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鹿集团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分析目录中国乳业概况三鹿毒奶粉事件介绍“三鹿毒奶粉事件”暴露出的内部控制问题警醒与启示乳业的监督措施和相关法规中国乳业概况--中国乳业的基本概况--中国乳业与世界乳业的差距中国乳业基本概况乳业是一条包括奶牛饲养及原料奶生产、销售和加工成乳制品再供消费在内的完整产业链条。人们通常习惯把奶牛饲养及原料奶生产称为奶业,把原料奶销售称为中间环节,把后者称为乳品加工业。我国乳品消费现状中国目前年人均奶类消费量仅为7.2公斤,不到全球年人均奶类消费量100公斤的8%。据悉,国家有关部门提出,2005年全国人均奶类占有量达到10公斤,2010年人均饮奶量则要提高到16公斤。另外,随着学生饮用奶计划在全国的实施,我国奶制品的消费空间将非常巨大,如果我国2亿学生中有20%的学生每天喝奶,这个消费量是不可想象的。农村消费市场也不可轻视,统计资料显示,近几年奶粉消费量有所增长,以前出现的奶粉积压现象基本缓解,主要是农村的消费量增大。这也充分说明,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对牛奶的需求量将持续增加,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液态奶的消费增长达20%-30%。中国乳业与世界乳业的差距1.奶牛品种质量不高,原料奶生产水平低。2.生产方式和饲养管理水平低。3.科技水平落后。4.乳品加工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产业化程度有待提高。5.中国乳制品的产品结构单调。6.乳制品消费观念与国外有着明显的差距。7.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化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三鹿毒奶粉事件--三鹿集团简介--三鹿毒奶粉事件始末--视频三鹿集团简介河北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鹿集团)是国内最大的奶粉生产企业,在乳制品加工企业中位居全国第三名。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和河北省、石家庄市重点支持的企业,三鹿集团先后荣获全国轻工业十佳企业、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科技创新型星火龙头企业、中国食品工业优秀企业、中国优秀诚信企业等省以上荣誉称号两百余项。其主导产品三鹿配方奶粉被国家技术监督局列为全国首批重点保护的13个品牌之一,产销量已连续15年实现全国第一,酸牛奶进人全国第二名,液体奶进人全国前三名,年销售额达100亿元。三鹿集团大事记三鹿集团的前身,是成立于1956年的幸福乳业生产合作社。1983年,在乳品行业率先研制、生产婴儿配方奶粉,“三鹿牌”母乳化奶粉获“全国轻工业优秀新产品奖”。1993年开始,在乳品行业率先实施品牌运营及集团化战略运作,借助低成本扩张,以资本运营为突破口,先后与北京、河北、天津、河南、甘肃、广东、江苏、山东、安徽等省市的多家企业进行控股、合资、合作。1996年,由石家庄乳业公司作为大股东发起成立三鹿集团,田文华担任三鹿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和党委书记,先后荣获全国质量管理先进工作者、首届中国创业企业家、全国优秀女企业家等多项荣誉称号。2002年,三鹿奶粉、液态奶被确定为国家免检产品,并双双荣获“中国名牌产品”荣誉称号,“三鹿”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05年,“三鹿”品牌被世界品牌实验室评为中国500个价值品牌之一。2006年,三鹿集团引入贵为全球最大乳品原料出口商的实力股东新西兰恒天然集团,国际知名杂志《福布斯》评选的“中国顶尖企业百强”中位居乳品行业第一位,经“中国品牌500强”组委会评定的三鹿品牌价值高达149.07亿元。2007年,三鹿集团被河北省工商业联合会和河北省企业家协会等组织评为最具社会责任感企业,“三鹿”被商务部评为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其“新一代婴幼儿配方奶粉研究及其配套技术的创新与集成项目”获得由国务院颁发的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鹿集团也是国内唯一登上国家最高科技领奖台的乳品企业。“问题奶粉事件”频发新西兰恒天然肉毒杆菌奶粉杭州娃哈哈保健食品有限公司杭州娃哈哈进出口有限公司上海市糖业烟酒(集团)有限公司多美滋婴幼儿食品有限公司中国进口其浓缩乳清蛋白粉企业名单如下:“三鹿毒奶粉事件”始末关于三聚氰胺三聚氰胺是一种低毒的化工原料,常被不法商人用作食品添加剂,以提升食品检测中的蛋白质含量指标,对于人体而言,长期摄入高含量的三聚氰胺食品,将显著增加罹患结石症的可能性,尤其是对于婴幼儿危害更为严重。