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力做功评课稿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变力做功”评课稿荆州市沙市第一中学郑广各位老师,下午好,我是荆州市沙市第一中学的物理教师---郑广,本节课重点运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去体验物理方法的形成过程,融入了新课程标准理念,不失为一节成功的复习课。课程中体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让学生充分有效、积极思考的目的,下面阐述我对沙市一中肖后冬老师这节课的评价。不到之处,请专家指正。一、教师课前准备充分1、课题选择题科学:近年来,在高考中,考察动能定理或者说功能关系的题目多,做功的分析和计算是每年的高考必考内容,是出现在难度和区分度较高的题目的部分考点,不仅计算题中一定会出现,在选择题中也是必然出现的,有些选择题判断和计算很繁琐,学生完成需要较长时间,还容易出错。但是教材上没有专门讨论“变力做功”的内容,所以,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总结“变力做功”的解题方法,但从近几年高考题的考察方式看,仅仅只单独讲一种解题方法还有所不足,学生有必要了解更深层次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所以,本课不仅要给学生一些方法和结论的应用,同时帮助学生提高答题的准确率和节约宝贵的时间,还引导了学生理解这些方法背后的思想,这对学生物理思维的形成有较大帮助。2、备课设计全面:从教学设计上看,本节课设计有创新性。教师在对课程标准、高考考试说明和当前高考主要走向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精心准备“变力做功”的讲义、PPT课件和学案,对求解变力做功课题的总结归纳,把许多学生,对变力做功解法认识的孤立性,与很多教师讲这一问题时的单一性,充分总结梭理出来,避免讲方法时只是一条条罗列解题方法,而没有想到找出这几种求解方法的关联,将各种解题方法串联起来,使知识更具系统性,将方法提升归纳成一种思维模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系统。在促进教育质量提升方面,教师在备课中注重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课件与电子白板构成了学生学习交流的主阵地,把多媒体的交互平台搭建的很完美,为学生顺利掌握本节课的知识提供了条件。3、主体思想突出:在教学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确立中,要很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改一直在强调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学目标的确立要体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让学生充分有效、积极思考的目的,主体应是学生,是学生在什么样的过程中学到了什么,提升了什么。说法的变化,看起来只是形式,却是确定学生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还学生自主思考空间的第一步。本课教学目标避免了教师在说到教学目标时,不知不觉的就变成了让学生知道什么,获得什么,提升什么,潜意识还是让教师代替学生思考。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本课强调教师只是主导,引导学生的思维,具体的思考还是要还给学生自己,比如“能够根据恒力做功的知识和一些物理事实的初步认识,在若干问题的引导下,理解“微元”思想,进行逻辑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学生自己思考得出的结论要比老师直接告诉他们的结论虽然要多花时间,过程更曲折,但学生理解会深刻得多,更不用说思维的喜悦和物理兴趣的提升。二、教学环节设计科学从教学设计上看,本节课重点采用微元法的手段来求变力做功,巧妙设置问题,步步深入,充分展示解题过程和方法,落实了此方法的形成过程,符合新课程理念。1.在课题引入方面。本课采用的问题引入法,三个问题情景相似,但需要使用完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抓住了学生思维方式的痛点,学生对于这种情形相似的情况往往沿着固定模式去思考,很少注意其中细微差别意味着什么。本课把三个问题对比着拿出来,对比强烈,学生立即能找到自己不懂的地方。知道自己什么不懂,比知道自己懂得什么更重要,也更能引起学生兴趣。2.在教学线索方面。本节课的三个问题(恒力做功的计算、情形一:大小不变,方向变化的力、情形二:方向不变,大小变化的力)同时还是一条明显的教学线索,肖后冬老师提出了这三个问题后,并没有立即给出答案,对它们的疑问,始终存在于学生脑海里,学生是带着这些问题听课的,这种做法一方面有效地牵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为了得到答案,会不断把教师的引导和问题的解答相联系,学习的目的性更强,充分体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让学生充分有效、积极思考的目的,另一方面,学生学过后,这三个题的分析解答过程就成为以后回顾变力做功解决方法的线索。学生回忆起这三个问题,就能顺带回忆起整节课的内容。以它为线索,把变力做功的求解方法就串起来了,不必刻意去记这个法那个法的应用条件。3.在教学环节设计方面。比如,例题一的设计很恰当,很基础的例题在肖教师的引导下体现出了深刻的思想原理。重力做功为零与摩擦力做功不为零的对比,重力这个恒力和摩擦力这个变力的对比,着重阐述位移为零但路程不为零的对比。淋漓尽致的把恒力做功与变力做功的区别体现出来了。教师再从学生的回答中摘出“分段”、“求和”的思考过程,然后在这个的基础上引导出“微元”思想,学生会感觉:这个“微元”思想其实自己早就朦朦胧胧的有一点引子,只是没有老师讲的那么透彻,只是在自己比较模糊的想法上提炼了一下,戳破了那层窗户纸而已,并不是凭空“蹦”出来的东西。这样获得的知识是在课堂上生成的,学生印象深刻,理解透彻。借助这个例题,切入了学生理解问题的盲点,直指要害,在课堂上展示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在比如,引入动能定理法的时候,教师设计了让学生用已学到的方法解决问题(3),发现解题过程复杂,受数学水平限制,不能计算出结果。然后,靠学生的灵机一动,通过动能定理,简单的步骤和计算就得出结果,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教师趁机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自然而不突然,顺理成章的导出了方法,不是为了教育而教育,学生容易接受。4、在教学核心思维方面。肖老师的课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他不遗余力地让学生理解和接受“微元”思想,从开始到最后,一直将它作为整节课的核心贯彻下去,把在教学核心思维充分突出。不知道大家感受到没有,一旦学习了微积分,再看以前头疼不已的变速度、变加速度、变力问题,有种带着上帝视角,俯视众生的感觉。