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金融危机十年后的世界经济□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室副主任徐秀军教学目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10年来,全球经济遭受重创,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崛起,国际格局“东升西降”“南升北降”态势深入发展,中国成为拉动世界经济的关键力量。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金融危机以来国际经济格局发展变化,充分认识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基本特征,深刻认识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所担当的重要角色,全面把握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主张”已成为国际共识、“中国方案”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事业、“中国力量”已成为世界进步动力之源的重大趋势。课程内容:1.金融危机后的国际经济格局变化2.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的基本特征3.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中国角色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不知不觉已过去了10年,那场灾难给无数人留下了噩梦般的记忆,甚至10年后的今天,仍然让人心有余悸。10年间,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世界经济逐步进入一个新的运行常态,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乏力,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崛起,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大幅提升,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金融危机后的国际经济格局变化肇始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跌宕10年,世界格局已是地覆天翻:全球经济遭受重创,经济全球化浪潮遭遇挫折,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加速变革,发展中经济体话语权逐步提升。“历史的火炬似乎正从西方传给东方。”正如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高级顾问多米尼克·莫伊西所言,在这场全球金融动荡中,西方在衰退,东方在增长;西方充满担忧,东方满怀希望。伦敦经济学院亚洲研究中心研究员马丁·雅克也作出了类似判断:人类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历史大变革时代,其两大鲜明特质,一是发展中国家将成为全球政治和经济的主要力量,二是中国在其中充当了最重要的角色。1.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大批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中脱颖而出,成为近30年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推动了国际力量对比的深刻变化。新世纪以来,特别是2001年中国加人世贸组织以来,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长表现优良,增速明显超过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中所占份额显著提升,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测算,作为发展中国家代表的金砖国家,2000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6.8%,2010年为46.4%,2016年继续上升至51.0%。随之,金砖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2000年金砖国家按市场汇率计算的GDP占世界经济份额为8.2%,2010年和2016年分别上升至18.2%和22.4%。另据统计,2016年,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80%,占全球经济的比重达到38.8%,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稳定与发展的中流砥柱。反观发达国家,在金融危机爆发前,其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就已经低于发展中国家(44%∶56%)。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经济陷入“大衰退”,而后复苏普遍乏力。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对发达经济体的赶超趋势不仅没有发生逆转,反而更加显著。从经济总量对比来看,据IMF统计,2008年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首次在经济总量上实现了对发达经济体的超越。2016年,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为发达国家的1.39倍,预计202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1.66倍。更为重要的是,金融危机后,随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世界经济发展失衡、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全球多边贸易谈判停滞等负面效应不断凸显,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治理理念、模式和角色面临重大挑战,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开始由原先适应被动式参与转向积极主动参与和引导。在这方面,中国的表现最为引人注目,其贡献也最为突出。2.世界经济相互依存持续加深金融危机以来,各国一连串大剂量注入流动性的量化宽松政策刺激,让世界经济短期内避免了陷入更大的经济灾难,但复苏长期疲软无力的艰难景况远超“大萧条”时代,以致被IMF总裁拉加德称为“新平庸时代”,成了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的常态。10年间,国际贸易大幅下滑,国际投资活动出现萎缩,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不断涌现。为此,一些人对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产生了怀疑。例如,IMF前首席经济学家西蒙·约翰逊就提出,过去20年来带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因素正开始倒退,随着劳工、资本流动性降低,未来将出现失落的10年。事实上,当今世界,各国经济高度相互依存,任何国家都难以独善其身。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上升,都可能产生“蝴蝶效应”,对世界经济复苏和金融市场稳定带来影响甚至冲击。金融危机所表现出的强大传导力,恰恰反映出全球经济相互依存和一体化程度很高,而非相反。以中美两国为例,自建交以来,两国经贸关系的相互依存度不断提高,利益交融日益加深。根据商务部统计数据,2016年中美货物贸易额达到5196亿美元,与1979年两国建交时相比,增长了207倍。这说明,中美经贸关系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交融格局,合作共赢成为唯一正确的选择。纵观当今世界,在科技进步引领下社会生产力加速发展,正在不断加深人类社会的联系和互动,各国间业已形成紧密联系和依赖关系。目前,世界经济逐步走出低谷,国际贸易已恢复至金融危机前水平,国际经济合作形势继续朝好的方向发展,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仍占主导地位。