三聚氰胺是塑料制品生产的添加剂,正常情况下可能会从食品包装材料游离进入食品。“三鹿毒奶粉事件”始末2008年3月,南京儿童医院把10例婴幼儿泌尿结石样本送至该市鼓楼医院泌尿外科专家孙西钊处进行检验,三鹿问题奶粉事件浮出水面。2008年6月28日发现第一例“肾结石”婴幼儿病例。2008年7月16日,甘肃省卫生厅接到甘肃兰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电话报告,称该院收治的婴儿患肾结石病例明显增多,经了解均曾食用三鹿牌配方奶粉。2008年6、7月,有顾客投诉三鹿奶粉可能存在污染,但三鹿集团决策层担心顾客对三鹿及其产品失去信心,于是采取了铤而走险的办法,继续生产和销售问题奶粉长达2个月。2008年7月24日,河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对三鹿集团所产的16批次婴幼儿系列奶粉进行检测,结果有15个批次检出三聚氰胺。2008年8月13日,三鹿集团决定,库存产品三聚氰胺含量在每公斤10毫克以下的可以销售,10毫克以上的暂时封存;调集三聚氰胺含量为每公斤20毫克左右的产品换回三聚氰胺含量更大的产品,并逐步将含三聚氰胺产品通过调换撤出市场。“三鹿毒奶粉事件”始末2008年9月1日,卫生部公布由国务院批准的新“三定”方案,再次强调了食品安全监管和食品卫生许可监管的职责分工。2008年9月9日,媒体首次报道“甘肃14名婴儿因食用三鹿奶粉同患肾结石”。当天下午,国家质检总局派出调查组赶赴三鹿集团。2008年9月11日,上午,三鹿称奶粉仍旧合格;晚间,三鹿承认7000吨奶粉受到污染;。除甘肃省外,陕西、宁夏、湖南、湖北、山东、安徽、江西、江苏等地也有类似案例发生。当天,卫生部提醒停止使用该品种奶粉,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厂被贴上封条。2008年9月12-18日,正式处理三鹿事件。三鹿原董事长田文华被拘,石家庄市委副书记、副市长和三名局长被免职。2008年9月12日,联合调查组确认“受三聚氰胺污染的婴幼儿配方奶粉能够导致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同日,石家庄市政府宣布,三鹿集团生产的婴幼儿“问题奶粉”,是不法分子在原奶收购过程中添加了三聚氰胺所致。“三鹿毒奶粉事件”始末2008年9月13日,党中央、国务院启动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级响应,并成立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卫生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医疗机构对患儿实行免费医疗。2008年9月16日,三鹿集团党委书记田文华被免职。同时,石家庄市分管农业的副市长张发旺、市畜牧水产局局长孙任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张毅和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李志国也被免职。2008年9月17日,田文华被刑事拘留;石家庄市市长冀纯堂被免职。2008年9月18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第109号总局令,决定自公布之日起,对《产品免于质量监督检查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9号)予以废止。至此,实施8年之久的国检免检制度彻底被废。截至2008年9月21日上午8时,全国因食用含三聚氰胺的奶粉导致住院的婴幼儿1万余人,官方确认4例患儿死亡。2008年9月22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长李长江因“毒奶粉”事件引咎辞职;河北省委常委、石家庄市委书记吴显国被免职(复职为河北省委省政府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三鹿毒奶粉事件”始末2008年10月8日,卫生部等五部门公布了乳及乳制品当中三聚氰胺临时限量标准。其中1000克婴幼儿配方乳粉中允许存在1毫克三聚氰胺。2008年10月9日,温家宝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了《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2009年1月22日,三鹿案一审宣判,田文华被判无期徒刑。三鹿集团高层管理人员王玉良、杭志奇、吴聚生则分别被判有期徒刑15年、8年及5年。三鹿集团作为单位被告,犯了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被判处罚款人民币4937余万元。涉嫌制造和销售含三聚氰胺的奶农张玉军、高俊杰及耿金平三人被判处死刑,薛建忠无期徒刑,张彦军有期徒刑15年,耿金珠有期徒刑8年,萧玉有期徒刑5年。