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学课程论文题目:浅谈大理建筑姓名:杨涛班级:052136学号:20131001632指导教师:董道军·1浅谈大理建筑——仓山洱海,风花雪月关键词: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重院民居两方一耳一方三墙门楼照壁摘要:大理古城历史悠久,是云南最早的文化发祥地之一,而大理的古建筑一直为无数的建筑爱好者津津乐道,古朴雅致的白族民居在大理随处可见,大理作为白族人民的主要聚居地,承载着智慧的白族人民的希望与憧憬,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典型的以“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封闭式庭院形式构建的白族民居,我们也可以欣赏到“两方一耳,一方三墙”的独特的平面布局形式,我们更可以体会到深藏在白族门楼和照壁下那浓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千年来白族民居坐落在大理一隅,用它的独特和神秘吸引了无数人踏上了去往云南的道路,踏访那美丽的金花阿鹏的土地。引言:在彩云之南不乏有这样一种说法,来昆明就是为了离开,而来大理就是为了留下,事实上确实是如此,昆明作为云南最大的交通枢纽,扮演着大多数人不太喜欢的一个角色,而与昆明受人的冷遇不同,古城大理凭借着它的古朴,宁静成为了无数人心目中梦寐以求的居住地,当然,它极美,“上关花,下关风,下关风吹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洱海月照苍山雪“大理的美景全部浓缩在“风华雪月“这四个字里面,而到一个城市,大多数人可能会沉醉于它的美景,它的文化底蕴,还有它独特的人文气息,但对于古城大理,极具历史和艺术价值的古建筑也是它吸引天下来客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大理的建筑保存下来的不多,除去后人为发展旅游业复建的之外,剩下的可以说是少之又少,大理古城从779年南诏王迁都之后已经有1200年的建造历史,如今的大理古城规整划一,也许很多人会说真正的大理古城已经被历史淹没了,但我们却很难想象这座与宗教文化完美结合的古城在1000多年前的建筑美学达到了何种高度,无论是别具一格民族建筑,还是那古朴别致的宗教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都是独树一帜的,大理被誉为“多元文化与自然和谐共荣的精神家园”,拥有着丰富多彩,绚丽璀璨的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可以说是一座极具包容性的城市,对于大理建筑而言,白族的居民建筑毫无疑问成为了大理建筑的主体,而通过后人不断的复建,我们不难看出白族建筑一直在彰显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可以说世人现在看到的大理城是大理古建筑元素逐渐融入现代建筑的产物,白族人们通过建筑用他们的才华和智慧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与游牧民族不同,白族人民自古以来从事以水稻为主的农业生存,对于农耕民族来说,定居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大理随处可见以庭院为基础的白族民居,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封闭式庭院形式构建的白族民居宽敞舒适,深受白族人们喜爱,而中国古建筑大多数都喜欢因地取材,白族人民广泛采用石头为建筑材料,“鹅卵石砌墙墙不倒”是云南大理白族建筑的一大特色,1000年以来,白族人民利用从大理苍山十八溪冲刷并积存下来的卵石建造房屋,配上·2白族人民精湛的雕工技巧,白族民族大方的同时也不失别致。空间结构:1.