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作物所涉及的伦理问题#28生材1201转基因作物背景及简介伦理问题前景与展望产业化作物转基因作物转基因作物(Geneticallymodifiedorganism,简称GMO)利用DNA重组技术,将克隆的优良基因或人工合成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组织,或对植物内部基因进行修饰,使优良基因在其中得到表达,使之具有新的性状的植物。同传统杂交育种方式相比,这一技术克服了植物有性杂交的限制,基因交流的范围无限扩大,可将细菌,病毒,动物,人类,远缘植物甚至人工合成的基因导入植物。近代农业为了提高产量一直都在依靠杀虫剂、除草剂等各种农药来对付各种害虫和杂草,随着杂草和害虫的抗药性的不断增强,使用的除草剂和杀虫剂的剂量也是越来越大。使用这些出现的后果让人类很后怕,大量的化学农药对环境的影响是灾难性的,转基因植物的出现减少了对化学农药的使用也减少了在种植过程中对农药的依赖。伴随着转基因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产生了转基因食品。转基因作物出现的背景世界上培育成功的第一例转基因作物是1983年美国华盛顿大学和孟山都公司培育的抗棉铃虫转基因烟草。1994年美国实现第一例转基因植物——延迟成熟转基因番茄的商业化种植。1996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是170万公顷,1998年是2780万公顷,2000年已经是4420万公顷。种植国家由最初的美国发展到今天的阿根廷,加拿大,巴西,中国等13个国家。目前,上市的转基因食品已达几千种。转基因作物分类:1.农作物:玉米,水稻,小麦……2.瓜果类:木瓜,番茄,西瓜……3.经济作物:大豆,棉花,油菜……目前市售圣女果、大个儿彩椒、小南瓜、小黄瓜都不是转基因食品。*中国政府共批准7种转基因作物安全证书(耐储存番茄、抗虫棉花、改变花色矮牵牛、抗病辣椒、抗病番木瓜、转植酸酶玉米和抗虫水稻)。*批准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有大豆、玉米、棉花、油菜和甜菜5种作物。转基因大豆是我国进口较多的转基因品种。我国从2000年开始大量进口大豆,至2013年进口大豆达6338万吨,大部分为转基因大豆,全部用作加工原料,没有用于商业化种植我国依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其相关办法对进口转基因大豆进行了严格的安全性评价,获得进口安全证书的大豆及其产品是安全的。我国对转基因产品实行按目录定性强制标识制度。2002年,农业部发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制定了首批标识目录,对在我国境内销售的大豆、油菜、玉米、棉花、番茄5类17种转基因产品,进行强制定性标识,其它转基因农产品可自愿标识。当前,国际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对所有的转基因产品进行标识。转基因作物推广历程转基因作物优势:1.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害性能:近年来利用DNA重组技术细胞融合技术等基因工程技术将多种抗病毒、抗虫基因导入棉花、小麦、水稻、番茄、辣椒等植物体,并获得了稳定的转基因新品系。最成功的例子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的转基因抗虫棉,这种抗虫棉不仅解决了困扰广大棉区的棉蚜虫危害问题,还大大减少了农药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人畜伤亡等事故,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量。此外,北京大学培育的转基因抗黄瓜花叶病毒[CMV]的番茄“8805RF”和甜椒“双丰RF”。2.提高农产品的耐贮性、延长保鲜期由于果实熟化过程迅速,难以控制,常导致软化、过熟、腐烂变质,造成巨大损失。而传统的储藏保鲜技术如冷藏、涂膜保鲜、气调保鲜等在储藏费用、期限、保鲜效果等方面均存在着严重的不足,难以满足人民生活日益提高的需求。随着对果蔬成熟及其产品软化机理的深入研究和基因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直接生产耐贮藏果蔬品种已成为可能。目前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都已有商品化的转基因耐贮藏番茄的生产。3.提高农产品品质和产量通过导入硬脂酸-ACP脱氢酶反义基因,可使转基因油菜籽中的硬脂酸含量从20%增加到40%。将硬脂酸COA脱氢饱和酶基因导入油料作物从而使转基因作物中的饱和脂肪酸含量有所下降,而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则明显增加。油酸的增加量可达7倍。