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概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中国文学史概述一、先秦文学概述先秦文学经历了三个阶段:原始社会的口头文学——神话传说与歌谣;奴隶社会的诗乐舞相结合的诗歌祭颂;封建社会萌芽时期的散文、楚辞、寓言并举。具有文史哲不分、作者和时代难以考证、作品由稚嫩走向成熟等特点《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据说是由孔子编录,收录305篇,反映的时代自西周至春秋中叶约500年。反映了奴隶制社会人民群众的反抗情绪、勤劳质朴的品格、渴望光明与自由和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愿望;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及摇动人民思想感情的真切反映。《诗经》的内容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是民间乐歌;雅是周王畿(直接领地)的乐歌,分大雅、小雅两部分;颂是宗庙祭祀的颂歌。《诗经》使用的创作原则与方法是赋、比、兴。《诗经》风格朴素自然,句式以四言为主,又兼有多言。篇章结构上重章叠句,回环复沓。语汇丰富,韵律和谐,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到战国时代,文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其主要类型是散文和诗歌。散文可分为以叙事为主的历史散文和以说理为主的诸子散文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是《春秋》,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至哀公十四年(前480)周王朝和各诸侯国的历史,孔子编著。继《春秋》之后,一些学者按《春秋》的编年体例,把春秋时各国的大事加以或详或略的叙写,其代表著作有《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其中以《左传》最有影响,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正在走向成熟。春秋末年至战国初期,各国之间不断爆发兼并战争,旧的奴隶制度在崩溃,新的封建制度尚未确立。“士”阶层崛起。他们纷纷著书立说,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便是“诸子散文”的由来。“诸子散文”可分为三个阶段:春秋末战国初的《论语》、《老子》、《墨子》等,战国中叶的《孟子》、《庄子》等,战国末期的《荀子》、《韩非子》等。从散文发展上看,《论语》创立了语录体,《墨子》将其完善发展,进而形成《孟子》的对话式辩论文。《庄子》丰富的寓言和奇崛的想象,成为先秦说理散文中的瑰宝。而《荀子》、《韩非子》的鸿篇巨制,则标志着我国古代说理文已完全成熟。《老子》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理想,直接导致道家学派的成立。《墨子》站在小生产者的立场上,倡导一种简朴、和平、宗教型的生活方式,《墨子》发展了文章的逻辑性。《孟子》和《论语》情形相似,是孟轲和他的门徒所作,是儒家又一部重要著作,其核心思想是“仁政”。《孟子》以简约含蓄取胜,有了较精细的刻画,议论多用比喻,纵横捭阖,凌厉逼人,语言表述更加从容流畅。《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后学所著,以丰富的寓言和奇丽的想象来说理,行文如行云流水,文风恣肆汪洋,使说理文具有了散文诗般的艺术魅力,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极为深刻。《荀子》对先秦诸子百家学说有所批评,而在批评的同时又汲取其精华,融会贯通,自成一家《韩非子》为韩非所著。《韩非子》成为先秦说理散文论辩艺术的集大成者。战国后期出现了楚辞,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出现,楚辞成为中国诗歌史中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高峰。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离骚》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宏伟壮丽的长篇抒情诗。屈原的诗作洋溢着热爱祖国,忠于理想的激情,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屈原的作品《离骚》、《天问》、《九章》等,在艺术构思上摆脱了创作素材的束缚,想象奇伟瑰丽,塑造出生动的艺术形象,具有荡人心魄的力量。创作形式上,独创“兮”字放在句中或句尾的“骚体”句式,文笔自由,长短不一,在艺术表达上,开创了以“香草美人”以喻理想和美好这一最具中国民族特色的创作手法,做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继屈原以后,又有宋玉、景差等一批楚辞作家,将楚辞这一独特的诗歌形式发扬光大,使之成为中国诗歌史中一枝奇葩。二、秦汉文学概述秦王朝实行了一系列文化专制政策,在钳制思想、摧残文化和刑法统治之下,严格地说,秦代无文2学。