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附件:河南省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畜牧业是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保障国家食物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促进畜牧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畜牧业现代化进程,按照省政府编制“十二五”规划的有关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河南省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期限为2011年至2015年。一、规划背景(一)“十一五”时期畜牧业发展成就“十一五”期间,我省畜牧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1、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2010年全省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638.4万吨、388.6万吨、307.9万吨,分别位居全国第三位、第一位、第四位。全省肉牛存栏1010.2万头、出栏551.9万头,均居全国第一位;生猪存栏4547万头、出栏5390.5万头,分别居全国第二位和第三位;家禽存栏62104万只、出栏85101.7万只,分别居全国第一位和第三位;羊存栏1895.4万只、出栏2114.7万只,分别居全国第四位和第五位。2、畜牧业生产方式快速转变。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养殖发展迅速,年出栏5000头以上的猪场达1257个,其中出栏万头以上的460个;出栏10万只以上的肉鸡场446个,存栏5万只以上的蛋鸡场227个,存栏500头以上的奶牛场239个,生猪、肉鸡、蛋鸡、奶牛规模饲养比重分别达到65%、96%、70%和80%。3、产业化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以畜牧龙头企业和各类合作社为主体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不断涌现,畜牧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全省规模以上畜产品加工企业711家,其中肉制品加工企业217家,乳制品加工企业30家,加工能力分别达807万吨、370万吨。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1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7家,涌现出双汇集团、众品公司、华英集团、大用集团、永达集团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生猪和肉禽加工业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4、畜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地位更加突出。2010年全省畜牧业产值达到1805.9亿元,居全国第一位,占全国畜牧业产值20825.7亿元的8.67%。全省有54个县(市、区)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40%,其中有15个县(市、区)超过50%。农民人均牧业现金收入1016.82元,对农民家庭经营现金收入的贡献率达28.35%。我省畜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畜牧业生产方式粗放。集约化养殖水平低,散养还占一定比重。畜牧业标准化生产水平低,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与国内重要城市及国外的市场准入标准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二是产业体系不完善。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较少,名牌产品少,精深加工产品少,产业链条短,营销网络不健全,组织化程度不高,产销衔接不紧密,外向度低。三是支持服务系统不够配套。良种繁育、疫病防控、饲草饲料、市场信息、现代物流等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健全,新产品研发能力弱、冷链物流体系不发达等问题尤其突出,畜牧业整体技术装备水平不高,保障能力不强。(二)“十二五”畜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有利条件1、从政策环境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明确提出增加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必须培育发达的畜牧业;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把我省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的战略任务,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为畜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力度不断加大,国家和我省对“三农”问题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畜牧业投资规模持续增加。