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庆市万州区小学习作教学模式万州区变革课堂教学小学学科指导组傅开国一、教学理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习作教学的意义不言而喻。根据写作学原理,任何一篇文章的写作都得经历“双重转化”过程:“事物——认识——表现”。由事物到认识,这是第一重转化。它要依据“反映论”的精神,能动地、本质地、真实地将现实生活、客观事物转化为作者的认识,即观念和情感。从事物到表现,是第二重转化。它所遵循的是“表现论”的原则,有“理”、有“物”、有“序”、有“文”地将自己对事物的意识与情感转化为书面语言。我们认为,习作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有二:一是写得出,一是写得好。要写得出,就要在第一重转化上下功夫;要写得好,就应在第二重转化上话力气。叶圣陶先生讲:“习作教学的目的,在养成学生两种习惯:(1)有所积蓄,须尽量用文字发表;(2)每逢用文字发表,须尽力在技术上用工夫。”可见,学生写作过程的特征,在于第二重转化。因此,我们既要全面认识“双重转化”,有应把习作教学的重点放在第二重转化上,实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辨证统一。二、教学目标第一,让学生习作写得出,做到内容具体。第二,让学生习作写得好(根据《课程标准》对相应年段的具体要求),做到文从字顺,倾吐真情实感。在上述习作练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形成健康人格,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评价的能力。三、操作程序。我们在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总结多年来的实践经验,构建了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基本模式:观察体验,积累素材――激趣点拨,自主表达――激励欣赏,反复修改。2其结构模式如下图:观察体验激趣点拨激发兴趣,培养自信激励欣赏拓展思路,指点内容积累素材自主表达自主习作,个别指点反复修改(习作前)(习作时)(习作后)(一)习作前:观察体验,积累素材以往的作文教学,比较忽视习作前的准备,到了习作教学时,才给学生一个习作的题目或写作范围,学生仓促上阵,绞尽脑汁,胡编乱造一篇以交差完事。课标教材以单元主题形式编排,使阅读、口语交际和习作甚至综合性学习有机整合,形成一个凸显主题的训练整体,强化了听、说、读、写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也为我们习作教学与听说读的结合提供了便利。我们提出习作前的“观察体验,积累素材”,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单元教学前,让学生明确习作的任务,在本单元学习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积累与习作相关的生活素材;学习课文作者观察、认识生活和表现生活的方法,以及鲜活的语言,广泛阅读课外书,积累与习作相关的语言及表达素材;通过口语交际,相互诉说、倾听、交流、讨论,互相启发,加深认识,拓宽习作素材;再想方设法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这样通过多渠道促进学生建立自己的素材库,解决“巧妇之米”。习作前指导学生“观察体验、积累素材”,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单元整体教学的意识,在进行单元教学时,要从整体着眼,通盘设计;要有听说读写整合的意识,不把几者割裂开来。随着年级的升高,也要逐步培养学生这种习作前为习作积累素材的能力和习惯。培养学生习作前“观察体验,积累素材”的有效途径是训练学生长期坚持写观察日记、小练笔、做读书笔记等。(二)习作教学:激趣点拨,自主表达学生有了习作前丰富的素材(生活素材和语言素材)积累,习作教学中,重点做好以下三项工作。31.激发兴趣,培养自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小学生害怕习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喜欢,缺乏自信。《语文课程标准》把第一学段的写作改为“写话”,把第二三学段的写作改为“习作”,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提倡自由表达,淡化文体意识,目的重在使学生感到习作不难,从而激发兴趣,树立起学习习作的自信心。(1)小学阶段的习作教学都要注重激发兴趣,培养自信。