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第一章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包括有形(物化形态)和无形(智能形态)。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1994年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2005年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建、使用和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的实践。教育技术的内涵:(1)教育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2)学习过程是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对象(3)学习资源是优化学习过程的必要条件AECT’1994定义的结构:“电化教育”:是我国特有的名词,它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1)视觉教育阶段世纪初-30年代(2)视听教育阶段30-50年代(3)视听传播阶段50-60年代(4)教育技术阶段70年代至今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1萌芽于20世纪20年代,起步于30年代。2、1920年,商务印书馆创办的国光电影公司拍摄无声教育影片《女子体育》《盲童教育》3、192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我国第一本教育技术专著《有声电影教育》(陈有松)4、1936年,我国最早的教育技术刊物《现代教育技术》周刊在上海出版。5、1945年,我国最早的教育技术系在苏州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建立。我国教育部于2004年12月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1)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改变教学结构(2)华南师范大学李克东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是数字化学习(3)台湾淡江大学徐新逸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融入教学过程,达到对某一学科或课程学习的改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1)充实、拓展课程的学习内容,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1)注重整合的课程特点(2)注重整合的过程(3)注重综合学习(4)注重体验学习(5)提倡协作学习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在本质上是指同一概念。现代教育技术以现代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为核心。但是,现代教育技术并不忽视或抛弃对传统教学媒体的开发与应用。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1、教育技术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将日益突出2、教育技术将日益重视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3、教育技术将日益关注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心理研究4、教育技术的手段将日益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理论实践设计开发运用管理评价资源过程媒体第三章人眼的视觉特性1、视觉的光谱灵敏度人眼对波长为555nm的绿光的灵敏度最高2、视觉范围人眼的视觉范围是指人眼所能感觉到的亮度变化的范围,它在数值上等于亮度上、下限之比。3、彩色视觉用亮度、色调、色饱和度三个特性来描述人眼看到的彩色光(彩色三要素)4、分辨力人眼对彩色的分辨力远比对高亮度细节的分辨力低5、视觉惰性人眼视觉惰性的残留时间一般约为0.1s人的视觉心理1、心理趋合是指利用人们的想象力去填充实际在画面中并没有见到的空间。2、画面均衡是指人们对画面表现主题的一种形式感觉,是产生画面稳定感的因素。3、视觉中心人们习惯于从左边向右边观察画面,把注意力停留和集中在右边的物体上,这就是视觉的右撇现象。视觉节奏是指把画面中特征相近的物体和构图要素加以归类、结合,以各种形式不断重复,形成视觉上的“节拍”,取得和谐的效果。人对声音的感知有响度、音调和银色三个主观听感要素。与声波的声压、频率和频谱成分之间既有紧密联系,又有一定区别。1、响度是人耳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主要取决于声音的声压或声强大小。2、音调是人耳对声音调子高低的主观感觉。主要取决于声音的频率。3、音色是人耳对声源发生特色的感受。人耳的非线性效应1、人耳的掩蔽效应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音同时存在时,其中的一个声音在听觉上会掩盖另一个声音,这种现象称为掩蔽效应。2、鸡尾酒会效应人耳对掩蔽声有相当的容忍能力。即对周围噪音的容忍能力。3、颤音效应人耳同时听到两频率相近的纯音时,会产生差频似的颤音感,这是构成配乐的生理心理基础。如唱歌和声4、哈斯效应当内容相同的两个音相继到达人耳时,仅当第二个音延迟时间达到35ms~50ms后,才会感受到有延迟音出现,即哈斯效应。即声音的延迟效应。人耳的声音定位机理1、双耳效应人耳主要是靠双耳效应来进行声音定位的、2、耳廓效应人耳的轮廓结构比较复杂。耳廓效应对声音定位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特别是对频率较高的声音。可以精确定位。“经验之塔”基本观点:有目的的直接的经验设计的经验参与演戏(演戏的经验)观摩示范野外旅行参观展览电影电视录音广播静态图像视觉符号语言符号抽象的经验观察的经验做的经验1、“塔”中最底层的经验,是最直接最具体的而经验,越往上升,则越趋于抽象。2、教育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3、教育不能只满足于获得一些具体经验,而必须向抽象化发展,使具体经验普遍化,最后形成概念。4、在学校中,应用各种教育、教学工具,可以使得教育更为具体、直观,从而去获得更好的抽象。5、位于经验之塔中层的视听教具,比用语言、视觉符号更能为学生提供较具体的和易于理解的经验,它能冲破时空的限制,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第四章传播广义指大自然中一切信息的传送或交换。包括职务、动物、机器、人所进行的信息传播狭义指人所进行的传播。