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量化宽松政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俗称“印钞票”,指一国货币当局通过大量印钞、购买国债或企业债券等方式,向市场注入超额资金,旨在降低市场利率,刺激经济增长,该政策通常是在常规货币政策对经济刺激无效的情况下才被货币当局采用,即存在流动性陷阱的情况下实施的非常规的货币政策。2009年3月18日美联储首次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购进总额1.15万亿美元的长期国债、抵押证券和“两房”债券,导致美国的货币数量激增。货币数量与GDP的比例增幅超过7%,大大超过危机爆发前10年1.7%的年均增幅。2010年11月15日美国开始实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美联储决定到2011年6月底前购买600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以进一步刺激美国经济复苏。美联储同时还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零至0.25%的水平不变。二、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美国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对创造美国国内的就业和保持本土的低通胀水平有利,该政策虽然对美国本土是一个优化选择但对于全球经济而言会产生副作用。一方面,实施量化宽松政策,美国会因货币供应增长而导致美元贬值,从而有利于刺激美国的出口增长,缓解美国人认为贸易逆差扩大是导致当今美国失业率高企和经济增长乏力主要原因的压力,达到减少贸易逆差、增加就业的贸易再平衡目标,由此为增进国内就业和经济复苏提供一定的动力。另一方面,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和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美国实行非常规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必然通过利率和汇率的波动,影响国际资本流动和进出口贸易,从而将其货币政策效应溢出到与之有经济往来的国家,对世界经济造成影响。1.引发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对外具有价格转移效应,很可能引发成本推动冲击,给其他国家带来显著的物价上涨。其影响机制是:美元增加将导致其他国家出口增加和本币升值,如果本币升值幅度低于外国商品涨价幅度,将引起企业的进口品成本上升或者间接工资上涨,从而引起通货膨胀。2001年“9·11”事件后,为了刺激当时低迷的经济,美国17次降息,持续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国际流通的美元过剩,引起原油、铁矿石、粮食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通货膨胀。例如,中国出现了十多年来罕见的通货膨胀,2007年8月中国的CPI同比上涨6.5%,远远高于3%的预期政策目标。究其原因,输入型通货膨胀难辞其咎。2.导致热钱冲击,推高资产价格美国实行量化宽松政策,增加货币供给,必然导致利率下降和美元贬值,降低美元资产持有者的收益。为了规避这一风险,美元持有者通常会采取行动,将美元兑换成其他有升值趋势的货币,例如日元、人民币,然后进行货币市场或者资本市场投资,购买国债、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或者进行房地产投资。由于美元是主要的国际结算货币和国际储备货币,持有美元资产的经济主体范围十分广泛,政府、企业、个人和金融机构都持有美元,他们抛售美元的行为将进一步增加美元的国际供给,壮大热钱的规模及冲击力度,受到热钱青睐的2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很容易出现价格泡沫。3.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拉美国家的GDP与美国的货币政策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其传导途径表现为:美国货币扩张→拉美国家利率下降→资本流出→总需求减少→GDP减少。当前,许多国家经济复苏尚未稳定,还不能退出宽松的货币政策,国际流动性过剩及输入性通胀使其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因此,G20其他国家对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表示强烈不满。三、以中国为例,分析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中美之间经济关系紧密,相互依赖。美国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中国是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国,形成了“中国制造,美国消费”的格局。因此,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将主要通过贸易、货币数量波动和物价上涨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1.增加中国的贸易顺差和GDP美国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中国的进出口贸易而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宽松的货币政策带来美元利率下降,刺激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拉动美国产出和收入增长,可能增加美国对中国的进口。另一方面,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打击中国低端产品出口,可能减少美国对中国的进口。此外,中国90%的贸易使用美元计价结算,美元贬值还不利于中国对其他国家的出口。由于美国从中国进口的主要是日用消费品,进口需求弹性较小,换言之,美元贬值几乎不可能减少美国对中国的进口。所以,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的GDP增长有一定的助推作用,其内在逻辑是:量化宽松政策带来美国GDP复苏→中国贸易顺差增加→中国的产出和收入增加。2.加大中国通货膨胀的压力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必然导致短期内美元供给相对过剩。过剩的流动性很可能转变为热钱,冲击国际大宗商品和新兴市场国家的资本市场,推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实际上,2009年美国实行量化宽松政策就导致黄金价格屡创历史新高,石油、铁矿石、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涨幅超过20%。中国是全球第二大贸易国,出口以加工贸易为主,原材料大量依赖进口。一旦进口品价格大幅上涨,中国就会面对巨大的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还可能通过影响市场预期,产生通货膨胀的自我实现效应。在预期进口商品将要涨价时,消费者将扩大或提前消费,投资者将加大短线商品投资,厂家将囤积居奇或提价销售,从而加重未来的通胀,结果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出现通货膨胀螺旋式上升。3.导致中国的货币数量增加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将从两个渠道促使中国的外汇储备增加,进而增加流通中的人民币数量。其一是给中国带来更多的贸易顺差。其二是给中国造成热钱冲击。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使得美元继续保持极低的利率和贬值的趋势,迫使美元持有者采取行动规避汇率风险,经济增长显著而且具有人民币升值预期的中国首当其冲,最容易成为热钱冲击的对象。按照常用的计算热钱的方法,来估算,2009年我国热钱流入规模超过1400亿美元,2010年热钱流入规模更是逐月增加。就在美国宣布实行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的11月,热钱流入量就高达841亿,创下年内新高。大规模的热钱流入将加剧国内流动性过剩的局面。为了打击热钱的套利动机,3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防止资产市场价格大起大落,中国央行不得不维持较低的利率,进而刺激贷款和货币数量增加。结果是中国GDP增长更快,局部地区或者局部行业物价上涨更高。如此看来,不平衡的货币政策(主要是量化宽松政策),结果是必然会导致美元的贬值与全球主要货币汇率的升值,汇率的剧烈波动加剧了全球贸易的不平衡,进而又进一步加大了全球经济的不平衡。从这个角度分析,美国等国推出量化宽松政策,正在不断加大全球经济不平衡风险。全球化的经济生态正在遭到严重的破坏,各国之间的政策和利益博弈将给脆弱的全球经济造成更大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