转基因玉米和水稻的产量大幅提高,解决了世界粮食短缺的难题。转基因作物引发的伦理问题(一)对自然环境的潜在风险(二)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三)基因专利与利益分配(四)标识问题与知情选择(五)商业化问题(一)对自然环境的潜在风险1.可能损害生物多样性:引起基因污染而给生态环境带来灾难,而且单一的大规模的商业化种植转基因作物会减少作物多样性2.可能形成超级杂草:人们在用除草剂除杂草时,有可能使转入作物中的抗除草剂基因扩散到其周围的近亲杂草中,和杂草进行杂交,形成超级杂草。转基因作物也可能因转入基因的不稳定而突变形成超级杂草。3.进化的风险:这种被转入基因在开始的时候对害虫杂草有极强的抗御作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害虫和杂草可能形成对这类基因的抵抗力,这样会使转入基因失去其应有的作用。4.产生新病毒的危险(二)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1.食物中毒:外源性基因而可能使这种作物的含毒量增加或者恰恰转入一种致毒基因,使原来无毒的农作物有毒,从而造成进食这种作物的人或动物发生中毒事件。2.过敏反应:转基因作物恰有可能被转入一种对某类人有过敏反应的基因。3.抗药性:在培育转基因作物的过程中,通常要用一种抗生素抗性基因作为标记基因,帮助对转基因工程体进行筛选和鉴定。有可能使进食了这种转基因作物食品的部分人,在以后患病时,服用抗生素药物因体内存在的抗药性而不能治愈疾病4.损害作物的营养成分:转入一个外源性基因而大大地损害了作物的营养成分转基因烟草的危害(三)基因专利与利益分配欧洲议会于1997年通过了《关于生物技术发明的法律保护的欧洲指令》,允许对活性生物体、基因包括人的细胞和基因授予专利权,这是欧洲法律第一次允许对生命的形式授予专利。我国《专利法》第5条也明确规定:“对违反国家法律、社会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的发明创造,不授予专利权。”在许多国家的专利法和相关法律中都有“伦理道德条款”,就是要排除某些有可能危及人类的伦理道德和尊严以及对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危害的生命物质或方法的可专利性,从而筑起一道伦理道德的保护屏障。(四)标识问题与知情选择对转基因食品进行明确、易懂的标识,是对消费者知情选择权的尊重。基于尊重消费者的知情选择权,大多数国家,许多科学家、消费者对于转基因食品进行明确的标识没有异议。但是,美国的食品与药物管理局(DFA)、一些科学家和转基因食品的生产者与销售者却反对转基因食品的标识。他们的理由如下:1.如果转基因食品符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的“实质等同性”原则,则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一样安全,因此也没必要对它进行标识。2.如果对安全的转基因食品进行标识,则会误导消费者,实际向消费者暗示转基因食品不安全。3.转基因食品的标识会使发展良好的转基因农业处于危险之中。(五)商业化问题1.发达国家而不是发展中国家,这样对解决世界贫困人口的吃饭问题不可能有多大的改善;2.转基因食品的商业化仅仅给一小部分的大公司带来利益(私人利益),而不是给消费者、农民带来公共利益;3.转基因食品的商业化中的基因专利对发展中国家、贫困地区和农民的冲击很大。中国政府对转基因作物研究1986年~2011年,转基因技术得到了累计约210亿元的国家财政投入。2008年我国启动实施了投资规模250亿元的“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这也是农业领域唯一的重大专项。2010年国务院又将生物育种产业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重点支持。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以分子育种为重点的基础研究和生物技术开发”。这表明,中国将继续大力支持在育种领域进行尖端生物技术研发。同时,中国也建立较为完善的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体系适应转基因作物的实验研究。前景与展望纵观中国转基因发展历程,可以发现:(1)从进程上看,中国转基因作物商业化推广进展缓慢,主粮未实现转基因商业化。(2)从政府态度上看,转基因研发如火如荼,商业化推广小心翼翼。(3)从实际种植情况看,中国部分省市地区非法种植和销售转基因种子的现象屡禁不止。目前转基因作物的市场在全球范围非常广阔,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我们不能一味地强调转基因作物的潜在危险,因为并没有实际的问题显现出来,我们应该相信科学,利用转基因作物的优势去造福全人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