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八年级教材解读与教学设计浙江师范大学郑流爱1.教材的总体说明:主题、形式与内容调整主要话题2.教材的单元分析:框架、核心与注意事项3.教材的细节解读:材料、问题与内容联系4.教学的有效设计:立意、思路与资源选取1.教材的总体说明:主题、形式与内容调整主要话题学习主题的说明七年级生活的时空社会变迁与文明演进社会是怎样的社会是如何变成这样的八年级八年级教材总体说明采用历时性的叙述方式,讲述中国和世界文明的起源、古代文明的历程和近代文明的剧变,讲述文明的创造、继承与传播以人类社会变迁为框架注重人类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传承社会变迁与文明演进以中国的社会发展为组织线索,同时与国际社会变迁有机联系(以中为主,中外关联)学习主题的说明八年级教材总体说明八年级上册早期文明的兴衰欧亚农耕文明国家(侧重中国,突出中国)八年级下册地理大发现和工业文明曙光19世纪中后期工业文明席卷全球(关联中国,回到中国)农业文明时代的起源、发展与衰落工业文明的孕育、发展与扩张学习主题——中外关联的说明学习主题——中外关联的说明多种研究方法地理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历史中国史与世界史有机地综合全球史整体史跨越时空学习主题——文明史主线史前时代(石器时代)农耕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世界历史进程(文明史)从同类相残到部族混战,再到阶级斗争;从氏族组织到建立国家;从城邦林立到大国并存;从仇杀到战争,再从战争到对话与谈判;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从武力占领到经济渗透;从啸聚山林的造反活动到争取人权的斗争;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制度到代议制民主;从孤立分散到形成世界体系,等等,无一例外都是文明进步的表现,也是人类在精神上逐步觉醒的反映。自古以来,我们人类就在不断探索和认识客观规律,在不断总结和吸取历史经验之中前进。在付出了不知多少沉重甚至惨痛的代价后,才逐渐提高了自己的文明程度。文明演进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总纲(刘宗绪《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两个注意注意空间维度注意围绕现实社会思考历史问题,将历史教育与学习定位在为更好地理解现实社会的坐标上侧重于沿时间维度讲授人类社会的主要文明侧重于完成本课程承载的历史教育目标两个侧重(地理是历史的舞台)(了解过去,理解现在,懂得社会,认识自我)学习主题对教学的要求高一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1页(共2页)《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之“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与世界历史进程的基本事实,了解中国与世界人文地理的概况。2.了解社会生活的丰富内涵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多种方式和途径,理解个体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3.了解人类面临的生态问题,理解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4.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基本脉络以及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发展的基本趋势,理解近现代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曲折历程。5.运用多种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收集、处理历史材料、地理和社会信息。(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观察、体验、感悟的过程,逐步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2.尝试多角度探究当前生活中的挑战与机遇,学会独立思考、提出疑问、进行反思,逐步提高自主选择与决断的能力。3.采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探究、解释历史和现实问题。4.运用辩证的、发展的观点认识历史进程,评估人们做了什么、能做什么、该做什么。(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树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2.逐步形成资源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确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3.逐步增强国家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4.学会尊重文明多样性,欣赏不同民族和区域的人文特色。5.享受历史与社会相关问题探究的乐趣,形成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高一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1页(共2页)《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之“评价建议”1.关于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评价知识与技能,包括学科概念、原理和方法,又包括应用性知识及其操作规范。本课程的评价要着重考查学生对重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运用。例如:(1)是否清楚中国和世界历史进程的基本事实、脉络,懂得历史与现实的内在联系;(2)是否清楚中国和世界人文地理的基本状况、特征,懂得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发展的关系;(3)是否运用已有的知识获得新知识、发展新技能,并加深对已有知识的理解;(4)能否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在不同情境中面对实际问题;(5)是否在运用多学科方法解决问题时,表现对知识和技能的整合能力。2.关于过程与方法的评价针对过程与方法的评价,是着眼于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学习中表现出来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合作能力,以及综合运用各方面知识和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例如:(1)能否清晰地、有意义地与他人交流,并共同确定目标,完成学习任务;(2)能否通过恰当的、高效的方式和途径,获得对历史、地理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把握;(3)能否对所探究的历史现象、所考察的社会问题进行质疑、反思;(4)能否较为理性、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事件和社会问题,并作出自己的解释;(5)能否依据自己收集到和整理过的有关材料,对所探究的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6)能否选择并运用恰当的方式呈现研究成果。3.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针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表现,更要坚持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情感和态度的真实性及其变化趋向。例如:(1)能否重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切实树立科学发展的观念。(2)是否熟悉祖国的历史和疆域,认同国家的核心利益,真切表达中华民族归属感、自豪感。(3)是否关注全球性问题,对维护人类共同利益表示关切。(4)是否对历史与社会的探究充满渴望,并从中获得对人生意义的感悟。编排形式方面八年级教材总体说明1.由单元内混编为主改为单元间分编为主。