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辨伪百问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夏商周青铜器收藏辨伪百问当前,艺术品收藏作为一种新型的理财方式,正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关注,人们希望知晓艺术品收藏的知识。当前流行的艺术收藏品类都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的精华,有几千年漫长历史而自成体系,涉及艺术品的发展概况、历代式样和纹饰特点、工艺、材质、流传情况、交易行情、辨伪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些知识的集合,正是对艺术品进行辨伪断代的基础。另外,我国艺术品的仿制和赝品已存在千年以上的历史,各种奇奇怪怪的“作旧”技巧层出不穷。特别是艺术品收藏热兴起后,作伪者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仿古作旧”,更增加了艺术品辨伪的难度。为了便于初学者对艺术品收藏所涉及的相关知识有较全面地了解,本博客将这本古铜器收藏一百问书推荐给广大网友欣赏借鉴,开阔眼界,其实这本书对本人也是收益非浅。本书包括收藏方式、材料、工艺、历代式样和纹饰特点、收藏行情、真品赏析、辨伪规律等方面内容。第一章古铜器收藏1古铜器收藏行情如何?答:目前青铜器的收藏,限于政策原因,流通渠道不畅。因为三代彝器属于国家禁止流通的文物,所以目前在艺术品拍卖市场出现的青铜器,是从国外回流的艺术藏品。2004年9月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了16件中国古代青铜器,其中一只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的青铜尊,高约29.8厘米,估价约为13O万美元。曾是一位英国银行家的藏品。2005年3月30日在美国纽约由佳士得公司拍卖一只商代晚期青铜大方鼎,估价60万至80万美元。凡不受政策影响的精品铜器,价格都很好。如有私家名款的精品铜炉,不是市场上的商品,而是官宦世家专门请人铸造的文房用具、府内祭器,有款名和后记,不仅做工好,其文物价值、艺术品位和市场价值也极高。2003年11月26日北京·中国嘉德王世襄、袁荃猷珍藏专场拍卖会,21个铜炉(其中15个是私款炉)拍出了一千多万元的天价,其中一个拍出182.6万元(含佣金)。2005年1月9日,在北京红太阳拍卖公司迎春拍卖会上,一盏乾隆御用铜胎珐琅万福吉祥灯以6000万元的价格被买走。据介绍,此灯为一对,另一直目前在故宫博物院收藏。由于原是皇家之物,拍出天价,也在情理之中。2铜器的外表特征在鉴定方面有何具体的意义?答:长期以来,古铜器鉴定专家为了描述铜器出土的时间以及铜器的外表特征,形成了一些专业术语,也为古董行和古铜器收藏者广泛使用。值得指出的是,这些术语还是仿古铜器作旧的风格,也就是说,仿古铜器都是参照出土物的面貌特征作旧的。生坑:指新出土的古铜器,或者是出土虽有几年,器物还保持着新出土时候的状态.表面还没有被灰尘、油污等污染,并且也没有做过任何人工处理。熟坑:指传世的或出土很久的古铜器,由于经常玩赏,铜器表面凸起的部位被手摩挲呈现出光亮熟的状态;还有一些是将新出土的铜器有意上蜡擦光,充作传世品,都称为熟坑。水坑:指新出土的一种古铜器,由于埋藏环境潮湿或于水中浸泡,器表的颜色发湛绿湛绿的、黝黑黝黑的,非常好看。湖南一带出土的古铜器,以水坑器居多。发坑:指新出土的一种古铜器,由于埋藏环境较差(化学污染),器表腐蚀比较严重,不仅表面有积锈,而且锈下凹凸不平,有的还有膨裂。发酵膨裂严重的叫“发坑”或“脱胎”,轻者叫“半发坑”、“半脱胎”。常见于湖南、湖北、安徽、江西等地区出土的古铜器。因为当地是含铁量较高的酸性紅土壤,又多雨潮湿,对铜的锈蚀作用更为强烈。铜器的色泽却不相同,安徽出土的脱胎青铜器,有的呈灰绿或灰色,湖北出土的脱胎青铜器,没有湖南的那样嫩绿。当然,同一个地区出土的脱胎青铜器,色泽也不会绝对一致。脏坑:指新出土的一种古铜器,表面附有杂质,是既不美观也不容易去除的恶锈。黑漆古:古铜器埋藏很久,器表和底子受到土壤锈蚀的影响,表面和底子呈现黑漆色亮晶晶的,故名黑漆古,也是仿古铜器作旧的一种装饰风格。