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中设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无锡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二○一一年一月目录二、路线设计三、路基、路面设计四、侧分带及公交停靠站六、路线交叉设计七、雨污水及综合管线设计九、筑路材料十、施工方案十一、设计预算八、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一、总体设计五、桥梁、涵洞设计十二、其他注意事项总体设计项目地理位置根据常熟市辛庄镇镇村公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09~2013),新阳大道南侧、周塘河西侧、羊辛线东侧、洞港泾河北侧区域为辛庄镇规划的洞港泾拆迁安置区,洞港泾路为该区域南北向的主要通道,本工程列入2011年度实施计划。本项目为新阳大道~长盛路段,起点位于新阳大道,沿规划线形向南跨越贵泾河、西川泾河后,转折向西,终止于长盛路已建段(与已建长盛路相接),路线全长1647.517m。洞港泾路(新阳大道~长盛路)作为洞港泾小区南北向的主要通道,是小区内部与新阳大道、辛庄镇区交通联系的重要道路之一,是小区区域道路骨架搭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本项目亦为小区启动前期建设的主要通行道路;本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加快小区的建设,是完善小区建设、将洞港泾居住区与镇区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先决条件,对辛庄镇经济建设起着推动作用。辛庄镇镇政府K0+083箱涵K0+475.5贵泾河桥K1+624箱涵K1+095.5管涵公交总站主要技术标准及任务依据总体设计城市次干道Ⅱ级道路等级40km/h设计速度30m红线宽度公路-Ⅱ级汽车荷载任务依据1、常熟市辛庄镇镇村公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09~2013);2、辛庄镇总体规划;3、洞港泾小区住宅规划;4、本院调查、测量、勘察的相关资料。测设经过总体设计2010年9月初,我院受辛庄镇人民政府委托,进行洞港泾小区相关道路的设计工作。根据业主委托要求,项目组相关设计人员对现场进行了详细踏勘,针对路线方案、横断面形式、构造物设置等进行了方案设计;期间结合辛庄镇总体规划、住宅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调整对道路的设计方案进行了细化,于10月中旬向辛庄镇相关领导进行了设计方案汇报。根据方案汇报情况,结合会议上提出的相关问题,进一步进行了方案细化,并经过确认。根据方案设计的确认情况,项目组与乡镇及水利等相关主管部门针对设计方案签订了确认函。根据以上方案设计等前期相关意见,本次设计直接进行施工图设计。道路沿线构造物布置确认函总体设计项目全线共设置1座桥梁、2道箱涵、1道圆管涵,分别为:K0+083处1-6×3m箱涵;K0+457.5处贵泾河桥,跨径3-10m;K1+095.5处直径为1.5m的圆管涵;K1+621处1-6×3m箱涵。目录三、路基、路面设计四、侧分带及公交停靠站六、路线交叉设计七、雨污水及综合管线设计九、筑路材料十、施工方案十一、设计预算八、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五、桥梁、涵洞设计十二、其他注意事项二、路线设计一、总体设计路线设计平面线形设计2010年9月初,我院接受设计任务后,根据辛庄镇总体规划、辛庄镇住宅规划、镇村公路三年行动计划,结合洞港泾小区的规划,对区域内路网进行了拟定。期间结合辛庄镇总体规划、住宅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调整对道路的设计方案进行了细化,于10月中旬向辛庄镇相关领导进行了汇报,确定了本次设计的平面线形。本线形与规划线形基本吻合,全线总体走向为南北向,路线起点位于新阳大道,向南跨越贵泾河等河流,至K1+172.729处转折向西,与已建长盛路相接,路线全长为1647.517m。在K0+752.759处设置半径为1500m的圆曲线,K1+172.729和K1+584.967处为转折点或交叉口。根据规范要求,圆曲线半径均大于设置超高、加宽的最小半径,故不进行加宽,不设超高。平面线形设计技术指标表项目单位技术指标路线长度m1647.517路线增长系数1.402每公里交点个数个1.214平曲线最小半径m/个1500/1最大平曲线转角度26.62最小平曲线转角度26.62直线最大长度m412.238平曲线长度占路线长度%42.30路线设计拆迁及征地全线共新征土地79.436亩路线设计路线纵断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时,根据区域内实地地形,结合路基最小填土高度要求、区域内已建道路高程、防洪水位要求以及桥涵控制标高,并综合小区地块地坪规划标高需求及路面排水要求进行路线纵断面设计,合理采用相匹配的技术指标,使平纵配合力求合理,同时注意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为车辆行驶提供安全、顺适、流畅的运营空间。