但为了填补历史空白,我们还是将出于秦的《吕氏春秋》和出于秦统一中国之前的李斯的《谏逐客书》归于秦文学。《吕氏春秋》,取材广泛,体系完整,常常以寓言故事为喻,使文章形象生动。李斯的作品《谏逐客书》是给秦王嬴政的一篇奏议。汉代文学是在先秦文学基础上,在汉代现实生活土壤里发展起来的。从文体上看,主要有散文、汉赋和诗歌。汉代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要有政论散文、记事散文、抒情议理散文和史传散文。政论散文在西汉初最为发达,其中代表作有西汉初年贾谊的《过秦论》、《陈政事疏》,晁错的《论贵粟疏》等。这些散文能抓住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议论风发、富于气势,又善用比喻和排偶,富于文采。记事散文有刘向的《说苑》、《新序》和《列女传》。它们具有许多小说的因素,在小说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此类著作尚有《淮南子》等。汉代的抒情议理散文是在先秦策士的言辞与书信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流传的名篇不少,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是其杰出代表。汉赋是汉代的一种主要的文学形式,它经历了骚体赋、散体大赋、抒情小赋三个发展阶段。骚体赋比较短小,主要采用楚辞的形式,内容以抒情为主,主要是哀叹自己的不幸或借别人的不幸来发泄自己的哀痛。代表作有贾谊的《吊屈原赋》、《鸟赋》等。枚乘的《七发》是向大赋发展的一篇赋作,奠定了汉代大赋的形式格局。汉武帝初年至东汉中叶,主要流行散体大赋。文笔铺排夸张,辞采华丽,以歌功颂德为主。代表作当推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此二赋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汉代上层统治者荒淫骄奢的腐化生活,客观上起到了暴露现实的作用,同时也是为了对统治者进行讽谏。西汉后期的辞赋家著名的有扬雄,他极力模仿司马相如,作有《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等;东汉早期的辞赋家是班固,代表作是《两都赋》。中后期的张衡模拟司马相如和班固,作《二京赋》,在艺术风格上,更加瑰丽典雅。东汉中叶之后,汉帝国已由盛转衰,宦官专权,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不安。赋作家开始创作借物咏怀、抒忧写愤的抒情小赋。张衡的《归田赋》以退隐归田,寄情山水,潜心图书翰墨,以抒写胸中的郁愤。此赋一扫汉散体大赋铺采文、歌功颂德的恶习,是大赋向抒情小赋转变的标志。东汉末年赵壹的《刺世疾邪赋》也是一篇有名的抒情小赋,是愤世嫉俗之作。汉代的诗歌的成就,主要体现在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上。流传至今的汉乐府民歌,包括东汉作品在内只有40多首,大都收在宋人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为宋以前乐府诗的总集)中。这些民歌,是汉乐府思想、艺术成就的主要代表。汉乐府民歌继承并发展了《诗经》的优良传统,反映了汉代下层人民的生活,反映了他们对现实的不满、对封建政治和封建礼教的批判,以及对幸福的憧憬、理想的追求,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值得重视。汉乐府民歌标志着我国古代诗歌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古诗十九首》产生于东汉末年,作者大多是中下层知识分子,是一组寒门文人创作的抒情短诗。内容多是写相思离别、浮生若梦、及时行乐等,并或多或少地对当时的现实表示不满。三、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指从东汉建安时代到隋朝统一中国之前这一历时约400年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上长期分裂、动荡、不安的一个时期。文学方面,出现了“文学自觉时代”。诗学摆脱了经学的束缚,整个文学思潮的方向也是脱离儒家所强调的政治教化的需要,寻找文学自身独立存在的意义。这时提出了一些崭新的概念和理论,如风骨、风韵、形象,以及言意关系、形神关系等,并且形成了重意象、重风骨、重气韵的审美思想。如建安时代的“三曹”(曹操、曹丕、曹植)曹操的诗歌沉雄悲壮,反映动乱的社会现实和渴望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成就最高,其《七哀诗》等篇章是建安文学中最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杰作与曹植并称”曹王“)、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他们行则连舆,止则接席,酒酣耳热,仰面赋诗。3之后又有正始时代的“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7人常集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西北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西晋时的“二十四友”,宋的“竟陵八友”。他们的文学思想相近,创作风格相似,都有助于文学创作与理论的发展。