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水平对我国观光农业发展的影响观光农业是我国在80年代末新兴起的一种旅游形式,是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旅游业向农业延伸而形成的一种新型复合型产业,具有“农游合一”的性质。观光农业迎合了旅游者回归自然、注重体验、旅游频率高、旅途短的旅游需求,发展迅速。观光农业首先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应运而生,比如日本、美国、荷兰、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瑞士、新加坡以及我国台湾省等,因为观光农业除了它本身所具有的生态价值外,还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以农业作为地区主要产业,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都或多或少的接触着农业,谁还会把农业作为旅游项目呢?或者说,如果人们连自己日常的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谁还会想着去旅游呢?因此,我认为,观光农业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是:首先,观光农业是在经济发展的前提下产生的,其次,经济发展水平高,相对来说观光农业的发展空间会更大,人们的收入高了,温饱问题解决了,就会去考虑旅游,而传统的旅游项目在视觉上已经对人们起不到吸引的作用了,此时观光农业作为一种新兴旅游产业就逐渐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中,人们愿意花钱去荔枝园,亲自体验摘荔枝的乐趣;愿意去鱼塘钓鱼聊天,愿意去乡村田间欣赏城市没有的乡土美景……而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则会推动观光农业的建设及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国农业观光旅游在大中城市迅速兴起。观光农业作为新兴的行业,既能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解决农业发展的部分问题,也能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就业问题,还能够带动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的发展,改变农村面貌,是为解决中国“三农问题”提供新的思路。以广州市为例,广州市的观光农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末,当时是一些自家农庄观光、采摘、品尝为主,还有包括一些国营农场依靠已有资源办的森林公园或者一些简单的农家乐项目,当初完全是自发性的,没有政府更多的引导,也限于当时的信息环境以及交通环境,早期的观光农业知名度并不高,服务范围也只限于当地、周边的地方,比如从化的溪头村,单从地理位置上来说他们是非常偏远的,没有现代便利交通到达,只适于当地很小一部分市民。那时的观光农业不仅规模小,而且客流量小,来参观的人数少,无法大规模带动经济效益。到90年代中期以后,接着有一些规模较大、服务功能比较齐全、综合配套设施比较强的项目,最有代表性的如:以岭南特色为主题的瀛洲生态公园、以观赏农艺、休闲为主题的化龙农业大观园等。进入新世纪,广州市农业乡村旅游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观光农业从南沙海滨到从化山区,已遍及广州农村,种类也随之增加,从观赏到采摘、品尝、休闲、怀旧生态等等。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近年来,广州市大力促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大力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和建设,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注入旅游元素,涌现出了一大批观光园区,例如位于海珠区的万亩果园,位于番禺的百万葵园、祈福农庄,位于增城的荔枝文化村,位于白云区的广州蔬菜公园、水果世界等。这些观光农业都有各自的主题,能带给人们不同的体验及感受,带动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方向。总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观光农业也会呈现出更加规模化与多元化的局势,力求带给游客、消费者更多不同的体验,相信在未来,观光农业会占据旅游业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