绿漆古:因古铜器埋藏很久,铜器的表面和底子受到土壤锈蚀的影响,呈现绿漆色,亮晶晶的,故名绿漆古,也是仿古铜器作旧的一种装饰风格。水银沁:因古铜器埋藏很久,受到土壤锈蚀的影响,铜器的表面和底子呈现水银色,银白光亮,故名水银沁,也是仿古铜器作旧的一种装饰风格。枣皮红:古铜器埋藏很久,器表和底子受到土壤锈蚀的影响,表面和底子呈现枣皮红,故名枣皮红。河南安阳一带出土的古铜器都带有枣皮红的特征。枣皮红也是仿古铜器作旧的一种装饰风格。洗过澡:指有些传世的青铜器,表面被油污侵蚀过分严重。有一些老艺人使用醋酸等溶液清洗。经过清洗后的器物表面,光亮一色,比较好看。但失去了原有的自然锈蚀的风貌,行家将此类器物称洗过澡。野造:有的古铜器铸造工艺比较粗糙,花纹也不够精细,一般是出自手艺不高的民间工匠之手,古董行称这类作品为野造.泛金:古铜器在锈蚀之后,或在收藏时被污染,器表面上泛出金黄色,仿佛是鎏上一层金,古董行称这种现象叫返铜或泛金。由于铜是化学性质不活泼的金属,故在一般情况下铜器是易于保存的。但古铜器就不同,因为被锈蚀过,所以要特别小心。金属的腐蚀有化学锈蚀和电化锈蚀两种,其中,电化锈蚀的速度相当快,起初在一个部位,很快就会扩大到全器。绿色的铜锈通常是铜的碱式盐,如碱式氯化铜、碱式碳酸铜等。紅色的锈斑都是来自土壤中的铁盐。其中,碱式氯化铜对铜器的杀伤力最大。古铜器表面有污垢或油迹,可以用蒸馏水和肥皂进行清洗,但绝对不可使用自来水。因为自来水中为了消毒都含有微量的氯气。氯气是一种比较强的氧化剂,具有消毒作用,但也会对铜器藏品造成一定的伤害,所以只能用蒸馏水或纯净水。另外,铜器藏品上还经常会有一些不易拭去的污物,可用擦拭、刮瘫的方法,但千万不要损伤到铜器藏品上的铭文和纹饰。日常保护主要是防止微生物和氧化物的污染。因为空气中含有大量的灰尘,也含有酸性气体,在潮湿的环境下会腐蚀金属.可以在清洁干燥的铜器上打蜡,使之隔绝空气,有利于铜器的保存。但打蜡要选用石蜡。4青铜器上的铜锈是怎样形成的?答:古代饲器是铜锡铅的合金,其中含有铜、锡、铅的氯化物、硫化物,碱式盐等,长期埋藏在地下会与土壤中水分和微量化学物质发生缓慢的化学反应,形成色彩丰富的铜锈。饲锈的化学成分较复杂。于这种化学反应是复杂的、缓慢的、历时很长的,所以是符合能量最低原理的,即青铜合金的一部分,又回到冶炼之前的单质矿物状态。有些锈与铜器结合得十分牢固。常见的铜锈是矿物状态的铜盐,计有黑铜矿(黑色、CuO),赤铜矿(红色Cu20),靛铜矿(靛蓝色,CuS),孔雀石、石绿(暗绿色Cuo3·Cu(oH)2),蓝铜矿、石青,蓝色,2CuCO3·Cu(0H)2),氯铜矿(绿至墨绿色CU2(OH)3CI),副绿铜矿(淡绿色,CU2(OH)3CI),氯化亚铜矿(白色,Cu2CI2),胆矶(蓝色,CuSO4·5H2O),水硫酸铜(绿色,CuSO4·3Cu(OH)2)、锡石(白色,SnO2),白铅矿(白色,PbCO3),水白铅矿(白色至微黄,PbCO3·2H2O)。这些矿化物在古铜器上形成了斑驳的古雅色彩。由于各地区的土质成分,地下水及墓葬内有机物腐蚀所产生的化学成分不同,使得各地区铜器的表层和铜锈很不相同。从出土的青铜器来看,陕西地区出土的青铜器,表层保存得较好,铜质分解不严重,铜锈变化不太复杂;殷墟、洛阳出土的青铜器,表层和铜锈非常复杂,有的青铜器表层为浅绿色的盐类,附着的铜锈,第一层为黑色,第二层为枣红色,第三层为绿色,第四层是土锈结合的硬块等等。5“青铜病”有何危害性,有防治的办法吗?答:“青铜病”是一种使青铜器腐蚀加快的现象。元凶是绿色的铜锈一一盐基氯化铜。在空气湿度大于40%的情况下,铜器的表面就会和空气申的氧气、二氧化碳等发生缓慢的化学反应,生成各种锈层,但都是质地致密的锈蚀物,对铜器是没有损害的。可是,如果青铜器原先已受到氟的侵蚀而生成氯化亚铜,在湿度大的条件下和氧气接触,可以生成蓬松粉状的盐基式氯化铜,通常称为粉状锈。由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分可以很容易地通过蓬松粉状的锈层,进入铜器的里层,使内层的青铜继续锈蚀,并不断地向深层扩大,直到铜器溃烂穿孔。这就是文物界所称的“青铜病”。从表面看,青铜病的锈层是鲜艳的绿色粉状锈,用小刀刮去,底下是绿色的锈层,再往下是褐红色的锈层,再往下还是绿色的锈层,最里层是灰白色蜡状物的氯化亚铜。这是“青铜病”锈层的特点。