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大理白族民居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与此同时,白族人民也十分重视门楼,我们先说何为三方一照壁,通俗的解释就是房间占三个方位,另一个方位为照壁,具体的来说,三方里每方都是三间两层,面对照壁的一方为正方,主要供白族老人居住,而东西两方则留给晚辈居住,为方便采光通风,排水,通常白族人民会在正方的两侧额外设置两间小屋,但其高度和进深相对于正方来说会略小一点,但同样高为两层,这种结构就可以形成一个小天井,利于白族人民采光通风,而对于额外加的两间小屋也会有其独特的作用,其中的一边可以做卧室和书房,另一边就可以作为储存室甚至厨房,而在农村,三方的作用也许会有点不同,三方同样还是两层,但不同的是正方及一侧方楼下都用来住人,楼上则用来做仓库,而对于剩下的一方,其楼下用来饲养牲畜,理所当然,楼上就会用来堆积牲畜所食用的草料,与此同时,天井的作用就不仅仅止于采光通风,对于勤劳的白族人民来说,没有比天井更适合他们晾晒谷物和生产的了,因此农村的天井要稍微宽敞平坦一点,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论证了作用决定结构,为扩大天井,在正方和侧方的交接处,白族人民在结构上不再使用“头梁合抱柱”,何为“头梁合抱柱”?简单的说就是共用一根柱子,而不用“头梁合抱柱”直接用薄墙将两方隔开,从而达到扩大天井面积的目的,这种也会在侧方设置小屋,不过一般只有一个用来做厨房,当然另外一方也可以有其特别的作用,比如做花园甚至还可以用来养殖,分解到这里的时候我们会发现,照壁后面以及东南角和东北角的空地还没有利用,白族人民在照壁东面利用空地围成小院进行绿化种植,对于东南角和东北角的空地则可以用来拴缚牛马,这也是发展农副产业的要求,必须要留一定的空间进行副业生产。除三方一照壁之外,四合五天井为大理白族民居中另一种常见的型式。与三坊一照壁不同的地方在于它去掉了正房面对的照壁而代之以三间下房的一方,围成一个封闭的四合院,同时在下房两侧又增加了两个小天井,故名为四合五天井,四方大多数也是三间两层,但其正方的高度进深皆高于其他方,与此同时,其地坪的高度也会略高一点,而大门入口则在四个小天井里选择一个进行设置,各方的交接部分也都用“头梁合抱柱”进行连接,除大门外,有些白族人家喜欢用其中一个小天井做人口小院,有些地方还会将正方侧面的小屋设成铺子,面向街道,当然上述都只是针对独立院落而言,若研究重院民居我们不难发现,白族人民同样会以“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为基础,根据地势的不同进行横向或是纵向的延伸,这样一来,两至三单元就可以组成体型规整划一,空间宽敞富丽的重院,这是一些富裕的白族人民习惯用的建筑形式,白族人民有很传统的居住要求,长幼有序,等级分明。2.两方一耳,一方三墙:两方一耳也称为两向两方,即由两方带厦的房屋组成,一般正房向东,耳房向南,和相对的照壁与围墙组成院落,在两屋相交处设置天井,而对于没有房屋的两边,一般来说,与正房相对的一边做成照壁,而与耳房相对的一边多做成围墙,即可组成三合院或者是四合院。“一方三墙”即由一方带厦的房屋或者三面围墙组成院落,房屋两边各有小天井一个,通常来说,这类民居一般为人口较少亦或是经济力量单薄的家庭所建造,而对于从事经商或者住在城镇中靠近街道的居民来说,他们在建造房屋时会将沿·3着街道一面的房屋设置成铺面进行经营。3.门楼:门楼即为大门,白族人民很注意大门的方位,正房面东的大门一般开在东北角,而正房面南的大门则会开在东南角,但有以个忌讳的地方,就是大门的取向是不能对着堂屋的,也就是我们口中经常说的客厅,所以白族民居在建造时,一般会设置一个弯角,居民从大门进来后必须得先通过这个弯角方能进入院内,而弯角的朝向大多数设为由北向南,当然肯定也会存在因为地形限制而无法回避的情况,这个时候照壁的另一个作用就间接体现出来了,白族人民在进门会建一堵照壁作遮拦,再由照壁两边绕入院中。基本每个大门都会有门楼,大体上白族民居的门楼建筑形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有厦门楼,在民间也被称为称“三滴水”门楼。另一种则为无厦门楼,相对来讲,有厦门楼的建筑历史更加悠久,其建筑手法也更加成熟,但是形式太过固定单一,一般都由三间牌楼组成,但其顶部比起无厦门楼又有相对出彩的地方,可以分为“出角”和“平头”两种形式。其中出角指的是白族人民会在顶部加上两层翘起的翼角,再在檐下配上精致的斗拱装饰,这样一来门楼就会显得极为富丽堂皇。斗拱装饰一般为木质,当然也有例外,有些白族人民也会用泥塑来做,但相同的是,出于白族人民精湛的技艺,做出来的斗拱气势宏伟。上面我们提过白族的木雕非常精美,人们会在木质斗拱的端头上面雕出“龙、凤、兔、象、花卉”等吉祥的图案,这也从另一方面表达了白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斗拱底端,俗称斗碗会被雕成八宝莲花的形状,最后再刷上一层彩色的油漆,有的也会采用木质原色,靠近自然的同时也突出了白族人民雕刻艺术的精妙,看起来极致绚丽辉煌,却又不失古朴大方。