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事实就是排除了任何主观因素的客观事实。P151事实的概念有多种含义,在科学认识中,事实常常是下述两种不同含义上来使用:一种是指在现实的时间和空间存在着的事件,现象和过程。在科学认识论中常常表明为“事实1”,即客观事实;一种是指用某种语言描述被观察到的客观事件,现象和过程所做出的经验陈述或观察判断。在认识论中常常标明为“事实2”,也就是经验事实。两者具有同一性,客观事实是经验事实的基础,经验事实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是对客观事实能动反映的体现。在科学方法论中,科学事实这一范畴一般是指经验事实,因此,所谓科学事实,是指人们对观察和实验等时间所观察到的客观存在的事件,现象和过程的真实描述。它体现的是客观事件在科学认识主体中的记述和判断,而不是理性抽象的结果,它的内容是客观的,而形式是主观的。2逻辑思维必须遵从固定思维规则,所以不含任何创造性。P196思维逻辑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客观世界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是科学思维的一种最普遍最基本的类型。逻辑思维的确必须遵从固定的思维规则。广义上的创造性思维是指创造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一切形式的思维活动的总称。狭义上的创造性思维专指提出创新思想的思维活动。显然从广义的创造性思维来讲,逻辑思维是包括在内的。按科学思维的类型我们可以把狭义的创造性思维大体分为两个形式:(1)以非逻辑思维形式——想象,直觉和灵感等为主的创造性思维。(2)以逻辑思维为主的创造性思维。人们往往忽视逻辑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的重要作用,甚至把逻辑思维和创作性思维完全对立起来。这是片面的。形式逻辑的演绎推理虽然前提与结论之间有蕴涵关系,但是演绎外推完全可以进入到还没有被人类考察过的未知领域,否定它在创造性思维中的作用是没有根据的,归纳推理虽然结论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但却更明显的表现出一种由已知到未知的方法。特别是直觉归纳,可以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形式。类比推理所得到的结论不具有逻辑必然性。但它是多种思维形式的综合,正因如此,它为人们的思维过程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使它成为科学研究中非常有创造型的思维形式。3系统的有序是指系统组成要素之间有规律的联系与转化,这表现在要素分布的均匀上。P50系统的有序是指系统组成要素之间有规律的联系与转化,它是个整体的概念,单个事物或孤立的要素是无所谓有序的。系统的有序可表现为要素分布的不均匀性。一个系统的各个要素总是出现在某些特定的空间位置或时间位置上,就显得井然有序;如果要素的分布是均匀的,即任何要素都可以出现在任何位置上,整体上就显得混乱无序。一个系统中物质和能量分布不均匀,就显得有序。系统的有序性还意味着要素分布和运动分布的某种一致性和协调性。4进化与退化是分别发生的,二者没有必然联系。P52进化与退化是同时进行的,两者存在着一定的辩证关系。我们必须承认有一个多元论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进化的过程和退化的过程并存着。简单的用一类事实否定或代替另一类事实,显然是不妥当的;简单的将两类事实看成是并行不悖的,也是不妥当的。重要的问题在于讨论进化与退化之间的统一性,这种统一性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第一,共生同存,两者相伴。进化与退化往往是同时发生,一起存在的,它们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从某一层次,角度,侧面来看进化的过程,在另一个层次,角度,侧面就是退化的过程。第二,相互包含,两者统一。以进化为主的过程往往内在地包含着退化,同样,以退化为主的也常常内在的包含着进化,纯粹的进化或纯粹的退化至少是极其罕见的现象。第三,相互交替,两极相通。进化与退化往往是交替进行相互转化的,当进化或者退化的总体进程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它们就会向各自的对立面发展。5科学假说是假定性说明,一般没有科学依据。P214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科学假说是假定性说明但并不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假说是根据已知的事实和科学原理,对说研究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提出的一种假定性的推测和说明。它即是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思维形式,又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假说既然是基于已知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猜测性说明,那么,他通常就会由几个基本要素构成:事实基础;背景理论;对想象本质的猜测;推演出的预言与预见。在有些情况下,人们也把理论或假说中的预言称为“假说”,而实际上这些预言都是理论或假说的一个组成部分。假说的结构决定了它具有以下特点:1科学性假说是以一定的科学事实为依据,以科学理论为前提而提出来的。2假定性假说中包含着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猜测。这种猜测往往是在科学资料不甚充足,检验条件不甚完备的情况下提出的,带有假定性成分,在未来可能被证伪而淘汰,也可能基本被确证并经修正完善后称为理论。3易变性对于同一自然现象,由于人们占有的材料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知识结构不同,使用的方法不同等原因,可能提出多种不同的假说,这些假说会随着实践过程中的新发现而变化,随着争论的发展而修改。易变性不同于理论的相对稳定性,往往给人一种错觉,这种错觉忽视了假说的科学性及其客观依据。五简答1自然辩证法p1-2自然辩证法是19世纪中叶由恩格斯在概括和总结当时自然科学最新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自然哲学理论。它是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辩证法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开放的理论体系。研究的内容对象:自然界的辩证法,即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即人类通过科学技术事件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即作为一般认识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科学技术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自然辩证法的内容包括三大部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2头脑风暴法P277该法是美国人奥斯本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来的。将对某项工程技术课题有专门知识的人召集起来,围绕一个明确的议题,作无拘束的自由思考,讨论,让各种思想多项流动,多元交叉,借以填补各自空白,与会者互相启发,使创造性思维产生共振和连锁反应,由此诱发出更多的创新设想。这是一种发散性思维,它充分发挥了人们的想象力。以原有的知识圈为出发点,又突破原有的知识圈,利用想象类比联想等方式引发种种奇特的思想,达到发明创造的新的工程技术产品的目的。这种方法是工程技术研究构思方法中的一种重要方法。3如何理解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p2自然辩证法作为一门完整的,相对独立的学科,有它自己的研究对象。自然辩证法始终以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作为贯穿其研究全过程的中心线索。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中自然界处在客体的地位,是人类所要认识和改造的客观对象,也决定人类认识和改造这个对象全部活动之合理性的客观依据。