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量的其他信息度量方法:发行种类、发行量、文本的数字等2、基于概率的信息度量:一事物有可能呈现多种状态,而每一种状态出现的概率不同设出现的状态:S1,S2,S3,…,Sn每种状态的概率:P1,P2,P3,…,Pn信息中包含的信息量:Ii=logPi(i=1,2,…n)信息源发出的平均信息量:I=-∑PilogPini=1底数单位2bit(比特)enat(奈特)10hart(哈特)、广义信息资源的度量信息资源丰裕度R表示R=R1+R2R1:某一国家或地区基本信息资源的生产能力R2:基本信息资源的发展潜力U1:数据库的数量U2:获得专利和商标的数量U3:图书报刊的出版数量U4:视听产品的生产数量M:度量期间内被测地区的人口总数R1=(U1+U2+U3+U4)/MR2=S1+S2S1=(V1+V2+V3+V4+V5+V6)/MS2=(W1+W2+W3+W4+w5)/MV1:计算机拥有量V2:文化设施的拥有量V3:新闻设施的拥有量V4:娱乐设施的拥有量V5:邮电设施的拥有量V6:通信设施的拥有量W1:识字人数W2:大中小学生在校生人数W3:科研人数W4:政府部门人数W5:咨询机构人数1970-1992年中国信息资源丰裕度R值年1970198019811982198319841985R值0.81100.97610.98020.97260.99441.01411.0397年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R值1.07821.13701.17841.22991.26531.27431.2874部分国家和地区信息资源丰裕度R值年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澳大利亚法国德国19702.38502.04401.74351.89381.80201.72481.804819802.89912.62202.53102.36792.28902.18482.208919843.0481--------2.67182.5071---------2.37802.386919903.41633.02802.82042.68852.55402.52272.524419913.47683.06552.85152.72902.59122.55392.5502年意大利前苏联中国香港新加坡中国台湾韩国印度19701.66731.47441.31301.23801.22501.37200.624019802.16.41.75841.61401.52401.40901.50000.605019842.20141.82941.79701.75601.64701.6680---------19902.36152.07242.03151.99551.86741.78880.988019912.38872.10512.08712.03881.9.631.80931.0026部分国家与地区按1991年信息资源丰裕度R分级表序号级别国家或地区R值范围1高美国R约为3.52中高加拿大日本英国澳大利亚法国德国2.5----33中意大利前苏联中国香港新加坡中国台湾韩国1.8----2.44低中国印度1----1.3已知某大国领导人每年出访各国的概率如下表所示请计算出这种消息所包含的信息量巴基斯坦俄罗斯英国法国坦桑尼亚12.5%25%25%25%12.5%练习:答案:2.25bit作业1已知某班级平时学生考试成绩在各个分数段出现的概率如表所示:请计算出此种信息包含的信息量60分以下60—70分70—80分80—90分90—100分15%25%25%20%15%作业2某人在某一公共汽车站候车,已知在该汽车站此人可以乘坐4路不同的汽车,此人获得两种信息:(1)消息1:每路汽车首先出现的概率相同(2)消息2:每路汽车首先出现的概率不同,分别是:1路:20%、2路:30%、3路:10%4路:40%试分别计算消息1和消息2所包含的平均信息量四、信息化1、信息化的定义:人们的信息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以至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过程。理解:(1)是一个过程(人类生存和发展过程)(2)是一个结果(信息活动占主导地位)(一)信息化及相关概念两层含义:(1)国民经济信息化各行各业实现业务现代化(2)社会信息化社会所有成员利用电子信息技术信息交流人际交流日常生产工作现代化享受信息化即是计算机化、网络化()信息化是发展信息产业,建设高速公路等()判断题2、实现信息化的客观基础(2)技术基础-------信息技术的进步(1)认识基础-------信息科学的发展(3)经济基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4)社会基础-------社会信息需求3、信息化的主要特征:①智能化:劳动的主要类型:脑力劳动简单重复性劳动由电脑代替,人力资本重要于货币资本。②数字化: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应用渗透,物质生产非物质化③一体化:冲破地域限制④个性化:个人间信息交换上升,并成为主流。3、信息化的层次与发展阶段:全民信息化国民经济信息化产业信息化信息产业化信息生产与服务产业化信息技术产业化产品信息化企业信息化信息基础设施信息资源设施宏观管理体制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理论人员4、国家信息化的定义:在国家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应用信息资源,加速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进程5、信息化建设对社会经济的意义是生产力发展的新阶段,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乃至整个人类文明产生巨大深远影响把工业化形成的社会生产力推向更高的阶段信息能力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形式6、信息化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六要素:(1)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核心任务、关键)(2)国家信息网络建设(基础)(3)信息技术应用(技术保障)(4)信息产业发展(国家信息化的支柱)(5)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成功之本)(6)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快速有序发展的保障)推进信息化的三个核心要素技术组织管理人才三者必须相互匹配,协同发展,生产力才能达到新的水平即:一个组织内先进技术的应用须有相应的组织变革和人的发展相匹配是主体,是信息化的社会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二)信息化水平测度方法(1)波拉特方法整个经济工业农业服务业信息业信息部门信息部门信息部门信息部门一级信息部门二级信息部门两个指标:A就业人数B信息部门增加值(2)社会信息化指数算法四大指标:信息量、信息装备率、通信主体水平、信息系数(11个分指标)计算方法:(1)一步算术平均法(2)二步算术平均法(3)产业信息化指数算法三个指标:硬件装备率(金额/人)=相应产业所有计算机设备金额/相应产业就业人口数软件装备率(金额/人)=相应产业5年内软件费用合计金额/相应产业就业人口数通信能力装备率(人均b/s)=相应产业线路容量/相应就业人口数(4)IDC信息社会指数算法信息基础结构计算机基础结构社会基础结构因特网基础结构40多个指标(三)国家信息化评价1、类型:(1)政府评价------国家信息化水平的国际比较,省、自治区、市、直辖市等区域及委部行业等领域评价(2)企业评价------各类企业(单位)信息化水平的评价(3)个人评价------对自然人信息化水平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