分为人的内在传播(或称自我传播)和人与人的传播。传播的类型人际传播植物的传播组织传播动物的传播人对人的传播大众传播传播人的传播教育传播机器的传播人的内在传播网络传播传播模式一、拉斯威尔模式描述传播行为的一个方便的方法,是回答下列5个问题:who谁saywhat说了什么inwhichchannel从什么途径towhom对谁withwhateffect取得什么效果5W模式缺陷:忽略了“反馈”的要素,没有重视“为什么”或动机的研究问题。二、香农-韦弗传播模式信源编码信道译码信宿干扰反馈三、贝罗传播模式(s-m-c-r模式即教师-课业-手段-学生)1、信源和编码者:传播技术态度知识社会系统文化2、受传者与译码者在传播过程中,1与2可以相互转变3、信息:包括符号(语言文字图像音乐)内容(信息的成分与结构)处理通道(视听触嗅味)四、海曼-弗朗克传播模式提出课堂教学系统六维空间结构模式影响课堂教学的六大因素是B——教学系统怎样施教L——用什么教材施教M——用什么教学媒体施教P——对谁施教S——在什么情况(环境)下施教Z——为什么(目的)施教教育传播要素:1、教育者2、教育信息3、受教育者4、媒体和通道5、传播环境教育传播的基本方式:1、自学传播2、个别传播3、课堂传播4、远程传播教育传播过程:是一个由教育者借助教育媒体向受教育者传递与交换教育信息的过程。六个阶段:B教学方法怎样教Z教育的目的为什么教S社会结构在什么情况下教L教材教什么M教学媒体用什么教P心理结构教谁教学1、确定教育传播信息,教育传播过程的第一步是确定传送的教育信息,传送什么信息,要依据教育目的和课程的教学培养目标。2、选择教育传播媒体,选择教育传播媒体去呈现要传送的信息,是指就是编码的过程。3、通道传送,在该阶段,教育传播通道通过教育媒体传送出信号,也称施教阶段。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信号要传递多远,多大范围。二是信息内容的先后传送顺序问题。4、接受与解释,受教育者接受信号并将它解释为信息意义,以就是信息译码阶段。5、评价与反馈,受教育者接受信号解释信息之后,增加了知识,提高了能力,能否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还要进行评价。评价的结果是教育传播过程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反馈信息。6、调整再传送,通过掌握的反馈信息与预定的教学目标之间的比较,发现教育传播过程中的不足,在次调整教育信息、教育媒体和教育传送通道,进行再次传播。教育传播的基本原理:1、共同经验原理2、抽象层次原理3、重复作用原理4、信息来源原理教育传播媒体在教育传播活动中的基本功能:传递信息,存储信息,控制学习视听媒体的应用方式:1、视觉媒体:图示讲授法,实物实验演示法,录音配合教学法2、听觉媒体:课堂教学中穿插播放教学录音资料的辅助法,配合幻灯、投影画面提供声音的配合法,让学生课后自我练习、自我检查用的自学法、3、视听媒体:主体式教学,补充式教学,示范式教学,个别化教学第六章网络检索工具主要分为目录检索工具和搜索引擎两大类。还有多元搜索引擎。网上交流:1、电子邮件:组成用户名@提供电子邮件服务的主机域名电子邮件的发送过程:2、网上论坛:BBS3、网络电话4、视频会议系统基于Internet的资源型学习模式的实施过程可以分成一下步骤:1、确定问题与目标2、提供资源和工具3、搜集、分析、组织信息。在网上发布成果4、评价、展示学习成果WebQuest通常由6个模块组成:简介。任务。资源。过程。评价。结论。第七章远程教育也称为远距离教育,它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非面对面的有地域距离的教育活动。特征:1、在整个学习过程期间,教师和学生处于准永久性分离状态(以此与常规面受教育相区别)2、教育组织在材料计划、准备和学生支持服务准备两方面的影响(以此与个别学习和自学计划相区别)3、应用各类技术媒体作为课程内容的载体,把教师与学生联系起来4、提供双向通信,使学生可以主动对话并从对话中受益(以此与教育技术的其他应用相区别)5、在学习期间,通常不设学习集体,人们主要是作为个人在自学。远程教育的发展阶段:发展阶段兴起时间技术基础教育形态第一代19世纪中叶适合自学的函授印刷教材函授教育第二代20世纪初期广播、电视、录音、录像等视听手段(模拟信号)广播电视大学第三代20世纪末期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Internet和多媒体技术(数字信号)网络学院、虚拟大学第八章Intranet是一类基于Internet技术的企业或单位内部的计算机网络,它一般通过防火墙与Internet连接。校园网络的基本概念:也称为校园网,它是一个发展的概念,通常是指利用网络设备、通信媒质和相关技术(例如TCP/IP协议等),以及各类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构成的,为学校的教学和管理服务的一个集成应用系统。校园网络的组成:服务器;工作站;网络互联设备: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网关,防火墙;常用的网络传输媒质:双绞线,光纤;网络软件。校园网络的功能:1、信息发布2、教学应用3、管理应用4、科研应用5、数字图书馆Internet的接入方式:拨号上网、ADSL接入、VDSL接入、线缆接入、光纤+以太网接入、无线局域网接入多媒体教师系统构成:系统结构、中央控制系统、多媒体计算机、教师环境网络机房的基本构成与布局:1、计算机网络2、网络教学系统布局通常有:普通教室型、U字型、小组协作型、综合型微格教学又称微型教学,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利用先进的媒体信息技术,依据反馈原理和教学评价理论,分阶段系统培训教师教学技能的活动。微格教室是进行微格教学的场所。微格教学系统包括:主控室、微格教室微格教学的实施:学习相关知识,确定训练目标,观摩示范,分析与讨论,编写教案,角色扮演与微格实践,评价反馈,修改教案。第九章教学设计的定义:以获得优化的教学过程为目的,以系统理论、传播理论、学习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教学设计的产生和发展:1、构想阶段2、理论形成阶段3、学科建立阶段4、深入发展阶段1986年里奇把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核心要素归纳为:确定学习需要、确定目标、构建评价程序、设计/选择传递方法、试用教学系统和安装与维持系统。ADDIE模式:核心要素包括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第一章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和总和。教育技术包括物化形态和智能形态的技术。教育技术在其发展过程中有过多个定义,目前仍在不断完善之中。AECT'1994定义认为: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在本质上是指同一个概念。现代教育技术以现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