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都地铁一号线文武路站降水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1)成都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文武路站初步设计图纸及现场实际情况。(2)我国现行有关规范、标准及其相关的部颁标准。(3)施工所涉及的施工技术、安全、质量验收等方面的国家、铁道部及成都市建委等制定的规范、标准和法规文件等。(4)踏勘现场掌握的有关资料及本投标人自行对现场周围环境的调查资料。(5)成都市工程建设质量监督、监理办法。(6)投标书施工组织设计2.编制原则(1)在仔细考察工程实地、认真研究施工设计图和有关规定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本标段的特点和场地、设备、人员及气候等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2)严格按照ISO9002:2000国际质量认证体系和项目法施工要求,进行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3)在施工方案的制定、施工工艺的选择、施工技术的实施方面立足规范化及标准化,优先选用科学、先进的施工方法,确保工程质量、确保工程工期。(4)采用成熟的技术、先进的设备和工艺以及切实有效的技术措施,确保安全、质量、工期。(5)合理组织平行、交叉、流水作业,均衡生产。优化资源配置,实行动态管理。(6)针对城市市区施工的特点,贯彻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科学安排,合理组织、严格管理、精心施工。(7)严格执行城市施工的有关规定,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严格控制噪音、粉尘、废弃物的排放等,做到文明施工,最大限度减少对周围环境及居民正常生活的影响。3.工程概况文武路站工程施工标是成都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土建工程中的一段,位于人民北路站与骡马市站之间,车站设计起点里程为YCK6+810.9,车站有效站台中心2里程为YCK6+885.0,设计终点里程为YCK7+245.6,总长434.7m。车站结构包括车站主体部分和附属部分,主体结构含一长172m存车线段;附属结构由8个出入口、四个风道及风亭组成,施工范围见下图。车站结构型式均为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矩形结构,主体为单柱双层双跨框架结构,立柱为方形,各板设计为梁板式体系;出入口有单跨结构和单层三跨结构(与风道合建);风道均为单层三跨结构。本站除车站中部(江汉路与人民路交汇处)有60m采用盖挖法施工,其余均为明挖法施工。盖挖法施工部分设计为盖挖顺做法,施工阶段盖板采用军用便梁作为临时路面系统;明挖法施工部分设计为“人工挖孔桩+钢管内支撑”作为支撑体系。桩和基坑内施工时同步进行降水。4.降水施工4.1地下水情况根据钻孔揭示,车站结构段极大部分处于卵石土层中,地下水丰富,水位较高,特别是上更新统(Q3)砂卵石具有较强的渗透性。站区综合含水层厚22.00~22.40m,本次勘探地下水位埋深4.10~6.00m,雨洪期地下水位埋深建议按2m考虑。站区分布的卵石土分选性差,渗透性较强。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4.2设计参数及降水方案确定4.2.1设计参数洛路阳砖2砖8砖N3WS201底499.773车站站降水设计参数表表4-1位置井径(mm)管径(mm)井管类型井深(m)井间距(m)滤料(mm)井数(眼)车站主体500400/50无砂水泥管20.0253-741注:①管径为:外径/壁厚;②管井内安装15m3/h潜水泵。4.2.2降水方案根据设计降水布置,考虑本标段的降水范围,通过对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根据《建筑与市政降水技术规范》本工程决定采用管井降水方案,根据以往地铁降水施工经验,沿基坑外两侧设降水井,管井采用φ500无砂管外包无纺布,管井伸入底板3.5m,滤水管每根长度2.0m,纵向间距25m左右,沿车站基坑线路方向设两排降水井,降水井点位布置见图4-1所示。