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合理利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思考题资源洪桥镇中心小学陈晓梅【摘要】在人教版教材使用了10年中,逐步感觉数学经常面对全体学生,忽略了对优等生的辅导,所以合理的利用数学教材中的思考题资源来提高优等生的思维能力是一项值得重视课题。从点题到追问,让学生充分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再举一反三,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合理的使用教材中的思考题,并做好了必要的扶优工作。【关键词】思考题合理利用教材【正文】在人教版的小学数学新教材中,每一册都编排了一些思考题,这些思考题看似不起眼,很多的教师也对此很不重视,往往在课堂的最后几分钟里,很快的把自己的想法和正确的答案告诉学生,最后再补上一句:“有些同学是不是没有听懂?!没有关系,考试一般都不会考到的。”其实这样做违背了教材设计的初衷,也没有好好的利用课本上的有效资源,还极大程度上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学生解答数学思考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给抹杀了。而且在现在的教育要求下,很多老师每天都在关注着如何来辅导后进生,没有太多的精力去辅导那些优等生,所以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些思考题来提高这些优等生的思维能力。那么如何来合理的利用这些教材中的思考题资源呢,在这里我就谈谈一些自己浅薄的看法。一、适当点题,给予充分的思考时间。所谓思考题,当然要给予思考的时间,思考题都是一些比平常练习稍难的一些拓展延伸题,成绩再好的学生也不可能不思考就能答出来的,所以思考的时间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对部分思考题来说,“点题”也是十分必要的,也就是对一些重要的条件加以分析,并引导学生把隐含的条件寻找出来利用。比如: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117页思考题100个和尚共吃100个馒头,大和尚一人吃3个,小和尚三人吃1个,问大和尚、小和尚各有几个?此题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材中学生比较难理解的思考题之一了。即使学生已经学习了列方程解方程,此题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相当困难的。如果象这类题目也要求全体学生都能掌握,根本不现实。在教学中,我鼓励每一个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引导他们进行交流,也可以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思考。经历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与人交流后,教师再给予适当的思路点拨。可能有的孩子会这样解答:把一个大和尚和一个小和尚当成一组,100÷(3+1)=25(组),这25也就是大和尚的人数,再用总人数100减去大和尚人数25,100-25=75(人)长兴县教育学会2011年度论文评比参评论文学科:小学数学得到小和尚有75人。还有的孩子会这样解答:设大和尚为x个,则小和尚为(100-x)个,根据题意列方程得:3x+(100-x)÷3=100解方程得x=25所以大和尚25个,小和尚75个。这个就是小学阶段中的最著名的“百僧分馍”问题。虽然问题很难,但有了教师适当的引导,定能让更多的学生理解这个问题。再如: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第95页思考题你能根据以下的线索找出百宝箱的密码吗?1.密码是一个六位数。2.这个六位数在800000和900000之间,并且千位上是0,十位上是4,百位数和个位数相同。3.密码的十万位、万位、千位上数字组成的三位数除以百位、十位上数字组成的两位数,商是35。要解决这个问题,理解题目每句话的意思很重要,此题如果教师不加以点拨,很多学生都很难解决,因为在这里有一个隐含的条件很难被找到,就是十万位上的数字,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800000到900000之间数字的特点,才能使得问题迎刃而解。再留给充分的时间,学生一定能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我们在讲解时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就题论题,学生总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我们要给学生足够宽敞的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把学生的思维推向一个高潮。二、适当追问,提倡方法多样化开放的教育方式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思考题的讲解中适时适当的提出问题,特别是要设计一些具有不确定性、非惟一结论的问题,条件不很清晰、不很完备、需要搜寻和补充的问题,现实性强、容易调动研究热情的问题,鼓励独创、有广阔发挥空间的问题等,这样既调动了师生两方教与学的积极性,充分显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主动探求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看起来来大多数学生头疼的思考题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去思考。再者,很多的思考题方法不是唯一的,教师要鼓励方法的多样化,为了拓展学生思维,充分发挥思考题的作用,要学会多问一句:还有其他的解决方法吗?对于学生与众不同的一些方法和想法,教师都要加以肯定。譬如:像刚才上面的“百僧分馍”问题,可能很多学生会只知道答案,但不能回答出解答过程,教师也要对其给予表扬,毕竟能得出答案也是很不容易的。再比如:人教版四下第9页思考题在○里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使得等号两边相等。3○3○3○3=13○3○3○3=73○3○3○3=23○3○3○3=83○3○3○3=33○3○3○3=9此题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答案也不止一个,像第一个可以是3÷3+3-3=1,也可以是3-3+3÷3=1;最后一个呢,有3×3÷3×3=9,3×3+3-3=9,3-3+3×3=9等答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可以在学生回答一个以后进行适当的追问其他的方法,鼓励学生找出不同的方法,并加以肯定,这样能让孩子从不同的角度再去考虑这个问题,极大的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还能养成倾听他人的好习惯,不要永远沉浸在自己成功的喜悦中。三、适当拓展,能举一反三利用课本习题延伸是产生新习题的源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使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景,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习题的延伸能够营造一个独立的探究的情景,通过把数学知识和实际材料结合,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培养兴趣。比如:人教版小学数学四下第67页问题是:用数字卡片2、3、4和小数点,能够组成多少个不同的小数?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学生找到一定的规律后马上就能写出这些数。但教师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只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并不是说学生知道了答案就说他已经掌握这方面的知识了。如果再这里教师能适当的做一点延伸,如:那么老师把它改成5、7、0和小数点呢?你能组成多少个小数呢?或者6、8、2和小数点能组成几个两位小数呢?这样举一些与例题相似,但是又不尽相同的问题,这样既做到了巩固延伸,还能培养学生前面考虑问题的能力和仔细审题的好习惯。还可以让一些优秀学生自己去举例,教学到此处,很多学生很容易就能举出这样的例子:用2、5、8和小数点能组成几个一位小数?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感到思考题不再那么遥远而不易接近,因为我们自己也能出思考题了。从上面的例子就可以看出,我们通过延伸不断产生新的习题情境,让学生始终处于思考活动中,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个性得到充分张扬,在过程中感受殊途同归,体验数学是高度的抽象性与普遍性相结合的产物。如果每位老师都能重视思考题,合理利用教材中的思考题资源,并做适当的延伸,那么学生对思考题的恐惧感就会烟消云散,更能树立起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做好必要的扶优工作。当然,对每一条思考题而言,难易程度并没有明显的界限。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的小学数学教师,要全面深刻地理解思考题,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用活用足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