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专题课程教学大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是开放教育(本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本课程带有专题研究性质,既考虑到与电大专科阶段“中国当代文学”等课程的衔接,利用和巩固以往已经获得的文学史知识,又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认识当代一些重大的文学现象和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所选文学专题的认真研读,养成文学鉴赏、评析的习惯和眼光,并引发对文学史研究与文学评论的兴趣。本课程课内学时为54,共3学分,开设一个学期。二、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本课程按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重点讲授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作品及相关的文学现象。包括以下12个专题:1.“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2.当代小说中的革命叙事;3.“样板戏”与当代的“戏剧实验”;4.“朦胧诗”与当代诗歌的探索;5.新时期乡土小说;6.女性文学;7.先锋小说;8.新写实小说;9.当代散文的多样化;10.新派武侠小说;11.台湾小说;12.台湾诗歌。(其中,第3、5、7、8四个专题为本课程的重点。)各讲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从整体上又考虑到几方面内容的平衡:即以重点作家的评析为主,同时兼顾文学思潮、文学史现象的讨论,力争每一讲的角度、方法各有特点,尽可能介绍学术研究的前沿状况,包括不同的学术观点,努力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也为那些有兴趣进一步研究的同学提供基本的研究书目与资料,指点治学的门径。同时,充分考虑到电大学生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和熟悉中国当代文学史,对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作品有所涉猎,树立文学的整体观。专科阶段非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学习本课程之前,必须补修“中国现当代和外国文学基础”课程中的相关内容。三、媒体选择与教学设计(一)文字教材本课程的主教材为《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文字辅助教材为《中国当代文学专题指导书》和《中国当代文学专题作品点评》两种。主教材《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为专题讲授型,是本教学大纲的具体体现,也是本课程编制教学媒体、组织教学辅导和进行复习考试的主要依据。在教学过程中,应在主教材的基础上,采用文字辅助教材、音像教材、网络课件、IP课件、网上辅导等多种教学媒体,充分利用中央电大“电大在线”教学平台的网络优势组织实施远程教育。各种教学媒体都应以补充分析和阐释主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为主。编制辅助教学媒体的总体指导思想是:帮助学生自学,努力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也为那些有兴趣进一步研究的同学提供基本的研究书目与资料,指点治学的门径,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认识理解学习中的有关问题。文字辅助教材《中国当代文学专题指导书》的设计目标是:既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大纲规定的知识内容,指导他们掌握主教材的学习重点和难点,顺利地通过考试;又帮助他们“学会学习”。《中国当代文学专题作品点评》的设计目标是:既为学生提供教学大纲规定的作品原著,又帮助和指导学生阅读作品原著,在顺利地通过考试的同时,培养欣赏文学作品和分析其艺术成就的能力。(二)音像教材音像教材为重点讲授型。主要讲授本大纲规定中的重点作家,包括作家的生平和创作道路,特别是在创作中形成的艺术特点和风格,作家在创作中取得的艺术成就和地位,以及过去和现在人们对该作家的研究和评价。既介绍与作家有关的知识,又启迪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三)网络课程网络课程为综合介绍型。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点”:主要介绍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重要社团、刊物等;“线”:主要介绍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各种文学论争、文学思潮和文学流派的兴起、发展和变化。“面”:主要介绍中国当代文学的总体面貌和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各个历史阶段的不同特征,以及学习本课程应该了解的其他作家作品等相关内容。(四)IP课件IP课件为重点辅导型,主要讲授本大纲规定中的重点作品,包括作品的阅读与欣赏,以及学生在作品阅读与欣赏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基本常识,并注意分析在作品阅读与欣赏中将会遇到的重点、难点,重点在帮助学生加深对语言艺术的认识和体会。(五)网上辅导网上辅导主要包括常规辅导、日常答疑、教学活动三种形式。1.“常规辅导”指在“电大在线”教学平台上开辟本课程的专门教学辅导栏目“中国当代文学(本科)”,定期发布教学重点与难点的解析文章、辅导材料,以及形式多样的练习题或综合练习,供学生学习参考,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2.