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月系太阳系天体系统银河系河外星系其他恒星高中地理必修123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必修一第一单元地球的宇宙环境第1讲地球的宇宙环境一: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一、宇宙的组成物质----天体类型多样,包括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其中,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天体。二、天体系统的层次概念:距离相近的天体因相互吸引而相互饶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级别:总星系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2.对地球的影响A.太阳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B.太阳能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一种新能源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大气分层与太阳活动太阳活动的类型较多,其中最主要是黑子和耀斑,周期约为11年,具体如图1-1所示:2.太阳活动的影响(1)原因:太阳活动强烈时,产生的短波辐射和粒子流对地球电离层、地球磁场和地球大气状况均有影响。(2)表现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产生磁暴,极光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与不同纬度地区年降水量变化周期相关一、普通性1.地球在太阳系中位置地球是太阳系中八大行星之一,其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及相互关系如右图所示:2.表现(1)从运动特征看,地球与其他行星绕日公转①方向一致②轨道近似圆形③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2)从结构特征看,地球与水星、金星和火星有许多相似之处。测试目标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测试目标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测试目标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其他行星系2国际日期变更线:180度线周期:二、特殊性1.表现: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2.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1)宇宙环境①安全的宇宙环境②稳定的太阳光照(2)自身条件①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地表水多以液态存在。②体积和质量适中,引力能使大量气体聚集形成地球大气层,经漫长演化形成以氮和氧为主③自转和公转的周期适中,使地表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幅度都不太大,有利于生物的生长发育。第2讲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球的自转1.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2周期:23时56分4秒,即一个恒星日3.速度(1)角速度:每小时15度,除南北极点外,其他地点都相同(2)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极点为0一、昼夜交替原因①地球自身不发光,不透明,太阳只照亮地球的一半-----产生昼夜现象(晨昏线分地球为昼半球和夜半球)②地球自转周期:约24小时二、时差1.成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时刻较早定义: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2.地方时换算:经度没差1度,地方时相差4分钟换算原则:东加西减1.区时(1)时区的划分:以经度每15度范围作为1个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2)区时: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3)换算①每相差1个时区,区时就相差1小时,东早西晚②公式:T某=T已+(-)两地时区差×1小时(东“+”西“—”)向东过日界线减一天4)向西过日界线加一天(5)北京时间=东8区时=120°的地方时≠北京地方时第3讲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方向:自西向东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真正周期)1个恒星年测试目标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测试目标理解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能够进行简单的区时计算测试目标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理解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3速度cdba1.公转特征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近日点快,时间为1月初远日点慢,时间为7月初轨道:接近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2.与地球自转的关系(1)黄赤交角:黄道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度数23°26′(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①范围:南北回归线之间②规律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变化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2)变化规律①纬度变化:同一时刻,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②季节变化节气夏至春、秋分冬至太阳直射点位置北回归线赤道北回归线达全年最大值的地区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赤道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达全年最小值的地区南半球无北半球2.昼夜长短的变化(1)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使晨昏线(圈)以地心为中心在地轴两侧来回摆动所致。(2)判断①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反之,则昼短夜长②昼弧等于夜弧,则昼夜等长(3)规律①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②夏半年: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长,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夏至日时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极昼范围达最大(南半球相反)③冬半年情况与夏半年情况相反3.四季更替(1)原因:一年中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时间变化,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的多少不同。(2)纬度差异①低纬度地区,全年皆夏,季节更替不明显②高纬度地区,全年皆冬,季节更替不明显④中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最大,昼夜长短的变化也较大,且两者同时达最大值或最小值,单位面积上获得太阳辐射变化最大,四季更替最为明显。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一讲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地球的圈层结构1.外部圈层:位于地表以上,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2.内部圈层:测试目标了解四季更替的现象,并理解其成因测试目标知道地球的圈层结构,了解各圈层的主要特点4(1)划分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2)分层地壳——莫霍界面(地下约17KM)地幔——古登堡界面(地下约2800KM)地核(3)岩石圈:由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地壳组成一、岩石圈的组成三大类岩石:①岩浆岩成因:岩浆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花岗岩、玄武岩)、②沉积岩成因: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的作用下形成(砂岩、页岩、砾岩、石灰岩)、③变质岩成因:地壳中原有的岩石,在高温高压下,矿物成分和核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而形成(大理岩、片麻岩、板岩)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过程2.