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一、工程质量通病1、混凝土连续箱梁物端部路基沉陷2、隧道衬砌不实、渗水3、桥面铺装早期破坏4、桥梁支座安装质量缺陷5、小型预制构件粗糙6、埋置支部维护宁土方谁不到位7、预应力结构张拉、锚固、压浆控制不严8、构造混凝土外观质量处理及预防措施9、模版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0、梁外观质量缺陷与防治措施11、钢筋的裂缝防治措施二、施工工艺通病1、混合料计量不准确、级配不严格、拌合不均匀2、各类外掺品种选用、计量、掺配方法掌握不准确3、体积法、流量法计量误差4、预留构件、预埋钢筋变位5、各类结构养生方法不当、养护时间不足.6、垮工砌筑方法、人工砂浆、勾缝方式不妥7、路基碾压设备不足,填前处理、分层压实不够8、合同段、工作面、工序间衔接不当三、工程质量管理通病1、盲目赶工2、指定分包指定采购3、建立独立检测频率不足4、施工自检体系不健全5、原始资料真实性差6、材料质量源头控制不严7、以包代管、质量责任不清8、设计变更多,质量控制难度大,工程变更多9、施工人员设计文件及规范不准确一、工程质量通病1构造物端部路基沉陷1.1病害成因及表现构造物端部路基沉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1.1基地未经压实或路基填筑时压实度不够,由于路基的沉缩达到危险的程度,是路基在局部或者大面积沉陷。1.1.2由于路基处于软弱地基上,路基的沉陷使路基表面出现大量沉陷,并且可能同时引起地基两侧的土从两旁隆起。1.1.3由于路基内部形成过度饱水区(泥泞),雨天填筑很容易引起这种情况。当用透水性不同的材料,乱而无序的填筑以及冬季填筑路基采用饱水的冻结材料或混有雪的材料,均能产生富水饱和区,使路基沉陷。1.1.4没有按照施工技术规范中的要求认真进行操作,在施工中填筑了不符合要求的材料,造成路基填土压实度不均匀和低于标准,路基抗压强度不够,在行车作用下产生沉陷。1.1.5桩柱式桥台未待填方充分沉降而修筑结构物。1.2预防处理措施1.2.1施工前做好排水沟、集水井等排水措施,保证基地干燥。1.2.2填筑前清楚干净杂土、表层淤泥、腐植土等,挖除耕植土后按照4%-5%的坡度构筑路拱,基底适当放宽。1.2.3合理选用填筑材料,构造物端部的填料选用级配良好、强度高的填料进行填筑。1.2.4严格控制含水量,提高填料的压实度,主要影响压实度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含水量、碾压层的厚度、压实机械的类型和功能、碾压遍数以及地基强度。对含水量过大的材料采用翻松晾晒或均匀掺入白石灰老降低含水量,对含水量过小的材料,则洒水湿润后再进行碾压。1.2.5严格分层厚度,构造物端部的填料应分层填筑,严禁向坑内倾倒,每层松铺厚度不超过15cm,与路堤交界处挖成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1m,填筑时平衡对称进行。1.2.6严格压实机械,不同的填料和场地条件选择不同的压实机械,一般选用压实效果较高的碾压机械,同时配以小型夯实机具,机械难以压实的地方,用小型压实机具补充压实,保证压实度达到要求。1.2.7为保证填筑质量,严格施工工序检验,从材料进场到摊铺碾压进行全过程旁站,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问题,把一切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1.2.8对于桩柱式桥台,应先填土,待填方充分沉降后,再修建桩柱式桥台,从而减少结构物与填土的沉降差。1.2.9冬季施工时应使填筑材料在未受冻的情况下回填筑压实,避免填筑压实度严重不均匀而造成沉陷。1.2.10施工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搭板或土工格栅等新技术进行过渡。以此来保证构造物端部不沉陷。1.2.1.1选用性能好的伸缩缝,施工完路面后再切割面层安装伸缩缝,以保证桥面伸缩缝处的平整完好。2隧道衬砌不实、掺水2.1病害成因及表现2.1.1隧道衬砌不实、渗漏水是隧道工程的一大病害,当地下水压较大时,渗水会穿过防水层。隧道二次衬砌后隧道的渗漏主要发生在施工缝上。施工缝有环向施工缝(包括变形缝)和水平施工缝之分。