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需求,指居民在某一特定时点上,在某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须两个条件:一是消费者购买欲望,二是有购买能力。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决定因素:价格,相关商品价格变动,收入水平及社会收分配的均等化程序,消者嗜好或社会消费风尚,预期,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变动,消费政策。2、需求定理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即对其需求量随该商品本身价格上升而减少,相反随该商品本身价格下降而增加。注意:一是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不变这一假定前提下,说明商品本身价格与对它的需求量之间隔的规律性关系;二是说明的一一般商品规律;三是当商品本身价格不变,而其他影响需求的因素发生变动时,就会引起需求水平的变动,图示上的需求曲线就会发生平行移动。[供给]1、供给,指厂商在某一特定时点上,在某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商品量。作为供给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生产者愿意提供商品,二是有提供能力。影响因素:价格,相关商品即互补关系或替代关系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生产要素价格,生产技术变动,厂商预期、目标,政府采购政策等。2、供给定理,指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供给量与其价格之间成同方向变动,而其供给量随该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增加,相反则减少。注意:一是其他因素不变是前提,二是一般商品规律,三是商品本身价格不变而影响商品供给的其它因素发生变动时,就会引起供给水平的变动,图示上的供给曲线就会发生平行移动。[均衡价格]1、均衡价格是一种商品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达到均衡状态时所形成的价格。需求价格是居民对一定量的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供给价格是厂商为提供一定量的商品所愿意接受的价格。在市场价格波动和供求的变动过程中,供给量与需求量达到一致,便形成均衡价格。2、需求水平与供给水平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需求水平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供给水平的变动则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3、看不见的手,指市场机制(亚当·斯密)核心是价格机制。[弹性理论]1、需求的价格弹性,指价格变动而引起的需求量的相应的变动率,用弹性系数表示。五种情况:完全无弹性,有无限弹性,单位需求弹性,缺乏弹性,富有弹性。2、需求的收入弹性,指因收入变动而引起的需求量的相应的变动率,用收入弹性弹性系数表示。3、需求的交叉弹性,指相关的两种说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听需求量变动的比率。用交叉弹性弹性系数表示,此系数的含义是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与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率的比值。4、供给弹性,指供给的价格弹性,即因价格变动而引起的供给量的相应的变动率。五种:无弹性,有无限弹性,单位供给弹性,富有弹性,缺乏弹性。供给弹性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供给的难易程度,还与产品生产周期的长短、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因素有关。5、弹性理论的深化和运用:珠网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欲望]是一种缺乏的感觉与求得满足的愿望,是人们的一种心理感觉。特点是其无限性,但有轻重缓争之分,有不同的层次。消费者行为的出发点是欲望,归宿是欲望的满足。五个层次:一是基本生理需要,二是安全需要,三是社会需要(感情,爱,归属感)四是尊重感的需要(自尊心及受人尊重)五是自我实现的需要。第一种是生存的需要,后四种是心理需要。[效用]指商品或劳务满足人们欲望的能力。欲望是一种心理现象,所以效用也是一种主观心理概念。它没有客观标准,完全取决于消费者消费该物品时的主观感受。因而与使用价值不同,使用价值是物品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具有客观性。[基数效用论,边际效用分析]1、总效用,指从消费一定量某物品中所得到的总满足程度,即效用总和。个人消费的商品或劳务量越多,总效用就越大,但总效用的增加既不等比例,也不是无限的。2、边际效用,指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消费增量所引起的效用增量为边际效用。当边际效用为正数时,总效用是递增的;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达到最大;当边际效用为负数时,总效用递减。这就是基数效用论者用效用表示的边际效用与总效用的关系。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同一物品的每一单位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满足是不同的,随着某物品消费量的增加,总效用一直是增加的,但边际效用却是一直减少的西方经济学把这种边际效用递减趋势称之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人的生理或心理对某种连续刺激的反应,随消费量的增加使满足程度递减,甚至还会出现反感或抵制;二是物品本身具有多种用途,消费者总是先把它用于最基本需要上,这时满足程度最大,随物品消费量增加消费者把物品用在不同层次需要上,从而使其用途越来越次要,边际效用也就递减了。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需求定理,据需求定理,需求量与其价格成反方向变动,其原因就在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起作用。因而,消费者为购买该物品所愿付出的价格就会下降。这样,该物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必然出现反方向变动。但实际市场价格并不一定等于这种价格。5、消费者剩余,指消费者愿对某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与他在市场上实际必须支付的价格两者之间的差额。这是当代西方经济学家用来说明福利增加理论的依据。认为只要消费者愿意付出的价格大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就得到了心理上的较大满足,也就是得到福利了。显然,消费者剩余并非消费者实际收入的增加,只是一种心理上的感受。然而消费者行为是受心理状况支配的,因而其概念的提出有一定意义。6、消费者均衡,指在倾向收固定不变条件下,消费者通过合理配置自己的收入使总效用或满足达到最大化。假定条件:货币收入和价格既定,消费者嗜好既定,并用每一单位货币不论购买那种商品,所得到的边际效用都相等。消费者均衡条件的公式,一是说明消费者均衡的限制条件,二是说明消费者均衡的实现条件。西方经济学认为,消费者达到最大满足的理想状态,便是达到效用最大法则的条件,实现了消费者均衡。[序数效用论:无差异曲线分析]1、无差异曲线,序数效用论者认为,不能用基数表示效用数值的大小,而只能用序数表示消费者的偏好顺序和效用水平。这种按序数偏好程度计量、比较效用的方法称为序数效用分析。无差异曲线是序数效用论者分析消费者行为的基本工具。