全线一般路段路面标高控制在1.9m左右。纵断面线形设计技术指标表项目单位技术指标(设计值)技术指标(规范值)最大纵坡%0.546最小纵坡%0.12最大坡长m/处222.5/1最小坡长m/处110/5110竖曲线最大半径凸型m/个20000/1凹型m/个19200/1竖曲线最小半径凸型m/个5800/1600凹型m/个7200/1700竖曲线长度占路线长度%39.72平均每公里纵坡变更次数次7.89路线设计安全设施设计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是道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行车安全畅通的重要设施,其设计原则为:安全、快捷、舒适、经济和美观,并结合小区特点进行布设。本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内容主要包括:道路交通标志、标线等。新阳大道交叉口安全设施平面图终点交叉口安全设施平面图目录四、侧分带及公交停靠站六、路线交叉设计七、雨污水及综合管线设计九、筑路材料十、施工方案十一、设计预算八、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五、桥梁、涵洞设计十二、其他注意事项一、总体设计三、路基、路面设计二、路线设计路基、路面设计路基标准横断面设计根据相关规划及前期拟定方案,本次施工图设计路基标准横断面布置为:机动车道宽15.0m,双向四车道布置(4×3.75m),侧分带2×1.5m,两侧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同断面布置,宽度为2×(3.0+3.0)m,道路红线宽度为30.0m。工程地质本次勘察查明,在最大揭露深度35.30m范围内地基土层为第四系河流~湖沼相冲(沉)积层,主要地层有素填土、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及粉砂夹粉质粘土等组成。场地地层的划分按其时代、成因、埋藏条件及物理力学性能等因素综合考虑,共分为六层,现自上而下分述如下:第1层素填土:层厚1.60~0.40m,层底标高为2.32~0.04m。以粘性土为主,结构松散。第2层粉质粘土(σ=90kPa):层厚1.50~0.60m,层顶标高2.32~0.82m,层底标高1.36~-0.21m。灰黄色,湿,软塑,高压缩性,静探比贯入阻力平均值Ps=0.91MPa。第3层淤泥质粉质粘土(σ=65kPa):层厚15.20~1.20m,层顶标高1.36~0.04m,层底标高-0.98~-26.34m。灰色,饱和,软塑至流塑,高压缩性,静探比贯入阻力平均值Ps=0.72MPa。第3-1层粉土(σ=130kPa):层厚9.60~1.00m。灰色~青灰色,稍密,很湿,中等压缩性,静探比贯入阻力平均值Ps=3.17MPa。第4层粉质粘土(σ=210kPa):本层仅在局部范围内发育,层厚4.30~0.90m,层顶标高-0.92~-4.05m,层底标高-4.58~-5.22m。暗绿至黄褐色,湿,可塑至硬塑,中等压缩性,静探比贯入阻力平均值Ps=2.37MPa。第5层粉土(σ=180kPa):本层在局部地段发育,层厚7.70~2.30m,层顶标高-4.53~-15.25m,层底标高-12.23~-18.25m。青灰色,中密~密实,中等压缩性,静探比贯入阻力平均值Ps=4.51MPa。第6层粉砂(σ=160kPa):本层未予揭穿,最大层厚大于20.60m,层顶埋深28.70~14.60m,青灰色,稍密至中密,很湿~饱和,中等压缩性,静探比贯入阻力平均值Ps=8.53MPa。拟建场区无影响场地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但在场区内分布有高压缩性软土即第3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土质较差,工程力学性能较差,因此,拟建场地视为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地段,易形成过大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必须进行地基沉降验算,采取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方法对软土进行地基处理。路基、路面设计工程地质路基、路面设计洞港泾路K0+470.01~K1+095.24段地质剖面图路基、路面设计一般路基设计一般路段路基处理机动车道部分,原地面下挖至机动车道外边缘以下1.65m处,先填筑30cm厚8%石灰处治土(焖灰处理),顶面15cm范围压实度≥88%;其上分两层填筑30cm厚7%石灰处治土,压实度分别≥90%和≥93%;再分层填筑45cm(3×15cm)厚7%石灰处治土至路床顶面,压实度≥95%。