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人大、国关院、复旦、南开、北外国际关系考研国关外交史名词解释汇总(部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育明教育官网北大、人大、中财、北外、中传教授创办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育明教育()2014年各高校政治学&国际关系&外交学考研专业课基础班视频课程+全套真题、笔记等全套资料+公共课阅卷人一对一指导=1680~3000元国关、外交考研名词解释汇编1、艾森豪威尔主义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冷战时期提出的一项对外政策。50年代,在中东和北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形势下,为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对中东的影响,艾森豪威尔于1957年1月5日正式向国会提交一份关于中东问题的特别咨文。其中心思想是“中东出现的真空必须在俄国人近来之前由美国来填补”,要求国会授权他在中东实行“军事援助和合作计划”。3月7日美国国会通过决议。3月9日由艾森豪威尔签署生效。决议宣称:保持中东地区国家的独立和完整关系到美国的重大利益,授权总统动用2亿美元,给这些国家以经济和军事援助:美国可在这一地区使用武力,以对付所谓“国际共产主义的武装侵略”。1958年7月,根据艾森豪威尔主义,美国出兵黎巴嫩,干预该国国内事务。2、巴鲁克计划由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美国代表伯纳德·巴鲁克于1946年6月14日提出的一项计划,亦称为原子能管制计划。其主要内容是:设立原子能发展总署,作为国际原子能监督机构,管制原子能的发展和利用,甚至包括原料生产,任何利用裂变材料来发展原子弹的违反管制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制裁;该机构可以派遣代表到各国“观察”,以确保有效的管制;该机构不受大国一致原则的约束,联合国常任理事会无否决权;在机构确立有效管制后,停止核武器生产,并销毁一切现存核武器。同年12月30日,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表示同意该计划。由于这一计划要求先建立有效的管制,然后处置现存核武器,所以并不能确保销毁现存核武器,这势必有利于美国保持核垄断地位。这是巴鲁克计划的目的和实质内容。为此,苏联在1946年6月18日提出反建议,要求首先缔结一个国际公约,缔约国首先应承诺在任何情况下不得首先使用核武器的义务,然后在公约生效后3个月内,销毁现存的一切核武器。但美国在同年7月1日在比基尼岛进行了战后第一次核试验,表明美国对该计划并无诚意。3、埃维昂协议又称阿法协议,即由法国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的协议。1962年3月18日,有阿尔及利亚共和国临时政府和法国政府的代表在法国东部埃维昂城签订。1830年,法国入侵阿尔及利亚。1905年,阿尔及利亚全境沦为法国的殖民地。阿尔及利亚人民为了摆脱法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斗争。1954年11月至1962年3月在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的领导下,阿尔及利亚人民经过7年半艰苦的武装斗争,终于迫使法国同意谈判,以结束阿尔及利亚战争。1962年3月7—18日双方在埃维昂经过几轮谈判,签署法阿协议的总声明,惯称埃维昂协议。协议主要内容有:自1962年3月19日12时起,在阿尔及利亚全境结束军事行动,法国承认阿尔及利亚人民有权行使自决权,成立一个独立和主权国家,承认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为“合法新政治组织”;3—6个月之内,举行公民投票,决定阿尔及利亚是否独立;在此之前的过渡时期,阿尔及利亚的行政管理权移交给临时行政委员会,该委员会的成员由双方政府同意的阿尔及利亚人和法国人担任;法国3年内分批从阿尔及利亚撤出全部军队,但保留米尔斯克比尔的海军基地,租借期15年,同时在一定期限内保留其他军事基地。协议中还列有双方实行经济和文化合作的方案,法国承担向阿尔及利亚提供为期3年的经济援助,后者同意仍留在法郎区内。法国公司保持在阿尔及利亚的石油租借权,并可以优先取得新租借地。同年7月3日,阿尔及利亚进行自决公民投票后宣布正式独立,结束法国在阿尔及利亚133年的殖民统治。