中,得伐石的酒店就是革命活动的联络点,他的妻子不停地把贵族的暴行编织成不同的花纹,记录在围巾上,渴望复仇。•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风暴终于袭来了。巴黎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狱,把贵族一个个送上断头台。远在伦敦的代尔纳为了营救管家盖白勒,冒险回国,一到巴黎就被捕入狱。梅尼特父女闻讯后星夜赶到。医生的出庭作证使代尔纳回到妻子的身边。可是,几小时后,代尔纳又被逮捕。在法庭上,得伐石宣读了当年医生在狱中写下的血书:向苍天和大地控告厄弗里蒙地家族的最后一个人。法庭判处代尔纳死刑。就在这时,一直暗暗爱慕路茜的律师助手卡尔登来到巴黎,买通狱卒,混入监狱,顶替了昏迷中的代尔纳,梅尼特父女早已准备就绪,代尔纳一到,马上出发。一行人顺利地离开法国。得伐石太太在代尔纳被判决后,又到梅尼特住所搜捕路茜及其幼女,在与普洛斯的争斗中,因枪支走火而毙命。而断头台上,卡尔登为了爱情,从容献身。《双城记》的思想内容•革命前夜法国贵族和平民、佃农之间尖锐的对立。–贵族的穷奢极侈与贫民的赤贫•法律和监狱反人民的罪恶本质。–法国监狱•大革命必然要到来,革命的正义性及其破坏性。–贫民和佃农长期受压迫及激起的反抗•宣扬了以仁爱为核心的人道主义精神。–用爱消灭恨,用仁爱、宽恕、和解来代替阶级对抗,也是作者创作《双城记》的意图《双城记》的艺术特色•多元整一的网状结构。–梅尼特一家的故事–得伐石夫妇的故事–厄弗里蒙地家族的故事–卡尔登的故事–克朗丘的故事–五条线索即独立平行发展,又相互联系,交叉渗透。–线索:梅尼特的故事是贯穿全书的主线,将五个故事联为一个整体。《双城记》的艺术特色•构思巧妙,紧张生动,具有强烈的戏剧张力。–侦破小说手法,设置悬念,丝丝入扣,引人入胜。“复活”“复生”造成神秘效果•粗笔勾勒与精雕细刻相得益彰。–在波澜壮阔的法国大革命中选取几类有代表性的人物细细勾勒《双城记》的艺术特色•塑造了狄更斯式的扁平人物,“怪人”形象。(夸张漫画)–梅尼特代尔那露西–德伐石–卡尔登–厄弗里蒙地侯爵•对比手法–人物–情节安排仁爱与复仇–主题的表达双城记人物㈠分为四大类:•理想的正面人物形象(梅尼特、查里斯、代尔那、露茜),•自我牺牲的怪人(卡尔登、普洛斯),•革命人民的代表(德发日夫妇),•贵族、资产阶级坏蛋(厄弗里蒙地侯爵、巴尔塞)。㈡分为两大类:•贵族•贫民每一类都有正面人物,也都有批判的反面人物。(1)“鸡群中的凤凰”和“一副精致的假面具”•“鸡群中的凤凰”代尔那——全书中始终是被作者用歌颂笔调来刻画的,他处于一个罪恶累累的家庭,但他出淤泥而不染,是鸡群中的凤凰。他憎恶并且谴责自己贵族家庭的罪行,他并不停留在言辞的谴责,而且有实际行动:主动放弃爵位、官衔、财产、隐名换姓,到英国当教师,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一副精致的假面具”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他表面上道貌岸然,颇有贵族气派,实际上灵魂极其肮脏、凶残。像侯爵这样的贵族们,恣意挥霍人民的血汗,过着极度奢侈、荒唐的生活。(2)他“微笑着走向断头台”而她成了“坚决的复仇女神”•“微笑着走向断头台”卡尔登——是狄更斯心目中的一个伟大的利他主义者,可敬的自我牺牲者。他有才华,有见识,思想敏锐,道德高尚,但却不为社会所赏识,只能屈身于庸俗的皇家律师史曲勒孚之下,充当其助手。生活使他变的懒散、冷漠、玩世不恭。他的性格被社会扭曲了,然而,他的心地依然充满了人道和善良。他深深爱上了露茜,愿为露茜牺牲自己的一切。最后实践了自己的诺言,为了露茜的幸福,顶替代尔那走上断头台,含着微笑,宁静地走完了人生最后的路。作者认为此举乃是人道主义最美的篇章。遗憾的是这个人物的真实性是最差的,特别是作者以卡尔登的死来作为对革命暴力的批判,暴露了他思想的严重局限。•“坚决的复仇女神”德发日太太——这是被作者当作批判的反面形象来刻画的。她本名狄尔斯,生于农民家庭,父亲、姐姐和哥哥都惨死在侯爵兄弟手中,只有她一人躲藏在外,幸免于难。她从小就在心中种下了对贵族的仇恨的种子,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复仇女神”,任何情况下都没有一丝一毫的动摇,坚信理想必将实现。(3)闪光的理想人物——梅尼特他是一个居于中心地位的主要人物,但并不是最能体现作者人道主义理想的那种“理想人物”。这个知识分子,年轻时正直,富于同情心,不向邪恶势力屈服,这都是为作者所赞扬的优秀品格。他目睹侯爵兄弟的罪行,不揭发就不能解除自己“良心上的负担”,终于因此身陷囹圄。