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期末复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文学概论期末复习第六章文学作品一、名词解释1、文学语言:经过作家精心选择和加工,用来创造艺术世界,具有艺术魅力的语言。是文学作品的语言,是对日常语言的提炼和加工。2、文学象征:是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之一,是以表达观念和哲理为目的、以暗示为基本艺术手段、具有荒诞性和审美求解性的艺术形象。具有暗示性、哲理性、荒诞性、多义性的特征。3、文学意境:是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之一,主要是指抒情性作品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生发的审美想象空间。具有情景交融的美学特征、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和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4、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示特征和具有魅力的性格。主要是叙事性作品(再现型作品)的形象形态。二、思考题1、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有什么不同?答:(1)表达目的不同日常语言主要用于个体与外在世界的交往,文学语言的直接目的是构筑虚拟的艺术世界。(2)服从的真实标准不同日常语言一般要服从于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的真实性,有真假正误之分。文学语言则服从于艺术世界虚拟性,而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可2以根据内心真实感受和体验进行虚拟。(3)语言意义生成的方式不同日常语言的意义一般是遵循语义逻辑生成的,意义比较单一、直接。文学语言意义的生成方式多是间接的,文学语言往往并不直接产生于语言的词典意义和语法规则,而是生成于文学语言所构造的艺术形象世界。2、文学作品的语言的特征是什么?请举例说明。答:(1)塑造生动的生命形式,富于表现力。《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禄江南岸”,“禄”练字、修辞。一个“禄”字,顿觉满眼生气,春意葱茏,把春的质感、神韵、和魅力都表现出来了。(2)表意的含蓄性和丰富性。《题西林壁》,一面描写庐山,一面议论庐山,写着写着便翻出一层哲理。描写、议论庐山→哲理→佛理,按照诗意逻辑层层蕴藉,充分体现了文学语言的含蓄之美。3、意境的特征是什么?举例说明意境结构的虚实相生。答:特征:(1)情景交融的表现特征(2)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3)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例:《游园不值》,具体描写的园外之景,就是实境,由满园春色、红杏出墙引发的审美想象空间就是虚境。虚实相生,富于表现力。34、何谓典型?试述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答:典型(略)美学特征:(1)特征性文学典型具有显示出特征的性格,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主导性。(2)丰富性文学典型性格丰富多彩。(3)感染性表达和寄托了真情实感。(4)蕴藉性包含了丰富的思想。第七章文学接受一、名词解释1、文学接受:是读者对作品阅读、理解、欣赏的活动,是文学活动的最后一环。作家创作的文学作品只有通过读者的阅读、理解、和欣赏,才会变成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审美现实,也才会拥有完整的生命。读者、作品是构成文学接受的两大因素。文学接受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阅读前的素养准备、审美感受、审美评价三个阶段。文学接受具有创造性。2、二度创造:指读者在阅读作品过程中在心理层面展开的再创造活动。强调读者在整个文学接受过程中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对作品意义的再发现和对艺术形象的再创造。是文学活动的最终环节。43、文学经典:指在文学史上具有独创性,蕴含社会与历史意义,凝聚着很高的审美价值,具有长久生命力的典范作品。它是文学创作的借鉴对象,也是文学批评的重要参照标准,更是文学接受的宝贵资源。二、思考题1、怎样理解文学接受过程中的“二度创造“?答:定义(略,同上)读者二度创造的活动的内容,主要有文学形象的重构和文学审美意蕴的再创造两方面。一是重构文学形象,二是开掘深层的意蕴世界。读者二度创造的形式,主要有个体感悟、人际交流、生活追求以及学习借鉴等。2、试论文学经典的特征和意义。答:特征:具有独创性;蕴含社会与历史意义;凝聚着很高的审美价值;具有长久生命力。