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戴望舒-偶成一、作者介绍戴望舒(1905~1950)诗人。笔名艾昂甫、江思等。浙江杭县(今余杭市)人。1923年入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1925年转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法文,并于翌年就读于该校法科。1926年春,开始在与施蛰存合编的《璎珞》旬刊上发表诗歌。1928年《雨巷》一诗在《小说月报》上刊出,受到人们注意,他由此获得雨巷诗人称号。这一时期的作品在艺术上保留着中国古代诗歌传统及欧洲浪漫主义诗歌的痕迹,并带有明显的法国象征派诗人魏尔兰等人的影响。戴望舒戴望舒于1905年出生于烟雨迷蒙的杭州城,这里的气候培育了诗人太多的柔情和忧郁,他爱情路一波三折,更加剧了他精神的苦恼和折磨。生活在二三十年代,中国黑暗浓重的大环境当中,诗人像所有正直善良的知识分子一样,陷入了苦闷与彷徨,于是,这样一种人生困境当中,诗歌成了诗人灵魂修养和净化的方式,他倾听自己生命的律动而喃喃自语,向深处挖出了生命的缺憾所带来的种种沉郁和悲凄,并一一展示出来。•戴望舒一生与三位女性有不解之缘,他的初恋是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平、而他的第一任妻子是穆时英的妹妹穆丽娟,第二任夫人是杨静。•1928年,戴望舒忧郁而强烈的感情世界里,深深地爱上了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平。时年18岁的施绛平活泼可爱,与戴望舒忧郁的性格形成强烈的对比。1931年春夏之际,戴望舒与施绛平举行订婚仪式,声势很大。但施绛平提出了条件:戴望舒出国留学取得学业回来有稳定的收入后,方可完婚。•1932年10月8日,戴望舒在经济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为了兑现爱情的预约,他乘坐达特安号邮船离沪赴法留学。在法国的3年中,戴望舒过着极其贫困的生活,由于自费留学的资金不够,他只得靠译稿来挣钱。1935年4月,戴望舒被中法大学开除回国。1935年5月戴望舒回到上海,一个不相信的传闻终于得到证实,施绛平已确实恋上她原本就喜欢的那个人,戴望舒愤怒之下当众打了施绛平一记耳光,长达8年的恋爱终于结束。•为了抚慰戴望舒爱情的伤口,穆时英将自己的妹妹穆丽娟介绍给戴望舒。小他12岁的穆丽娟的清纯、秀丽一下就迷住了戴望舒,并于第二年结婚。但1938年5月,戴望舒全家由上海乘船到香港后,两人间的感情逐渐有了分歧,他们常常因一点小事而大动干戈。1940年冬,穆丽娟回到上海决定离婚,戴望舒只好在离婚协议上签字,根据协议,戴咏素归戴望舒抚养。•1942年,戴望舒与同在大同图书印务局•的抄写员杨静相识,并很快进入热恋。•尽管杨静的父母竭力反对,但杨静是个充满个性的女孩,她冲破种种阻力,毅然与大她21岁的戴望舒结了婚。杨静从小长在香港,娇小美丽,活泼好动,结婚时才16岁,由于彼此性格和年龄的差异,加之婚前缺乏深入了解,婚后不久便出现了感情上的裂痕,常常因生活上的琐事吵架。1948年末,杨静爱上了一位姓蔡的青年,并向戴望舒提出离婚,戴望舒做了种种努力都未能奏效,两人各带一个女儿,戴咏树归杨静,戴咏絮归戴望舒。•1949年初,曾经蒙受附日冤枉的戴望舒决定回到北方。戴望舒被安排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际新闻局负责法文科工作,对于这项工作,他十分欣慰,曾向新闻出版总署的负责人胡乔木表示,决心改变过去的生活和创作方向。而这时,他的哮喘病已严重到上楼都要停下来休息一会儿。为了更好地工作,他听从医生建议动了手术,但病情并未好转,由于惦记《论人民民主专政》的法文翻译,他提前出院,并给自己打麻黄素针,在家治疗。1950年2月28日上午,他照例自己打麻黄素针,为了能早点治好,他加大剂量,注射后不久,心脏跳动剧烈,扑在床上就昏迷过去,等送到医院,已经停止了呼吸。