意义①形成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②改变地表形态,塑造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③实现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改变地表的环境1.内、外力作用分类能量来源表现形式相互关系内力作用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使地表趋于平缓外力作用主要来自地球外部的太阳辐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2.内力作用的“足迹”——地质构造常见类型成因地形表现褶皱背斜岩层受挤压向上拱起一般地形倒置山岭山谷向斜岩层受挤压向下弯曲山谷山岭断层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错动或位移谷地、陡崖、或断块山3.外力作用表现(1)主要表现: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等(2)主要外力作用作用因素作用形式对地貌影响流水作用侵蚀坡面被冲刷,下切成沟谷,水流汇集使沟谷不断加宽加深常形成峡谷;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堆积流水在搬运过程中,由于流速降低,所携带的物质沉积下来山区山口处洪积扇或冲积扇的形成;河流中下游地区的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测试目标知道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了解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过程测试目标了解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其地表形态;结合实例,说明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岩浆岩浆岩冷凝重熔沉积岩风化侵蚀搬运堆积重熔变质岩变质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熔重用变质作5风力作用侵蚀在干旱地区风力扬起沙石,吹蚀地表形成风蚀蘑菇和风蚀洼地等堆积风在搬运沙石的过程中,当风力减小或气流受阻时,导致风沙沉积形成沙丘、沙垄等冰川作用侵蚀在高纬或高海拔地区,冰川对途径地面的刨蚀作用形成冰川谷地又称冰川U谷;在冰川源头形成冰斗、多个冰斗之间形成角峰堆积在冰川融化时,携带的泥沙石块等沉积形成冰碛(qi)垄第二讲大气圈与天气、气候一、大气受热过程1.能量来源:太阳辐射2.大气直接吸收的——很少,且有选择性①臭氧和氧原子吸收紫外线、②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③能量最强的可见光被吸收的很少3.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绝大部分透过大气射向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同时产生地面长波辐射,其中绝大部分被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气增温。二、大气保温作用的原理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放出红外辐射,其中大部分射向地面,被称为大气逆辐射,把部分热量还给地面。1.方式垂直运动:表现为气流的上升和下沉水平运动,表现为风2.热力环流(1)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2)形成过程:右图海陆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大气运动形式。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高空气压升高),风由海洋吹向大陆形成“海风”;夜晚情况正好相反,风由大陆吹向海洋形成“陆风”。(如右图)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强烈增温,导致暖空气沿山坡上升,风从谷底吹向山顶形成谷风。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山坡下滑,流入谷地,风从山顶吹向谷底形成山风。(如图)城市风:城市上空气流上升,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市。污染严重的企业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外,绿化带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内。测试目标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测试目标结合实例,说明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6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1.形成因子①太阳辐射对不同地表纬度加热不均②地转偏向力2.分布气压带、风带在全球的分布是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且气压带,风带相间分布,如图5-2所示:3.移动规律: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二、季风环流1.季风概念: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变化的风2.成因(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①特点(右图)②表现亚洲大陆北太平洋北大西洋1月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7月亚洲低压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2)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3.典型的季风比较季节源地风向性质气候类型成因分布东亚季风冬季蒙古、西伯利亚西北寒冷干燥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我国东部、日本和朝鲜半岛等地夏季副热带太平洋东南温暖湿润南亚季风冬季蒙古、西伯利亚东北低温干燥热带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和我国西南夏季赤道附近印度洋西南温暖湿润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温带海洋性气候受西风的影响,气候特点:温暖湿润。(2)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气候特点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影响,气候特点温和湿润。(3)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受夏季风影响,气候特点高温多雨;冬季受冬季风影响,气候特点低温少雨。测试目标结合实例,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理解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7对气候的影响类型一、锋面系统1.概念:冷气团与暖气团的交界面2.特征:水平范围广,冷气团在下,暖气团在上,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3.分类:根据锋面两侧冷暖气团的运动状况分为三类定义: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而形成的锋冷锋过境时的天气:阴天、刮风、下雨受冷锋影响:寒潮、沙尘暴天气;过境后的天气:气温、湿度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好定义: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而形成的锋暖锋过境时的天气:阴雨天气过境后的天气: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好准静止锋:概念:冷暖气团相遇,势力均衡,锋面相对静止受静止锋影响:梅雨天气天气:多形成连续性多云或降水天气二、气旋(低压)与反气旋(高压)水平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辐合气旋(低压)垂直气流:上升受气旋控制:台风现象气旋与反气旋天气:阴雨天气水平气流:由中心向四周辐散反气旋(高压)垂直气流:下沉受反气旋影响:伏旱,“秋高气爽”的天气天气:晴朗天气第三讲水圈和水循环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1.类型: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2.环节: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促进了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更新,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3.意义使地表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改造地表形态,是地球表层最为活跃,影响最为深刻的动力过程之一一、洋流的概念及分类定义:是海洋水沿相对稳定的方向作大规模运动的现象暖流: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