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物形象的作用1故事的线索,用人物的经历推动故事发展.2主题的揭示,用人物的命运遭遇揭示小说主题.(二)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1通过人物肖像、语言描写.如《桥边的老人》2通过人物行为描写.如《娜塔莎》3通过人物心理刻画。如《牲畜林》4通过细节描写。如《最后的常春藤叶》5通过环境的烘托、衬托。如《陆游》1、(广东《河的第三条岸》)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5分)2、(江苏《侯银匠》)小说中的花轿与刻画侯菊的形象有密切关系,请简要分析。(6分)3、(海南《二十年以后》)小说中的鲍勃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6分)4、(浙江《乌米》)本文着意勾勒了乌米的形象,请从两个方面概括乌米的主要性格特征。(各不超过两个词)(2分)(广东《河的第三条岸》)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5分)本题考查考生欣赏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D。答案:“母亲”是一个勤劳善良、情感深挚、忍辱负重的普通女性形象。她爱唠叨,常责备孩子(行为);掌管着全家人的生活,热爱家庭。她对“父亲”的行为深感不满,甚至觉得羞辱,但又一直牵挂和思念着他,直到年迈,她才放弃对“父亲”的等候。答题格式:总评+具体解说(江苏《侯银匠》)小说中的花轿与刻画侯菊的形象有密切关系,请简要分析。答案:①要花轿早有打算(2分)②改装花轿心灵手巧(2分)③出租花轿善于经营,贤惠体贴。(2分)(花轿是塑造侯菊这一形象的一个道具,文中有具体写侯菊与花轿有关的行为动作及相应的语言,这足以表现侯菊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海南《二十年以后》)小说中的鲍勃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1重视友情,信守诺言;(2分)2乐观开朗,心直口快;(2分)3企图逃避法律。(2分)(适度归类,分点作答)(浙江《乌米》)本文着意勾勒了乌米的形象,请从两个方面概括乌米的主要性格特征。(各不超过两个词)答案:⑴坚忍(执着)⑵乐观本题考查对作品人物形象的理解,能力层级为C。但要注意到是要求概括“性格”特征,而不是形象特征,结合小说中人物的外貌、动作和语言描写,此题的两个词就应该能够写出来。从乌米对待生活态度上说,可以归纳出“乐观”,从她对未来的期待上说,可以归纳出“执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尤其是人物形象,可以分“三步走”:首先,听其言,观其行。就是从作者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入手,了解人物的语言、外貌、行动、心理等。其次,给人物写“思想鉴定”。这是由表及里的过程,就是通过作品对人物的种种描写,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及思想品质。再次,体悟作者的创作意图,从作者所揭示的作品主题和情感倾向中去认识人物形象的意义和作用。【2008年高考浙江卷】2.鲁迅《祝福》中的“我”既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又是主人公祥林嫂命运的见证,其重要性与本篇中的“我”相似。请赏析《乌米》中“我”的形象与作用。(6分)本题将参考对象列了出来,明确地提示考生可以运用《祝福》中对“我”形象分析的方法去解答这道题,题目本身有相当难度,但有了这一提示,也就有了解题思路。2.参考答案:形象①对不幸者富有同情②对人性之美满怀敬意③对现实有清醒的认识(共2分。意思符合即可。对②③两点中的“人性美”和“清醒认识,结合文章具体解说也可,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二点给满分)作用①使文章中的人和事更具真实感(答“见证人”也可)②贯穿全文的线索(答“贯穿文章始终”也可)③借“我”的感触揭示全文主旨通过“我”对乌米的情感态度突出乌米形象。(共四分,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2分,答对三点给满分,未涉及上述要点,能言之成理的酌情统一给分)1、审题要细心例:本文着意勾勒了乌米的形象,请从两个方面概括乌米的主要性格特征。(各不超过两个字)(1)⑵(必须是两个方面的性格特征,每点限定两字,共2分,各一分)不是性格特征的(宁静、信心、喜悦、坚信)不是两个方面(坚强、坚韧)不是两个字的(坚忍不拔,顽强坚毅)答题四大注意点2.要有分点意识例:鲁迅《祝福》中的“我”既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又是主人公祥林嫂命运的见证,其重要性与本篇中的“我”相似。请赏析《乌米》中“我”的形象与作用。(6分)“我”同情以及敬佩、欣赏老人乌米,“我”懂得去了解乌米,从“我”的话以及对乌米歌声的感觉,可以明显且深刻地看出乌米,满怀期待地盼望亲人归来以及等待中的孤独、伤心,有燃烧出希望!坚定不移的相信亲人会归来。从“我”的话中以及感受中可以侧面反衬乌米对丈夫和两个孩子深深的爱。“我”同情以及敬佩、欣赏老人乌米,“我”懂得去了解乌米,从“我”的话以及对乌米歌声的感觉,可以明显且深刻地看出乌米,满怀期待地盼望亲人归来以及等待中的孤独、伤心,有燃烧出希望!坚定不移的相信亲人会归来。从“我”的话中以及感受中可以侧面反衬乌米对丈夫和两个孩子深深的爱。“形象”得两分,“作用”得一分不分点很容易答漏被阅卷老师漏看我既是一个倾听着,又是一个牵线的人,还是一个诉说者,“我”贯穿于全文,牵线搭桥,引出故事,成为脉络。如果这句写在试卷上大概有三行,有些同学可能觉得差不多了,但实际上这只能算一分,它只扣贯穿全文的线索这一点。(1分)形象“我”非常同情乌米,她是生活的不幸者。(1分)作用“我”贯穿全文始终,是文章的线索。“我”是故事的见证者。“我”对乌米很敬佩,通过我表达对乌米的赞美。共5分答对3点给满分4分拉网捕鱼战术,屡有收获。3.要尽量用原文的话答题依据:A、现代文阅读的考查目的在于把握并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要传达的信息,还没有完全提升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层次,因此,要依照作者的思路来理解作品。B、用原文的话有利于在阅卷中形成比较统一的评分标准。4.尽量用专业术语21.鲁迅《祝福》中的“我”既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又是主人公祥林嫂命运的见证,其重要性与本篇中的“我”相似。请赏析《乌米》中“我”的形象与作用。(6分)一我把乌米的故事和遭遇写出来,不然,没有人会知道乌米这人会发生什么事,我在故事中只是一个路人,但起决定性作用。二我的形象是普通的。作用是用来具体发现乌米的事,从而了解歌声由来,谁发出的,关于她的一些事,也发现了一些美景。大概想表达“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但这样表达不得分。答题四大注意点:1.审题要细心2.要有分点意识3.尽量用原文的话答题4.尽量用专业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