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和对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和对策内容提要在我国商业银行现行的各种风险中,信贷风险仍是主要风险。信贷市场份额的多少,管理水平的高低,风险控制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关系到各行核心竞争力的高低和战略目标的实现。这些都使得信贷风险防范管理已经成为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首要的战略问题。作为商业银行主要面临的风险,其风险管理存在不足会导致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下降,同时给银行的发展造成很大的障碍。本文就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和信贷风险防范的对策两方面提出一些信贷风险的解决方案及方向。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对策2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和对策信贷风险是指银行信贷资金发放出去后,不能按期收回,造成资金损失或支付危机的可能性,他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贯穿于贷款从发放到回收的全过程,受各种各样的主客观因素影响。银行信贷是高风险高收益的业务,在银行业务中占据主要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商业银行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但由于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信贷是一个典型的信息不对称市场,信贷风险仍是商业银行最大、最突出的风险,尽管商业银行采取了许多措施,加强对信贷风险的控制与防范,但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扔居高不下,这使商业银行的经营面临较大困难,解决这个风险,不仅能缓解银行超负荷经营的矛盾,而且还可以降低不良资产的比例,改善负债经营的状况。反之银行在经营中一旦疏于防范,出现大量不良信贷资产,当不良资产超过自身的承受能力,出现支付困难,信用发生危机,就会引起人们的恐慌,演变成挤兑风潮,导致银行破产。为此,我们要深刻的认识和分析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并在此基础上做好防范工作一、信贷风险的成因信贷风险是由多方面原因相互作用而形成,本文由以下三个方面阐述信贷风险的成因。(一)银行自身的原因1、贷款制度执行不严。商业银行贷款审查不严,未能严格执行贷款制度,尤其对“知名企业”有所倾斜。2、内部控制体制不健全。商业银行普遍内部控制体制不健全,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不完善,没有形成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和管理体系。3、缺乏贷款风险评估机制。风险管理需要管理人员具备很高的素质和专业训练,否则很难采取适当的风险防范措施。4、《贷款证》登记不全、审查不严、执行不力,信贷风险管理存在制度方面的缺陷。5、担保风险。信贷担保作为一种补偿功能,客观上可以分散信贷风险,然后担保本身就存在风险。6、金融体制改革进程缓慢,理论认识不够完善。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的风险意3识较为薄弱,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未完全基于市场经济规律运作。7、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工作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如今,我国的金融制度依然不够完整。8、高级人才的缺失(二)政府、企业方面的原因1、企业转轨变制不规范,造成资金分流及承贷主体难以落实,导致大量贷款债务“悬空”,形成了许多不良资产。2、信用观念淡薄。在计划经济的体制影响下,需要企业的一把手认为企业和银行都是国家的,企业发生亏损,则通过向银行贷款以保持企业的继续经营,甚至不考虑企业长期负债经营和不能偿还贷款的后果。3、企业经济效益较低,资金利用率不高。企业产品销售遇阻,使得企业流动资金不够,经营亏损,使企业难以偿还因银行贷款,不良债务大量积聚,最终形成信贷风险。4、政府干预。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基于本位主义的考虑,采取行政手段获取银行贷款,促使企业扩大规模和发展速度。致使其贷款形成滞涨,难以收回。5、国家政策的变更、经济环境的发展,对银行的信贷问题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三)其他原因1、法律保障方面制度的不健全和不够完善,使得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得不到法律的保障,贷款的担保流于形式,加大了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2、信息闭塞,。