小学的三阶段都要重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引导学生懂得“作文就是用笔写话”,“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作文是生活的需要,它不是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是生活本身;作文“如同衣食住行一样,成为生活上不可缺少的一个项目”,它能够使生活更加丰富,更加充实。(2)激发兴趣要贯穿于习作的全过程。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才能产生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习作教学要从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入手,通过游戏、表演、实地观察、调查、访问、动口动手体验等形式,使每个学生都有一种欲望,一种冲动,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态。要学生对作文有兴趣,学生首先要玩得有趣。玩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健康发展身心的主要方式;玩不仅是学生放松身心,劳逸结合的形式,也不仅能增加作文的素材,还是认识自己和周围事物的主要渠道之一,更是他们亲近大自然、亲近生活和伙伴的场所。要学生对作文有兴趣,老师课要上得有趣,作文内容要有趣,要让学生写他们感兴趣的作文。要学生对作文感兴趣,作文评价交流的方式方法要有趣。要取消不及格分,作文实在不行的暂不打分,可以实行A-AA-AAA制,优秀的为“A”,作文写得特别优秀的,达到上一个年级水平的评为“AA”,作文出色可以达到在报纸刊物上发表的,评为“AAA”。42.拓展思路,指点内容尽管学生头脑中有丰富的生活表象的积累,但还不一定能写出好的习作来。因为习作过程是学生认识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许多问题,需要老师的指导和点拨。(1)指导和点拨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拓宽习作内容。“学生需要的是活跃思维,而不是思想上的禁锢”。打开思路的最好方法,是教师指导学生无拘无束地漫谈这次习作都可以写什么,进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特别想写的内容,如国外有一种指导作文的方法叫“讨论法”,也叫“集体作文”。即在确定作文题目或范围后,学生分组讨论:要写哪些内容,按怎样的顺序、分几部分来写,每部分都写些什么,然后每个人分头去写。同时尽量引导学生寻找新的内容,新的角度,新的感受。比如,很多同学都写过《介绍自己》一类的习作,我们可不可以换个角度,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学校和在家里的不同表现,写写双重人格的《两个我》,触及自己的内心世界,写出一个真实的我,促使自己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过去我们习惯一上来大讲写法,告诉学生这次习作要怎样写,不能怎样写,哪些内容不能写;或者用优秀习作例文开路,实践证明,这样容易束缚学生。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开始宜“放”,使学生感到想写的内容很多,教师指导学生从中选择最有趣、有益的、最熟悉的内容来写。(2)习作的指导以内容为主。学生不喜欢习作的主要原因是找不到合适的习作内容。习作指导首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一开始就要引导学生“为情而造文”,切忌“为文而造情”,让学生用笔说真情的话,说自己的话,不要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真正展现童真童趣。如,某班学生学完《我爱故乡的杨梅》后,写“我爱故乡的……”,很多同学写的水果,如草梅、枣、西瓜等,它们的味道竟然同杨梅的一样。这些显然都是在“为文而造情”。关于“怎么写”的技巧问题,在打开思路、选择要写的内容的过程中渗透,在作中、在交流初稿的过程中适当指点。指导“怎样写”要本着“内容决定形式”的原则,尽量淡化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等纯写作技巧的指导,多关注学生习作5目的是否明确、内容是否真实具体、顺序是否清楚、选词用语是否合适、是否表达真情实感等几个方面。(3)习作教学的指导要贯穿全过程,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要以学生的困难为出发点,重在帮助学生克服认识、思维、表达上的障碍。无论是选材还是构思表达,都必须给学生一个充分的自主空间,让学生去尝试去练习。当学生的尝试遇到困难或出现偏差时教师才作恰当的指导。3.自主习作,个别指点帮助学生找到了习作的内容,就要鼓励学生不拘形式、大胆的写。