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领导力提升——从《贞观政要》看唐太宗领导艺术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唐史学会会长张国刚博士什么是领导力•领导是一种影响,不一定要有官衔;•领导是一组技能,不一定要是专家;•领导是一门科学,不能只当作管理;•领导是一门艺术,不能只当作权术;•领导是一种魅力,不能只依靠权威。卓越领导的必备功课•做人——领导者的第一法则西方学者:“做人的艺术,是每一个善于领导他人的人都必须要修炼的,因为其中包含着看其全面的素质和能力。”•用人——领导工作的出发点魏源:“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之长中之短,不知人之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管人——领导成功的关键要素邓小平:“党管干部。”——我们从唐太宗的个案讲起引言:千古一帝唐太宗毛泽东评李世民: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毛泽东:李世民工作方法有四,即不建小阁,生活节俭;亲口吃野菜、不听音乐,以体恤灾民;不好虚名,不贪边功,以爱惜国力;勤于政事,喜好与人讨论问题。昔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西汉:215年•东汉:196年•唐朝:290年•北宋:168年•南宋:153年•明朝:277年•清朝:267年•其余王朝均不过百年演讲要点•第一部份唐太宗的生平与事业一初生牛犊(18岁以前)二建功立业(28岁以前)三治世明君(28-50岁)•第二部分唐太宗的治国方略•第三部分唐太宗给我们的启示预习思考题•一、唐太宗李世民的领导艺术,给你最深刻的印象是哪几点?•二、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的治国方略,对于我们现代管理工作有什么意义?•三、请按照你的理解,谈谈魏征和李世民的君臣关系;在现代管理工作中,领导与部属应该如何沟通和交流?•四、李世民的治国思想与儒法道的关系?李源朝:当干部要有敬畏之心,一要敬畏历史;二要敬畏百姓,三要敬畏人生。•皇亲国戚•军功贵族•政治漩涡李世民出身于第一部分唐太宗的生平与事业一、唐太宗(599-649)的家世•599年元月23日生于武功县李家老宅,曾祖父大野虎(唐国公),祖父昞,父渊(七岁袭爵)。•“(出生)时有二龙戏于馆门之外,三日而去。”•四岁时,相面者见之,说:“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旧唐书本纪)李渊造像记唐太宗幼年患病,李渊礼佛祈祷后病愈,因造佛像还愿.时在606年,李世民8岁。唐高祖李渊像古代画像李世民父亲李渊(566-636)李世民母亲窦氏(569-613)•母亲窦氏:窦毅之女,被舅父周武帝接到宫中抚养。•窦毅以比试射箭招嘉婿•事迹:劝舅舅善待突厥公主杨坚篡位:恨不为男儿,解舅氏之难以阿婆-堂主-唐主劝喻李渊劝李渊向炀帝进献名马、鹰犬李虎独孤信杨忠宇文泰李昞唐高祖隋文帝隋炀帝周宣帝周武帝周明帝周静帝独孤夫人独孤皇后杨皇后独孤皇后宇文夫人窦毅唐太宗窦皇后周隋唐帝室亲属关系图关陇贵族集团与李唐家族与隋的杨氏一样,李渊家族也出自于关陇军事贵族集团,其祖父李虎曾是西魏八柱国之一,赐姓大野氏,封唐国公。其父李昞袭封唐国公爵,其母独孤氏为隋文帝皇后的胞妹。李昞与周明帝、隋文帝是联襟,李世民的外婆是宇文泰的长女襄阳公主(窦毅夫人),李渊与隋炀帝则是表兄弟。起兵前事迹•614年(16岁)娶长孙氏(13岁)•615年,应募救隋炀帝于山西雁门。•616年,李渊出任太原留守,世民随从,家属留于河东(山西永济市)。长孙晟为什么嫁女给李家?看重窦氏的家庭教育李渊为什么带次子在身边?看重世民作战才能!问题:李世民早年受到了怎样的家庭影响?•太宗非常人也,豁达类汉高,神武同魏祖,虽年少,命世才也。——资治通鉴卷183《资治通鉴》评价•卿等辅导太子,常须为说百姓间利害事。朕年十八,犹在民间,百姓艰难,无不谙练。•朕少尚威武,不精学业,先王之道,芒若涉海。——《贞观政要》唐太宗自我评价书法:母亲的影响诗文:时代的氛围李世民少年时代小结•军功贵族•军功贵族•皇亲国戚•军功贵族•政治漩涡政治历练军事锻炼民间情状二、李世民功业:从晋阳起兵到玄武门之变——如何兼并天下隋文帝杨坚(581-604在位)2.1唐统一全国628年(贞观二年),唐太宗乘突厥衰乱,派兵击灭了占据朔方的梁师都政权。