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科学》教学大纲《领导科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领导科学TheScienceofLeadership课程性质:本学院选修学分课时:2学分34课时主讲教师:车洪波教授郑俊田教授廉茵讲师所属院系:公共管理学院教学对象:本学院三年级以上本科生先修课程:政治学、管理学、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考核方式:分两个部分:平时、期末考核。平时的成绩占30%,期末70%。平时的成绩计算由两部分组成:平时练习(10%)、期中考试(20%)期末考核:形式为开卷笔试。题型由两部分组成:客观性题(约40%)和主观性题(约60%)。客观性题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与掌握;主观性题主要考核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出勤要求:学生必须保证出勤不低于总课时的80%。如缺勤要履行正常的请假手续,否则视为旷课。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学生是否可以参加考核、是否扣除缺勤的分数及分数的多少。一、课程简介:领导科学是一门专门研究领导工作的性质、特点及一般规律的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性学科。涉及领导的含义、本质、职能、权力、决策、素质、艺术、方法以及领导的类型、体制、结构、培养、选拔、管理、考核等内容。本课程的内容侧重于对领导主体要素的分析并及时总结国内外领导工作的新案例、新成果,反映当代领导工作的新趋势、新特点、新问题。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分析领导工作中的职能、权力、决策、协调、引导以及如何提高领导者自身的素质,使用科学的工作方法,改进领导工作以达到领导艺术的境界。二、教学内容:导论【教学目的和要求】1、领导科学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领导科学产生于上世纪30年代决非偶然,它是1《领导科学》教学大纲社会化大生产、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和社会活动的复杂多变的必然产物。它的产生与相关学科的成熟分不开。领导科学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我国蓬勃发展是有其必然性的。2、领导科学的学科性质领导科学具有综合性、应用性、主体性的特征。3、领导科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领导科学的研究对象为:领导及其领导活动中的一般规律、原理、原则、根本方法等。领导科学的任务是为各级领导提供科学的领导原则、领导方法、领导艺术,从而提高各级领导的素质和领导的水平,以胜任领导的工作。【基础知识】1、领导科学的产生(1)领导科学产生的历史原因(2)领导科学在我国发展的必然性(3)领导科学的发展与相关学科的关系2、领导科学的学科特点(1)综合性(2)应用性(3)主体性3、领导科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1)领导科学的研究对象(2)领导科学的任务【本课研究的对象及主要内容】(1)研究对象:领导科学产生的必然性领导科学研究的对象与任务领导科学的学科特点(2)教学内容: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领导科学的产生不是偶然的道理,准确把握领导科学的学科特点【本课的学习方法】主要是讲授,配合视频的短片,了解时代的特点【教学总时数】2【参考资料】《领导科学》导论车洪波郑俊田中国商务出版社2006年4月版《行政领导学》导论朱立言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版《领导学》第一章邱霈恩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版《领导科学》第一章黄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领导科学》教学大纲1992年9月版《新编领导科学》第一章万良春主编中国物质出版社1995年6月版《领导科学概论》导论孙钱章中共中央党校函授部【作业与练习】1、阅读以上教材及其他有关材料2、思考题:第一、领导科学产生的客观必然性与条件是什么?第二、当前在我国为什么要重视领导科学的学习?第三、领导科学有哪些学科的特点?