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下册实验专题训练1、在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中,如图10-26所示用同一小车从同样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使它在三种不同表面的水平轨道上继续运动.(题型一)(1)为什么要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车在三种不同表面上运动的距离不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对这个实验作进一步推想,可以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刚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酒精),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下图表示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1).分析②、③、④,说明浮力大小跟有关。(2).分析,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3).物体完全浸没在酒精中所受的浮力是N。(4).根据图中的实验数据,该金属块的密度是kg/m3。(g取10N/kg)(5)右图能反映浮力F和物体下表面到水面距离H关系的图象为____3、为了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在家里找到了一块海绵(如沙发垫)、一个方凳、一个铁锤(或其他重物),进行如下实验:图10-26①将凳腿朝下放在海绵上,如图A;②在凳上加一铁锤,如图B;③将凳面改为朝下放在海绵上,并加上铁锤,如图C。根据小明的作法及图中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为什么选用海绵而不是其它像木板之类的材料?(2)实验中“压力的作用效果”如何体现?(3)由图A和B可得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由图B和C可得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28中各图所示的操作。(1)为了顺利完成实验,除图中画出的器材外,还需要用到___;(2)比较图中代号为___、__、__的三个图,可得到的结论是: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3)比较__、__两图,可以知道:在深度相同的情况下,不同液体的压强还与它的密度有关,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________;(4)、比较A、D、E三个图,可以看出:_______。5、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若用两根粗细不同的玻璃管同时测大气压,则两水银柱高度_________;若用滴管从水银槽中吸取一些水银(试管口仍在液面下),则水银柱的高度__________;若将管向下压1厘米(管内上方仍有空隙),则水银柱的高度__________。(填“变高”、“变低”、或“不变”)6、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把杠杆挂在支架上,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发现杠杆右端下倾,可将右端螺母向_____边旋转,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填“左”或“右”)。(2)实验中共有6个钩码,杠杆上每格距离相等,调节好杠杆后,在杠杆左边离支点2格的A处挂了3个钩码,如图29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你在杠杆右边挂上钩码(用一种方法).你的方法是_________。(3)实验中改变支点两侧的钩码位置和个数,用同样的方法一般要做三次,得到三组数据并进行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4)是杠杆在倾斜一定角度的位置做实验,也能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这种实验方案与杠杆在水平位置做实验的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种实验方案好并说明理由:7、两只杯子,分别盛有清水和盐水,但没有标签,你能否用压强计将它们区别开?(1)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小明同学却观察到如图(a)所示的情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U形管左支管液面上方的气压______大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调节的方法是____: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2)小明再作图(b)所示的检查.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3)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小明将金属盒先后浸入到两杯液体中,如图(c)和(d)所示.他发现图(d)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大,于是认为图(d)杯子中盛的是盐水.①你认为,小明的结论是(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②简要说明理由:.8、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的猜想:①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②可能跟物体的重力有关;③可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④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⑤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李明做了如图34所示的实验:他在弹簧测力计下端挂一个铁块,依次把它缓缓地浸入水中不同位置,在这一实验中:(1)铁块从位置1-2-3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从位置3-4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通过这一实验可以验证上述猜想是正确的,猜想是不正确的(填上面猜想的序号)。图31(3)给你一杯清水、一个熟鸡蛋和适量的食盐(如图35),请你设计实验验证浮力与液体的密度是否有关。简要写出你的实验验证的方法9、在“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中。(1)实验所必需是器材有:铁架台、滑轮组、细线、钩码和________。(2)求有用功应测出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求总功应测出的物理量是_____。(3)根据实验测定的物理量计算机械效率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4)下面的表格是两组同学实验时测得的两组平均数据,根据表中所给的数据,计算表中未知的数据,并填入表中:组别每个滑轮组含滑轮个数钩码重G/N钩码升高的高度h/m拉力F/N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m机械效率甲组一个定滑轮一个动滑轮9.80.15.60.2乙组二个定滑轮二个动滑轮9.80.12.4(5)甲组一个同学又添加了一个定滑轮,目的是___________,当提升相同的重物相同的高度时,与原来的方法机械效率相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6)以上两组同学可以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提出了如下猜想:①机械效率的高低可能与动滑轮重有关②机械效率的高低可能与物体提升的高度有关③机械效率的高低可能与承重身子的段数有关你也提出一个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滑轮组产生额外功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请分析荡秋千过程中(AB、BCCA)动能和势能是如何转化的。1.(1)使小车滑到斜面底端时,具有相等的速度。(2)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路程越长。(3)如果小车在绝对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即不受到阻力作用,小车将永远沿直线运动2.(1)排开液体的体积(2)4、5(3)2.4N(4)33.33*103kg/m33.(1)答:海绵容易发生形变,方便观察(2)通过海绵的形变程度来观察(3)受力面积压强越大(4)压力压强越小4.(1)刻度尺(2)ABC(3)EF越大(4)深度越大5.不变,不变,不变6.(1)左(2)在2位置挂3个钩码(3)寻找杠杆平衡的普遍规律(4)水平位置的方案比较好,水平方案的力臂可以从刻度上直接读出来,而倾斜的不行。7.(1)大于拔出软管使液面持平后,橡皮再装回(2)软管接口处漏气(3)不可靠应该保证深度一样8.(1)变小变大不变不变(2)41(3)把鸡蛋放入清水中,发现鸡蛋沉下去,往水中加入适量的盐,可以发现鸡蛋浮上来,说明浮力与液体的密度有关9.(2)勾码重力G,物体通过的距离H拉力F、拉力通过的距离S(3)%100*FSGh(4)87.5%0.581.7%(5)使其更省力做的额外功和有用功相同(6)机械效率的高低可能与定滑轮的重力有关系(7)要对动滑轮做功10.A到B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B到C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C到D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