至此,唐朝大体上统一了全国。唐彩绘骑马武士木俑•第一次大战役:薛举、薛仁杲时间:617-618;中心战区:兰州(甘肃)•第二次大战役:刘武周、宋金刚时间:619-620;中心战区:太原(山西)•第三次大战役:王世充、窦建德时间:620-621;中心战区:洛阳(河南)•第四次战役:刘黑闼时间:621-622;中心战区:邢州等(河北)毛泽东: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2.2李世民功业:宫门喋血长子建成四子元吉次子世民三子玄霸魏徵、王珪等房玄龄、杜如晦等玄武门之变:地点:玄武门,大明宫之北门时间:626年六月四日事由:告发李建成淫乱后宫,李渊将亲自审问性质:宫廷政变结果: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寻高祖退位,李世民登基唐高祖李渊李世民面临的问题:功高震主!刘文静之死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是在唐统一全国后皇室的火并中夺得帝位的。唐高祖李渊有嫡子四人,第三子李玄霸早死,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第四子李元吉均有政治和军事才干。李建成是法定皇位继承人,通常留在李渊身边协助处理军政事务,领兵出征主要由李世民担任。世民积极参预李渊太原起兵,在统一战争中军功显赫,威望、势力、权欲迅速膨胀,使建成的太子地位受到了严重威胁。随着李唐政权对全国的控制逐渐稳定,兄弟之间的矛盾也开始日益尖锐。李建成得到李元吉支持,拥有皇储身分,在宫廷、京城、地方党羽众多;李世民麾下则聚集了一大批著名谋士和唐帝国最优秀的战将。两派都想除掉对方,不断用各种手段来打击削弱对手。在斗争中,李渊比较倾向建成,这使世民只能孤注—掷。626年(武德九年)6月4日,李世民先发制人,在长安皇宫北面的玄武门设下伏兵,射杀了一时疏忽的建成和元吉,史称“玄武门之变”。玄武门历史上的宫廷政变及其比较分析背水一战,周密策划时机选择!先发制人还是后发制人三、唐太宗的帝王事业开元二十八年,全国共三二八郡府,一五七三县。冬至安东,西迄安西,北起单于府,南至日南。李世民即位后做的几件事•第一,如何化敌为友,和解共生?•第二,大乱之后,如何走向大治?——治国方针的大讨论•第三,如何更换高层领导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易经:或曰在渊,无咎3.1化敌为友:魏徵的作用•魏徵:太子洗马(东宫司经局官员,司经局掌东宫图籍,大约相当于今天的政策研究室之类)•剑桥《中国隋唐史》就派魏徵安抚山东之事说:“魏徵对这个任务非常合适,因为他以前曾经支持过一个主要的叛乱者。他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表明新政权对李世民或唐王朝从前的敌对分子均可既往不咎!”•“魏徵在朝廷起了清廉刚直的表率作用和限制皇权的作用。他是太宗政治特色的一个象征。这个特色就是君臣以诚相待,彼此坦率地交换意见。”(太宗用魏徵)为什么用反对自己的人•太宗(对太子旧部韦挺)说:“昔齐境之难,夷吾有射钩之罪,蒲城之役,勃鞮为斩袂之仇,而小白不以为疑,重耳待之若旧。岂非各吠非主,志在无二。”(求谏第四)齐桓公和管仲的典故晋文公与勃鞮的故事3.2关于治国方针的大讨论•乱世之后,如何治国?•实行王道,还是霸道?•封德彝(568-627)与魏徵(580-643)的对立与争论。实质是什么呢?国家政权与百姓的关系问题。是建设和谐社会,与民休息,还是暴力压制?唐太宗顶住军功贵族的压力,提倡文治教化太宗重儒轻武•贞观二年,太宗问黄门侍郎王珪曰:“近代君臣治国,多劣于前古,何也?”对曰:“古之帝王为政,皆志尚清静,以百姓之心为心。近代则唯损百姓以适其欲,所任用大臣,复非经术之士。汉家宰相,无不精通一经,朝廷若有疑事,皆引经决定,由是人识礼教,治致太平。近代重武轻儒,或参以法律,儒行既亏,淳风大坏。”太宗深然其言。自此百官中有学业优长,兼识政体者,多进其阶品,累加迁擢焉。(政体第二)帝京篇组诗十首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绮殿千寻起,离宫百雉余。连甍遥接汉,飞观回凌虚。