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物流与包装标准化[本章内容]第一节物流标准化的概念第二节物流标准化的方法第三节物流标准化内容第四节国内物流标准化建设第一节物流标准化的概念[本节内容]物流标准化的含义物流标准的种类物流标准化的基本原则4.1.1物流标准化的含义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的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一)标准和标准化的含义标准化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产品、工作、工程、服务等普遍的活动制定、发布和实施统一的标准的过程。(二)物流标准化的概念物流标准化是指以物流系统为对象,围绕运输、储存、装卸、包装以及物流信息处理等物流活动制定、发布和实施有关技术和工作方面的标准,并按照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的配合性要求,统一整个物流系统的标准的过程。4.1.1物流标准化的含义物流标准化具有以下含义:(二)物流标准化的概念1.物流标准化是以制定标准、贯彻标准并随着发展的需要而修订标准的活动过程,是一个不断循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2.物流标准是物流标准化活动的产物。3.物流标准化的效果只有通过在社会实践中实施标准,才能表现出来。4.物流标准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从深度上讲,无论是单个标准,还是标准系统,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都要经过不断调整。4.1.1物流标准化的含义(三)物流标准化系统的特点1.和一般标准化系统不同,物流系统的标准化涉及面更为广泛,其对象包括了机电、建筑、工具、工作方法等许多种类。2.物流标准化系统是属于二次系统,或称后标准化系统。3.物流标准化更要求体现科学性、民主性和经济性。4.物流标准化有非常强的国际性。4.1.1物流标准化的含义4.1.2物流标准的种类(一)基础标准(二)分系统技术标准(三)工作标准及作业规范(一)基础标准基础标准是制定其他物流标准应遵循的、全国统一的标准,是制定物流标准必须遵循的技术基础与方法指南。4.1.2物流标准的种类1.专业计量单位标准2.物流基础模数尺寸标准3.集装基础模数尺寸4.物流建筑基础模数尺寸5.物流专业术语标准6.物流核算、统计的标准化7.标志、图示和识别标准主要包括ISO:600mmX400mm4.1.2物流标准的种类(一)基础标准1.专业计量单位标准。物流标准是建立在一般标准化基础之上的专业标准化系统,除国家规定的统一计量标准外,物流系统还要有自身独特的专业计量标准。2.物流基础模数尺寸标准。基础模数尺寸是指标准化的共同单位尺寸,或系统各标准尺寸的最小公约尺寸。3.集装基础模数尺寸。集装基础模数尺寸是最小的集装尺寸,它是在物流基础模数尺寸基础上,按倍数推导出来的各种集装设备的基础尺寸。4.物流建筑基础模数尺寸。主要是指物流系统中各种建筑物所使用的基础模数,在设计建筑物的长、宽、高尺寸、门窗尺寸以及跨度、深度等尺寸时,要以此为依据。(一)基础标准(续)4.1.2物流标准的种类5.物流专业术语标准。包括物流专业名词的统一化、专业名词的统一编码以及术语的统一解释等。6.物流核算、统计的标准化。物流核算、统计的规范化是建立系统情报网、对系统进行统一管理的重要前提条件,也是对系统进行宏观控制与微观监测的必备前提。7.标志、图示和识别标准。物流中的物品、工具、机具都是在不断运动中,因此,识别和区分便十分重要,对于物流中的物流对象,需要既有易于识别的又易于区分的标识,有时需要自动识别,这就可以用复杂的条形码来代替用肉眼识别的标识。4.1.2物流标准的种类(二)分系统技术标准1.运输车船标准2.作业车辆标准3.传输机具标准5.站台技术标准6.包装、托盘、集装箱标准7.货架、储罐标准4.仓库技术标准4.1.2物流标准的种类(二)分系统技术标准1.运输车船标准。对象是物流系统中从事物品空间位置转移的各种运输设备,如火车、货船、拖挂车、卡车、配送车等。2.作业车辆标准。对象是物流设施内部使用的各种作业车辆。包括尺寸、运行方式、作业范围、作业重量、作业速度等3.