育明教育官网北大、人大、中财、北外、中传教授创办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4、超越遏制战略美国总统布什制定的新的对苏政策,1989年5月12日布什在得克萨斯州农业和机械大学发表的一次讲话中正式提出。基本内容:①超越遏制不仅仅是遏制苏联的扩张主义,目标是使苏联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员;②美国希望苏联的改革引导它同过去彻底断绝;③西方应该鼓励苏联朝着开放社会方向发展,实行持久的多元化和尊重人权;④苏联拥有令人畏惧的军事力量,为了防止苏联扩张,美国必须保持强大。这一战略反映了美国对苏战略由武装对峙转向寄希望于其内部的变化,对促使后来苏联社会的剧变有很大影响。布什称之为“超越遏制”战略,宣称它是“美国战后对苏政策的彻底改变”,标志着“美国外交政策将进行哲学思想的变革”。“超越遏制”的主旨是积极同苏联发展关系,加强美苏合作,促使苏联逐渐实现“自由化”,把苏联拉进“国际大家庭”,使其融合到国际社会中来。超越遏制是鉴于国际格局发生新变化而作出的政策调整。布什上台伊始,即指定其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罗伯特·盖茨组织国务院、国防部、中央情报局和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专家成立专门小组,就美国对苏政策进行全面的审查和评估。布什正是根据该小组提交的《对苏政策审查的报告》而宣布“超越遏制”战略的。这一战略强调,今后美国和北约组织对苏政策的主要重点将转向更多地同苏联的公开性和经济改革打交道。在对苏保持警惕的同时,充分利用当前国际形势的缓和,发挥美国的相对优势,抓住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所提供的历史机会,运用经济、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等手段,特别是以经济援助为诱饵,用“和平演变”的方式,最终改变苏联制度的基础,使苏联同过去的政策彻底决裂。对苏联国内,促使其实现政治多元化和经济自由化;对外,要使苏联采取不干涉主义,重新回到世界秩序中来,成为国际体系中的正式成员。要使苏联的这种变化不受苏联某一个人的观点、权力和在位时间长短的影响,能长期巩固下来。5、大规模报复战略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推行的一种军事战略。侵朝战争的失败使美国政府意识到自身力量的局限性,要在世界各地维持庞大的地面部队在经济上力不从心。1953年艾森豪威尔担任美国总统不久即着手制定“大规模报复战略”。1954年1月12日,国务卿杜勒斯发表演说,公开而详尽地对大规模报复战略进行阐述。他宣称,美国目前的基本决定主要依靠一支庞大的报复力量,它能够用我们选择的武器与我们选择的地方马上进行报复。这一战略主要把赌注押在核武器上,主张削减常规兵力,重点扩充导弹核力量和战略空军,在外交上提出要执行比杜鲁门的遏制政策更有利、更主动的“解放”政策,即把社会主义国家从共产党的领导下“解放”出来。该战略建立在美国具有核垄断和核优势基础之上。随着核垄断地位的丧失和苏联核力量的迅速增长,美国自己也被置于核武器的威胁之下。60年代初,该战略为“灵活反应战略”所取代。6、里根主义美国总统里根1986年提出的美国对外政策纲领。1986年3月14日,在题为《自由、地区安全与全球和平》的外交咨文中,里根修正以往美国提供援助以是否反共为标准的做法,提出反对任何形式(不管它来自左的还是右的)暴政的政策。里根认为,苏联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已陷入困境,第三世界的局势发展对美国有利。美国应采取对苏联强硬政策,“以低烈度的战争”方式支持亲苏国家中的反政府武装活动,甚至可以采取军事行动直接介入反政府活动不明显的亲苏国家,支持那里的“自由战士”,以便将苏联在这些国家和地区所取得的政治和军事进展“有限地推回去”。对于第三世界中的亲美“独裁政府”,要施加影响,促其实行“民主化”改革,避免因内部动乱而为苏联所用。里根主义是美国推行强权政治的典型表现,其目标是要在苏联力量衰弱的形势下,与其争夺第三世界。在此项对外政策纲领提出前后,美国支持海地独裁者杜瓦利埃和菲律宾总统马科斯的做法,以及对利比亚总统卡扎菲的空袭,可以看作是里根主义的实施。7、灵活反应战略美国在60年代推行的军事战略。1959年由美国前陆军参谋长马克斯韦尔·泰勒上将倡导,60年代初为肯尼迪政府采纳。由于核垄断地位的丧失,艾森豪威尔政府奉行的大规模报复战略对美国造成“瘫痪性影响”。