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第四、领导科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是什么?第五、学习领导科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哪里?第一章领导的含义【教学目的和要求】1.领导的含义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领导、领导者的含义,认清领导与管理者的联系与区别,对领导工作的性质有初步的了解。认识领导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以及两种属性的关系。2.被领导的含义被领导与领导的区分、职责及两者关系的相对性,处理好两者关系的原则、意义以及对领导工作的意义。3.领导含义的演变由于社会活动的变化,领导的含义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讲清变化的根据及变化的几种类型。重点讲授领导由“指挥”到“被追随”、由“太阳型领导”向“月亮型领导”转变的原因、各自的特征及其认识这一问题的现实意义。4.领导的分类按照不同的划分角度,领导可分为三种类型。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这三种类型出现的必然性及在现实中的表现。【基础知识】1、领导(1)领导的含义(2)领导与管理者(3)领导的自然属性(4)领导的社会属性3《领导科学》教学大纲2、被领导(1)被领导的含义(2)与领导的关系(3)如何处理与领导的关系3、领导的类型(1)分类的根据(2)三种分类(3)分类的实际意义4、领导含义的转变(1)“领导就是被追随”(2)“月亮型领导”(3)这种转变的意义以及对领导工作的启示【本课研究的对象及主要内容】(1)研究对象:领导的含义及变化中的规律(2)教学内容:领导、被领导、领导含义的变化、领导的分类【本课的学习方法】通过中外的案例,让学生领会领导工作与一般管理工作的不同。【教学总时数】4【参考资料】《领导科学》第一章车洪波郑俊田中国商务出版社2006年4月版《行政领导学》第二章朱立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版《领导科学》第二章黄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9月版【作业与练习】1、阅读以上教材及其他有关材料2、思考题:第一、怎样理解领导工作的两重属性?第二、为什么说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是相对的?第三、领导含义的演变对实际工作的意义是什么?第四、领导如何才可以做到“被追随”?第二章领导的职能、权力【教学目的和要求】1.领导的职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领导职能就是领导的职责和社会功能,它是领导4《领导科学》教学大纲工作本质的具体体现。了解领导工作具有哪些基本的职能以及各个职能的具体内容。2.领导的权力这是学生学习的重点部分。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领导权力构成的因素,明白领导的权力取决于领导者的职责,即有什么职责便有什么权力的道理。明白权力具有两重性和用权、掌权的原则。3.职、权、责的关系问题一定要认识到只有把三者统一起来,领导者才能真正做到“在其位,谋其政,行其权,尽其责”的道理,而三者的分离则是导致领导工作瘫痪或失败的重要原因。4、领导者的科学授权搞懂科学授权的原则、科学授权的模式和科学授权的障碍等。【基础知识】1、领导的职能(1)引导(2)指挥(3)组织(4)协调(5)监督(6)教育2、领导的权力(1)领导权力的构成(2)决策权(3)组织权(4)指挥权(5)人事权(6)奖惩权(7)控制权(8)监督权(9)其它权3、职、权、责的关系问题(1)职与权的分离(2)权与责的分离(3)职与责的分离(4)“揽权”与“越权”(5)“抗衡”与“架空”5《领导科学》教学大纲4、领导者的科学授权(1)科学授权的原则(2)科学授权的模式(3)科学授权的障碍【本课研究的对象及主要内容】(1)研究对象:领导的各种职能、领导权力的构成,以及用权的原则(2)教学内容:领导的各种职能、权力,正确处理各种职能、权力的原则,避免出现由于职、权、责的分离而引发的各类问题。【本课的学习方法】讲授与案例分析相交替【教学总时数】4【参考资料】《领导科学》第二章车洪波郑俊田中国商务出版社2006年4月版《新编领导科学》第四、六章万良春中国物质出版社1995年6月版【作业与练习】1、阅读以上教材及其他有关材料2、思考题:第一、领导的职能与领导的权力是什么关系?第二、在实际工作中,如何确保领导的职、权、责的统一?第三、为什么对领导来说,正确授权特别重要?第四、在领导的多种权力中,你认为哪些是昀重要的,为什么?