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9班专用数学导学案编制人:赵荣海125.1测量学习目标1、在探索基础上掌握科学的测量方法;2、掌握利用相似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一、知识回顾: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探索发现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发现: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来解决旗杆高度问题.如图25.1.1,站在操场上,请你的同学量出你在太阳光下的影子长度、旗杆的影子长度,再根据你的身高,便可以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计算出旗杆的高度.三、自主学习探究:1、已知在△ABC中,∠A=30°,AB=1米,现要用1:100的比例尺把△ABC画在纸上记作△A′B′C′,那么A′B′=________,∠A′=______.2、如图1,雨后初晴,一学生在运动场上玩耍,他的身高为AB,从他前面不远的一小块积水处,他看到了旗杆顶端的倒影C点,于是他向前走了两步,到达积水处,又继续向前走,到达旗杆底部时他共走了18步(假设他的步幅是不变的),已知他眼部A点高1.5m,则旗杆DE的高度为多少?(学生一步长为1m)四、同型练习设计:1.如图,九年级(1)班课外活动小组利用标杆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已知标杆高度CD=3cm,标杆与旗杆的水平距离BD=15m,人的眼睛与地面的高度EF=1.6m,人与标杆CD的水平距离DF=2m,求旗杆AB的高度.2.在平静的湖面上,有一枝红莲,高出水面1米,阵风吹来,红莲被风吹到一边,花朵齐及水面,已知红莲移动的水平距离为2米,问这里水深多少?3.如图,在一棵树的10米高B处有两只猴子,一只猴子爬下树走到离树20米处的池塘A处.另一只爬到树顶D后直接跃到A处,距离以直线计算,如果两只猴子所经过的距离相等,求这棵树的高度.初三9班专用数学导学案编制人:赵荣海2CBA25.2正弦、余弦(一)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过程,理解正弦和余弦的意义.2.能够运用sinA、cosA表示直角三角形两边的比.3.能根据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学习过程:一、知识回顾如图25.2.4,Rt△ABC中,∠ACB=90°,∠A=30°,作∠BCD=60°,点D位于斜边AB上,容易证明△BCD是三角形,△DAC是三角形,从而得出结论: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1、在Rt△ABC中,∠C=90°,∠A=30°,BC=10m,求AB=2、在Rt△ABC中,∠C=90°,∠A=30°,AB=20m,求BC=二、探究新知1、情景创设问题:为了绿化荒山,某地打算从位于山脚下的机井房沿着山坡铺设水管,在山坡上修建一座扬水站,对坡面的绿地进行喷灌.现测得斜坡与水平面所成角的度数是30°,为使出水口的高度为5m,那么需要准备多长的水管?思考1:如果使出水口的高度为5m,那么需要准备多长的水管?;如果使出水口的高度为am,那么需要准备多长的水管?;结论:直角三角形中,30°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思考2:在Rt△ABC中,∠C=90°,∠A=45°,∠A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吗?如果是,是多少?结论:直角三角形中,45°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2、探索合作交流:从上面这两个问题的结论中可知,在一个Rt△ABC中,∠C=90°,当∠A=30°时,∠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都等于,是一个固定值;当∠A=45°时,∠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都等于,也是一个固定值.这就引发我们产生这样一个疑问:⑴当∠A取其他一定度数的锐角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是否也是一个固定值?(学生猜想、探索、交流)观察图25.2.2中的Rt△11CAB、Rt△22CAB和Rt△33CAB,易知Rt△11CAB∽Rt△_________∽Rt△________,所以111BCAB=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它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否也是一个固定值?11ACAB=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上面的探索可以看出:当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的大小已确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__________;它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值___________。(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正弦的定义规定:在Rt△BC中,∠C=90°,∠A的对边记作a,∠B的对边记作b,∠C的对边记作c.我们把锐角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记作,即sinA=__________=4.余弦的定义如图,在Rt△ABC中,∠C=90°,我们把锐角∠A的邻边b与斜边c的比叫做∠A的______,记作:________,即:cosA=_______________=_____。?m?m图25.2.2初三9班专用数学导学案编制人:赵荣海3(2)1353CBA(1)34CBAABCD(你能写出∠B的正弦、余弦的表达式吗?)试试看____________________.三、探究、合作、展示:例1、如图,在Rt△ABC中,∠C=90°,求sinA,cosA,cosB和sinB的值.思考与探索观擦上题的结果你发现sinA,cosA的值有何特点?即:比较sinA,cosA的值与0和1的大小?比较AA22cossin与1的大小?(1)0sinA1,0cosA1.(2)AA22cossin1,四、随堂练习1.如图,在Rt△ABC中,∠C=90°.∠A的对边是_____,∠A的邻边是_____;∠B的对边是_____,∠B的邻边是_____.2、在Rt△ABC中,∠C=90°,AC=1,BC=3,则sinA=_____,cosB=_______,cosA=________,sinB=_______.3、在Rt△ABC中,∠C=90°,BC=9a,AC=12a,AB=15a,cosB=______,sinB=_______4.