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T96641999电控设备用无焊绕接连接一般要求及试验方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K62JB/T9664-1999电控设备用无焊绕接连接一般要求及试验方法Generalrequirementsandtestmethodsofsolderlesswire-wrapforelectricalcontrolgear1999-08-06发布2000-01-01实施国家机械工业局发布JB/T9664-1999前言本标准是对ZBK62001—87《电控设备无焊绕接连接一般要求及试验方法》进行的修订。本标准除编写格式和引用标准有所改变外,其内容与原标准基本一致。本标准从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ZBK62001—87。本标准由电气传动成套控制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天津电气传动设计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少军、田秀珍I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电控设备用无焊绕接连接一般要求及试验方法JB/T9664-1999代替ZBK62001—87Generalrequirementsandtestmethodsofsolderlesswire-wrapforelectricalcontrolgear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控设备用无焊绕接连接一般要求及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本标准适用于电控设备中直径从0.6~0.8mm的单股实心圆铜导线的无焊绕接工艺。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2423.22—1987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N:温度变化试验方法(eqvIEC60068—14:1984)GB/T5095.2—1986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第2部分:一般检查、电连续性、接触电阻测试、绝缘试验和电应力试验(idtIEC60512—2:1985)GB/T5095.6—1986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第6部分:气候试验和锡焊试验(idtIEC60512—6:1984)GB/T5095.8—1986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第8部分:连接器、接触件及接端的机械试验(idtIEC60512—8:1984)3对工具的要求3.1绕接工具3.1.1绕接工具的基本工作原理是绕头在绕套内旋转,把导线绕在接触件上。3.1.2绕接工具应能保证绕接均匀,连接可靠,所绕导线昀后一圈的末端翘起部分不超过导线芯直径,又不过分损坏导线和接触件。绕头孔的深度应能容纳接触件的全长(见图1)。3.2退绕工具当需要拆下绕接接点时,应使用退绕工具。在不损坏接触件的同时,退绕工具应能完整地将导线从接触件上拆下来。4对接触件的要求4.1材料适合作接触件的材料为维氏硬度在HV120~220范围内的铜合金:如黄铜H68、锡青铜QSn6.5—0.1等。国家机械工业局1999-08-06批准2000-01-01实施1JB/T9664-19994.2截面形状和尺寸4.2.1本标准优先推荐用矩形接触件,其尺寸与绕接导线配合关系见表1。4.2.2矩形接触件的宽度与厚度之比不超过3∶1。4.2.3接触件的截面积至少要比导线截面积大50%,且其窄边长度不能小于导线的直径。4.3表面处理可采用表面不加抛光或无镀层的接触件,也可以进行表面处理用以起防护作用。合适的表面处理包括:镀银、镀金。镀层厚度不应超过2u。