商业银行对企业整体情况及关联企业缺乏信息的沟通与了解,以及商业银行之间对该企业及其关联企业的信息缺乏交流与共享。3、利益驱动,导致商业银行之间的国度竞争和无序竞争。有的商业银行为了达到以贷引存,扩大结算量,从而放松信贷风险管理,滥发贷款,造成了很大的信贷风险。4、信用风险。信用风险具有长期的潜在性,由于种种原因,债务人无法按期还本付息,甚至拒绝履行债务契约。二、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的防范对策(一)关于银行自身在思想意识方面的对策1、商业银行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增强风险意识。一是要牢固确立信贷风险4的指导思想,不能急功近利,只追求结果而忽略了其他外在因素。二是办事需谨慎,贷款业务的安全应是第一位,信贷人员应有计划地进行培训与考核,增强风险意识,对风险具有清醒的认知。三是要完善信贷政策。不同的时期,需要不同的信贷政策来指导,从而保证本行信贷业务的健康、稳定发展。2、商业银行应在了解客户的基础上谨慎贷款。在贷款人来经办信贷业务之后,商业银行应对客户的经营状况,其中包括现金流量、财务状况、盈利状况和偿还能力进行调查,核对客户提供材料的准确度,制定一套符合本行的分析方法,充分对客户偿还能力及意愿进行评估,谨慎地确定贷款金额,不能盲目地听之信之。市场是瞬息万变的,需要根据市场和客户经营的整体变化、资金的流通等方面进行适当的调整贷款金额,每隔一段时间就对计划进行一次调整,保持贷款的安全和流动。(1)借款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对贷款质量有重要的影响。虚假或经过掺水的财务报表是造成不良贷款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借款企业没有提交财务报表的审计报告,不能保证借款企业财务报表的真是程度。注册会计师对借款企业的财务报表出具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后,一旦由于财务报表不实造成不良贷款,该注册会计师将负法律责任。(2)分析借款企业的会计政策或会计处理方法,对于判断企业财务状况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借款企业本期与上期使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得出的财务数据不具有可比性,对于同样的会计原始数据,使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财务数据是不同的。借款企业可能使用某些会计处理方法得出理想的财务数据。3、商业银行应合理使用现代化科技,对信贷信息进行全方位的了解,然后进行分析预测,对风险要有严格的防范措施。一是定期开展市场和行业调查,对各个企业的发展和还款能力进行了解,对不同行业、不同产品的企业分别制定相应的检查制度和防范对策;二是使贷款风险分类工作制度化、经常化。三是银行要与各个执法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可以因这些部门反馈来的关于借款企业的相关信息,及时了解和发现问题,主动转移和规避风险。只要还有信贷业务的发生,那么信贷风险就是不可避免的。我们无法消除信贷风险,但是可以通过风险防范的一系列措施,控制风险的大小与范围,在经营业务的同时,可以促进金融业的健康、稳定发展。54、商业银行要加强内部风险管理。完善授信业务程序,进一步健全审贷分离制度。审贷分离是提高新发放贷款质量的基本保证。实行民主科学的授信决策。商业银行要对贷审工作进行严格的规范,将贷款进行合理的运用。要做到有章可循,规范运作、严格管理。而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这就要求当地的银行信贷业务的管理部门对当地的信贷管理制度进行相应的调整。5、建立先进的风险管理文化树立风险管理理念形成于思。建立先进的风险管理文化,树立风险管理理念,是建立风险管理体制的基础,同时更要优化风险管理理念。风险管理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关键在于风险管理理念是否适应业务发展的要求。目前,改进风险管理理念的关键是要处理好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的辨证关系,核心是采取差别化管理的原则。风险管理和业务发展是并行不悖的,风险管理的过程同样是创造价值的过程,任何业务都是有风险的。风险管理的任务就是寻找业务过程的风险点,衡量业务的风险度,积极寻找、发展防范风险的办法,在克服风险的同时从风险管理中创造收益。要改变以往对风险管理的偏见,树立先进的风险管理文化。(二)关于银行自身在制度改进方面的对策1、构建先进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一般来说,风险管理体系应该包括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政策体系、决策体系和评价体系等内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应该是全面风险管理,这既是巴塞尔协议的要求,也是商业银行应对未来挑战的要求。