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部分,原地面下挖至非机动车道边缘以下0.89m处,并向下翻松15cm原地掺加8%石灰进行处治,压实度≥87%;其上分两层填筑40cm厚7%石灰处治土至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结构层底面,压实度自下而上分别≥90%、≥93%。对于非机动车道边缘与清表后原地面高差>0.89m的路段,清表后并向下翻松15cm原地掺加8%石灰进行处治,压实度≥87%;其上分层填筑>40cm厚7%石灰处治土至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结构层底面,分层厚度≯20cm,压实度自下而上分别过渡,必须保证底层压实度≥90%,顶层压实度≥93%。路基、路面设计一般路基设计蟹塘路段路基处理全线蟹塘路段路基处理时,应先清除塘底淤泥,并根据填挖高度对塘底进行开挖或填筑路基。清淤后,蟹塘底部填筑60cm厚8%石灰处治土(焖灰处理,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部分同步处理),压实度逐层过渡,顶面15cm范围压实度≥88%;其上机动车道部分先填筑15cm厚7%石灰处治土,压实度≥90%;再分层填筑路基中部≥15cm厚7%石灰处治土至路床顶面以下45cm处,分层厚度≯20cm,压实度≥93%;最后分层填筑45cm(3×15cm)厚7%石灰处治土至路床顶面,压实度≥95%。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部分,先在60cm厚焖灰土上分层填筑碾压素土至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结构层底面下40cm处,压实度≥90%;其上分两层填筑40cm厚7%石灰处治土至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结构层底,压实度自下而上分别≥90%、≥93%。蟹塘路段路基填筑前,先清除河塘底部淤泥,并将边坡开挖成内倾台阶形(坡度3%)。对于沿线较浅蟹塘(清淤后塘底标高与路面高差H<1.95m),机动车道部分须保证路基最小处理厚度135cm;塘与塘之间的圩岸应挖除后采用与蟹塘段相同的路基处理方法处理。填河路段路基处理清淤后,底部填筑80cm厚8%石灰处治土(焖灰处理,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部分同步处理),压实度逐层过渡,顶面15cm范围压实度≥89%;其上机动车道部分先填筑15cm厚7%石灰处治土,压实度≥91%;再分层填筑路基中部≥15cm厚7%石灰处治土至路床顶面以下80cm处,分层厚度≯20cm,压实度≥93%;最后分层填筑80cm厚7%石灰处治土至路床顶面,分层厚度≯20cm,压实度≥95%。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部分,先在80cm厚焖灰土上分层填筑碾压素土至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结构层底面下40cm处,压实度≥90%;其上分两层填筑40cm厚7%石灰处治土至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结构层底,压实度自下而上分别≥90%、≥93%。填河路段路基填筑前,先清除河塘底部淤泥,并将边坡开挖成内倾台阶形(坡度3%)。对于箱涵路段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部分,同机动车道部分填筑方式施工,最后在95区路床上继续采用7%石灰处治土填筑至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结构层底面,压实度≥95%。路基、路面设计特殊路基设计道路全线绝大部分路段分布有厚度较厚的高压缩性淤泥质粉质粘土,强度低,具一定流变、触变性,工程地质条件差,易导致路基较大沉降和失稳。设计标准软土地基的处理是从稳定、沉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软基处理以工后沉降(路面设计使用年限15年)及施工期稳定性为控制指标。1.沉降控制标准为保证道路良好的使用性能,同时考虑本项目为沙家浜镇新镇区西入口,道路性质为城市道路,地下埋设的管线对沉降控制要求较高,故采用较高标准控制沉降。参考二级公路标准、尽可能向一级公路标准靠拢。容许工后沉降一览表2.稳定验算的安全系数路堤稳定性计算采用有效固结应力法,验算时采用圆弧条分法,按路堤施工、道路营运期的荷载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