传输机具标准。包括水平、垂直输送的各种机械式、气动式起重机、传送机、提升机的尺寸、传输能力等技术标准。4.仓库技术标准。包括仓库尺寸、建筑面积、有效面积、通道比例、单位储存能力、总吞吐能力、温湿度等技术标准。(二)分系统技术标准(续)4.1.2物流标准的种类5.站台技术标准。包括站台高度、作业能力等技术标准。6.包装、托盘、集装箱标准。包括包装、托盘、集装箱系列尺寸标准,包装物强度标准,包装、托盘、集装箱荷重标准以及各种集装、包装材料、材质标准等。7.货架、储罐标准。包括货架净空间、载重能力、储罐容积尺寸标准等。(三)工作标准及作业规范物流工作标准是对各项物流工作制定的统一要求和规范化制度,主要包括:各岗位的职责及权限范围;完成各项任务的程序和方法以及与相关岗位的协调、信息传递方式,工作人员的考核与奖罚方法;物流设施、建筑的检查验收规范;吊钩、索具使用、放置规定;货车和配送车辆运行时刻表、运行速度限制以及异常情况的处理方法等。物流作业标准是指在物流作业过程中,物流设备运行标准,作业程序、作业要求等标准。这是实现作业规范化、效率化以及保证作业质量的基础。4.1.2物流标准的种类4.1.3物流标准化的基本原则(一)市场导向原则(二)一致性与协调性原则(三)科学发展原则(四)推进企业创新原则(一)市场导向原则4.1.3物流标准化的基本原则物流是社会分工专业化的产物,它与经济水平和市场发达程度密切相关,我国正在加快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物流标准化工作已从“行政需求”转向‘‘市场需求”,有需求的标准才有价值。从物流服务的过程看,政府部门、企业、客户对物流标准的需求各不相同。政府从宏观管理出发,要求建立统一的企业运营绩效、管理等指标体系以及企业共性管理的相关规范,所以要制定管理类标准;企业从技术角度出发,最关心的是相互之间的管理与技术接口问题,如多式联运的相关标准、信息传输与交换相关标准等,所以要制定技术类标准以促进企业间物流资源的协调与整合;客户从物流服务要求出发,需要制定规范物流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业务往来关系标准,如物流服务合同、物流服务质量标准等。根据上述原则,在《物流标准体系表》所附明细表中主要列出的:一是已经出台的有使用价值,但标准之间衔接性差、标准规范不相一致,需要尽快修订的标准;二是市场当前急需的应尽快着手制定的标准。(一)市场导向原则(续)4.1.3物流标准化的基本原则(二)一致性与协调性原则物流是个复合型产业,物流标准化涉及众多的行业和部门。所以物流标准化的推动强调协调性和一致性,要根据各地物流信息化现状和企业需求制定一套完整、科学、可操作性强的物流信息标准化推进计划,通过各行业、各部门的相互配合与协调,推动各地物流信息化的进程。4.1.3物流标准化的基本原则(三)科学发展原则物流标准化是一项系统性的基础性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把基础打牢打实,用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观点指导物流标准化的进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物流信息标准化体系与进程应与我国物流标准化体系和进程相适应;二是要结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实际需求;三是要吸取中国香港、东南亚以及欧美等国家物流信息标准化的经验和创新。4.1.3物流标准化的基本原则(四)推进企业创新原则物流标准化的目的不是为了限制或制约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而是要通过标准的实施积极促进企业在规范发展中不断进行提升和创新。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推进物流企业在经济全球化、我国积极融入国际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在一个基础准则平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点,通过公平竞争不断成长和壮大。