2009年2月12日,法院正式宣布三鹿集团破产。2009年3月4日,三元以61650万元的价格将其收购。“三鹿毒奶粉事件”暴露出的内部控制问题--风险评估--控制活动--内部环境--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三鹿毒奶粉事件”暴露出的内部控制问题一、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重要基础。内部环境是此次三鹿毒奶粉事件最重要的问题所在。从公司治理结构角度,三鹿集团的大股东享有56%的控股权,第二大股东持有43%的股权,其余1%的零散股份由小股东持有。但大股东三鹿乳业公司推行的是员工持股,并且由经营者持大股,96%左右的股份由900多名老职工拥有,因此,三鹿集团的实际控制人相当分散,不合理。从公司高管的道德观,诚信缺失,道德沦丧,只顾自己利益,不顾消费者身体健康。三鹿集团早在2008年3月就接到消费者反映,但直到2008年8月三鹿已经秘密召回部分问题奶粉之时,却仍然没有将事件真相及可能产生的后果公之于众,这种做法直接导致此后的一个多月里又有一批婴儿食用了三鹿问题奶粉。从公司的企业文化,如果企业做好文化建设工作,培育好员工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就不会出现向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的耿氏兄弟等不法分子、告知这些不法分子通过添加三聚氰胺可通过检测的技术人员、销售给不法分子三聚氰胺化工原料的人员。“三鹿毒奶粉事件”暴露出的内部控制问题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食品行业是公认的高风险领域。对乳品企业来说,最重要的风险点无疑是原料奶的采购质量。我国乳品加工厂一般没有自己的奶源,主要采用的原奶采购模式,就是“奶农——奶站——乳企”,三鹿集团也不例外。但这种模式增加了中间商环节,且乳企无法直接、全面地控制奶农和奶站,而我国的奶站建设基本没有门槛,也缺乏具体的管理办法及监督部门。那样,每个农户的奶牛喂养过程、原料奶的加工、储存和运输过程等都可能存在不同的风险,这就给原料奶的质量检验带来了挑战。而在蒙牛、伊利等标杆企业的竞争压力之下,在激烈的原奶争夺战中,三鹿集团采购环节的质量控制弱化,最终酿成了毒奶粉事件。“三鹿毒奶粉事件”暴露出的内部控制问题三、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建立与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在食品行业,质量控制是关键。三鹿奶粉号称有1100道检测工序,为何没有检出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含量过高?事实上,企业还是拥有严格的采购验收制度并得到切实执行,否则就不会在2007年前“屡次”查出耿某提供的牛奶不合格,但是三鹿集团对这种“屡次不合格”牛奶的提供者居然没有“诚信记录”,在其向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使得“问题”奶进一步演化为“毒奶”而顺利通过检测后没有保持“合理怀疑”。另一方面,企业应急机制缺失,从2008年3月份起,三鹿就陆续接到一些患泌尿系统结石病儿童家长的投诉,一些媒体也开始以“某品牌”影射三鹿。然而,面对即将到来的危机,三鹿的应急机制几近失效。在整个事情过程中,三鹿处理危机的方式是能推就推、能拖就拖、能瞒就瞒,导致事态日益恶化。“三鹿毒奶粉事件”暴露出的内部控制问题四、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建立与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单位应当向事故发生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但三鹿集团“长期隐瞒问题”,既没有积极主动收集,处理和传达相关信息,也没有及时向政府相关部门报告情况,更没有积极主动向社会披露信息。早在2008年3月三鹿集团就已经接到消费者的投诉,6月份反映的人越来越多,但直到2008年8月2日,三鹿集团才将相关信息上报给石家庄市政府。这种信息与沟通的延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毒奶粉的危害后果。“三鹿毒奶粉事件”暴露出的内部控制问题五、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建立与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驻站员监督检查,是三鹿集团内部控制日常监督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监督检查饲养环境,挤奶设施卫生,挤奶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