意义:(1)否定的规范作用①为后世作家指出了雷区它告诉后人的不是应该怎样写,而是不应该怎样写;不是写什么,而是不能写什么。②新作要成为经典,只有背叛原有的经典,在实际操作中采取迂回策略——打着复古旗号。(2)文学史价值对读者心理结构的塑造、改进、丰富和完善。(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经典让我们永久纪念。)5第八章文学批评一、名词解释1、文学批评:是指对具体文学现象的分析、阐释、和评价。是在具体的文学文本鉴赏基础上产生的带有评论性质的活动。是文学理论的一部分,是文学发展的推动力。二、思考题1、怎样理解文学批评的美学的和历史的原则?答:文学批评的原则是指文学批评所遵循的价值评判尺度。马克思主义为文学批评提供了最根本和最重要的文学批评原则,这就是美学的和历史的原则。美学的和历史的原则是审美过程与历史过程的统一。在具体的文学批评中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美学的原则是历史的原则得以推演的基础,而历史的原则则是美学的原则的指导、深化、和提升。美学的和历史的原则对文学批评的实践意义:文学现象是审美现象;文学现象蕴含历史内容;文学现象蕴含时代、个人的思想情感。第九章文学的历史演变一、名词解释1、文学发展中的平衡与不平衡: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具有总体上的平衡性与局部的不平衡性。2、文学风格:是文学作品中呈现的作家创作个性,是一个作家创作成熟的标志。具有独创性、稳定性、多样性的特征。具有两方面要素,来自作家的主体要素和来自文学作品的客体要素。具有创造功能和历6史功能。3、文学流派:是一定时期有着相近艺术追求和思想倾向的作家汇聚而成的文学群体。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相近的题材、相近的艺术风格和相应的文体、相近的艺术方法和技巧、相近的社会身份和社会阶层、自觉结成的文学社团、相近的理论主张,还与时代和民族状况有关。对文学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影响一个时代文学的发展与走势,不同文学流派的相互竞争推动文学的发展。二、思考题1、如何理解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答: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具有总体上的平衡性与局部的不平衡性。文学发展和物质发展的不平衡有两个典型表现。(1)文学发展与物质生产并不总是同步的,某些艺术形式只兴盛于生产相对低级的阶段,随着生产的提高,艺术的繁荣阶段也就消失了,如,古希腊史诗、神话。(2)经济落后的国家,文学艺术却繁荣于同时段经济发达的国家,如,19世纪的俄国、德国艺术成就高于同时段的英国。产生原因:第一,文学发展受到物质生产的根本性制约的同时,也会反过来对其产生一定的作用和相互作用,并出现一定的独立性。第二,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对于文学发展的推动,要经过一些复杂的中介环节。在诸多中介环节中,有四方面尤其重要,政治治乱、社会心理、文化变革和各民族文学的相互交流。7第十章文学活动的当代发展一、名词解释1、文学生产:一般来说,是指文学创作活动的社会过程。在当代,是指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学创作和文学作品制作活动。具有商品性、审美性的双重属性。当代文学生产具有生产规模庞大、受众群体广大、文化品位趋向通俗化、依托文化市场运作的新特点。2、文学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的文化、审美与娱乐等方面的精神需求,而对文学作品加以占有、利用、阅读和欣赏的活动。具有商品性、审美性的双重属性。当代文学消费,具有对文学生产的反作用越来越大,快餐化趋向明显,出现“夸示性消费”现象的新特点。二、思考题1、如何理解文学生产的两重性及当代文学生产的新特点?答:同上(略)2、如何理解文学消费的两重性及当代文学消费的新特点?答:同上(略)3、媒介对于文学活动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媒介、电子媒介)答:媒介通常是指那些承载、传递、扩大、延伸人类信息的物质载体和通道,是人们用来传递信息与取得信息的手段或工具,也是信息的传递与接受二者之间发生关系的中介物。媒介对于文学活动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文学媒介是文学传播的物质载体,构成了文学的感性存在方式。(文学作为语言艺术,记录语言的文字总是依托一定的物质媒介并借8此得以流传)其次,文学媒介对于文学的创作与欣赏、生产与消费有着重要的塑造与规范作用。第三,文学媒介是文学生产与传播功能的延伸。当今时代,电子媒介对于文学活动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首先,影视传媒影响下文学的图像化,具有视觉化、感官化、浅表审美化的特点。要警惕走向浅表化、欲望化。其次,网络传媒影响下文学的平民化,具有大众化、普及化的特点。要警惕走向庸俗化、戏谑化。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