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戴望舒诗选》《戴望舒诗集》,另有译著等数十种。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无论理论还是创作实践,都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关于作品:戴望舒,凭着一首《雨巷》,以“雨巷诗人”之名进入我们的视野,然而真正在人们心底留下烙印的还是这首小诗《偶成》。这首诗作于抗战最后的岁月,那一段黎明前黑暗的岁月,被无数的人默默地承受,慢慢的想起,又淡淡的吐出。它不仅仅是那个时候的一首表达革命乐观精神的诗,这样太束缚了《偶成》的境界,它更是一首生命的赞歌,是诗人历经磨难之后得到的大悟。从《雨巷》到《寻梦者》,从《烦忧》到《我用残损的手掌》,再到这首《偶成》,戴望舒的一生都在执著的追求理想与爱情,也经历不停的失望。从诗歌看戴望舒,他是一个不染轻尘的人,如同他出于《离骚》中“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的笔名一样优雅柔美。题目的含义是---忽然看到春天来了,冰雪融化了,有感而发写下此文。一、题目的含义是什么?二、赏析诗歌内容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古旧的凝冰都哗哗的解冻那时我会再看见灿烂的微笑再听见明朗的呼唤——这些迢遥的梦【赏析:这一段的意思是说有些美好的东西是永恒的。让人从中体会到美的恒常。】这些好东西都决不会消失因为一切好东西都永远存在它们只是像冰一样凝结而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赏析:这一段说有的美好的东西并不是永恒的。当一些美丽逝去,不要过多抱怨。】•【感悟:生命中曾拥有一些美好的东西,也曾丢失这些美好的东西。人就是这样成长的。所以,人要追求,但不能刻意追求。在美好面前,我们要快乐。但美好过去,我们也要心平气和。】这首诗全篇押同一个韵;存在凝结重开解冻梦里的末尾字押韵。三、这首诗全篇押同一个韵吗?找出韵的字?比喻那些正在酝酿的希望和生命。四、诗歌第2句中“古旧的凝冰”比喻什么五、诗歌第5句中“这些好东西”指的是什么指的是美好的愿望和渴望。六、迢摇的梦指什么?据原诗,这些迢遥的梦是指“灿烂的微笑”与“明朗的呼唤”就是指那些美好的东西。这首诗的主题,寓意生命的顽强。《偶成》写于1945年5月31日,抗战最后岁月。诗作表达了诗人对于光明未来的深情呼唤,表明诗人对胜利前景的坚定信念。七、参考诗歌的写作时间及展现的意境,概括这首诗的主题。八、《偶成》诗人通过抒写梦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革命乐观精神,是诗人历经磨难之后得到的大悟。诗人的人生态度纷繁落尽,正道沧桑,随着时光流转,这一个偶然转身,已经是另一番模样。只有静水流深,汩汩中流淌着生命的真谛,至今不息。这一首《偶成》,诗人不经意间凌空而来的灵感冲动下笔成文,却也从侧面让我们瞥到了诗人的人生态度。纷繁落尽,正道沧桑,随着时光流转,这一个偶然转身,已经是另一番模样。只有静水流深,汩汩中流淌着生命的真谛,至今不息。美是丰富多彩的,清丽明快是一种美,隐逸旷达是一种美,同样舒缓低沉、忧郁凄凉也是一种美,戴望舒的雨巷让我们感受到了这种别样的美。希望有一天,我们也能真的撑着油纸伞,在一条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里,去亲身体验和领悟他的忧郁和伤情。•这样的一个人,诞生在那样的时代里,经历过那么多的苦痛,却仍然能写出这样拨天见日的文字,着实让人起敬。这首诗是这样独特,着眼身边,意境却不拘一格,小事物中孕育着人生大境界。以至于而今细细吟来,仍然可以契合我们的心灵,引起共鸣,而不是随着那一段过去被无情的时间埋葬。或许这就是诗歌的魅力,于堆积沉沉厚土的记忆中诞生,更能挣脱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获得永生的感染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