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轮复习汇总】2014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件:散文 考点针对练一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考点针对练(一)散文结构题123考点针对练(一)散文结构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背水的日子桃花怀念背水的日子。一路咕咚、咕咚背回来的水多甜啊!水井为一林老树掩映,水井沿上常年绿树葱茏。初夏时候,漫山的野百合,在风中摇曳飘香。秋天黄昏,那一树一树的黄连树叶,宛如天边的晚霞,红得似火,燃碎一寨的宁静。冬天下雪时,山崖上零零星星的积雪仿佛百合又开花。123考点针对练(一)散文结构题背水,要清晨去。那时,井边好热闹,木水桶一溜儿排放在哨台上,背水的人们在井边嬉闹着。只有舀水的人静静地蹲在井边,埋下身子,用木瓢从井里一瓢一瓢地舀水,身影在井里晃晃悠悠。待舀满一桶,轻轻地跳下井台,将麦秸编的垫圈放在桶底和后腰接触的部位,桶绳往肩上一挂,微直起身子,便一路咕咚、咕咚将井水背回去了。123解析答案1.文章第一段十分简洁,这样的开头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考点针对练(一)散文结构题考点针对练(一)散文结构题1.文章第一段十分简洁,这样的开头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答案对此类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它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突出了什么?它和标题是否有联系,能否起到点题作用?它与下文有什么关系?是总领全文,是引出下文,还是为后面的内容作铺垫?它对奠定全文的情感基调有何作用?有没有运用修辞?其作用是什么?根据这些逐项对照,不难概括出答案。123考点针对练(一)散文结构题1.文章第一段十分简洁,这样的开头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答案①开门见山,点明题旨;②总领全文;③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④引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123对此类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它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突出了什么?它和标题是否有联系,能否起到点题作用?它与下文有什么关系?是总领全文,是引出下文,还是为后面的内容作铺垫?它对奠定全文的情感基调有何作用?有没有运用修辞?其作用是什么?根据这些逐项对照,不难概括出答案。考点针对练(一)散文结构题12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夜宿乌镇(节选)朱希和我是在谷雨之后走进乌镇的。高速公路两边的青山绿树烟湖和被称为“江南”的无锡、苏州、嘉兴、杭州都在身后淡远,恰似那远逝的江南。都市的繁华早已厌倦,我的目的地是心仪已久的乌镇——那个目前还相对原始古朴的江南水镇,那个孕育了茅盾、老通宝和春蚕的小镇。考点针对练(一)散文结构题123进入乌镇正是黄昏时分,夕阳下的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曲巷深弄,枕河人家,立刻给我一种江南水乡风韵的惊喜。……晚饭后我去夜游,这是乌镇最富于诗意的时刻。……躺在酒店的床上,我很快就醉入了梦乡。夜梦里,我于烟雨濛濛中踏着湿漉漉的青石板小路,寻找那江南二胡的一抹忧伤。与其说是寻找二胡的一抹忧伤,还不如说是寻找江南文化的残梦。忽又觉得天上飘起了细雨,我撑起一柄油纸伞,徜徉在杏花春雨的小巷,却始终未寻见那结着愁怨的丁香姑娘……我这才明白,江南文化变得虚无破碎,古典的、文化的江南正在消逝。我不仅是惆怅,更多考点针对练(一)散文结构题123的是伤感。我始终认为,既然我们的历史曾因江南文化而绽放光彩,江南文化就不应走向寂寥雨巷的尽头,这份光彩不应褪色,更不应湮灭。2.文章最后一段写作者的梦,从全文来看有什么作用?答:①照应开头的江南正在远逝,点明并深化了文章旨;②作者表达了对江南文化变得虚无破碎,古典的、文化的江南正在消逝的忧思与伤感,并发出了拯救江南文化的呼声。考点针对练(一)散文结构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苔藓李汉荣苔藓。苔藓。苔藓……忍不住轻轻喊了三声苔藓,一些古老的凉意,便从舌尖上生起,继而蔓延到口中、胸中、足底,最后整个身心都浸润在一片古老而幽深的凉意中。苔藓。苔藓。苔藓……当我禁不住连续写这两个字的时候,我感觉到满纸都是碧绿和幽蓝。我在森林里见过苔藓,满怀敬畏地从它身上轻轻踩过。……123考点针对练(一)散文结构题我在悬崖上见过苔藓,在那样陡峭的命运里,石头们站立着,使劲支撑着庞大的山体。……我在寺庙里见过苔藓。……我在《诗经》中,在陶渊明、谢灵运、李太白、王维、苏东坡的诗文中见过苔藓。……是的,大地上的苔藓越来越少了,到处是人的潮水,人的声浪,人的侵入!都市在扩张,水泥在扩张,废气和噪音在扩张,而田园在萎缩,山水在日益脱去它天然的风骨和神韵。123考点针对练(一)散文结构题我们踩在水泥地上,踩在钢铁上,踩在消费和效益的高速公路上,踩在一切人造的坚硬冰冷的物体上。我们的身心都日益变得坚硬冰冷而缺乏弹性和水分。我们失去的仅仅是苔藓吗?不,我们失去的是这个世界最古老最朴素也最纯真的记忆。苔藓是我们的老师。你看,它那样谦卑地倾听大地的心跳,不动声色地营造着一片又一片碧绿和幽蓝,守护古老而纯真的记忆。苔藓。苔藓。苔藓……(选自《散文》,有删节)123考点针对练(一)散文结构题3.“苔藓。苔藓。苔藓……”这段话在文中多次出现,从全文结构上看有什么作用?答:①是抒情载体、线索,渲染、升华感情;②首尾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123解析注意问的是“结构”的作用。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