4.4平行度在接触件的有效长度上棱角边的平行度每长10mm应在0.05mm以内。a)好的绕接点及圈数计数法,有效圈数1~5b)不允许相邻绕接点重叠c)不允许绕接点翘起d)不允许绕接点外甩e)不允许绕接点线圈间隙过疏f)不允许绕接点线圈分离g)不允许绕接点位置超出接触件图1各种绕接接点的形状2JB/T9664-1999表1接触件与绕接导线配合关系mm接触件绕接导线标称尺寸对角线尺寸范围线芯直径1.72~1.811)0.6~0.80.8×1.61.77~1.861)1.2×1.40.6~0.81)接触件对角线的尺寸范围包括有效的棱角半径和毛刺。4.5直线性接触件必须平直,并且不妨碍绕头的套入。4.6棱角半径4.6.1接触件至少应有两个棱角的半径不大于0.08mm。4.6.2用线性放大摄影接触件截面进行比较的方法检验棱角半径。线性放大摄影至少放大50倍。4.6.3按摄影放大的倍数作标准主像图(如图2)。将标准主像图的基准线对准接触件截面放大图形所测棱角昀平的一边,通过基准点测试棱角的另一边。要求:a)通过基准点的边,应在图2所示(2)的角度范围之内;b)至少应有两个棱角的半径在图2所示(1)的范围之内;c)如果棱角在区域(3)内,则要符合4.6.1的规定。图3为良好的棱角半径示例基准线接触体的截面100°90°(3)(2)(1)(3)(2)(1)基准点r—棱角半径图2标准主像图图3好的棱角半径示例4.7棱角毛刺棱角毛刺昀大不应超过0.05mm。4.8顶端形状接触件顶端形状宜采用锥形或伞形,便于绕头套入。4.9安装4.9.1接触件应安装牢固,能承受40N的轴向力和0.06N·m的扭力矩。4.9.2接触件安装的位置公差范围如图4所示。4.10接触件长度接触件总长度LT(见图5)按下列公式计算:LT=L+a+b+t……………………………………………(1)3JB/T9664-1999式中:L——绕接接点有效长度,mm;a——根部长度,常用值为3倍绝缘导线直径,mm;b——包括公差在内的外加长度(常用昀小值为1mm),mm;t——顶端长度(常用值为0.3~1.1mm),mm。上式中绕接接点有效长度L的计算公式如下:L=N[(a+1)d+S1n]+(N-1)S………………………………(2)式中:N——绕接接点的数量;n——每一个绕接接点所绕的昀多圈数;d——导线线芯直径,mm;S1——在同一绕接接点中相邻线圈之间所允许的间隙(对首尾圈S1=0,中间圈S1≤d/2,并且ΣS1≤d),mm;S——相邻绕接接点之间的间隙(常用值为0~1mm,并且ΣS≤1mm),mm。7654321076543210tS1SdabL图4接触件的安装要求实际位置公差范围中心位置图5接触件长度要求4JB/T9664-19995对绕接导线的要求5.1形状绕接导线应采用单股实心圆铜导线。5.2线径推荐用线芯直径0.6~0.8mm标准线径的导线。5.3材料适合作绕接的导线,其物理性能应符合表2的规定。导线应是新的和清洁的,线芯表面横向不得有机械损伤的痕迹。表2绕接导线性能要求性能要求线芯直径dmm尺寸偏差伸长率%21+−≥20%0.6~0.85.4绝缘层绝缘层应能从线芯上容易地被剥离而不改变导线的物理特性。6对绕接接点的要求6.1一般要求6.1.1同一绕接接点的线圈应紧密地呈螺旋状排列,不得重叠。两相邻线圈的间隙应不超过导线线芯的半径,同时除去第一圈和昀后一圈之外,间隙总和不能超过导线线芯的直径。6.1.2在同一接触件上接点的绕行方向必须相同,并允许相互接触。6.1.3不允许损伤绕接点,不允许整理绕接导线的首端和尾端,也不允许用钳子夹紧接点。如果需要收紧绕接接点尾端时,只能用绕接工具进行。6.2圈数导线绕在接触件上的圈数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导线绕接圈数线芯直径mm所绕导线昀少圈数0.650.846.3重绕接点6.3.1当需要拆开一个绕接接点时,应使用合适的退绕工具,仔细地将导线退绕下来,退绕时不损伤接触件的棱角。6.3.2退绕的导线,曾经绕过的那一段重绕时不得再用,但在接触件曾经绕过接点的位置,允许重绕新的接点,但昀多不得超过10次。6.3.3重绕后的接点必须符合本标准规定的所有要求。7试验方法7.1试验条件5JB/T9664-199967.1.1一般试验可以在下列正常的试验大气条件下进行:温度:15℃~35℃相对湿度:45%~75%气压:86~106kPa。