但是,由于中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大多数学生达不到理解“原版”微分的程度,肖老师提出的,让学生理解“微元”的思想,及累加的思想,其实是一种是简化版的,用定性的理论去指导定量计算的手段。虽然多数情况不能得出定量解,但给学生指明了思考的方向。新版数学教材已经加入了导数和积分的内容,说明这一思考方式不再是少数尖子生的专利,现在的趋势是应该想办法让多数学生掌握它。同时、课中还对图象进行运用分析,方便求解做功问题,提升了学生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5、在课堂总结拓展方面。肖老师课的课堂小结中对微元法、F-x图象法、平均力法、功率法(W=Pt)、动能定理或功能关系法等5种方法,对变力做功的方法进行了拓展,第一轮复习的专题课的小结尤为重要。本节课肖老师小结再次回顾了各种方法的使用条件,补充了不是这节课授课重点的功率法,满足了本节课在知识结构上的完整性。在小结中不仅回顾了知识,还总结了方法,更重要的是点出了为什么使用这种方法的原因,起到画龙点睛的妙用。三、教学效果好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上要充分尊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学习,自主地构建知识结构的意识。本节课无论是“微元”思想的提出,还是各种具体解决方法的得出,均是学生自己提出的一些想法,教师顺着学生的不成熟、不系统的想法再提问引导,最终生成比较精炼的、系统的结论,教师没有代替学生思考,学生参与课堂是主动的、广泛的,在此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也得到了充分发挥,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多次进行追问和引导,整堂课主题突出,节奏合理,这都与教师很好的把握了“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关系分不开的。2、抓住考纲要求,启迪学生思维。从课堂教学来看,肖老师能很好地把握住考纲的要求,设问合理,始终以引导学生为主,层层推进,启迪学生思维,渗透了物理思维和方法,本节课肖老师围绕开始引入的3个问题,又设置了多个问题,有的用于铺垫,有的用于巩固,有的用于承上启下。这些问题的设置紧扣主题,深入浅出。学生通过这些问题的逐步解决,顺利完成了教学内容达到了“让学生充分有效、积极思考的目的”。与高考考试说明中的分析综合能力所提到的“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效果。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达到了启迪学生思维的效果。3、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有效性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本节课教师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图像法、微元法、习题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多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特别是通过“问题(引入的三个问题)→体验(先从学生熟悉的空气阻力做功情景入手)→探究(尝试用位移“分段”再求和的方法分析)→归纳(得出“微元”思想)→拓展(用“微元”思想理解并得出微元法、图像法、平均力法)的教学过程,在教师精心创设的问题情景中,学生通过“情景创设→独立思考→归纳总结”的学习过程,经学生自己思考、作图,获得知识技能方法,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能力。4、注重教学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课程标准强调“高中物理课程应体现评价的内在激励功能和诊断功能,关注过程性评价,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通过评价还应促进教师的提高以及教学实践活动的改进等。”在本节课上,老师对学生回答的每个问题都给予了科学评价,对回答不到点子上的学生没有简单否定,进行了引导与鼓励,这样,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得到了保证。甚至出现了个别学生很快理解本课的核心思想,特别积极的回答问题,教师只好小声提醒“给其他同学一点机会”这都体现了教师注重课堂评价功能,通过评价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5、恰当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化隐形规律为显形现象。新课程标准指出“多媒体计算机已经显示出它在科学教育中的巨大发展潜力。在物理课的学习中,应根据实际内容的需要,选用多种类型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重视传统媒体和计算机多媒体的有效利用,充分发挥它们在物理教学中的功能。”肖老师的课件可说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简洁、大气,仅仅通过合理的排列,对齐,字体大小的变化,就把这节课的内容主次分明,条理清晰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而且,课件和电子白板的使用有机结合在一起,比单纯使用课件效果更好。但并不是完全由多媒体包办代替,而是充分发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作用,真正体现了现代化手段的“辅助”作用。本课课题容量大,展示了多类型,多方法的学习,把“变力做功”中的“变”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将隐形化规律为显现出来。再谈不足:肖老师课后和我交流时,首先提到了教学推进比想象中困难,一开始引入“微元”思想花了太多时间。我认为,这是教学对象与教学目标不相适应造成的。这节课是高三一轮复习课,针对的教学对象是高三学生,通过课堂反馈,才发觉很多前面学习的力学知识和分析方法是高一时学习的知识,学生遗忘较多;有时候问题可能并非出在物理学科上,也有可能是数学知识不到位;甚至生活体验不到位。这说明,同是复习课,同样的内容,目标对象不同,课程设计中必需做出相应调整,才能取得理想效果。这要求教师有随机应变的能力,能根据知识的生成过程随时调整教学设计乃至教学目标。肖老师虽然在上课时做了调整,比如增加了引导、铺垫的时间,将原本在课堂上完成的练习变成作业。但还是可以看出教师对困难估计不足,导致一些问题的出现,如:有些板书没有处理好,比如做“树叶飘落”的分析时,没有规范表达,若要节省时间,可以采取把规范表达隐藏在重叠的白板内,需要的时候,拉开,就可以展示给同学们看。其次,语言表达不够精炼,教师指导学生时有误语等。总之,本节课体现了新课程理论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理念,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面对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达到让学生充分有效、积极思考的目的,让每位学生都得到成功的体验,充分体现了全面育人的新课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