因此除强制推广一些涉及安全、环保、产业衔接、基础信息、基础管理与技术、服务质量与规定、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标准外,还应鼓励企业制定和完善企业标准,如企业物流规划、物流企业服务模式、服务功能等方面的标准以及物流作业规程及物流设备等标准。鼓励企业在这方面大胆尝试,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向微软等国际著名公司学习,通过推进本企业的标准,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4.1.3物流标准化的基本原则第二节物流标准化的方法[本节内容]3.2.1物流标准化的形式3.2.2物流标准化的基本思路3.2.3物流系统标准化的方法4.2.1物流标准化的形式标准化的形式是标准化内容的表现形态。标准化有多种形式,每种形式都表现不同的标准化内容。研究标准化形式及其特点,是为了便于在实际工作中根据不同的标准化任务,选用适宜的标准化形式,达到既定的目标。在标准化形式中运用较多的有简化、统一化、系列化、通用化和组合化。(一)简化简化是在一定范围内缩减物流标准化对象的类型数目,使之在一定的时间内满足一般需要的标准化形式。(二)统一化统一化是把同类事物两种以上的表现形态归并为一种或限定在一个范围内的标准化形式。4.2.1物流标准化的形式4.2.1物流标准化的形式系列化是对一类产品中的一组产品同时进行标准化的一种形式,是标准化的高级形式,它按照用途和结构将同类型产品归并在一起,使产品品种典型化,又把同类型的产品的主要参数、尺寸,按优先数理论合理分级,以协调同类产品和配套产品以及包装之间的关系。(三)系列化(四)通用化通用化是指在互相独立的系统中,选择和确定具有功能互换性或尺寸互换性的子系统或者功能单元的标准化形式。(五)组合化组合化是按照标准化原则,设计制造出若干组通用性较强的单元,再根据需要进行拼合的标准化形式。4.2.2物流标准化的基本思路(一)物流标准化的基点要形成整个物流体系的标准化,必须在许多局部中寻找一个共同的基点,这个基点能贯穿物流全过程,形成物流标准化工作的核心,这个基点的标准化成了衡量物流全系统的基准,为各个局部的标准化的准绳。为了确定这个基点,人们将进入物流领域的产品(货物)分成了三类,即:零杂货物、散装货物与集装货物三类。这三类的标准化难易程度是不同的:零杂货物及散装货物在物流的“结、节点”上,例如在换载、装卸时,都必然发生组合数量及包装形式的变化,因此,要想在这些“结、节点”上实现操作及处理的标准化,那是相当困难的。集装货物在物流过程的始终都是以一个集装体为基本单位,其包装形态在装卸、输送及保管的各个阶段都基本上不会发生变化,也就是说,集装货物在“结、节点”上容易实现标准化的处理。(一)物流标准化的基点4.2.2物流标准化的基本思路集装形式是未来物流通行的主导形式,而散装只是在某些专用领域可能有所发展,而在这些专用领域中很容易建立独立的标准化系统。至于零杂货物的未来,一部分可向集装靠拢,向标准包装尺寸靠拢;另一部分还会保持其多样化的形态而难以实现标准化。所以不论是国际物流还是国内物流,都可以肯定地讲,集装系统是使物流全过程贯通而形成的体系,是保持物流各环节上使用的设备、装置及机械之间整体性及配合性的核心,所以,集装系统是使物流过程联贯而建立标准化体系的基点。4.2.2物流标准化的基本思路(二)物流系统各环节标准化的配合配合性是建立物流标准化体系必须体现的要求,衡量物流系统标准化体系的成败,配合性是重要的标志。就物流系统而言,下述范围的配合性是很重要的:1·集装与生产企业最后工序——包装环节的配合性。2.集装与装卸机具、装卸场所、装卸小工具(如吊索、跳板等)的配合性。3.集装与仓库站台、货架、搬运机械、保管设施乃至仓库建筑的配合性。4.集装与保管条件、工具、操作方式的配合性。5.集装与运输设备、设施,如运输设备的载重、有效空间尺寸等的配合性。6.集装与末端物流的配合性。7.集装与国际物流的配合性4.2.3物流系统标准化的方法(一)确定物流基础模数尺寸物流基础模数尺寸的作用和建筑模数尺寸的作用大体是相同的。考虑的基点主要是简单化。基础模数尺寸一旦确定,设备的制造、设施的建设、物流系统中各环节的配合协调、物流系统与其他系统的配合就有所依据。目前ISO中央秘书处及欧洲各国已基本认定600mm×400mm为基础模数尺寸,我国也在研究这个问题,为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