第三章领导的决策【教学目的和要求】1、决策的重要作用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决策对领导工作的重要性,了解决策具有的战略地位以及决策的一系列特点,了解常规决策和非常规决策的区别和作用。2.决策的条件科学的决策不是凭“想当然”做出的,是需要主观、客观条件的,是领导者充分发挥主动性、自觉性并遵循客观规律才能够做到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社会中决策需要的诸多条件,懂得情报信息在当今社会中的特殊意义。3.决策的程序、原则、体制了解决策的步骤、程序,懂得认真执行程序的意义;由于决策是领导工作的生命线,所以,决策中有必须遵守的原则;决策是常规的、系统的工作,6《领导科学》教学大纲在当代必须依赖良好的体制与机制,建立运转自如的相应的机构和组织是科学决策的必要条件之一。4.决策的方法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决策中的“硬方法”、“软方法”和追踪决策等方法。在当代要特别重视“软方法”和追踪决策的使用和重要意义。5.决策能力的培养决策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有意识地培养、训练。决策能力与创新能力、理论思维、民主作风有直接的关系,决策能力的培养也是领导者全面提升自身素质的过程。【基础知识】1.决策的重要作用(1)领导决策的含义(2)具有战略性意义(3)突发条件下的决策(非常态决策)(4)从经验决策到科学决策(5)现代决策的特点:系统化、综合化、程序化、定量化、多元化2.决策的条件(1)调查研究(2)直接经验、间接经验、试验点(3)情报信息(4)情报的含义属性、情报的作用、收集整理、反馈传递(5)预测基础(6)预测的含义特征、地位作用、程序原则、手段方法3.决策的程序、原则、体制(1)决策的程序:提出问题、确定目标、确定价值准则、制定方案、分析评估、选择方案、实验实证(2)决策的原则:情报准确的原则、科学预测的原则、确切性的原则、对比选优的原则、依靠集体的原则、跟踪反馈的原则(3)决策的体制:情报机构、咨询机构、制定机构、监督机构4.决策的方法大体可分:“硬方法”、“软方法”、追踪决策等。(1)“硬方法”是指自然科学的方法,特别是数学的方法,如数学模型法和决策树法。(2)“软方法”包括:程序决策法、智力激励法、专家意见法、利用“外脑”法等等。(3)追踪决策:回逆分析、非零起点、双重优化、心理效应等7《领导科学》教学大纲5.决策能力的培养(1)对决策的重视(2)创新能力的培养(3)理论思维的培养(4)民主作风的培养【本课研究的对象及主要内容】(1)研究对象:领导的决策(2)教学内容:领导决策的重要性、条件、程序、体制、方法及能力的培养。【本课的学习方法】讲授、讨论与案例分析等。【教学总时数】6【参考资料】《领导科学》第三章车洪波郑俊田中国商务出版社2006年4月版《新编领导科学》第五章万良春中国物质出版社1995年6月版《领导科学概论》第九章孙钱章中共中央党校函授部《领导科学》第四章黄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9月版《领导科学专题与案例》第四章庄汉山张慧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第二版【作业与练习】1.阅读以上教材及其他有关材料2.思考题:第一、有人说“决策是领导工作的生命线”,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第二、情报工作在决策中有什么意义?如何保证情报的准确性?第三、用什么体制可以尽量减少决策的失误?第四、在实际决策中,“硬方法”与“软方法”如何互补以达到决策的科学性?第五、在实践中,决策能力的提高依赖于什么?第四章领导的素质【教学目的和要求】1.领导的素质8《领导科学》教学大纲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领导素质的含义、内容及其重要性。领导的素质既取决于先天的条件,又与后天的努力不可分。领导的素质是领导“权力资本”的重要构成,是领导做好工作的基础,它决定领导实践的成败。2.领导素质的基本内容领导素质具有时代性、综合性、层次性的特点。通过学习了解领导素质的两大部分的组成:德与才,懂得一个称职的领导必须“德才兼备”的道理。并对这两方面进行较为细致的分析:“德”这一部分,表现为政治品德与道德品质;“才”这一部分,将分别讲授领导的能力、文化知识、心理素质等。力求学生对领导的素质有较全面的理解。3.领导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指出领导素质提高的几条途径、措施与方法,使学生明了领导素质的提高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基础知识】1.领导者素质的含义(1)素质的含义(2)领导者素质的特点☆领导者素质的时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