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2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戴望舒诗歌中国文学欣赏主要目录一、戴望舒简介二、戴望舒诗歌(一)从忧郁凄凉的呻吟到民族苦难的悲愤1、忧郁孤寂的情感基调2、民族苦难的悲愤(二)民族化的象征主义1、古典韵味与现代情绪2、追求意象3、从音乐性到非音乐性三、关于《雨巷》中国文学欣赏一、戴望舒简介•戴望舒是30年代著名的现代派诗人,也是20世纪著名诗人。戴望舒30年代有一定影响,但是,在建国以后也仍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在80年代以后,戴望舒的诗歌成就才被充分肯定,被认为是20世纪的优秀诗人。但是,他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却不如徐志摩,也许是因为他的那种忧郁朦胧的风格缺乏难以唤起更多的人的共鸣,也许是他的生活缺少商业性的卖点吧。中国文学欣赏•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朝寀,笔名有戴梦鸥、戴望舒、江思、艾昂甫等,1905年生于浙江杭州。中学毕业,就开始从事创作,戴望舒的一生的活动,比较单纯,主要是文学活动,后期编辑过报纸。最早的创作是小说,他先后在鸳鸯蝴蝶派的刊物上发表过三篇小说:《债》,《卖艺童子》和《母爱》,曾经和杜衡、张天翼和施蛰存等人成立了一个名谓“兰社”的文学小团体,创办了《兰友》旬刊。戴望舒任主编,编辑部也设在戴家。中国文学欣赏•1923年,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1926年同施蛰存、杜衡创办《璎珞》旬刊,在创刊号上发表处女诗作《凝泪出门》。1929年4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出版,其中《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1932年戴望舒赴法国,开始了他为期三年的游学生活。他先来到里昂中法大学就读,1934年前往巴黎,1935年春回国。•1936年,戴望舒和卞之琳、孙大雨、梁宗岱、冯至创办了《新诗》月刊,体现了格律诗派和象征诗派的合流,并实际上成为提倡“纯诗”的中坚。中国文学欣赏•抗战爆发以后,1938年春他来到香港,主编《星岛日报》《星座》副刊。稍后,他和艾青主编了《顶点》诗刊。1941年底,日本侵占了香港。日本宪兵以从事抗日活动的罪名将诗人逮捕入狱。他以狱中生活为题材,写出《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著名诗篇,表达一种爱国主义情感。•1946年3月,望舒回到上海,任教于师范专科学校。1948年5月再度流亡香港。1949年3月中旬,他毅然离开香港,冒着风险来到北平。1949年6月底,戴望舒出席了中华文学艺术工作代表大会。建国后调至新闻总署从事编译工作。1950年2月25日,诗人于北京逝世。死后也并无隆重的纪念活动,显得非常冷清。中国文学欣赏•戴望舒一生有四本诗集:《我底记忆》(1929)、《望舒草》(1933)、《望舒诗稿》(1937)、《灾难的岁月》(1948),戴望舒一生,共存诗90余首。有人说92首诗。另外,《戴望舒诗选》(1957)。二、戴望舒诗歌(一)从忧郁凄凉的呻吟到民族苦难的悲愤中国文学欣赏•从诗歌的思想情感上看,戴望舒诗歌可以以抗战爆发为界限,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比较狭窄,主要是述说个人的悲剧人生体验,呈现出浓郁的忧郁凄凉的情感特征,后期,内涵扩大,一些作品抒发了民族苦难,把自我与民族融合在一起。他的诗歌内涵有一个变化过程,就是从忧郁凄凉的呻吟到民族苦难的悲愤。中国文学欣赏1、忧郁孤寂的情感基调•和许多诗人相比,戴望舒诗歌的思想情感并不开阔,他并不善于抒发那种深厚的社会意识和人生体验,他的诗歌,绝大多数都是表现个人化的情感体验,充满着无法自拔的忧郁凄凉的悲剧感。这种忧郁凄凉的情绪,是戴望舒诗歌情感的基本色调。他的诗歌的魅力不在于博大浑厚,而在于内在的细微真诚。他仿佛总是能够把自己寂寞的灵魂淋漓尽致地倾诉出来,没有丝毫的做作。徐志摩是灵动飘逸的美,闻一多是凝重激越的美。