其中环向施工缝是衬砌段向前推进时不可避免的,数量也多,是防渗漏的重点;水平施工缝是衬砌结构分次施工时才会遇到,但水平施工缝的防渗漏是隧道防水难点。从整座隧道来看,容易渗漏水地方,主要发生于靠近隧道端口(出口、进口)。在明暗洞结合部尤为严重,表现为流水的现象也特别多。隧道渗漏水有供部渗水、滴水、漏水成线和成股射流四种;边墙有渗水、淌水两种;少数隧道有随底涌水。2.2预防处理措施根据渗漏水的形式、水量和渗漏水的不稳,采取不同的整治方法。常见的措施有:衬砌背后亚注水泥浆液、水泥砂浆、或水泥一水玻璃双液浆;衬砌背后压注适当的化学浆液。隧道的水害受多种条件决定,影响因素十分复杂,用遵循“以排为主,防排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力争隧道建成后达到基本干燥,确保结构和设备的正常使用和行车安全。“防”水旨在事先对隧道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调查清楚,然后根据使用要求、施工方法、出水部位及水量大小等情况,而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排水方案。准备好防排水所需的器材设备。做到“防”有措施,“排”给出路,使防排水方案符合“综合治理”之要求。首先,防止或减少地面水往下渗漏是减少围岩的渗漏水或涌水的重要措施。特别是当在隧道覆盖层薄,且渗透性强的地层更加应在进洞前及早处理,施工过程也应多观察原设计施工所设置的排水系统。并重点注意洞顶附近有井、水沟、池沼、洼池、水田等的时候,有可能随时间增昌赫施工进展,原自然排水系统改变影响地表,可能存在个别地表沉降,也会发生构造物开裂的可能,这将直接影响洞外排水系统功能和“综合排水”方案。其次,施工过程应认真对待防排水各项环节,特别是岩石破碎、多断层、地下水丰富软弱围岩地段应多注意。2.2.1防水板的处理2.2.1.1增大防水板的垫层土工布厚度。2.2.1.2铺设防水层签,要求喷射混凝土大范围平顺、小范围光滑。2.2.2预防二次衬砌环向施工缝渗漏。衬砌环向施工缝防水构造主要有两种,一是在衬砌厚度的中部沿环向设置内置式止水带;二是在同样的位置设置遇水膨胀橡胶条。这两种构造的防水效果不足之处与注意事项如下:2.2.2.1渗水下排不畅现象。衬砌施工缝渗水下排不畅有两种情况,以示沿施工缝环向下排不畅,二是施工缝下部下排不畅。在衬砌基础以上,穿过防水板的渗水常向施工缝汇聚。施工缝虽然具有一定的宽度和一定的渗水下排能力,但此排水能力往往较小,不能满足渗水畅排。特别是在雨季,洞内气温仍然相对校高,由于衬砌线膨胀原因,施工缝的宽度较小,使渗水下排阻力加大,造成施工缝止水带外侧水压增高,从而引发渗漏。在全断面一次衬砌情况下,衬砌施工。衬砌基础施工的分段位置往往与上部衬砌的分段位置不重合,因此,常常在衬砌施工缝的下部没有与隧道排水系统相连通的衬砌基础施工缝。如果上部衬砌施工缝中已经饱水,积水很难下排,从而在止水带或膨胀橡胶条与防水层之间形成较高水压,高压水可能会引发施工缝渗漏。为此,要求施工时应保证衬砌上部施工缝与基础施工缝在同一断面上,增设环向排水管,达到无压畅排的效果。2.2.2.2止水带、膨胀橡胶条周围混凝土不密实现象。造成止水带周围不密实的原因主要是混凝土的干缩和断头模板漏浆。前者在混凝土浇筑时,混合料与止水带虽然紧密接触,但混凝土凝结硬化过程中,混凝土会生产一定量的干缩,使止水带与其周围混凝土的界面出现间隙,此间隙可能便为渗水提供了外渗的通道。特别是在止水带固定钢筋周围。后者则由于衬砌端头模板构造复杂,一些隧道衬砌的端头模板由木板拼装而成,端头模板在止水带两侧不够严密,混凝土浇注时容易漏浆,使止水带周围混凝土不密实,导致隧道建成后渗水浇过止水带从混凝土中渗出。为此,首先要求浇注混凝土时的端头模板严密,不允许存在漏浆的现象;其次,浇注断头混凝土按施工技术规范分层振捣密实;第三,拆模后发现侧面不密实或漏浆应及时修复。2.2.2.2二次衬砌水平施工缝渗漏水的预防是隧道防水工程的难点。所以正常情况下要求环向二衬混凝土浇筑一次成形,不留施工缝。一般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在前期施工缝的混凝土表面进行凿毛,采用高防渗混凝土浇筑接触层;二是在水平施工缝上设置膨胀橡胶条;三是在水平施工缝上设置普通止水带。2.2.4利用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提高防水和抗渗水能力2.2.4.1提高喷射混凝土质量。