旧版八年级整体编排情况第1单元:史前时代第2单元:文明的起源第3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上——相继兴衰的欧亚文明第4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下——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第5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第6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第7单元:走向现代世界混编混编分编分编混编混编混编新版八年级整体编排情况第1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第2单元: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第3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第4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二):“多元一体”格局与文明高度发展第5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业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6单元:世界工业文明的曙光与近代社会的开端第7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第8单元:19世纪中后期工业文明大潮中的近代中国混编分编分编分编分编分编分编分编编排形式方面2.在材料的运用板块,增加了“资料”字样,明确了定位,附以相应的问题,与导语、正文、阅读卡、图片、图示等组成了课文。八年级教材总体说明1.由单元内混编为主改为单元间分编为主。编排形式方面2.在材料的运用板块,增加了“资料”字样,明确了定位,附以相应的问题,与导语、正文、阅读卡、图片、图示等组成了课文。一、八年级教材总体说明1.由单元内混编为主改为单元间分编为主。3.取消每课中的观点争鸣部分的图示,改为“观点”。编排内容的调整1.在保留主题(时代主题)的同时,强化了“通史”观念。八年级教材总体说明3.“综合探究”部分:与相应章节内容关联更为紧密,并在知识、能力、情感方面作了拓展深化。2.结构性调整:中华文明史内容一分为三(单元),扩充内容,又将“走向现代世界”部分划入九年级,而将“汇入工业文明大潮的中国”一课单列为一章“19世纪中后期工业文明大潮中的近代中国”,并以抗争、探索、尝试为主线,凸显中华民族的奋斗。新教材体现通史的编写思路对比:旧教材:“汉唐盛世”:“新的大一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帝国新政”“盛唐气象”以及“盛世文化”和“丝绸之路与大运河”——知识的跳跃性大,王朝的更替性不明,历史的时序线索不清。新教材:第三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一)——统一多民族帝国的建立和发展:第一课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第二课秦末农民大起义与汉朝的建立第三课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第四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第五课昌盛的秦汉文化综合探究三探寻“丝绸之路”第四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二)——“多元一体”的格局与文明的高度发展:第一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第二课隋唐:开放更新的时代第三课宋元: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综合探究四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的都市生活——历史线索清晰,历史发展沿革状况明了与初中《历史》课程的三大差别在主题建构中贯穿通史在中外关联中凸显国史在综合探究中彰显人文1.教材的总体说明:主题、形式与内容调整主要话题2.教材的单元分析:框架、核心与注意事项历史与社会LISHIYUSHEHUI社会变迁与文明演进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早期国家与社会、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百家争鸣古代希腊、罗马、西方文明之源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西方古典文明埃及、西亚、印度亚非大河文明文明起源的自然基础、政治特征和文化特点第一课第二课第三课与旧版本相比,突出了早期文明的多元性,加强了历史的通感,避免知识割裂。综合探究一对比早期区域文明的异同认识早期文明的区域(地图)辨识早期文明的异同(表格)探究文明繁荣的原因(观点)作用:加强了历史知识的联系,突出综合性,从更高的层面上深化了单元教学。第一单元教学中的注意事项地理因素的介入与运用。要注意地理是历史的舞台。如28页北纬30度线。图片(像)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后母戊大方鼎透露的历史信息重832.84千克。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课本11页“司母戊鼎”)第一单元教学中的注意事项地理因素的介入与运用。要注意地理是历史的舞台。如28页北纬30度线。图片(像)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比较方法的选取与运用。如29页表格运用的时机选择文明概念的理解与归纳。两希文明、古典文明两希文明,又称“双希文明”,代指:希腊——罗马文明(文化)、希伯来——基督教文明(文化),被称为欧洲文明的源头。西方文明的源头可以用两个希概括,现代西方文明有两个源头:一个是古典文明,一个是基督教文明,习惯将源头最小化为两个希,就是希腊文明与希伯来文明。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古典文明首先是指古希腊文明,其次也包括之后的古罗马文明。其中,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开端与核心组成部分;希伯来文明系指统治西方精神世界千年之久的基督教文明,基督教是从希伯来文明或小一点说希伯来人的宗教犹太教脱胎而来,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被钉上十字架的时候,其实还是犹太教的一小支派别的精神与组织领袖。第二单元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伊斯兰教、阿拉伯帝国、阿拉伯文化天皇、中日文化交流、大化改新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日本的大化改新法兰克王国、基督教、庄园、城市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文明兴衰各具特色,在更大范围内转承、交融第一课第二课第三课与旧版本相比,明确了历史时段——中古时期,加强了对文明转承、交融的叙述。综合探究二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欣赏不同的宗教景观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与融合不同宗教景观告诉我们什么?作用:以宗教为切入口,适时地让学生深化文明之间纵向转承、横向交融,以及文化因特色差异而多样纷呈的认识。第二单元教学中的注意事项时序概念的介绍与运用。尤其是公元与公元前。文明发展的理解与归纳。如从“多元发展”到“转承、交融”。图片信息的提取与利用。如35页行会徽章的辨析。比较方法的选取与运用。如42页、44页基于信息提取的比较,46页三大宗教情况的比较等。时间序列历史分期(按历史时段、历史朝代、生产工具和社会形态)纪年方法(如公元纪年、帝号或王位纪年、年号纪年、国号纪年、干支纪年、王朝纪年)(初中学生一开始学历史,就要接触到“公元”和“公元前”两个时间概念。有位教师是这样讲的)首先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酷似数轴的时间轴,学生们立即被弄糊涂了,怎么历史课上到数学上面去了呢?他们的眼光都投到了“数轴”上。教师趁机指着“时间轴”讲道:我利用这个时间轴介绍两个时间概念。时间是既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的,就像数轴上的数一样,连绵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