已知在△ABC中,a、b、c分别为∠A、∠B、∠C的对边,且a:b:c=5:12:13,试求最小角的正弦,余弦值。五.作业分层设计:1在Rt△ABC中,∠C=90°,AB=10,sinA=53,则BC=_____。2在Rt△ABC中,∠B=90°,cosA=32,AC=12,则AB=_____,BC=_____。3.在△ABC中,∠C=90°,BC=2,sinA=23,则边AC的长是()A.13B.3C.43D.54.设Rt△ABC中,∠C=90°,∠A、∠B、∠C的对边分别为a、b、c,根据下列所给条件求∠B的正弦,余弦三角函数值:(1)a=6,b=8;(2)a=5,c=13.5、Rt△ABC中,∠C=90,3sin2A,则cosB的值是,6、∠A为锐角,sinA=2m-1,则m的取值范围是7.等腰梯形上底长是1cm,高是2cm,底角的正弦是54,则下底=_________,腰长=__________.8、如图,在Rt△ABC中,∠ACB=90°,CD⊥AB于点D。已知AC=5,BC=2,那么sin∠ACD=()A.53B.23C.255D.529.已知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的正弦sinA,sinB是方程012222xx的二根,求A、B的度数.CBA初三9班专用数学导学案编制人:赵荣海425.2正弦、余弦(二)学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正弦和余弦的意义.2.能够运用sinA、cosA表示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进行较复杂的计算。3.探索理解同角锐角三角函数sinA=cosB=cos(90-A),即sinA=cos(90°-A);cosA=sinB=sin(90°-A),即cosA=sin(90°-A).的关系。一、知识回顾:1、在Rt△ABC中,∠C=90°,我们把锐角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_____,记作_____即sinA=AaAc的对边的斜边。我们把锐角∠A的邻边b与斜边c的比叫做∠A的______,记作:________,即:cosA=斜边的邻边A=2、0<sinA<1,0<cosA<1.AA22cossin=。二、新知自学:1、在Rt△ABC中,∠B=90°,AC=200.sinA=0.6,求BC的长.思考:(1)cosA=(2)sinC=cosC=由上面计算,你能猜想出什么结论?由上面的计算可知sinA==O.6,cosA==0.8.因为∠A+∠C=90°,所以,结论为“一个锐角的正弦等于它余角的余弦”“一个锐角的余弦等于它余角的正弦”.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在Rt△ABC中,∠C=90°,cosA=1312,AC=10,AB等于多少?sinB呢?cosB、sinA呢?你还能得出类似题目1的结论吗?请用一般式表达.可以得出同题目1一样的结论.∵∠A+∠B=90∴sinA=______=_____________cosA=______=___________三、随堂练习1、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5,BC=6,求sinB,cosB,初三9班专用数学导学案编制人:赵荣海52.在△ABC中,∠C=90°,sinA=54,BC=20,求△ABC的周长和面积.3.在△ABC中.∠C=90°,若cosB=13,则sinA=.四、巩固训练1、如果sin2α+sin230°=1,那么锐角α是().A.15°B.30°C.45°D.60°2、如果α是锐角,且sinα=45,那么cosα等于().A.45B.34C.35D.153、在△ABC中,若sinA=12且∠B=90°-∠A,则sinB等于().A.12B.22C.32D.14、小明正在放风筝,风筝线与水平线成35°角时,小明的手离地面1m,若把放出的风筝线看成一条线段,长95m,求风筝此时的高度。(精确到1m)(参考数据:sin35°≈0.5736,cos35°≈0.8192)5、一把梯子靠在一堵墙上,若梯子与地面的夹角是68°,而梯子底部离墙脚1.5m,求梯子的长度(精确到0.1m)(参考数据:sin68°≈0.9272,cos68°≈0.3746,)6、在Rt△ABC中,∠C=90°,已知cosA=1312,请你求出sinA、cosB的值。初三9班专用数学导学案编制人:赵荣海625.2正切、余切学习目标:能够运用tanA、cotA表示直角三角形两边的比.能根据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意义一、知识衔接从前面的探索知道:当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的大小已确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个_____________;它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个_____________。sinA=_______________,cosA=_________________二、探索新知当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的大小已确定时,它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是个定值吗?它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值也是个定值吗一般地,如果锐角A的大小确定,我们可以作出无数个以A为一个锐角直角三形(如图),那么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2111ACCBACCBACBC⑴当∠A变化时,上面等式仍然成立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上面等式的值随∠A的变化而变化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前面的探索可以看出: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的大小确定,那么这个锐角的对边与这个角的邻边的比值也确定。这个比值反映了斜边相对于这角的邻边的倾斜程度,它与这个锐角的大小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直角三角形中,我们将∠A的对边与它的邻边的比称为∠A的正切,记作tanA。即:的邻边的对边AAAtan_________∠A的邻边与它的对边的比称为∠A的余切,记作:cotA=的对边的邻边AA=_______________可见,在Rt△ABC中,对于锐角A的每一个确定的值,锐角A的三角函数,记作sinA、cosA、tanA、cotA,也是唯一确定的。即sinA=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