他的行为,闪烁着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光辉。严酷的铁窗岁月,增强了他对残暴的侯爵家的仇恨。他后来说:“我在狱中的时候,有时候我的报仇的欲望是无法抑制的。”作者同情他的不幸遭遇,但对他的这种无法抑制的报仇欲望却持否定态度。出狱后,他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他的心完全被对女儿的爱所占据,为了女儿,他甘冒一切风险,甘受任何苦难。在作者笔下,梅里特俨然成为人道主义的化身,而在我们看来,狭隘的爱已使他成为一个目光短浅的庸人。为什么作者又给他安排了一个悲惨的结局呢?他的变痴,是贵族阶级摧毁的结果;在女儿女婿爱的温暖中,他的智力得到了复活,但最后当他的女婿被革命法庭判处死刑后,他又成了一个浑噩的白痴。这悲惨的事实无异于告诉读者:贵族阶级的残暴统治是毁灭人性的,革命的暴力手段同样也是毁灭人性的,只有一切阶级的人彼此相爱、和睦相处,才能使人性发射光芒。梅里特医生的女儿与侯爵的侄子相爱,建立起了幸福的生活,却因为医生对侯爵的一纸控诉书而破坏了。这个奇怪的事实无异于告诉读者:当两个阶级的人不念旧恶、和睦相处时,一切都会是美好的;而当他们硬要清除往日的冤仇时,美好的生活就不复存在了。艺术特色•在法国大革命广阔的真实背景下,作者以虚构人物梅尼特医生的经历为主线索,把冤狱、爱情与复仇三个互相独立而又互相关联的故事交织在一起,情节错综,头绪纷繁。•作者采取倒叙、插叙、伏笔、铺垫等手法,使小说结构完整严密,借古讽今,情节曲折紧张而富有戏剧性,大量运用对比,表现了卓越的艺术技巧。•《双城记》风格肃穆、沉郁,充满忧愤,但缺少早期作品的幽默。《双城记》的人道主义•人道主义:关心人类幸福,尤其表现在对慈善活动和社会改革感兴趣;人道主义原则的实践或表现——亦称“博爱主义”、“慈善行为”。•狄更斯在《双城记》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的人道主义思想:他反对贵族阶级残暴的统治,又反对革命者“过分”的报复行动,主张以宽容和仁爱精神来消除阶级矛盾,从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当时知识分子的人道主义思想。•狄更斯站在人道主义立场,反对一切形式的压迫:一方面他愤怒抨击封建贵族对农民的迫害,详细描写了厄弗里蒙地侯爵毫无人性的骄奢淫逸、为非作歹以此揭示法国大革命的必然性和正义性;另一方面,他也同样不赞成法国大革命中不人道的因素,他把革命写成一种报复行动,一大群杀气腾腾的人在磨刀石上磨刀霍霍,断头台日夜运转。许多恐怖场面让人毛骨悚然。•作者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反映了尖锐的阶级对立和激烈的阶级斗争。狄更斯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出发,通过对各种人物的遭遇及其人性的剖析揭露了封建贵族的恶行。作为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者,狄更斯看到了社会矛盾,希望广大人民能够摆脱贫困和被压迫的生活,表现出对人民革命的诚挚的感情,对革命性质的肯定;但是狄更斯反对暴力革命,描写了法国大革命中群众的狂热与滥杀无辜、由于革命热情的洋溢漫延造成的灾难。他把希望寄托于开明统治者,希望贵族能进行一些改革,希望通过改良的方法缓和阶级矛盾,以求得社会的和谐发展。作者通过法国大革命,展示了人道主义视野下革命的合理性与复仇的疯狂性?作者赞扬善良正直,否定复仇者的暴力行为,提倡用仁爱和宽恕的精神来化解仇恨、改变那些被扭曲的心灵。•在狄更斯的笔下,人道主义精神具体体现在梅尼特医生、露茜、达内、卡顿以及时时刻刻给他们帮助的劳瑞先生及普若斯小姐身上,他们是“爱”的代表。作者从人道主义立场出发,着力描写了他们的正直、善良的可贵品质,反对革命者在他们身上进行的复仇活动。在这些人之间,作者又着重写了梅尼特医生和卡顿。但对于被逼而起来革命的德发日太太不是理解,也不是赞扬,而是给予了丑化,狄更斯把她描写成嗜血成性、乱杀无辜、疯狂、冷酷的复仇者。德发日太太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压迫与反抗问题的理性思考、对轮回式的阶级斗争的忧虑和对美好人生的企盼,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作者反对暴力革命的态度。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