云日隐层阙,风烟出绮疏。人道恶高危,虚心戒盈荡。纳善察忠谏,明科慎刑赏。奉天竭诚敬,临民思惠养。纵情昏主多,克己明君鲜灭身资累恶,成名由积善。赋《尚书》唐太宗的诗词3.3怎样换“高管”?•裴寂(569-628):为什么给裴寂涨工资?李渊的朋友;司马光说是懦夫•萧瑀(575-648)隋炀帝萧皇后之弟;严谨的行政官僚•陈叔达(?-634)南朝陈宣帝之子,南方文学之士的代表怎样换“高管”?•房玄龄(578-648)与杜如晦(585-630)•长孙无忌(600-659)•魏徵(580-643)•褚遂良(596-659)•李靖(571-649)•李世勣(594-669)新人如何进入领导班子:“参预朝政”的设置制度创新: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不值得定律一些民企发展到一定程度,相当一部分老职员已失去了创业时那股激情,过去所谓的人才如今已成了企业发展的瓶颈,很多人躺在“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功劳簿上开始享福,过去与老板称兄道弟的铁哥儿们,随着企业的壮大如今以感情淡化。工作起来缺乏成就感。•不值得定律最直观的表述:一个人如果从事的是一件自认为不值得做的事,往往会保持敷衍了事的态度,不仅成功率小,而且即使成功,也不会有多大的成就感。成就贞观之治•发展学校与科举制度增加科举名额等……•完善经济与赋役制度均田制……•改革政治与法律制度唐律……•改革社会制度新编氏族志……•从通货膨胀到价廉物美;•从盗贼蜂起到社会治安良好•从恃强欺弱到社会公正•从严刑峻法到宽松和谐•在626年阴历八月九日,李世民即位之后,实践证明,他是一位精力充沛和才能卓异的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军事统帅。他给唐政府带来一种清新的、事必躬亲的和有吸引力的作风,这种作风基本上建立在他个人的明察、过人的精力、勤奋不息和善于用人的基础之上。•唐太宗崇高的形象和“贞观之治”的概念一直是有力的政治象征,不仅终唐之世如此,而且对整个中国历史来说也是如此。——《剑桥中国隋唐史》第二部分唐太宗治国方略——《贞观政要》中的政治智慧一、以民为本二、决策艺术反省能力兼听纳谏改过迁善三、用人之道君子不器使人如器英雄不问来路四、管理技巧制度建设诚信与法治廉政节俭沟通能力五、居安思危六、齐家与治国一、以民为本•重视民生•敬畏民心•减民税负•藏富于民载舟与覆舟问题劳民与养民问题国富与民富问题1.1“为君之道”与“安天下之术”•李世民:“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君道第一)“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国富而君亡。”(资治通鉴卷192)•评点:“为君之道”(领导之道):民生第一•“安天下之道”(治国之道):以身作则贞观之治的指导思想案例: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为什么太宗关系男女婚嫁年龄?•为什么不让太子在二月行冠礼?•为什么支持泽州刺史长孙顺德追回前任长官占夺老百姓的肥沃土地?•为什么唐代黄河下游不曾泛滥?1.2以民为本:敬畏民心•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看古之帝王,有兴有衰,犹朝之有暮,皆为敝其耳目,不知时政得失,忠正者不言,邪谄者日进,既不见过,所以至于灭亡。朕既在九重,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魏征对曰:“自古失国之主,皆为居安忘危,处治忘乱,所以不能长久。……臣又闻古语云:‘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陛下以为可畏,诚如圣旨。”(政体第二)1.2以民为本:减民税负•(贞观九年)李世民:“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政体第二)案例:18岁中男是否该服兵役?评点:如何固本?需要节省政府开支,官府清净无为,就可以减轻百姓的税负。1.3以民为本:保其资财•贞观八年,太宗谓侍臣曰:“隋时百姓纵有财物,岂得保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