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南省长沙市稻田中学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试行稿)长沙市稻田中学2007年8月2目录第一部分总则一、课程实施的指导思想…………………………………………………………1二、课程实施的目标任务…………………………………………………………1三、课程实施的基本原则…………………………………………………………1四、课程实施的组织领导…………………………………………………………2第二部分课程设置及安排一、课程结构………………………………………………………………………4二、课程开设及学分分配…………………………………………………………6第三部分文化学习课程实施的组织与管理一、教学组织与管理………………………………………………………………8二、选课指导与管理………………………………………………………………10三、文化学习课程的学分认定与管理……………………………………………12第四部分综合实践课程实施的组织与管理一、研究性学习的开设与管理……………………………………………………14二、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与管理……………………………………15第五部分校本课程(选修Ⅱ)资源开发一、校本课程开发目标定位………………………………………………………17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17三、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17四、校本课程开发参考选题………………………………………………………18第六部分综合素质评价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19二、评价的组织领导………………………………………………………………20三、评价的基本模块………………………………………………………………20四、评价程序与评价表……………………………………………………………213湖南省长沙市稻田中学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2007年秋季起,我省在普通高中全面实施新课程。为保证我校新课程顺利实施,我校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湖南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第一部分总则一、课程实施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的教育发展观,继承和发扬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借鉴本校以及外省市高中新课程的有益做法,立足我校实际,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构建富有活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二、课程实施的目标任务通过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各种新课程实施方案,组织师资培训,开发适应新课程资源,为我校新课程的全面推进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师资准备,软硬件保障。明确我校开展新课程的基本思路,为新课程的实施创造一整套系统性强、操作性好的方法。1.结合我校实际,创造性地实施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各科课程标准》。要使全体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理解、认同高中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自觉接受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并能付诸实践,从而真正地树立和落实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学生观、教学观、课程观、质量观和评价观。2.从我校的实际出发,探索新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实现新课程的目标,形成学校特色。3.积极推进基于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在教学研究、选课指导、学分管理等方面,构建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4.建立和完善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学生发展性评价制度和教师教学水平检测体系,按照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建立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体现学校特色综合评价制度。创建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师评价体系。5.建立和完善我校教师的校本培训体系,加大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形成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建立一支符合新课程要求的优秀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全面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6.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对学校的长远发展进行科学规划,优化各种教育资源,提高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信息化水平,进一步为学校打造精品高中,促使学校走上特色鲜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三、课程实施的基本原则41.开拓创新原则新课程实验是一项需要边实践边探索的工作,任何经验和样板都只是不同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的特殊表现形式,因而,也只能是我校实施课程改革的一个参照。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开拓创新的原则,在实践中大胆改革,积极进取,勇于创造和探索适应我校办学思想的实施途径。2.积极稳妥原则新课程实施是一项庞大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我校将根据有关文件精神和学校实际,制定积极稳妥、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与计划,并逐步实施与推广。在实践的过程中,始终以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否有利于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是否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判断改革举措取舍的主要标准。3.通力合作原则学校将采取各种措施及时转变全体教师的思想观念,促使全校上下通力合作;通过各种渠道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争取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学生家长的关心、理解、配合和支持。4.以校为本原则在新课程实施中既要吸收、借鉴省内外新课程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更要发挥我校的自主权和首创精神,做到“以校为本、开拓创新”。学校将立足实际,积极创设条件,探索在学校层面实施新课程的有效途径和运行方式,自主开发或联合开发课程资源,建立课程资源生成机制,充分而合理地使用课程自主权,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四、课程实施的组织领导新的课程改革是一项科学性强、涉及面广且影响深远的系统工程,因此,必须加强对课程改革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学校校长是实施新课程的第一责任人,学校行政、年级组长、教研组长是实施新课程的组织者,广大的教师是新课程实验的具体实施者和主要实践者。