无差异曲线是消费者感觉满足程度无差异的商品组合点的轨迹,是消费者主观嗜好的几何表现。消费者可能对两种商品同样偏好,并且他对选择这两种商品所感到的满足程度无差异。在消费者满足程度不变时,可有多种商品组合点的选择。无差异曲线上任何一个对应点代表某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程度是相同的。无差异曲线的特征在图上代表某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程度是相同的。边际替代率是消费者在保持相同总效用时,增加一单位某商品量就需要许诺一定量的另一种商品,而减少的商品消费量与所增加的另一种商品消费量之比,便称之为边际替代率。边际替代率呈递减趋势,因为替代商品和被替代商品的量呈反方向变动,因此其用以替代商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从而边际替代率也是递减的。无差异曲线分析消费者行为时,消费者均衡的限制条件是消费可能线。2、消费可能线,又称预算线或等支出线,它是座标图表上用来表示在收入和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数量最大组合的曲线。只有在消费可能线上的任意一点上,才是消费者所能实现的最大限度的购买。3、消费者均衡,序数效用论者,把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综合在一起,解决消费者把主观选择和客观限制结合起来的问题,以求得最大的总效用,获得最大满足。只有在消费可能线和无差异曲线的切点上,消费者既能把有限收用光,又能取得效用最大满足,实现消费者均衡。{厂商均衡理论,要素的投入与成本——收益理论}[生产要素与生产函数]1、生产是指把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组合并制成产品的行为,是将投入变为产出的过程。生产要素是指生产中所投入的各种经济资源。包括: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四大要素,才能最重要。2、生产函数,西方经济学把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某一组合与产量之间储存关系称之为生产函数。西方经济学家很早就以函数的形式概括出:它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之下,生产要素的数量及某种数量的组合与它所能生产出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储存关系。但需要指出:如果其他生产要素固定不变,仅增加某一生产要素所增加的收益迟早会出现递减现象,这就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3、技术系数,指为生产某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之间的组合比例。生产函数总是在一定技术水平下的生产函数,如果技术条件发生了变化,生产函数,亦将发生变化。因此,一定的生产函数总是同一定的技术条件相适应的。所以,技术系数又分为固定技术系数和可变技术系数。各种生产要素之间相互具有某种替代性,多用某一种生产要素就可以少用另一种生产要素。在多数情况下,生产中所采用的生产技术系数是可变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1、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总产量是一定时间内投入生产要素之后所得到的总产出量;平均产量是指平均每单位某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产量;边际产量是指某生产要素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产量。2、生产要素合理投入的确定,首先要根据厂商的目标是使平均产量最大还是使总产量达到最大而定,其次若厂商目标是利润最大,就要考虑成本、价格及收益方面的因素。3、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边际收益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某种可变的生产要素连续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中时,初始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它的连续投入达到一定限度后,产量的增加会逐渐减少,直至最后使产量绝对地减少,这就是边际收益(产量)递减规律。[两种以上生产要素的连续投入:规模经济]1、规模经济,在生产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厂商采用一定的生产规模而能由此获得的经济上的利益。换言之,它是指所有生产要素同时变动,从而使生产规模变动时引起产量的增高。可有三种情况:规模收益递增,规模收益不变,规模收益递减。注意:该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也是技术水平不变,也不改变原有的技术系数,在这种情况下,两种生产要素均在量上同比例地增加。因此,所引起的产量或收益的变动情况也分为三个阶段。但规模经济规律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有区别的。2、内在经济与内在不经济;内在经济是指一个厂商在生产规模扩大时由自身内部所引起的产量与收益的增加。引起内在经济的重要原因:使用更加先进的机器设备;实行专业化生产;管理效率的提高;使副产品能得以综合利用;在生产要素的购买和产品的销售方面会占据有利地位。内在不经济,指一个厂商由于本身生产规模过大而引起其产量或收益减少。原因:管理效率的降低,各种费用大大增加等。3、外在经济与外在不经济;外在经济指整个行业生产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后,给企业所带来的产量与收益的增加。原因:随着整个行业规模的扩大,给企业发展带来服务和方便,从而使其成本降低,使产量和收益增加。外在不经济,指整个行业生产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后,给企业所带来的产量与收益的减少。原因:随着整个行业规模的扩大和产量的增加,造成生产资料和运输等方面的紧张以及使产品销售造成困难,从而使成本增加,产量与收益减少。4、适度规模,指一个企业、公司甚至一个部门在生产和经营上讲其规模既不能过小也不能过大,从企业生产要素的连续投入讲应当适度。适度规模原则,即是在生产和经营中保持规模收益不变,适度规模的大小与技术水平、市场竞争、企业投资成本等方面有关。{成本——收益分析}[等产量线],是在座标图上表示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组合可以带来相等总产量的一条曲线。它表示,某一固定数量的产品可以用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不同的数量组合来实现。[等成本线]又称企业预算线,是指平面座标图上用来表示生产者的总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既定条件下,生产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至少的数量的最大组合曲线。[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确定]如果把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放在一个图上,等成本线必定与无数条等产量线中一条相切于一点。在这切点上才能实现生产要素的最造组合。当有不同成本时,便会有不同的等成本线,若不同的等成本线与不同的等产量线相切,就会有不同成本条件下不同的生产要素最适组合,将这些切点连接起来便得到一条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扩张线。该扩张线的含义是:若厂商沿着这条线扩大生产,就可以始终实现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从而使生产向有利的方向扩展。[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