喷射混凝土原则上爆破后应立即喷射,尽快封闭岩面,才能有效控制围岩松动变形。喷射前,应清理岩面粉尘和杂物,做到喷层面密贴,不产生夹层和离鼓现象。当设计喷层较厚需要几次喷射时,一次喷层要适当,过厚会引起膨胀,影响混凝土的粘结力和凝聚力,易造成离层因自重而坠落,过薄则粗骨料不易粘结牢固,增加回弹量。2.2.4.2提高二次衬砌混凝土抗渗性,防水性。二次衬砌的施作,应在围沿河锚杆支护基本稳定后进行。当围岩变形较大,流变特性明显时,应加强初期支护并及早施工作仰拱合二次衬砌。当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有空隙,必须回填密实。回填过程中不得随意用渣体,更不应允许片石侵入衬砌断面,同时回填应慎重考虑是否会把防水板剂破和损坏的可能。回填间隙比较大的时候,事先考虑防水板的余留量与搭接长度,在富水区域二村可采用抗渗混凝土。为排除隧道衬砌背后的地下水,在衬砌背后设置排水暗沟,盲沟或引水管也是一个重要措施。位置的选择应根据开挖后而定,排水设施的设置要配合衬砌施工进行。2.2.5加强排水设施,改善提高隧道抗渗漏水现象。治理洞内的水,应采取“以防为主,防、排、截、堵相结合治理原则。对防水层,纵、横、竖向盲沟,明、暗边沟,截水沟,排水横坡,泄水孔等应及时修理,保持完好、畅通。2.2.5.1增设衬砌背面[排水系统。即在边墙内加设竖向盲沟及泄水孔,将渗水引入隧道的边沟内排水。2.2.5.2对裂缝集中处的掺水,可采用封闭裂缝埋管排渗的方法,将渗水引人隧道的边沟内排水。2.2.5.3衬砌工作缝处渗水,可加设工作缝环形暗槽,将渗水通过暗槽内的半圆管排入纵向边沟内。2.2.5.4对少量渗水,可抹防水砂浆封闭;也可以在衬砌表面铺一层防水层。防水层材料可用水泥或树脂类材料,但注意便不应使其承受水压。2.2.5.5在围岩与衬砌间压注防水水泥砂浆或者水泥浆,可渗入造强速凝剂,形成密封层以防渗漏。2.2.5.6设表层导流管。隧道里面两侧排水沟不畅,导致路面渗水或者漏水。排水不畅使水沟里水流入路面施工缝或者基层,当路面纵向有一定坡度时,水沟里的水就会流到地处砼施工缝,最后渗出路面而影响车辆正常行驶。对纵向排水沟底部人工凿除,水沟底标高低于路面结构层后,水沟中水便顺畅地排出隧道,使路面渗水和漏水现象得到一定改善。总之,在隧道建设与施工现场管理过程都要认真总结、探讨,并认真把握好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同时,根据实际地质、水文、施工方法、出水部位及水量大小等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排水方案,做到“防”有措施,“排”给出路,依据防、截、排、堵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原则进行。3桥面铺装早期破坏3.1病害成因及表现桥面铺装层破坏主要是桥梁结构在中重车超载的影响下引起,重车超载是主要肇因。同时桥梁结构和桥的施工质量使得桥本身存在很多缺陷。3.1.1桥梁体结构对铺装层的影响。梁体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跨中产生很大的弯矩和竖向位移,长期承受超载车俩,结构显得刚度不够,在车载下产生很大的挠度。裂缝一般出现在梁的交界处。延着梁的方向延伸,形成顺侨向德裂纹。梁体变形过大,铺装层受到过大拉应力而开裂破坏。3.1.2混凝土强度低。桥梁桥面一般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作桥面和铺装层,普通混凝土的康拉强度比较低,由于施工工艺的缘故,有局部区域的混凝土强度比较低或桥面铺装混凝土强度不均匀,达不到设计要求,混凝土强度低的部位在超载车的作用下容易在这些脆弱的地方开始开裂,作为康拉要求比较高的桥面铺装层应该用抗拉性能比较高的材料铺装,若采用普通混凝土铺装应该增加配筋的数量,以提高铺装层的抗拉性能。3.1.3桥面板和桥面铺装层的施工质量也存在一些问题,在铺装层与桥面板间普遍存在着`一层砂浆夹层,强度很低,桥面板与铺装层间没有足够的联系,桥面板和铺装层间砂浆夹层的存在,导致铺装层与桥面板间脱粘而剥离,使得桥面铺装过早破坏。因为铺装层根桥面板间没有足够的联系,不能与桥面板共同受力。桥面板没有足够强度,发生较大变形,铺装层受到较大的拉应力而开裂。雨水从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