试验时应记录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7.1.2仲裁试验应在下列的标准大气条件下进行:温度:(20±1)℃相对湿度:63%~67%气压:86~106kPa。7.2预处理试验样品必须放在规定的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静置24h后再进行测试。7.3恢复原状试验样品经条件试验阶段之后,必须在规定的正常的试验大气条件下恢复1~2h后再进行测试。7.4外观检查按本标准4~6章的要求检查全部试验样品,检查按GB/T5095.2—1986中的试验1a和1b进行。应检查全部绕接接点,以确保接点符合使用要求。7.5机械性能试验7.5.1拉脱力试验拉脱力试验按GB/T5095.8—1986中16K规定进行。试验结果应不小于表4的要求。表4昀小拉脱力值线芯直径mm昀小拉脱力N0.6350.8457.5.2退绕试验退绕试验按GB/T5095.8—1986中16m规定进行。退绕后将导线略为弄直应不断裂。7.5.3接触件自由振动的试验将双型试样的接触件安装牢固,并按图6所示连接试验电路。沿垂直于接触件昀宽面的方向同时施力,把每10mm长的接触件扳弯0.3mm的距离,然后同时突然松开。接触件产生自由振动,用示波器观察绕接接点电压的变化,从而计算接触电阻的变化。测量方法按GB/T5095.2—1986中2c的规定进行,测量时必须用恒流电源供电,其昀大接触电阻变化值不能超过0.5mΩ。JB/T9664-199950±1mm测试电流示波器50±1mm图6自由振动时接触电阻变化的测试7.6电气性能试验7.6.1接触电阻试验试验电路按图7连接,接触电阻的测量方法按GB/T5095.2—1986中的试验2b进行。静态接触电阻以及经电超载、温度变化、箍紧应力等试验后接触电阻的变化都不应超过表5中的规定。图7接触电阻的测试表5接触电阻及试验后变化要求线芯直径mm规定的测试电流A昀大静态接触电阻mV测试电流50±1mmmΩ气候及动态试验后接触电阻昀大变化mΩ0.64.46.510.86.53.017JB/T9664-19997.6.2过电流试验各绕接接点通过表5规定的1.5倍电流值,通电1h;然后通过表5规定的4倍电流值,通电1min。在规定的正常的试验大气条件下恢复1~2h后,测量接触电阻,其变化值应符合表5的规定。7.7气候试验7.7.1温度变化试验按GB/T5095.6—1986中试验11d进行,,试验方法按GB/T2423.22—1987中试验Na进行。严酷程度:高温:125℃±3℃;低温:-55℃±3℃;高、低温保持时间:15min;高、低温交换时间:人工2~3min;自动30s;周期数:5。7.7.2气密性试验按GB/T5095.6—1986中试验11n规定进行。配制溶液为50%的浓硝酸和50%的浓盐酸,染色药品为浓硫化氨溶液。用显微镜观察气密区,至少放大5倍。气密区应是光亮的,除第一圈和昀后一圈外,线圈与接点件棱角相接触的区域至少应有75%形成气密区。7.7.3箍紧应力加速松驰试验对绕接接点线圈的箍紧应力,采用加热方法进行人工加速松驰,箍紧应力松驰至初始值的50%所需加热温度和时间按图8的曲线选择。优先选择温度125℃和13d的条件。℃810642138030020010060408201064216810201421年天小时406080205068751001251501752000.00310.00300.00290.00280.00270.00260.00250.00240.00230.00220.00211/K图8韧铜导线箍紧应力松驰50%时的曲线8JB/T9664-199998检验规则8.1样品8.1.1单型试样:一个接触件上具有一个绕接接点。8.1.2双型试样:两个接触件上的绕接接点相互连接起来。8.2首次工作检验首次工作检验包括对绕接接点质量和绕接工具的常规检查。测试项目如表6。表6首次工作检验项目试验序号检查项目试验方法及要求试验样品数量检查周期备注1外观检查7.4检验数量和抽样方案由产品技术文件规定2接触电阻用双臂电桥测量10个3退绕7.5.210个应全部合格4刻痕用5倍放大镜检查10个每批产品开始绕接前检查应有明显刻痕8.3定期检验当产品进入稳定生产以后,为检查产品的质量,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