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专题-重点知识归纳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五次侵华战争1、鸦片战争:1840.6—1842.8,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5、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抗日战争):①1931—1937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②1937—1945年,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二、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归类1、割地:①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②俄国通过《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割去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③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去台湾、澎湖列岛等。2、赔款①《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元②《马关条约》赔款2亿两白银③《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3、开埠通商①《南京条约》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权。②《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最西端)、苏州、杭州为商埠。4、攫取中国的特权①《南京条约》:规定了协定关税权。②《马关条约》:日本首先取得开设工厂的特权。③《辛丑条约》:列强取得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完全控制权5、有突出特征的条约①《南京条约》: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②《瑷珲条约》:割地最多。③《马关条约》:最能体现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的特点④《辛丑条约》:赔款最多;体现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三、列强侵华罪行1、两次洗劫北京:①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并焚烧圆明园。②八国联军侵华期间,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2、镇压中国人民革命:①成立“洋枪队”(华尔),镇压太平天国运动;②组成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③抗战胜利后,美国扶蒋反共3、制造大屠杀:①甲午中日战争期间,1894年日本制造了旅顺大屠杀;②抗日战争期间,1937年日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4、制造事变:1931年九·一八事变(沈阳);1937年七七事变(北京卢沟桥);1937年八·一三事变。四、人民的反抗1、人民群众的斗争(1)1851年到1864年,洪秀全领导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2)1899至1900年,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3)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抗击日军入侵(杨靖宇)。2、爱国官兵的英勇斗争(1)禁烟运动: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起点。(2)鸦片战争:关天培在虎门,英勇牺牲。(3)边疆地区危机:左宗棠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4)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战役中,邓世昌英勇战斗,与舰同沉。(5)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6)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守军(二十九军)英勇抗击日军进攻。(7)1937年9月,平型关战役中八路军一一五师英勇抗击日军。(8)1938年春,中国军队在山东台儿庄与日军激战。(9)1940年8月起,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发动百团大战。3、学生运动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专题二:近代化的探索一、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1、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①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②代表人物: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③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④主张(口号):师夷长技(自强、求富)。⑤洋务活动: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筹建海军;兴办新式学堂。⑥破产: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⑦失败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⑧评价: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2、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改良运动)①背景:民族危机的加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②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③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进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以挽救民族危机。④过程: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成立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标志)、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戊戌政变(变法失败)。⑤失败原因:脱离群众和资产阶级的软弱性⑥意义与启示: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传播,具有爱国和进步作用。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3、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①背景:国际(《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国内(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②代表人物:孙中山、宋教仁、黄兴等③主张: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为纲领,试图以革命手段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④革命活动:成立兴中会;建立中国同盟会,提出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武昌起义;建立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临时约法》。⑤失败标志: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败因:主观是资产阶级软弱妥协性;客观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⑥意义启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它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当时中国是行不通的。4、新文化运动(激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①背景:政治(帝国主义加紧侵华,军阀混战)、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思想(民主共和思想与尊孔复古逆流尖锐冲突)②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③主张: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④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⑤内容:前期:四提倡四反对,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⑥意义: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二、不同阶级、阶层提出的救国方案和主张1、地主阶级(1)新思潮的萌发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魏源认为,要救国只有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张謇提出“实业救国”。(2)地主阶级洋务派以奕訢、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自强”“求富”向西方学习,维护清王朝,客观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2、资产阶级(1)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专制(维护清王朝)、倡西学兴民权、发展资本主义。(2)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以暴力推翻清王朝统治,提出三民主义思想,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3)资产阶级激进派提倡民主和科学,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文化的斗争,冲击了封建主义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三、归结学习中国近代史的感想:1、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华的屈辱史,它警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青年学生应勿忘国耻,振兴中华;2、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人民抗争史,它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不畏强暴的民族,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3、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探索史,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都不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不能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专题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史一、创建过程(一)**“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历史条件:①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②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干部和组织条件。2.内容:①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实现共产主义;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②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并决定建立党的地方组织。3.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二)**“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内容——制定党的革命纲领:最高纲领是建设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二、重要会议(一)党的创建时期(1921-1927)1.**“一大”(1921、7、23,上海),中国共产党成立。2.**“二大”(1922,上海),制定了党的革命纲领。3.**“三大”(1923),确立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二)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6)1.八七会议(1927、8、7,汉口)(1)内容:①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②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③决定发动秋收起义。(2)意义: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2.遵义会议(1935)(1)内容:①解决博古等人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2)意义: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革命的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3.瓦窑堡会议(1935):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三)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1.洛川会议(1937):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决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决定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2.**“七大”(1945,延安)(1)内容:①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报告,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③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2)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四)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1.**七届二中全会(1949,河北平山县西柏坡)(1)内容:①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开始城市领导乡村时期;②指出党的总任务是迅速恢复发展生产,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③告诫共产党人要警惕“糖衣炮弹”的进攻。(2)意**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9,北平)内容:①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②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③确定了国旗、代国歌、首都、纪年方法。④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五)新中国成立后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内容:①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②选举国家主席,任命国务院总理。2.**“八大”(1956)(1)内容:①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②提出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③选举产生新的中央委员会。(2)意义: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3.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内容:①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②总结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方针,全面纠正“左”倾错误,作出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③决定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2)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4.**“十二大”(1982):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