人则是人与自然界关系中的主体,是积极地变革这一关系的主动方便,是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能动的实践者。主体要反映和改变客体,人类要认识和改造自然界,还必须借助于科学技术的中介。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出发,来考察作为这一关系中的客体的自然界,作为这一关系的主体的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以及这一关系的中介的科学技术,便构成了自然辩证法的三部分研究对象。自然辩证法所要研究的是:自然界的辩证法,即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即人类通过科学技术实践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辩证法,即作为一般认识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科学技术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4科学抽象一般要坚持那些原则?实践是科学抽象的基础,科学抽象的感性资料来源于实践,所遵循的抽象规则也是经实践反复检验的,科学抽象的结果也必须付诸实践检验;掌握丰富可靠的事实,是科学抽象的重要的前提,获得事实资料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学习继承别人的成果,二是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感性材料;运用科学方法是科学抽象的关键,抽象过程中要介入大量的理性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整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最终获得理论成果。5科学工作者捕获机遇要具备的素质?p175机遇产生的客观原因在于自然界本身就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辩证统一。机遇产生的认识论根源在于人们认识过程中的复杂性和曲折性,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主观与客观不相符合的情况,使认识既有目的性,又有意外性。机遇在科学发现中起着很重要作用,当并非所有碰到机遇的人都能从中作出科学发现。能否利用机遇提供的重要线索,从中作出新发现,关键是要善于捕捉机遇。从科技史上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来看,具有一下几条条件的才能捕捉住机遇:敏锐的观察力,高度的判断力,科学的想象力,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6学习自然辩证法对科学工作者的意义?p15-17自然辩证法揭示了自然界演化,科学技术发展和科学技术研究的一般规律,它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有力武器。学习自然辩证法,总的来说是为了树立起对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的正确观点,掌握正确的科学方法论,提高观察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加速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具体来说,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有以下几点。第一,学习自然辩证法是科学技术自身发展的需要。第二,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利于人与自然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第三,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是学习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需要。第四,学习自然辩证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会建设的需要。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会建设,科学技术现代化是整个现代化的关键学习自然辩证法,用辩证唯物主义武装我国广大的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头脑,可以启迪他们的思维,开阔他们的思路,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在科学技术的领域里追赶世界先进水平,推动经济建设和整个综合国力的提高。同时学习自然辩证法,可以为科学技术方针和政策的制定,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划,科学技术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提供科学基础,其关键性也在日益增长。7“观察渗透理论”这一观点对认识论有什么帮助?p168科学认识史表明,观察渗透理论的观点比较符合科学观察的实际进程。观察之所以渗透着理论,从根本上将是因为观察是一项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观察的主体是人。观察是一个人认识主体与积极主动地反映客体的相互作用过程。这个相互作用过程决定了观察必然渗透理论。第一,认识的主体总是在一定的理论框架下进行观察的,不同的知识背景,不同的理论指导就会得出不同的观察结果。第二,为了提高观察的精度和可靠性,人们不断地改进观察的手段和方式,从凭借肉眼的观察发展到用仪器进行观察,在使用仪器观察时,同样也要受到理论的影响。第三,在对观察结果进行处理时,也渗透着理论的指导作用。正确的理论是观察客观性的保障,而观察客观性又为理论的建立和检验作了保证。观察和理论的这种关系是由观察的主观性和客观性过决定的。观察的主观性决定了观察必须渗透着理论:观察的客观性决定了理论必须依赖观察;观察的主观性和客观性的辩证统一决定了观察和理论的辩证统一,割裂两者的辩证关系,片面强调某一方面,都是错误的。8什么是科学问题?如何科研选题?p134p143-150科学问题是指一定历史时代的科学认识主体,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经过分析与研究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又未解决的矛盾。科学问题是有结构的,在科学认识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科研选题就是形成,选择和确定所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科研选题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并不存在固定不变的模式,不过集古今中外科学家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还是能够从中引出具有方法论功能的一些基本选自原则。1需要性原则需要性原则是指选择的课题必须着眼于社会的需要和学科理论发展的需要及研究者今后发展的需要。(社会需要是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学科理论发展的需要是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2创造性原则创造性原则是指选出的课题应是前人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疑难问题,并预期能从中产生创造的科学技术成果。3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是指选题要有科学事实根据哈科学理论根据,把课题置于但是得科学技术背景下,并使之成为科学上可以成立和可以探讨的问题。4可行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是指选择的课题应与自己的客观条件相适应,即根据实际具备或进过努力可以具备的来选择研究课题。以上四条原则,充分反映了科学选题的目的价值根源和条件,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