通过两排降水井的水位测定和挖孔桩施工的情况,确定车站降水效果,若降水不能满足施工,则采用增加降水井的办法,以满足地铁施工对降水的要求。4.2.3降水井结构降水井采用内径为300mm的无砂水泥管。井管由实管和滤水管组成,降水井自井口以下0~3m为实管,井管与井壁间填充粘土;3.0m以下井管为滤水管(每根井管长度均为2.0米),填充滤料,滤料砾石规格为3~7mm。井口段用粘土封井。4.3降水井施工管井井点施工流程见“4-2”。主要环节的施工要点如下:4.3.1管井成孔可根据土质条件和孔深,选择反循环旋钻机成孔,用泥浆护壁,孔口设置护筒,在一侧设排泥沟、泥浆池。孔径应较井管直径大300mm,钻机定位时应与基础桩互相配合工作,避免相互干挠或影响降水井施工。4.3.2.替浆及下管下管前注入清水置换全井孔内泥浆,砂石泵抽出沉渣并测定孔深。替浆过程中,安排好泥浆及渣土的清运工作。井管采用无砂混凝土滤水管,在预制混凝土管斜上放置井管,同时水位以下4包缠1层60目尼龙网,缓缓下放,当管口与井口相差200mm时,接上节井管,接头处用尼龙网裹严,以免挤入泥砂淤塞井管,竖向用3-4条30mm宽、长2~3m的竹条用2道铁丝固定井管。为防止上下节错位,在下管前将井管依井方向立直。吊放井管要垂直,并保持在井孔中心,为防止雨污水、泥砂或异物落入井中,井管要高出地面不小于200mm,并加盖或捆绑防水雨布临时保护。4.3.3.填滤料井管下入后立即填入滤料。滤料应具有一定的磨圆度,滤料含泥量(包括含石粉)≤3%,粒径3~7mm。填砾料时,滤料沿井管外四周均匀填入,宜保持连续。要避免填料速度过快或不均造成滤管偏移及滤料在孔内架桥现象,洗井后滤料下沉及时补充滤料,要求实际填料量不小于95%理论计算量。4.3.4洗井下管、填料完成后立即进行洗井,特殊情况如上路施工,成井-洗井间隔时间不能超过24小时;由于是反循环钻机施工的降水井,可采用下泵试抽洗井,用潜水泵反复进行抽洗,直至水清砂净,上下含水层水串通,否则改用空压机由上而下分段洗井。洗井过程中应观放线定位挖井口、安护筒井管内设置水泵钻机就位钻孔回填井底砂垫层吊放井点管井管与孔壁间填砂砾垫层滤料井管顶部与孔壁间填粘土密封洗井井点管制作正常抽水测量观测井中地下水位变化使用结束拔除井管封堵井孔开动水泵试抽水图4-2管井井点施工流程图合格不合格5测水位及出水量变化情况。4.3.5设置水泵水泵规格为2.2kw潜水泵,扬程大于30m,流量15m3/h,在安装前,应对水泵本身和控制系统作一次全面细致的检查,在地面试转3min~5min,若无问题,方可进行安设。安装完毕应进行试抽水,满足要求方可转入正常工作。4.3.6.人井及排水管路设计排水管主管(集水管)采用Ф219mm钢管,支管采用Ф89mm钢管。排水采用暗排。每个暗排井点做一个工作井,暗排主管线和支管线均埋置于地面以下0.5m。出水管、支管和主管用单向阀连接,防止停泵时水倒流,然后恢复路面。水从支管流经主管汇到雨水井,雨水井要做一工作井,采取暗排形式。排水口选择雨水检查井口,如直接接入雨水管线,应设置排水口检查井,在保证排水畅通和含砂量满足要求的情况下,排水口位置经市政统一认可确定。选定排水口的数量和雨管线满足降水最大排水量的要求,安排水口管径大小合理疏排地下水及雨水,施工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具体确定。4.3.7降水井施工技术要求(1)井位要求①井位施放时详细调查核实场区地下管线分布情况,当无法确定时可采用人工开孔的方法,当确认地下无各种管线后方可施工;②为避开各种障碍物,降水井间距可作局部调整,但间距最大不应超过130%设计井间距;③基槽土方开挖前,降水井的布设应已形成封闭或超前2倍基槽宽度。(2)井身结构误差要求①井径误差±20mm;②垂直度误差≤1%;③井深应满足井结构图中文字说明部分的要求。(3)成井方法要求场地条件允许时,应优先选择反循环方式成井;选用其它成井工艺时,应着重注意洗井的效果以满足设计要求。(4)填料要求6①含水层段砾料应具有一定的磨圆度,砾料含泥量(含石粉)≤3%,粒径3~7mm;对含水层以上部分的砾料,在磨圆度和粒径方面可适当降低要求,但严禁使用片状、针状的石屑;②要避免填料速度过快或不均造成滤管偏移及滤料在孔内架桥现象,洗井后滤料下沉应及时补充滤料,要求实际填料量不小于95%理论计算量。