运用现代金融工程的技术,贯彻全面风险管理思想,构筑商业银行内部风险控制体系,是商业银行应对面临的严峻金融风险的挑战的重要举措。当前商业银行应加快风险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建立垂直化的风险管理体制,风险管理重点应该由强调审贷分离向构建风险管理体系转变。以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往往单纯强调审贷分离而忽视了商业银行内整个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但巴林银行、大和银行、亚洲金融危机等一系列事件说明:目前银行业的风险管理已经不单单是授信审批的控制,而且更强调银行整个风险管理体系的健全。从先进银行风险管理的经验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应是风险管理战略,偏好构架过程和文化的统一,通过建立清晰的风险管理战略和偏好,完善的管理架构全面的风险管理过程和良好的信贷文化,最终实现风险管理效率和价值的最大化。2、加强对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运行的前瞻性研究。商业银行应加强宏观经济和6产业政策等业务培训,建立健全专门的研究机构,深入研究分析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行业的盈利能力与经济周期息息相关,商业银行应着力提高对行业、结构和区域经济调整的预和把握能力,把总量控制和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立足于商业银行自身发展与改革策略,密切关注国家产业政策变化,准确把握贷款市场、行业和不同客户的发展前景,尤其要注重在经济下行背景下盈利能力的持续性。3、建立贷款风险预警机制。一是要拓宽信息来源的渠道,改变单一依靠贷款企业报送报表获取信息的做法,广泛收集有关行及相关企业的企业法人代表个人资料,企业的信用状况及有无违约记录,企业的偿债能力、成长能力、盈利能力、生产经营状况、资金营运状况、企业财务管理状况及有无违纪记录、企业经营水平及市场发展前景等资料,并及时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获取足够的信息,才能对企业实行有效监测,防范信贷风险;二是发挥银行同业工会的作用,及时互通信息,共同防范企业利用银行之间的竞争,采取欺骗的行为;三是加强与财政、审计、税务等政府职能部门的联系,及时了解和掌握政府职能部门对企业(或企业法人代表)监督检查中的信息和资料,再将资料进行分析和判断,及时发现有可能出现的风险,并提出防范措施和防范机制。4、建立信用风险评估机制及风险动态监测。依据借款人的经济实力,资产负债情况,管理层的管理水平及管理能力、经营业绩,市场进入情况及其产品的市场均衡性和互补性等来确立企业的风险等级。除对信用优良的企业可发放部分信用贷款外,其它均采取担保、抵押贷款等方式。商业银行不仅要计量某一个“时点”上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更要随时关注风险随宏观经济周期波动如何变化,提高风险管理的前瞻性和适应性,切实增强对经济波动风险的预判能力。加强风险管理人员水平,研究建立对银行机构和体系的风险评价体系及模型,完善信贷资产质量动态监测体系,坚持对贷款客户的动态管理和复测制度,及时发现问题,调整信用等级,实现宏观经济风险的早期预警。5、完善银行信贷的投放和退出机制。市场经济的实质就是要将有限的资源优化配置,实现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商业银行应按照宏观调控方向,通过择优进入和加快退出,不断优化行业结构、产品结构,促进银行业务持续健康发展。信贷投向政策的研究,从未来发展趋势、行业的成熟度和成长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在准确判断风险的基础上,有选择性地进入一些市场发展潜力大的新兴产业。新兴产7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规模较小,发展此类贷款要充分考虑到我国银行业特殊的经营体制背景,大部分商业银行的贷款经营模式更适用于大型企业,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经营缺少经验,银行应尽陕建立具有中小企业特点的贷款经营和风险防控体系,通过充分调查企业主个人资信、素质、偿债能力等,并进行有效资产抵质押等方式,在拓宽业务范围,提高经营收入的同时,有效降低贷款损失。根据行业周期和企业成长性把握银行贷款介入经营的时机。对新兴产业成长过程中蕴藏着阶段性风险,商业银行贷款投放的新兴行业对象的选择上,不仅是有增长潜力的企业,而且该企业应该已经进入相对稳定经营的阶段,具有稳定的现金流保证偿贷能力。对于国家政策和监管要求明确限制或退出的行业进行严格管控,对信贷风险较高的行业实施差别化的退出政策。对双高、产能过剩、产能潜在过剩行业,从严控制贷款投放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