这表明,全球化遇到的挫折只是暂时的,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3.“逆全球化”挑战日益加大近年来,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美欧主要国家推进全球化的意愿减弱,形成了一股“逆全球化”思潮,并逐渐升级为一些国家的国家意志和政府政策。在发达地区,英国“脱欧”使欧洲一体化进程受挫,难民危机让移民问题再现分歧,美国特朗普政府奉行的“美国优先”政策反映出民粹主义、保护主义与孤立主义的相互交织;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地区,西亚北非地缘冲突持续、南美部分国家政局不稳,国家发展和区域合作频添变量。尽管说全球经济已进入“逆全球化”时代还为时尚早,但当今世界面临的“逆全球化”挑战却无时不在,并成为掣肘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主要障碍。作为“逆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全球范围内的保护主义此起彼伏。金融危机后,世界主要经济体推出的保护主义措施不断增加,严重威胁国际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以及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据统计,2008年11月至2017年6月,二十国集团(G20)的19个成员国(不包括欧盟)总计出台了6616项贸易和投资限制措施,相比而言,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措施仅为2254项。其中,美国成为全球保护主义措施的主要推手。数据显示,金融危机后美国累计出台贸易和投资限制措施1191项,居全球首位,占G20成员出台的保护主义措施总数的180/0,比排名第二的印度多462项。4.全球治理紧迫性日益上升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处于疲弱期,发展失衡、治理困境等问题显得更加突出,保护主义和内顾倾向有所上升。随着各方面治理赤字积重难返,国际社会对变革全球治理体系的呼声日益高涨。一方面,世界面临一系列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各种全球性挑战层出不穷;另一方面,世界各国利益高度融合、彼此相互依存,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各国唯有加强合作推进全球治理,才能共同应对挑战,实现同舟共济。危机倒逼改革。在国际社会共同推动下,G20应运而生,并逐步居于全球治理的中心舞台。G20成员的经济总量约占全世界的85%,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3。G20替代G7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首要平台,表明全球经济从主要由发达国家治理迈向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治理的新阶段,全球经济治理也因此更具代表性,并体现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并且,在G20框架下,全球经济治理的议题和领域不断拓展,进一步促进国际贸易公平、有序发展。尽管当前全球治理受到诸多挑战,但回顾国际社会在全球治理领域所取得的种种进展,可以清楚地看到,国际制度和规则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实现自身利益最重要的工具。二、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的基本特征2017年,世界经济增长“两突出”的特征十分明显。一方面,受投资、贸易、工业生产回升的拉动,全球经济首次出现了自2010年以来覆盖范围较广、回升势头较强的复苏态势。经合组织(OECD)跟踪的全部45个主要经济体都实现了正增长,这种同步现象是2007年以来没有过的。另一方面,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发达经济体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不确定等风险对世界经济复苏威胁程度加大的特征也比较突出。不仅如此,经济失衡引发一系列发展问题,这些问题相互纠缠、互为因果,成为全球经济脆弱性增强的重要因素。1.复苏与风险并存2017年以来,得益于一些国家应对内外挑战而进行的经济改革和政策调整,世界经济表现良好,市场担心的“黑天鹅事件”基本上没有发生。IMF在2017年秋季《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称,2017年全球75%的经济体增速都加快,这成为全球经济近10年来最大范围的增长提速。联合国发布的经济报告也指出,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趋强,增长速度达到2011年以来的最快增长,全球约有2/3的国家2017年的经济增长速度高于2016年。不过,国际机构对2017年经济信心的增强,并不意味着风险已经消除,一些长期未能解决的问题仍是世界经济面临的风险隐患。首先,全球债务率持续上升。据世界银行统计,2016年半数以上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超出2007年10个百分点以上,三成国家的财政平衡恶化,赤字占GDP的比重超出2007年5个百分点。发达国家中,美国联邦政府债务规模2017年已经突破20万亿美元。特朗普税改如果得以推行,美国联邦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将进一步上升。要达到降低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的目标,美国现在的经济增速远远不够。IMF也指出,目前欧洲五国、美国以及日本的公共债务水平已经突破警戒线。据IMF预测,2018年全球债务规模将逼近70万亿美元大关。因此,债务风险的控制对世界各国仍是严峻挑战。其次,世界经济呈现出整体经济温和增长与股票、房地产等资产价格快速上涨之间的脱节,也是一个风险。当前,美欧等发达经济体的股市已经经历了较长时间的上涨。以美国为例,自美联储实施量化宽松政策以来,本轮美国股市的牛市已经历时八载有余,目前股价已经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3倍。随着美股市盈率接近历史高位,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开始担心美国股市未来由升转跌的风险。一旦股市转为下跌,其持续时间与下跌幅度都可能超出市场预期,不仅可能通过传染效应冲击其他国家资产价格,还可能通过负向财富效应影响美国的居民消费。此外,全球房地产市场也面临着过热风险。再次,在国际贸易领域,贸易保护主义仍是一大隐患。2017年,全球贸易增长逐渐回升至4%,虽然仍低于金融危机前的水平,但带动全球增长加快。然而,新的贸易限制措施仍可能不利于全球贸易回暖。特别是特朗普的“美国优先”、努力捍卫自身利益是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难以减弱的一个新因素。最后,美国特朗普政府决策的不确定性仍是企业面临的最大风险因素。特朗普所承诺的改革仍在进行过程中,不少政策尚未出台,对于已经被美国国会通过的税改措施,可能带来的财政、经济和社会影响仍待明确。美国放松金融监管也使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在金融监管方面取得的进展出现倒退,这可能会降低资本和流动性缓冲或削弱监管的有效性,对全球金融稳定产生负面影响。这些持续存在的政策不确定性可能损害市场信心和投资。其他非经济因素方面,如地缘政治紧张、欧洲地区政治风险尚未消散、治理薄弱和腐败带来的风险、极端天气事件、恐怖主义和安全问题等都可能是使经济增长脱轨的风险因素。2.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表现不一2017年,发达经济体虽然逐步走出危机阴影,经济复苏总体持续巩固,但仍存在掣肘复苏的诸多风险。美国目前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较强,并拥有较好的微观基础。但也存在着巨额债务难以持续(目前美国政府的债务与GDP之比约为75%,美国家庭负债总额已达12.84万亿美元,人均负债高达近4万美元)、实际GDP增长缓慢(持续8年的经济扩张周期年均增长率仅略高于2%)、低通胀问题较为严重(过去5年美国通胀率一直低于美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