(5)洗井要求①洗井要求达到“水清砂净”;②下管、填料成后应立即进行洗井,成井-洗井间隔时间不能超过8小时;③建议采用隔离塞分段洗井,如果泥浆中含泥砂量较大,可先进行捞渣,再进行洗井;④当常规洗井效果不好时,可加洗井剂浸泡后再洗井。(6)抽水要求①开挖至地下水位标高前的超前抽水时间不少于14天;②抽水含砂量控制:为防止因降水带出地层细颗粒物质造成地面沉降,抽出的水含砂量必须保证:粗砂含量1/5万;中砂含量1/2万;细砂含量1/1万;4.4降水配电系统设计(1)抽水井的供电电缆,在排水管沟回填土之前置于排水管的一侧,与排水管合槽敷设。电缆周围填充细砂,厚度为0.2m。电缆经由线路,地面上每隔20m左右设露出0.5m高的标志桩。(2)由动力配电箱引出的电缆到潜水泵之间电缆长度除留有适量的长度外,其它剩余量一律剪除,并排列整齐。电缆两端,配统一编号的标志环各一环。(3)电缆敷设路径如遇过路或穿越其它建筑物时,穿厚度为2mm以上的护电套管加以保护。(4)供、配电系统用的电力开关柜、动力配电箱安放要牢固稳妥。(5)为保证降水工程连续运行,需备足25%用电设备备件,以便及时换修用电设备。(6)电力开关柜及动力配电箱要上锁,应做好防雨、防砸等防护工作,并须安装围栏,并在围栏不同方向悬挂警示标志,其放置地点要安全、平整,周围无杂物堆放。7(7)供、配电系统设有三级保护装置。电力开关柜中设有过流、短路、过热保护的自动开关。动力配电箱中设有过流、漏电保护的自动开关。所用电缆设计为三相五线制双“O”线。用电器具作好接“O”保护。4.5降水井的后期处理施工降水为结构工程施工的辅助工程,属临时工程范畴,降水工程结束(竣工)后,予以拆除或采取适当处理措施。本工程临时供电线路、临时建筑设施等,在工程竣工或完成其使用目的后立即拆除,降水井和其它地下临时工程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恢复地面原貌。4.5.1降水井管井后期处理施工降水结束后,需对所有降水井进行回填,其目的是使原有井身空间与地层连成一体,保证井室与路面、井身与周围地层的整体性和稳定性。降水管井在完成其使用目的后,首先切断抽水用电源,拆除井下水泵、电缆、泵管。含水层段采用石屑填入成井管内,利用井孔内存水使之饱和,依靠自重压实,当井孔内存水不能使回填石屑饱和时,应边回填边注水。隔水层段采用粘性土回填。管井回填处理高度至井口2.0m,距井口2.0m以上应采用C15素混凝土回填,并人工捣实。近地表部分按原地貌恢复。混凝土应在回填石屑后间隔3天再回填。降水井的回填方法根据降水井所处的位置而定。(1)沥青路面上的降水井每眼井需分三步回填。①卵砾石回填井深范围内4m以下回填卵砾石,卵砾石粒径5~30mm。②级配砂石回填井深范围1.5~4m内用级配砂石回填。③混凝土回填地面下1.5m内(包括人井井室)用C10混凝土回填。(2)土路及绿化带内降排水井每眼井需分三步回填。①卵砾石回填井深范围内2m以下回填卵砾石,卵砾石粒径5~30mm。8②级配砂石回填地面下0.5~2m内用级配砂石回填。③地面下0.5m内回填粘性土,以便植被生长。(3)方砖路面上降排水井每眼井需分三步回填。①卵砾石回填井深范围内4m以下回填卵砾石,卵砾石粒径5~30mm。②级配砂石回填井深范围0.5~4m内用级配砂石回填。③混凝土回填地面下0.5m内用C10混凝土回填,表面恢复原有方砖路面,并保持平整一致。4.5.2暗埋排水管线、电缆的后期处理当降水工程结束后,按市政管理的有关规定,将暗埋的排水管、电缆等挖出之后,分层回填级配砂石,并分层夯实到规定的高度后,填300mm厚的无机料,然后铺沥青混凝土。4.6降水辅助措施4.6.1建立地下动态监测网及措施由于降水期较长,降水使场区地下水均衡关系发生较大变化,必然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为了较准确地掌握场区地下水动态变化,及时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在降水工程实施的同时,建立地下动态监测网。⑴建立沿线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由于降水期较长,局部排水量较大,沿线过去的地下水均衡关系将发生较大变化,必然对基坑产生影响。为了较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