戴望舒的诗,给人一种忧郁凄凉之美。•他的诗歌最典型的意象是枯枝、落叶、暗夜、黄昏、夕阳、荒坟、眼泪、雨巷等,构成一种凄凉的意境;语调往往都是低调的,压抑的,哀怨的。中国文学欣赏《夕阳下》晚云在暮天上散锦,溪水在残日里流金;我瘦长的影子飘在地上,象山间古树底寂寞的幽灵。远山啼哭得紫了,哀悼着白日的长终;落叶却飞舞欢迎幽夜底衣角,那一片清风。中国文学欣赏荒冢里流出幽古的芬芳,在老树枝头把蝙蝠迷上,它们缠绵琐细的私语,在晚烟中低低地回荡。幽夜偷偷从天摸来,我独自还恋恋地徘徊;在这寂寞的心间,我是。消隐了忧愁,消隐了欢快。中国文学欣赏•这首诗的意境是,一个孤独的人,拖着瘦长的影子,在黄昏中徘徊。溪水映照着残日,荒冢晚烟,远处的山好象在啼哭,落叶和蝙蝠飞舞。抒情主人公似乎融入了这种悲凉之中,陶醉在荒凉之中。中国文学欣赏《寒风中闻雀声》枯枝在寒风里悲叹,死叶在大道上萎残;雀儿在高唱薤露之歌,一半是自伤自感。大道上是寂寞凄清,高楼上是悄悄无声,只有那孤零的雀儿,伴着孤零的少年人。中国文学欣赏寒风已吹老了树叶,更吹老了华鬓,又复在他的愁怀里,将一丝的温馨吹尽。唱啊,同情的雀儿,唱破我芬芳的梦境;吹罢,无情的风儿,吹断我飘摇的微命。中国文学欣赏•这首诗是写秋天的大路上,枯枝败叶,寒风凛冽,凄清寂静,一个孤独的少年在徘徊,伴随着他的是一个同样孤独的雀儿。中国文学欣赏《烦忧》说是寂默的秋的悒郁,说是遥远的海的怀念,假如有人问我烦忧的原因,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假如有人问我烦忧的原因,说是遥远的海的怀念,说是寂默的秋的悒郁。中国文学欣赏•这首诗有点象爱情诗,但是,却是一种绝望的感情,诗人感到与对方有一种无法拉近的距离。中国文学欣赏•对于戴望舒的这种忧郁孤寂的情感特征,很多研究者往往从社会现实中去寻找根源,认为是现实黑暗对诗人精神压抑的结果。但是,我认为,更重要的还是与他的思想性格、文学修养以及个人情感生活状况具有密切关系。•首先,从思想性格上看,如果说徐志摩是温情理想主义者的话,戴望舒却是悲情理想主义者。徐志摩也存在着理想失落的悲剧体验,但总体上,是乐观的温情的。“康桥理想”是徐志摩式的理想表达。而戴望舒却总是体会到理想失去的苦痛和悲哀,他很少表达一种乐观的追求和向往,更多地是对理想无法获得的悲剧感受。中国文学欣赏•戴望舒是一个“寻梦者”。所谓“梦”,就是理想的一种情绪体验。它是美好的,充满诱惑的,但是,又是飘忽不定,难以扑捉、易于破碎的,带有极大的悲剧气息。在现代文学中,有很多寻梦者,这些寻梦者,主要有两类:一是像鲁迅那样,寻梦,却又以一种坚强的意志对抗梦的虚幻,在对抗中,认同自我价值,获得人生意义。另一种,就是戴望舒这样,虽然不能说绝对没有坚强的意志,但是,更多的却体现出忧郁悲哀的情绪。他更善于体验寻求过程中的忧郁悲凉的心境。•他有一首诗,就叫《寻梦者》:中国文学欣赏《寻梦者》梦会开出花来的,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去寻求无价的珍宝吧。在青色的大海里,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深藏着金色的贝一枚。中国文学欣赏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你去航九年的旱海吧,然后你逢到那金色的贝。它有天上的云鱼声,它有海上的风涛声,它会使你的心沉醉。把它在海里养九年,把它在天水里养九年,然后,它在一个暗夜里开绽了。中国文学欣赏当你鬓发斑斑了的时候,当你眼睛朦胧了的时候,金色的贝吐出桃色的珠。把桃色株放在你怀里,把桃色珠放在你枕边,于是一个梦静静地升上来了。你的梦开出花来,你的梦开出娇妍的花来了,在你以衰老的时候。中国文学欣赏•这里,金色的贝,贝里桃色的珠子,象征着梦一样的理想。这种梦,是对人生的一种永恒的诱惑,他是非常难于获得的,或者说几乎无法获得。当你获得它的时候,你的生命也几乎是终止了。这里涉及到人生意义和价值的问题,人生的过程,在于对梦的寻找,是否能够找到并不是关键,而关键在于寻找本身。这首诗情感类似鲁迅的“过客”精神,但是,戴望舒却缺乏“过客”精神的那种坚毅顽强,他更多的却是体会到了梦境失落的痛苦。中国文学欣赏•最能够体现戴望舒寻梦的特点的是《雨巷》。梦,那种美丽、芬芳而哀怨的姑娘,它充满着魅力和诱惑,却难以寻求,诗人所擅长的就是对这种美丽的忧郁梦体验。