对于下层的翼角,其斗拱较顶层的斗拱会小一点,但雕纹和上层相似。斗拱以下是重重镂空的花坊和砌有大理石的八字墙。大理石配有彩花图案,最后还会加上名人诗句。这样一来以泥塑,木雕,彩画,石刻,大理石石屏组成的丰富立体图案让木楼更加独具一格。但这种门楼多为富贵和有钱人家所用。对于一般民居,其斗拱较为简单,但非常注重绘画和装饰。门楼下为灰白的粉墙,绘有各种图案,淳朴大方。这类门楼多为农村白族所建造。4.照壁:对于白族民居来说,照壁不仅具有建筑使用上的实际意义,更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一般来讲对于三合院的白族民居,其正房对面的院落围墙都要做成照壁。照壁是白族民居中一个独特的附件,照壁的尺度比例匀称,外观十分优美。其形式主要有独脚照壁和“三滴水”照壁两种。一般被刷成白色从而反射阳光为三方房间提供足够的日光,“独脚照壁”又称一字平照壁,壁面高度一致,不分段,壁顶为民殿式,多为富裕人家所用。“三滴水”照壁系将横长而平整的壁画直分成三段,左右两段大小对称,形似牌坊,中段较高宽。这种形式多为民居普遍采用,其宽度几乎和院子的宽度一样;而照壁本身各段的高度比例,随院子的宽窄而变化。照壁除注意造型精美外,同时还非常重视装饰,一般会在照壁的周边区域绘上各种彩色图案,或者画上各种式样的山水图画,甚至也会如同门楼一样配有寓意美好的诗词歌赋,使照壁显得更加高雅秀丽。照壁题字的内容事实上十分讲究,一般为一句四字,诗情画意浓厚。充满文化内涵,照壁的前方一般还有花台陪衬,花台多用大理石砌成,内载松、竹、兰等花木,花台上一般还要放置各种盆景,各种花卉会因季节不同争先开放,这样使得照壁在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的同时更具有一抹大自然的绿意。5.墙:无论什么建筑我想墙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大理来说,大理的街道完全可以说是·4围墙围出来的。众所周知,大理的清晨清凉温润,街道上流淌的是古朴与幽静,大理城区的街道至今仍保持着明清以来的棋盘式方格网结构,而城内由南到北一条大街横贯其中,同时由西到东纵横交错,整个大理城全是清瓦屋面和鹅卵石堆砌的墙壁,十分的古朴、别致。之前我们提过,“鹅卵石砌墙不会倒,”其被誉为大理三宝,此法其实始于南诏时期,据记载,南诏的居民建筑就是“巷陌皆垒石为之,高丈与,绵延数里不断”当然白族民居不仅仅只有围墙,其实按方位可以分有房墙、风火墙、围墙等好几种。首先是房墙,大理地区的房墙从石脚以上至檐口全部用苍山鹅卵石砌筑,所以也常被称为“鹅卵石墙”,这与近些年大理复建过程中用砖块和水泥预制件支砌围墙有本质上的区别。“鹅卵石墙”显得更加独特精美。其实房墙是支撑房头的主体,由石筑的脚底、底层、楼层三部分组成,房墙大致可分为夯土墙、土壑墙和石头墙三种,这个分类则完全是按建筑材料和建造形式来分的。第二种我们要提的是风火墙,风火墙其实是白族民居特有的,它并不具有结构意义,本质上其实就是装饰墙,放在房屋二层前厦上的左右两边,因其形似马头,故又被戏称为马头墙。风火墙其实起的是装饰美化房屋的作用,给人以多变灵活和形体和谐美的感觉。最后要说的就是我们上面刚提过的围墙了,围墙是房屋的组成部分之一,对于庭院式的白族民居而言,围墙的建造视房屋而定,有一方墙、二方墙、三方墙等,其主要起维护的作用,少部分也可以凭绘上彩画作为装饰,围墙由石筑的脚基和墙体两部分组成,顶部用瓦覆盖,两面出水。墙体多用泥土砌筑,最后在外面用石灰衬上并进行装饰。6.门窗装饰:上面我们很多次提过白族人民很注意民居内外部的装饰,无论是木雕石刻,还是彩绘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白族民居对装饰的注重不仅体现在外部的门楼和照壁,对于内部的门窗也十分注重,无论是从材料还是形状都非常的细致和别出心裁,对于正房明间底层,不论民居大小,都会配上6扇雕花格子门,而且其形式和比例尺寸是固定好的,平常的雕花格子门市场上均会有销售,需要用时直接买来装上即可。而对于富裕人家的大型民居,其需要的个、雕花格子门可能就会需要特别定制,而且格子门使用的都是镂空的精制木雕。雕花内容多种多样,大多数会雕上富有寓意的神话故事或者异兽奇珍等。雕花所使用的木材也十分讲究,一般选用果松、批木或者青皮树做板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