2、从产业基础看。我省畜禽生产总量大,肉、蛋、奶产量居全国前列,畜产品加工原料基础雄厚;肉制品加工发展较快,拥有双汇集团、众品公司、华英集团、大用集团、永达集团等全国知名品牌,具备加快发展的较好基础;奶业发展初具规模,花花牛公司、巨尔公司、科迪集团、三色鸽公司等本土品牌已具有一定实力,蒙牛、伊利、三元等国内知名品牌纷纷进驻,为奶业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3、从区位优势看。我省地处中原,交通便利,是全国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重要交通枢纽,物流成本低,易于形成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集散地。我省地处暖温带,气候温和,适宜畜禽繁殖生长。随着我国东部沿海及经济发达地区的畜牧业生产逐步向中西部转移,我省已成为畜禽饲养加工产业的重要承接地。4、从资源条件看。我省是农业大省,精饲料和粗饲料资源丰富,地方畜禽良种较多,遗传资源丰富,拥有南阳牛、固始鸡、槐山羊等地方优良畜禽品种和新培育的夏南牛、豫南黑猪等国家级新品种,以及从国外引进的长白猪、大约克猪、西门塔尔肉牛、荷斯坦奶牛、樱桃谷鸭、海兰蛋鸡、艾维茵肉鸡等优良畜禽品种,制种供种能力较强。5、从发展潜力看。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随着我省农民收入逐年提高,畜产品消费需求必将进入新的高峰期,给畜牧业发展提供巨大的市场消费空间。同时,畜牧业科技生产、饲草饲料综合开发利用等潜力尚未充分挖掘,畜牧业发展空间巨大。总体上看,我省畜牧业已具备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十二五”时期是畜牧业升级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将我省打造成为全国一流、具有国际影响的优质安全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的重要机遇期。通过进一步调整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推动主要畜产品优势区域开发,完善畜牧业服务支撑体系,一定可以推动我省畜牧业实现更大规模、更高水平的发展。二、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一)发展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机制创新为动力,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畜牧业,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装备畜牧业,坚持集聚发展、集约经营、产业融合、高效安全的发展方向,推进产业合理布局和集群发展,进一步调整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加快畜牧产业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大力构建现代畜牧产业体系,全面提升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信息化水平,推动我省由畜牧大省向畜牧强省跨越。(二)战略任务1、调整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一是大力调整畜禽结构。坚持“提猪、扩牛、壮禽”的方针,重点提高生猪产业竞争力,扩大奶牛、肉牛等优势产品的发展规模,进一步壮大禽类生产。二是大力调整畜牧业空间结构。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围绕重点龙头企业和畜牧大县,加快发展相对集中的畜产品生产优势区域和畜产品加工企业集群。三是大力调整产品结构。加快畜牧业初加工、粗加工产品向精深加工产品转变,加快粗放、低效畜产品向安全、高效畜产品转变,提高优质、特色畜产品的比重。2、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一是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针对不同的畜禽品种,确定不同的发展模式。重点加快发展规模化标准养殖,积极鼓励支持林地散养等生态养殖。二是加快畜牧业经营方式转变。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业,加快畜牧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带动养殖业加快发展,实现养殖与加工的有效衔接。三是加快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加快推进畜牧科技推广应用,提高畜牧业的科技含量,增强畜牧科技对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三)主要目标1、产业规模。到2015年,全省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840万吨、460万吨、620万吨以上,年均分别增长5.6%、3.4%、15%;畜牧业总产值达到3000亿元以上;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畜牧业产值之比达到2∶1。