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整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内在矛盾发展的产物。1.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尖锐化(客观条件)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2.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内在矛盾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造了条件;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成为可能;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科学社会主义)。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黑格尔最卓越的贡献是辩证法,他是哲学史上第一个以唯心主义的形式系统地有意识地叙述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哲学家。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来没有完全赞同和接受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只是吸收了他的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坚定的自然科学基础。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者。马克思1845年春天写作的《关于费尔马哈的提纲》和马克思、恩格斯1845-1846年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是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1847年7月发表的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和1848年2月发表的马克思、恩格斯合车的《共产党宣言》,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列宁的《论欧洲联帮口号》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两篇论文,提出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一国或几国首先取得胜利的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简)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2)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3)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相一致的。(4)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义的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1.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还表现在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首先揭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其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在于它的深刻性。再次,它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3.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严格的科学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马克思主义既是工人阶级的意识形态,又是科学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这一对马克思主义的内涵的界定,就鲜明地体现了它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基本特征.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具有一致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不可分割的4.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十六大报告)第一,关于与时俱进的含义。只有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才是与时俱进。第二,关于坚持与时俱进的意义。第三,关于理论创新的长期性。理论创新是一个没有止境的过程。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第四,关于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性。(简)与时俱进的含义及意义?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新性。(1)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保生机的源泉。(3)实践基础上的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四、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一、社会理想是全部理想的核心。社会理想是最根本的,是全部理想的核心,它贯穿于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之中,决定和制约着它们的发展和实现程度。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就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基础。实现共同理想,必须坚持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简)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基础。其次,实现共同理想,必须坚持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简)为什么科学的人生理想对于人的现实活动具有重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首先,理想是人生航程的灯塔。其次,理想是人生前进的动力。再次,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第三节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一、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就必须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不能从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出发。二、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根本方法(简)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3.全面提高人的素质。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取向,以是否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为价值评价标准。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为指导,去观察和分析社会实际、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倾向。我国今天所面临的最大的社会实际,就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一)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是历史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是历史唯心主义。世界的本质问题,实质上是世界的统一性问题。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物质和精神这两个相互平行,各自独立的本原,这种哲学就是二元论。笛卡尔是二元论的著名代表。物质和心灵是各自独立的。在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共同之处在于二者分别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或本原。唯物主义哲学随着社会实践和科学的发展,经历了三种基本形态: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四个明显的局限性:一是机械性,二是形而上学性,三是直观性,四是不彻底性。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的最高形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其基本思想是:第一,承认世界的统一性,坚持一元论,反对二元论。第二,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唯心主义一元论。第三,认为世界是运动发展的、无限多样性的统一,克服了旧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局限性。人和人类社会是客观的。首先人和人类社会的形成是客观物质过程;其次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是客观的。(二)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人脑对物质世界的反映。(三)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简)运动和静止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囊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是运动的主体,一切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运动观,都是把物质和运动相割裂,前者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后者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相对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相对静止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形:第一,一个事物对另一个事物来说没有发生位置的移动。第二,事物的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即事物质的相对稳定性。(2)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四)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即时间总是朝着一个方向向前发展。即不是循环,更不是倒退,也就是具有不可逆性。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的观点:时间和空间是内在统一不可分离的;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时间和空间与运动着的物质不可分离,世界上既没有脱离时间和空间运动的物质,也没有脱离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时间和空间既是绝对的、无限的,又是相对的、有限的,是绝对和相对、无限和有限的统一。二、实践的本质、特点、形式和作用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一)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毛泽东把实践规定为“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实践主体可以划分为个人主体、集团主体和类主体三种形式。实践客体是主体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实践的特点是:客观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实践的基本形式有:物质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二)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与人的实践相联系的物质世界?第一,人的实践活动与自然界的二重化。第二,社会历史是人们的实践活动创造的。第三,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三、(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生产、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第一,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第二,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第三,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第二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一、联系与发展的普遍性和多样性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一)世界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简)联系的含义及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1)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不是事物之间个别的、暂时的现象,而是事物之间普遍的和永恒的现象。(2)联系的客观性是指客观世界自身固有的,不是臆想出来强加给事物的。人们既不能“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也不能“消灭”事物之间的联系,而只能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如实地反映它们之间的联系,并在正确反映的基础上整合和利用这些联系。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反对在联系问题上的唯心主义观点。(3)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的任何事物和过程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前后周围的其他事物和过程联系着;每一事物和过程的各个要素和环节也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其它要素和环节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任何事物和过程都是普遍联系之网上的一个部分、环节或阶段;孤立的、不与其它事物和过程相联系的事物和过程是不存在的。联系的普遍性已为人类的全部实践经验和科学发展所证实。联系的复杂多样性: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具体联系是复杂多样的。不同的联系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认识事物联系的复杂多样性,对于我们观察和处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必须坚持全面的观点,尽可能地从各个方面来把握事物的各种联系。其次,必须抓住事物中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避免出现不同的联系不分主次甚至本末倒置。要特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