同时,文学远离了教化的功能,文人潜心于文学美的创造,开拓了新的艺术个性。如陶渊明的田园诗,谢灵运的山水诗,萧纲的宫体诗,沈约、周颐依四声八病说建立的“永明体”,都开辟了新的诗歌领域。魏晋时期还兴起了“玄学”。玄学是围绕老庄学说,结合儒家经义而产生的一门学说,它的基本特征是一种抽象思辨的哲学,玄学中固然有一些空洞的命题,但从根本上说,它反映了魏晋时代的知识分子的思辨热情和对人类知性的重视。同时民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南北朝民歌主要是由南方的乐府机构收集保存下来的,现存500多首。由于南北分裂,民俗迥异,两地民歌的艺术风格也有根本差别。北方民歌大多朴直刚劲,南方民歌则婉曲华丽。但它们都从不同的角度继承了《诗经·国风》和汉乐府民歌的传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普通民众的爱憎情感。东晋时期,陶渊明目睹官场黑暗,不愿同流合污,决心辞官归隐,他的诗描绘自然风光的美丽,歌颂田园生活,以《归园田居》《饮酒》等位代表。散文和辞赋著有《挑花源记》《归去来兮辞》等为代表。小说在魏晋南北朝也初具规模,这一时期的小说分成“志怪”和“志人”两类。志怪小说专记神异鬼怪故事,其中最著名的是东晋干宝的《搜神记》。志人小说,现存较完整的著作只有宋代刘义庆编撰的《世说新语》,内容专门记叙汉末以来上层文士的言行,尤详于东晋。魏晋南北朝小说对后代的小说、戏曲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四、唐五代文学概述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文明的一个王朝。唐朝实行相对宽松的统治政策,重农重商,大力发展经济,国力空前强盛。加之南北文化的融合,中外文化的交流,科举考试以诗赋取士等多种因素,造就了唐代文学的空前繁荣。诗歌散文传奇等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唐代诗歌一般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初唐诗歌”从唐高祖到唐玄宗时期,初唐诗坛上出现了一批锐意革新的诗人,他们就是“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和稍后的陈子昂。这些诗人上承汉魏风骨,力扫齐梁宫体诗的颓风,使诗歌的题材扩大了,思想严肃。这一时期,唐诗的浪漫气质日趋强化。它以另一种风格,呈现于刘希夷、张若虚等人的诗篇中。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描绘了春夜月光下美丽的景色,并融合着对宇宙、对美好人生的热情讴歌。全诗构思精妙,辞采清丽,堪称千古绝唱。“盛唐诗歌”从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到唐代宗大历元年。这一时期出现了两大诗歌流派各领风骚。。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以描写山水田园风光或隐逸生活为其特色。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等人为代表的边塞诗派则唱出报国安边、奋发进取的时代强音。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以画理、禅法入诗,善于将绘景状物与阐发禅趣相结合,意境幽美,具有一种韵外之致。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力创作山水诗的作家,他的诗作意境清幽淡远,多自然超妙之趣,创造了山水浑融完整的风格,边塞诗人群体以描写边塞征戍战争、边塞风土人情以及战争带来的各种矛盾为主要题材,诗风悲壮,气势雄浑,尤擅七言。高适的《燕歌行》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七言歌行体诗,都是唐代边塞诗的名篇。接着,李白与杜甫先后崛起于诗坛,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雄视今古的“双子星座”。李白的诗歌是盛唐气象的典型代表,诗人以其天真的赤子之心讴歌理想的人生。李白以其卓然不群的人格,浪漫不羁的情怀,豪放飘逸的诗风,天才横溢的篇章筑就了屈原之后又一座浪漫主义丰碑,无愧“诗仙”之称。李白的抒情名篇,有《将进酒》、《行路难》,杜甫的诗歌把整个动荡浩大的时代与个人的遭际合而为一,集中、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过4程中一系列重大的事件,故有“诗史”之称。杜甫的诗歌蕴含着强烈的忧患意识,无愧“诗圣”之誉。他的诗歌感情内在深沉,风格沉郁顿挫。“中唐诗歌”从代宗大历初年到文宗太和末年。这一时期由于安史之乱使唐朝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的破坏,诗歌呈现不同的风貌,现实主义成为诗歌的主潮。唐宪宗元和年间,以白居易、元稹为首,倡导了一场新乐府运动。他们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为创作纲领,以新题乐府的形式来反映社会问题、针砭政治弊端,主题鲜明,题材集中,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强烈的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