还有《乐园鸟》,表达的是类似的情感,乐园鸟总是在飞翔,寻找天上的乐园,但是,诗人却感到,那天上的乐园已经荒芜。这里暗示出,人生就是一场没有止境的寻找乐园的痛苦过程。《寻梦者》给人的是悲壮感,而《乐园鸟》却更多的是悲凉。就诗歌成就而言,戴望舒丝毫不亚于徐志摩,但是,他们在世的时候的那种生存状态而言,他们却有天壤之别。徐志摩是上层知识分子,回国就是大学教授,诗坛明星,出入于社会名流之间,身边美女如云,有无数的崇拜者,其生活始终是优裕而浪漫的。而戴望舒却是小知识分子,家境平凡,他在世的时候,从没有过轰轰烈烈的名声,而在爱情生活领域之中,所有的女性都抛弃了他,更是充满悲剧意味。中国文学欣赏•其次,从文学修养上看,戴望舒是现代派诗人,在30年代,被称为是现代派的首领。戴望舒30年代曾经游学法国,西方意象主义、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等构成了最重要的影响。其中以法国象征派影响为最大,他曾经翻译过象征派诗人魏尔伦的诗歌。•现代主义诗歌主要表达的就是人生悲剧体验。也就是所谓的“荒原”意识。现代主义诗人艾略特1922年曾经发表《荒原》一诗,书写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世纪的精神危机。作品以《圣经》中关于蝗虫的传说,象征西方世界的价值崩溃。人普遍陷入了一种绝望、孤独的情绪之中。整个现代派文学,都是表达这种人的悲剧体验。戴望舒的忧郁,很多都带有现代派的那种荒原意识。中国文学欣赏•再次、从个人生活经历上,戴望舒一生饱受爱情挫折的痛苦折磨,这种爱情悲剧,对戴望舒诗歌的悲剧情绪具有更深刻的影响。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悲剧感受,对现代派荒原意识的接受,包括诗人的悲情式的理想人生态度,都必须和他的个人生命体验发生共鸣,才能够真正地呈现出来。•在戴望舒人生历程中,最具有悲剧意味的就是他的爱情婚姻生活。他对女性缺乏吸引力。他先后与三个女性恋爱结婚,但是,却始终没有获得幸福的爱情婚姻,三个女性最终都离开了他。中国文学欣赏第一个女性是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平•1928年,戴望舒深地爱上施绛平。戴望舒那时对爱的表白只是一首诗接着一首诗地写。其中较为代表的是题为《我的恋人》:我将对你说我的恋人,/我的恋人是一个羞涩的人,/她是羞涩的,有着桃色的脸,/桃色的嘴唇,和一颗天青色的心。中国文学欣赏•但是,戴望舒却遭到施绛平的冷遇,她对戴望舒并无很深的感情,戴望舒最终以跳楼相挟,要求施绛平答应。施绛平勉强答应。施绛平父母起初是不同意这桩婚姻的,现在迫于这种情状,并在施蛰存的努力下,也勉强同意。1931年春夏之际,戴望舒与施绛平举行订婚仪式,声势很大。施绛平向戴望舒提出结婚条件:戴望舒出国留学取得学业回来有稳定的收入后,方可完婚。戴望舒经济非常困难,但为了是爱情,1932年10月,乘邮船离开上海赴法留学。中国文学欣赏•在法国期间,留学的资金不够,戴望舒生活十分贫困,一边求学,一边翻译赚钱,维持生活。他曾经在里昂中法大学得到学习机会,但是,他并没有认真学习,只是把里昂中法大学的接济当作了生活的保障。尤其听到施绛平移情别恋的传闻,戴望舒就更无心学习。1934年8月曾经到西班牙旅行,寻访了塞万提斯的故居,考察了尔迦的诗歌创作经历。1935年4月,戴望舒被中法大学开除回国,回到上海,施绛平确实恋上她原本就喜欢的那个人,戴望舒愤怒之下当众打了施绛平一记耳光,长达8年的恋爱终于结束。中国文学欣赏第二个女性是穆时英的妹妹穆丽娟戴望舒失恋以后,穆时英把自己的妹妹穆丽娟介绍给戴望舒,穆丽娟比戴望舒小12岁。两个人很快相爱,很快结婚。但是,到了1938年的时候,两个人感情破裂,常常因一点小事而大动干戈。据穆丽娟忆起当年生活时说:“他是他,我是我,我们谁也不管谁干什么。他什么时候出去,回来,我不管;我出去,他也不管。他对我没有什么感情,他的感情给施绛平了。”1940年冬,穆丽娟提出离婚,戴望舒给穆丽娟发出“绝命书”,以死相挟。但是,穆丽娟坚持离婚,最后戴望舒只好在协议上签字。中国文学欣赏第三个女性是杨静•杨静是大同图书馆抄写员,1942年,戴望舒与杨静相识,并很快进入热恋。尽管杨静的父母竭力反对,但她冲破种种阻力,毅然与大她21岁的戴望舒结了婚。杨静从小长在香港,娇小美丽,活

1 / 6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