“日常答疑”利用BBS讨论板进行网上讨论,随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除中央电大的在线平台外,各省级电大和地市级(包括部分县级)电大都有自己的在线平台,学生应学会利用电大系统的各级在线平台寻求帮助。首先应该选择学生自己所在地电大的在线平台,以便与自己身边的老师和同学取得联系,尽快获得帮助,同时也有利于结识学习中的“网友”。各级各地电大的教师应主动帮助在各级电大平台上寻求帮助的同学。3.“教学活动”每学期安排2-4次,主要由中央电大的主持教师集中解答各级各地电大师生在教学中出现的带有普遍性的疑难问题。四、教学建议本课程鼓励师生通过网络的方式建立“导师型”教学帮扶关系,即在本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某一位教师对相对固定的几位学生进行长期的个别辅导。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应注意了解相关联课程的情况,如专科阶段的“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本科阶段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1)”等。学习本课程的学生,如果在专科阶段学的是非中文专业,一定要自觉补修有关课程,否则很难学好本课程。本课程以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和重要文学现象为学习对象,其中,涉及到较多学术研究的前沿状况。因此,学习本课程需要掌握足够的作家作品和文学基本知识,并对当前文学研究现状有所涉及。本课程同其它文学课程相比,实践性较强,抽象的问题较多。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组织学生去当地的名人故居或纪念馆等人文胜地,结合实例进行深入浅出的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则应在投入精力和时间的同时,还要投入情感,与当代史上的著名作家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同时还应通过必要的练习,综合利用本课程多种教学媒体,加强自学。第二部分教学内容与要求专题一“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了解“十七年”小说创作概况和农村题材小说的主要成就和特点。掌握赵树理的文学成就和创作特点以及从《小二黑结婚》到《三里湾》再到《“锻炼锻炼”》的创作历程;孙犁《铁木前传》、周立波《山乡巨变》、柳青《创业史》的创作特点。专题二当代小说中的革命叙事了解50年代以来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创作。重点了解梁斌《红旗谱》、欧阳山《三家巷》的创作特点。掌握王蒙从《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到《布礼》、《蝴蝶》、《杂色》再到《恋爱的季节》的创作历程,以及王蒙小说的发展变化、文学成就、创作特点;古华《芙蓉镇》、邓一光《父亲是个兵》和《我是太阳》、项小米《英雄无语》的创作特点。●专题三“样板戏”与当代戏剧实验了解京剧现代化和当代话剧实验的过程。重点了解“样板戏”与京剧现代戏的关系以及“样板戏”产生的文化语境。掌握高行健《绝对信号》、何冀平《天下第一楼》、孟京辉《恋爱的犀牛》、赖声川《暗恋桃花源》的创作特点。重点掌握老舍的戏剧成就和《茶馆》的创作特点;《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的艺术成就和创作特点;高行健《车站》的艺术创新。专题四“朦胧诗”与当代诗歌的探索了解当代诗歌在艺术形式上的探索和不同时期的特点。重点了解“朦胧诗”产生的文化语境以及“朦胧诗”之后当代诗歌的发展和变化。掌握蔡其矫、郭小川的文学成就和创作特点;北岛、海子的文学成就和创作特点。●专题五新时期的乡土小说了解新时期乡土小说与“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的联系与区别。重点了解新时期乡土小说的主要作家作品和主要成就以及发展和影响。掌握路遥《人生》、《平凡的世界》、贾平凹《浮躁》、《废都》、《秦腔》、张炜《古船》、莫言《檀香刑》、《生死疲劳》的创作特点。重点掌握陈忠实《白鹿原》、莫言《红高粱》的文学成就和创作特点。专题六女性文学了解新文学诞生以来女性文学的主要作家作品及主要特点。重点了解新时期以来女性文学的发展变化。掌握王安忆《长恨歌》、铁凝《玫瑰门》的文学成就和创作特点;林白《一个人的战争》、陈染《私人生活》的创作特点。●专题七先锋小说了解“先锋”的概念、性质和特点,以及先锋小说的发生、发展和变化。重点了解先锋小说的主要作家作品和特点。掌握马原和《冈底斯的诱惑》、残雪和《山上的小屋》的创作特点。重点掌握余华的文学成就和《十七岁出门远行》、《一九八六年》、《活着》的创作特点以及从先锋到世俗的变化。●专题八新写实小说了解新时期文学从伤痕文学到新写实文学的发展历程。掌握刘恒、苏童的“欲望叙事”;池莉的“生活流”、刘震云“官场系列”写法的不同风格;以及方方的独特个性。重点掌握新写实小说的发展变化与影响;池莉的市井生活气息与刘震云的乡土气息和政治意识的不同,以及池莉与刘震云艺术风格的不同特点。专题九当代散文的多样化了解当代散文在不同时期的主要作家作品及多样化发展简况;新时期散文对于“十七年”散文的超越。掌握金克木《华梵妙灵》、张中行《负暄琐话》的文学成就和创作特点;余秋雨《文化苦旅》、韩少功《山南水北》的创作特点。专题十新派武侠小说了解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兴起与发展;武侠小说在中国现代通俗文学中的地位;旧武侠小说与新武侠小说的联系与区别。重点了解当代港台武侠小说的主要作家作品和特点。掌握金庸的文学成就和《笑傲江湖》、《神雕侠侣》、《鹿鼎记》的创作特点;梁羽生《萍踪侠影录》、古龙《浣花洗剑录》的创作特点。专题十一台湾小说了解台湾小说的发展变化。重点了解台湾现代派小说与乡土小说的主要作家作品与特色。掌握白先勇的“怀旧”主题与文学成就和《台北人》的创作特点;七等生《城之迷》、张大春《饥饿》的创作特点。专题十二台湾诗歌了解台湾诗歌的发展变化。重点了解台湾诗歌的主要作家作品与特色。掌握余光中的文学成就和《白玉苦瓜》的创作特点;纪弦《槟榔树》、洛夫《石室之死亡》的创作特点。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