带有青铜病的铜器一经发掘出来,再接触空气中的水分和氧气,便会发生锈蚀,并不断地向深层腐蚀,在接触的条件下还能够传染其他的青铜器。所以青铜病的锈蚀是活性的,在湿度大的条件下(即盐在电离条件下),极易发生锈蚀。所以一直令文物界大伤脑筋。最根本的方法是放在极干燥之处。绍一种易于操作治疗“青铜病”的方法用探针小心地将铜器上的浅绿色粉状锈刮去,用浓度90%的酒精溶液将锌粉调湿,用毛笔尖蘸着潮湿的锌粉,涂在清理后的部位边鼻上,充分接触,然后用小刀尖压实;再用浓度为90%的酒精溶液将精溶液将锌粉润潮,用不连续的小水滴滴注锌粉8小时,连续3天,每天加一次水,待处理后的部位变成了灰色状时就行了一一这是质地致密的氧化锌层。这是利用锌离子的金属活动性,生成一层含氧化锌、氢氧化锌、碱式碳酸锌的保护层,能隔开锈蚀铜层与空气中的水分接触,所以能够控制锈蚀的继续发生。只是补好的地方颜色和原来不一样,需要作旧。由于面积很小,用树脂胶调碱式碳酸铜粉,用棉球蘸涂成斑状,干后用光滑的玛瑙石压摩,可做出光泽。古铜器收藏一百问(2)青铜工艺与辨伪6什么是青铜,铜质何以能辨伪?答: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一种金属,从孔雀石中提炼出来纯铜,因是红色而叫红铜。红铜有很好的延展性,熔点1084.5?C,易于铸器,可惜硬度不高。后来发现加入少量锡或铅后,熔点可降至八百多度,硬度增加了许多,熔化后流动性好,冷却后体积略有胀大,便于烧铸制器。因此,出现了红铜与锡的合金,叫锡青铜;红铜与铅的合金,叫铅青铜;其后又发现炼锡青铜时加入少量的铅可改善铜液的流畅性,故又出现锡铅青铜。早期的青铜器有红铜、锡青铜、铅青铜、锡铅青铜,后来都用锡铅青铜(根据现代工业使用锡青铜来看,一般含锡量不会超过11%,如果含锡量再增加,硬度也会提高,但合金的脆性也增加)。春秋战国时期的《考工记》记载了用于铸造用途不同铜器的配方一一“六齐”。六齐:钟鼎之齐六分其金而锡居其一,斧斤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其一,戈戟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其一,大刃之齐三分其金而锡居其一,削杀矢之齐六分其金而锡居其一,鉴燧之齐金锡半。夏代晚期至商代中期,青铜器以锡青铜和锡铅青铜为主,用锡铅青铜的略多于用锡青铜的。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青铜器以锡青铜和锡铅青铜为主。合锌量高的青铜器出现在汉代之后,在唐宋时才使用黄铜,镍白铜是明清时期才出现的。在了解历代青铜器的铜质不相同的基础上,也可凭铜质的颜色进行初步的判断。战国以前的青铜器,为铜锡铅合金。锡的成分较高,铜质的灰色越浅淡。商至战国的铜器铜质纯净,极少有砂粒。宋仿铜器,合金成分为铜、锡、铅和少量的锌,铜色为黄中泛红.明清仿器含锡成分很少,而含铅、锌成分较大致使铜色发黄,但明代仿器为黄中泛白色,清代仿器却是黄中透黄色。另外,鉴定铜质的真伪,还要参看器足、口沿、底部露铜之处的质地、颜色和器壁的薄厚。一般地说,商代前期的青铜器,器壁比较轻薄,商代后期的青铜器,器壁较厚。西周的青铜器浑厚,春秋战国的青铜器比商代前期的青铜器还要轻些。汉代铜器壁比较厚,做得比较粗笨。宋以后仿制的青铜器,大多数都要比真器重,有压手感。合金成分不一样,器壁的薄厚也不同。7用陶范法是怎样铸造铜器的?答: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采用合范法,即为后世称为陶范法的铸造工艺。用陶范法铸造的青铜器会留下工艺痕迹,与其后用失蜡法制造的青铜器不同。所以知道陶范法铸造青铜器的特点,有助于辨别伪器。青铜器的铸造,首先要制“模”。制模:如果铸造一件器形简单、又是实心的铜器,可以用实物当“模”。如果要铸一件器形复杂的青铜器,也要先制“模”,即用陶土塑出一件青铜器的器形,叫“泥模”或“初胎”,其制坯和刻花的制作过程与做陶器完全相同。范座:先用陶泥堆出一个小平台,叫“范座’。翻范:将“模”放在其上,在“模”外直接敷上陶泥压实。这后敷上的陶泥就是“外范”。待陶泥半干时,为了便于取下(叫脱模),要将“外范”切成几块(切痕一定要整齐),然后

1 / 17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