全省生猪存栏4800万头、出栏6500万头;奶牛存栏160万头;肉牛存栏1420万头、出栏730万头;蛋禽存栏4.2亿只,肉禽出栏12亿只;肉羊存栏2700万只、出栏2850万只。2、产业结构。到2015年,猪肉、牛肉、禽肉、羊肉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分别为61.07%、15.48%、17.26%、4.17%;生猪、肉牛、奶牛、蛋鸡、肉鸡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到75%、45%、87%、78%、98%。3、科技进步。到2015年,生猪、肉牛、奶牛、蛋鸡良种普及率分别达到90%、85%、95%、90%以上,肉鸡实现良种化,生猪出栏率提升到140%,肉牛胴体重170公斤,产奶牛单产6500公斤。4、质量安全。到2015年,规模以上畜牧生产加工企业全部建立畜产品可追溯制度,建成畜产品质量控制和监管体系,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规定要求。三、产业布局依托我省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品种优势,围绕粮食核心区建设,结合各地畜牧业发展现状,综合考虑粮食、土地、水等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积极建设生猪、奶牛、肉牛、家禽、肉羊五大产业优势区域,带动全省畜牧业快速发展,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特色突出、竞相发展的现代畜牧业发展新格局。(一)现代生猪产业优势区域区域布局:包括京广铁路沿线、南阳盆地和豫东平原的济源市和新郑市、荥阳市、通许县、尉氏县、杞县、汤阴县、安阳县、林州市、叶县、汝州市、禹州市、许昌县、鄢陵县、长葛市、襄城县、漯河市郾城区、漯河市召陵区、舞阳县、临颍县、辉县市、卫辉市、延津县、长垣县、封丘县、浚县、正阳县、西平县、确山县、汝南县、上蔡县、遂平县、新蔡县、邓州市、唐河县、内乡县、镇平县、新野县、固始县、太康县、商水县、淮阳县、鹿邑县、沈丘县、西华县、项城市、永城市、虞城县、柘城县、商丘市睢阳区、民权县等51个县(市、区)生猪传统产区,及豫西、豫南的新安县、偃师市、嵩县、伊川县、汝阳县、南召县、社旗县、桐柏县、方城县、鲁山县、渑池县、泌阳县、罗山县、潢川县、息县、淮滨县、光山县、新县等18个县(市、区)潜力开发区。发展路径:围绕降低生猪生产成本、提高生猪产业竞争力,进一步优化生猪产业布局,提高生猪产业化经营水平和产品加工度,显著增强生猪产业对我省畜牧业发展的战略支撑作用。在京广铁路沿线等生猪传统产区,通过加快推广生态环保养殖技术,大力发展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养殖,进一步巩固提升优势地位;在防疫条件好、土地潜力大、人口密度低的豫西、豫南浅山丘陵区,高起点建设集约化规模养猪场,形成生猪产业隆起带。以双汇集团、众品公司、雨润集团、龙大集团、志元集团等龙头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完善加工业布局,加快龙头企业规模扩张;加强龙头企业与生猪调出大县、规模养殖场区、经济合作组织等的产销衔接,探索完善利益分配机制,稳定龙头企业优质货源基地,提高养殖环节效益;通过政府支持、龙头企业参与,加快无规定疫病区建设,积极应对国际技术壁垒,扩大生猪企业对外贸易。发展目标:到2015年,优势区域内生猪存栏4000万头,占全省总量的83%;生猪出栏5300万头,占全省总量的82%。规模养殖比重达到80%,产业化率达到65%。(二)现代奶业优势区域区域布局:包括沿黄地区和豫东、豫西南“一带两片”的济源市和中牟县、巩义市、荥阳市、新郑市、郑州市惠济区、开封县、兰考县、杞县、偃师市、孟津县、开封市禹王台区、洛阳市洛龙区、伊川县、郏县、汝州市、宝丰县、叶县、安阳县、内黄县、淇县、新乡县、原阳县、延津县、封丘县、长垣县、孟州市、温县、武陟县、博爱县、濮阳县、清丰县、范县、禹州市、许昌县、襄城县、长葛市、漯河市源汇区、舞阳县、陕县、灵宝市、渑池县、邓州市、南阳市卧龙区、南阳市宛城区、方城县、社旗县、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市梁园区、夏邑县、虞城县、永城市、民权县、宁陵县、柘城县、鹿邑县、郸城县、太康县、沈丘县等59个县(市、区)。发展路径:重点发展专业化奶牛场和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扩大养殖规模;加快良种奶牛推广改良步伐,在规模养殖场区全面推行TMR(全混合日粮)饲喂技术,提高奶牛产奶量和牛奶质量,增加奶牛干物质的采食量,降低奶牛疾病发生率;以郑州花花牛公司、焦作蒙牛公司、平顶山伊利公司、商丘科迪集团、洛阳巨尔公司、新乡三元公司、南阳三色鸽公司等龙头企业为依托,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积极开展企业重组、兼并或联合,加快企业规模扩张,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培育名牌产品,提升产业层次,实现我省奶业跨越式发展。发展目标:到2015年,优势区域内奶牛存栏130万头,占全省总量的81%。规模养殖比重达到90%以上。(三)现代肉牛产业优势区域区域布局:包括豫西南、豫东平原的邓州市、方城县、内乡县、社旗县、唐河县、南阳市宛城区、新野县、叶县、汝州市、郏县、许昌县、鄢陵县、襄城县、泌阳县、平舆县、确山县、上蔡县、新蔡县、扶沟县、淮阳县、鹿邑县、商水县

1 / 2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