1961年肯尼迪政府上台后制定“灵活反应战略”,抛弃大规模报复战略中片面依赖核武器的观念,规定应当育明教育官网北大、人大、中财、北外、中传教授创办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建立多样化的军事力量,即在发展核武器和导弹的时,加强常规兵力,增加在常规战争中使用的空军和海军力量,扩充陆军,以便能打各种类型的战争,包括常规战争、核战争、特种战争、局部战争和世界战争,它以常规战争作为到处挥舞的“剑”,以核力量为“盾”,打算以足够的非核部队同时在欧洲和亚洲分别同苏联和中国打两场大战,并在其他地方对付规模不大的、称为“半个战争”的紧急情况。这就是所谓的“两个半战争”。为了修改灵活反应战略,1965年约翰逊政府提出“逐步升级战略”,它是灵活反应战略的具体化。美国侵越战争的失败,宣告灵活反应战略以及逐步升级战略的破产。8、卡特主义美国总统卡特1980年1月在国情咨文中提出的一项对海湾地区的政策声明。鉴于苏联军队于1979年12月侵入阿富汗,卡特在这份咨文中警告苏联不要利用伊朗和阿富汗的动乱作为借口,谋求实现苏联长期以来企图获得一个温水港的目标。他声称:“外部势力攫取控制波斯湾地区的任何企图,都将被看作是对美国根本利益的进攻。对于这种进攻,美国将使用包括军事力量在内的任何必要手段,予以击退。”这一声明被称作卡特主义。它是对尼克松主义以来美国推行避免卷入局部的地区性冲突政策的一种修正。1991年1月爆发的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与伊拉克之间的海湾战争,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卡特主义”的延伸。9、日美安全保障条约1951年9月8日日本与美国在旧金山美国陆军第六军司令部签订的军事同盟条约。1952年4月28日生效。该条约由前言和3条正文组成。主要内容有:日本承认美国在日本驻扎陆、海、空军;驻日美军为维护远东和平与安全和保障日本的安全,应日本政府的请求,可用武力镇压内乱和暴动,以及对付外来的武力攻击;美军驻扎日本的条件照日美两国间的行政协定规定。此条约不仅构成规定日本从属美国的法律依据,而且使美国可以在日本几乎无限制地设立、扩大和使用军事基地。其后,日美为加强两国间的军事同盟,从1958年起,就修改条约问题进行谈判,并于1960年签订《新安保条约》。新条约与旧条约相比,在实质上没有多大变化。删去旧条约中关于美军帮助日本政府镇压内乱和暴动等条款。规定遇有武力攻击日本以及日本国内的美军基地时,日美双方应共同对付并采取行动等。新条约有效期为10年。1970年到期后,日本政府通知美国政府,宣布自动延长。10、日中和平友好条约1972年9月,中日两国恢复邦交。从1974年1月开始进行缔结和平友好条约的谈判。因“反霸条款”问题,谈判拖延下来。1976年福田赳夫出任首相,鉴于美国亚洲战略的转变和苏联威胁的增加,把缔结日中和平友好条约作为对外方针之一。中日两国经过共同努力,在1978年8月12日,由中国外交部长黄华和日本外务大臣园田直在北京签署含有“反霸条款”内容的《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条约除前言外共有五条,主要内容是:第一条“(1)缔约双方应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2)缔约双方确认,在相互关系中,用和平手段解决一切争端,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第二条:缔约双方表明,任何一方都不应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或其他任何地区谋求霸权,并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第三条:缔约双方将本着睦邻友好的精神,按照平等互利和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为进一步发展两国间的经济关系和文化关系,促进两国人民的往来而努力。第四条:本条约不影响缔约各方同第三国关系的立场。第五条规定:条约有效期为十年,十年以后,在宣布终止以前,将继续有效。同年10月,邓小平副总理前往日本进行友好访问,于23日交换条约批准书,自此条约开始生效。中日和约的签订,为两国长期稳定和和平友好关系奠定了基础。它不仅对中日两国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有利于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1 / 4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