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条件实验的改进金城江区六圩中学莫沛沛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是本课题内容的重点,而灭火的原理就是根据燃烧的条件来采取措施的,也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所以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成为本堂课的重中之重。一、地位与作用:二、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原实验操作如下: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册P128实验7-1其操作如下: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如图),观察现象。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空气),观察现象。原实验不足之处:1、本实验要求在通风厨内进行,事实上很多教师都在普通的教室里做实验,金属片上即使放很少量的白磷,燃烧产生的白烟也会迅速弥漫教室,造成严重污染。原实验不足之处:2、实验时间较长。3、用导气管向水中白磷吹氧气,实验不易控制。(因为在热水中没有燃烧的白磷呈液态,在水里到处“乱跑”),有时部分白磷会浮于水面而发生燃烧甚至飞溅,白磷易然且有剧毒存在安全隐患。原实验不足之处:4、实验需使用铜片,铜片使用后表面被污染,很容易锈蚀,浪费金属资源。原实验不足之处:5、学生对隔绝空气及隔离可燃物可以灭火很容易理解,但对将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同样可以灭火,总是不容易理解。。针对以上的不足,我把此实验进行改进,方法如下:实验仪器:烧杯3个、装氧气的试管3支、气球2个、酒精灯1个、小铁盒1个、坩埚钳1把、冰水、热水(80℃以上)、橡皮塞1个、白磷、火柴、小木条等三、实验步骤:1、分别把玻璃棒和木条放入酒精灯上灼烧,观察现象。现象:玻璃棒不燃烧,木条燃烧;结论:燃烧需要可燃物。2、把白磷装入盛有氧气的试管里,放在冰水里(如图),观察现象;现象:白磷不燃烧;结论:可燃物只与氧气接触,不会燃烧。3、接着将白磷装入另一支盛有氧气的试管里,放进热水里(如图),观察现象;现象:白磷燃烧;结论:燃烧不仅要与氧气接触,还要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4、取出试管,向装有热水的烧杯中倒放一个橡皮塞,然后在橡皮塞上放一粒白磷,将一支装有氧气的试管倒扣在放有白磷的橡皮塞上。现象:白磷在试管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结论:可燃物燃烧条件二: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三、实验步骤5.向一个500mL的烧杯中加入150mL左右的冰水;6.接着将少量煤油倒入一个小铁盒中,并点燃;再用坩埚钳把小铁盒放在烧杯冰冷的水面上,学生这时可以看到由于温度的降低而使火焰一下熄灭。7.为了使观察到的现象更全面,我们再把小铁盒拿出来,重新点燃,残留在铁盒中的煤油在空气中则再次燃烧起来。结论:要使可燃物燃烧,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温度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燃烧就停止。四、实验改进后优点:1、用热水给试管加热,可以节约课堂上有限的时间。2、磷的燃烧改在试管中进行,且在试管口塞上橡皮塞,可有效地选免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污染空气。3、实验装置简单(只用到试管、烧杯等仪器),操作便利,且安全性能好。4、实验现象明显。5、既可作为演示实验,又可作为学生的探究性实验。6、整个实验过程简单,实验现象明显,实验结论清楚。学生们对燃烧的条件和降低温度可以灭火深信不疑,同时也加深了对灭火原理的理解。实验反思:实验经改进后实验没有污染,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实验时间短,但有一点需要我们注意,那就是第一、橡皮塞中间挖个小孔穴,以便实验时能很好的固定好热水中的白磷;第二、实验结束后不能立即打开橡皮塞或从水中拿出试管,要等试管中白烟消失再清洗试管;第三、利用倒置的试管中过量白磷燃烧冷却后可以观察到试管里液面上升,还可以验证空气中的氧气的体积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