为此,学校采用三级管理体制:第一级为以校长为主任的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第二级为专业小组,第三级为改革而实施小组。(一)新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张新卫副组长:龙德华黄庆达唐素娥成员:徐素芬刘翔贵张咏梅周卞果李海兵张国军罗镇职责:负责对学校新课程实施做出正确的决策和部署,制定工作目标、工作规划和工作管理制度,在经费投入、政策支持、办学条件、制度建设、师资培训等方面提供保障,对实施过程加强指导与监控。(二)新课程专业委员会1.新课程设置委员会主任:张新卫5副主任:黄庆达成员:刘翔贵徐素芬张咏梅李海兵贺宗玉张飞虹刘志新职责:参与学校新课程实施的整体设计;设计课程计划;负责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和审定;指导校本课程的实施和评价。2.新课程评价委员会主任:黄庆达成员:刘翔贵周卞果张咏梅李海兵罗镇张国军职责:课程评价委员会是学生学分认定的最终机构。负责制定学分认定标准,统一学分认定程序,监督学分认定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确保学分认定的公正、公平、公开,组建学生的学分档案。3.新课程实施委员会主任:张新卫成员:刘翔贵张咏梅李海兵罗镇周卞果张国军贺宗玉张飞虹刘志新刘芳刘家平成心红孙琦朱筱华刘行美彭克胜冯晓峰扶明放职责:负责学校新课程的全面实施;为各科选用教材提供咨询服务和建议;组织校本培训的内容;指导新课程实施的教学和教研活动,解决其中的突出问题;分工负责专题研究工作,对新课程实施工作实施测评、分析、鉴定和总结、推广研究成果。新课程改革领导委员会新课程专业委员会新课程设置委员会新课程实施委员会新课程评价委员会新课程设置小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各学科课程实施小组研究性学习实施小组社会实践实施小组社区服务计算机技术支持组综合素质评价小组各学分认定小组6(三)新课程改革实施小组1.语文小组:贺宗玉覃事维雷少武姜国凡詹彩虹胡登高2.数学小组:刘翔贵张飞虹刘文孙密莲石书志张娟3.英语小组:刘志新张沁衡李谟丽张惠琳4.物理小组:刘芳陈拥军吴佩林杨泽培5.化学小组:刘家平黎东阳张雪根黄庆达6.生物小组:成心红徐素芬冯光辉7.政治小组:刘行美邓冬桂胡元秀8.地理小组:孙琦张咏梅王卫华9.历史小组:朱筱华肖杰鸿祖艳君张国军10.艺术小组:冯晓峰曹蔚李旸11.体育小组:彭克胜苏彬方文科12.技术小组:李海兵周志强扶明放13.研究性学习小组:扶明放张咏梅高中各年级组长14.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服务小组:罗镇扶明放周卞果职责:各学科小组负责组织各学科教师的培训、教学的研究和过程的管理;负责各学科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和教学,带领全体教师最大限度地参与新课程实施。研究性学习小组重点负责全校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建设和实施;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服务小组负责全校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服务的全盘规划与实施;技术支持组重点负责计算机技术的全面支持与计算机技术的全面培训。第二部分课程设置及安排一、课程结构我校高中新课程结构完全遵从教育部的课改规定,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学习领域:设置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八个学习领域。科目设置:每一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八个学习领域共包括语文、数学、英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技术等12个科目。在条件成熟时,考虑开设第二外语的选修课教学模块: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7附:课程设置及说明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并通过学分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具体设置如下:学习领域科目必修学分(共计116学分)选修学分一选修学分二语言与文学语文10根据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适应学生不同潜能和发展的需要,在共同必修的基础上,各科课程标准分类别、分层次设置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开设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外语10数学数学10人文与社会思想政治8历史6地理6科学物理6化学6生物6技术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8艺术艺术或音乐、美术6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11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15社区服务2社会实践6⑴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和农忙假)11周。⑵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部分学科(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体育、技术、艺术)按每学期两段安排课程,每段10周,每周5天。其中9周授课,1周复习考试,完成一个教学模块。部分学科(包括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以一个学期为周期安排课程,其中18周授课,2周复习考试,每个学期完成一个教学而模块。⑶学生学习一个模块并通过考核,可获得2学分(其中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每个模块原则上为18学时,相当于1学分),学分由学校认定。技术的8个必修学分中,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各4学分。⑷综合实践活动是每个学生的必修领域,共23学分。其中研究性学习活动共计15学分,安排在高一高二两个学年内完成。学生每学年必须参加1周的社会实践,学生个人自发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由学生向班主任申报,报年级组备案;学校、年级、班级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由年级组统8一备案;达到规定时间的可获得2学分。三年中,学生必须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并有相关证明,由教育处认定后可获得2学分。⑸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学分,三年中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在选修二中至少获得6学分,总学分达到144方可毕业。二、课程开设及学分分配高中毕业水平要求学生必须修满144个学分,这144个学分,既包括全部116个必修学分,同时还要求有22个以上的选修一学分和6个以上选修二学分。为保证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里顺利毕业,又确保学生在高考中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进入理想的大学继续深造,学校将对课程内容和学分分配作出科学合理的统筹安排。高中一年级:以必修课为主,选修课为辅。(其中必修78学分,选修2学分)其中语文:必修4个模块,计8学分;数学:必修4个模块,计8学分;英语:必修4个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