教师在学生自主习作中加强巡视和个别指导。写作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可暂停学生习作,作集体指点;个性问题则相机个别指点。无话可写的,要帮助他回忆生活,唤起他的生活记忆,找到习作的题材;思路混乱的,帮助他调整顺序,理清思路;认识模糊或肤浅的,引导他澄清认识,加深理解;语言贫乏的,为他提供习作适当的可以应用的词汇和句式范例;习作优秀的,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也可以作为范例供同学们学习和借鉴。(三)习作后:激励欣赏,反复修改1.习作的讲评学生自主习作后的讲评,是习作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环。过去我们常有忽视,往往是习作完成后就收上来,教师精批细改,一两周后再返还学生进行讲评。“一个学生如果在两三个月里看不到自己脑力劳动的成果,他学习的愿望就消失了。”(苏霍姆林斯基)学生早已把习作的事忘在九霄云外,讲评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1)讲评的主要功能是激励与指导。激励由于欣赏,欣赏源于尊重。习作讲评重在激励。(2)习作讲评要及时,尽量开展二次讲评。当学生完成初稿后,教师选取不同层次的习作集体评议,对佳作的评析,既是一个评议的过程,又是一个欣赏学习的过程;对于典型病文,则应对照习作要求、习作重点,找出“病因”所在,并着重研究“治病”方案,使学生明确修改方法,举一反三。对典型病文的集体6评议要慎重,特别要注意保护“病文”作者的自尊心和习作的自信心,所以在评议时也要大加表扬其习作中的优点。这次讲评,旨在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评价后,学生即时修改自己的习作,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修改得更加清楚明白。当教师批阅完学生的习作后还要开展讲评。讲评的时候,既要概括全班此次作文的优点与成绩,又要充分肯定大多数同学的努力和进步。比如,在评语中予以肯定,在展示全班作文题目时予以肯定,在鼓励学生自己读出认为写得好的句、段时予以肯定。激励、表扬要面向全体,把老师真诚的赞美送给更多的学生,甚至要偏爱差生。通过讲评,使每个学生看到成绩与进步,享受习作成功的快乐,更真切地懂得应当怎样写,激起对下一次习作的渴望。讲评一般的程序是:总评,充分肯定成绩,同时指出共性的问题;分类评,交流、欣赏少量佳作,交流写得好的句、段,教师相机点评写法,用中等的习作或教师针对班上共性的问题编纂的短文,指导如何修改;最后互改、自改。(3)师生合作,讲评形式多样。教师必须让学生参与讲评,让学生相机谈出习作体会(讲评也是指导,是以学生习作为例的实实在在的指导,对日后习作定会产生影响);使他们成为评议的主角,让他们对照习作要求评议自己的习作。这个过程可以摆优点、评不足,也可以有争议、有申辩。这样一个开放的过程,有利于学生的相互启发、相互学习,提高各自的认识、表达能力,也利于学生交往能力的提高,健康人格的形成。要提高学生参与评议的积极性和有效性,还必须注意形式多样。可以采用集体讲评的形式,也可采用分组评议的形式;可以选取典型评析,也可对照、比较评析;可以边朗读边评议,也可投影出示学生的文章细细品评;可以同桌互评互比,也可以选取各自的多篇习作自比自评……教师可根据不同的习作内容、习作环节选择合适的评议方法,也可按照学生的兴趣、习惯,安排相应的评议方式。(4)评讲要有的放矢,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根据习作教学的年段要求和习作的训练重点展开评议,不要面面俱到,要循序渐进。比如,同样是写人,三到六年级的训练要求不同,训练重点不同,评讲的侧重点也应不同。2.习作的修改7习作的修改(尤其是自我修改)是一种能力,一种习惯,是需要加以训练的。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和习惯要贯穿在习作的写作和讲评过程中。(1)把修改的权利还给学生。叶老所反复强调:“‘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者本人。”教师要把修改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作文的全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修改,在修改中学会作文。教师不仅要有让学生自改作文的意识,也必须给学生留下自己修改的时间和空间。(2)把方法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不仅要学生想改、肯改、乐于改,还要学生能改、会改、善于改。因此,教师在习作课中要通过示例范改、经验介绍等形式适当教给学生一些修改习作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