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及提升途经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小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及提升途经一、什么是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1.什么叫核心素养?教育部核心素养课题组负责人林崇德认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应该包含六个方面:核心素养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基础素养(不是全面素养);核心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核心素养可以通过接受教育来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具有发展连续性和阶段性;核心素养兼具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既反映“个体需求”,更反映“社会需要”,是“高级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个体系,其作用具有整合性。2.所谓学科核心素养,是指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学科核心素养强调的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获取知识的能力。小学各学科核心素养品德与社会公民意识、辨别力、社会适应力语文阅读能力、表达能力数学数学运算、数学思维,逻辑推理英语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音乐音乐认知与审美、音乐欣赏与表现美术美术认知与审美、美术欣赏与表现体育运动认知、健身实践、社会适应自然实证意识、科学概念、探究能力、科学思维、科学态度信息技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创新能力拓展实践能力、合作意识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二、各学科的核心素养有那些?1.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核心素养(两个层面)--公民意识(素养);调适力、辨别力、信念力、行动力。包括道德素养----向善求真的情操、以礼待人的德行、道德判断与分析能力、自省与修身的习惯;公民素养----公民意识(国家意识、法制意识、公德意识、公益意识、责任意识、生态意识等)公民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参与能力、协调能力、批判思维能力等);人格素养----阳光心态、乐于合群、与人和谐相处、正确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人文素养----文化底蕴、逻辑推理能力、思辩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实践探索和解决问题能力。目标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一般认为,学科核心素养是以培养完满人格为目标,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更高的视野和境界上关注社会和人生,培养思考的兴趣和品质,培养公民责任感,进而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和心理品质。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国家与社会认同感、民族与文化认同感、民主与法治认同感、道德与价值认同感、生命与科学认同感、交流与开放认同感等。2.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阅读能力、表达能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1)从理解、运用、思维与审美四个维度,列出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清单。语言理解能力--能读懂文本的主要内容,了解文本表达上的特点;知道积累优美的、有新鲜感的语言材料,具有初步的语感。(文化传承与理解)语言运用能力--能根据具体语境(语言情境)和任务要求,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中尝试着运用自己获得的言语活动经验,交流顺畅,文从字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能力--能在阅读、表达等言语活动中,主动思考;能运用想象与联想,形成对客观事物的初步认识,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初步认识,具有初步的评判意识。(思维发展与提升)初步审美能力--感受到汉字之美,具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感受到人性之美:真善美,具有初步的审美体验。(审美鉴赏与创造)语言理解与运用,是处于语文核心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以对语言的理解与运用为基础,是在培养、提升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的过程中实现的。(2)把“语文素养”的内容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分为六个层次: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在小学阶段,教学一定的汉字音形义的知识、基本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常用的段落和篇章结构知识、基本阅读和写作方法知识等,是非常必要的。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掌握3500个左右常用字和汉语常用书面词汇,背诵一定量的语段和优秀的诗文,阅读一定量的课外书籍,这是形成语文素养的基础。第三,熟练的语言技能。熟练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能力。语文教学必须在大量的语言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查字典、朗读、默读、说话、听话、作文、写字等基本技能;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和常见的语言表达方式,掌握常用的思维方式,善于把自己独特的思维结果用规范的语言进行加工和表述,初步具备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根据不同语言材料和不同交际场合适当地使用语言技能,最终形成良好的语感。第四,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学必须牢记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如,勤查工具书的习惯,认真听讲的习惯,书写整洁的习惯。第五,深厚的文化素养。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理的科学态度;欣赏汉字的形象美,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的文化智慧;尊重多元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第六,高雅的言谈举止。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儒雅的气质和文明的举止。与人交往态度要大方,谈吐要文雅,能根据不同场合选择合适的措辞。要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也要耐心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要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欣赏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学会文明地和他人沟通和交际。3.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数学运算、数学思维,逻辑推理(1)内涵数学素养是指当前或未来生活中为满足个人成为一个会关心、会思考的公民的需要而具备的认识,并理解数学在自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能力,作出数学判断的能力,以及参与数学活动的能力。小学数学十个核心素养,即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数学的核心素养有“真、善、美”三个维度--一是理解理性数学文明的文化价值,体会数学真理的严谨性、精确性;二是具备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三是能够欣赏数学智慧之美,喜欢数学,热爱数学。数学核心素养一般与学习领域内容相关。如,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与“数与代数”领域直接相关,在学习数的认识、数的运算、运用字母表示数等内容时,与这些核心素养直接联系,数的认识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形成学生的数感,数感受建立有助于学生数的理解和把握;空间观念与“图形与几何”领域密切相关,学习图形的认识和图形的关系等内容应注重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学生探索一个正方体有多少个面、怎样求易拉罐的表面积等内容时都需要空间观念的支撑;数据分析观念与“统计与概率”领域直接密切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呈现和判断的整体过程是形成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的过程。(2)价值:第一,核心素养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数学素养是通过数学的学习建立起来的一些思想、方法、以及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处理和解决总是的能力。核心素养是基于认数、计算、测量、统计等具体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而形成的数学的思想与方法,以及对数学在现实社会与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的认识。课标中提出的10个核心素养,总体上反映了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基本要求,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第二,核心素养体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总体目标。数学课程与教学要面向每一个学生,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既是基本的要求,也是必需的要求。良好的数学教育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和运用相关的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还应当包括使学生感悟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积累一些数学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经验。第三,核心素养反映了数学的本质和价值。数学内容中反映的数学知识所蕴涵的重要思想和方法,能提升具体的数学知识学习的质量,体现数学内容的本质特征和真正价值。核心素养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特别关注的问题,也可以说核心素养反映小学数学教学的魂,应有意识地在数学知识和技能教学时,体现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切实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3)特征数学核心素养具有综合性、阶段性和持久性的特征。综合性是指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数学思考和数学态度等的综合体现。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可以看作数学核心素养的外显表现。同时,数学核心素养也促进数学基础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数学基本能力的提升。数学思考与数学态度作为数学核心素养的内隐特质。其次是阶段性。阶段性是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表现为不同层次水平、不同阶段。如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分数乘法的过程。最后是持久性。持久性是指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把握,还是伴随学生进一步学习,以及将来走向生活和工作的历程。4.小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1)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语言能力就是用语言做事的能力,涉及语言知识、语言意识和语感、语言技能、交际策略等等;思维品质是思考辨析能力,包括分析、推理、判断、理性表达、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等活动。文化意识重点在于理解各国文化内涵,比较异同,汲取精华,尊重差异等方面。学习能力主要包括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交际策略和情感策略。(2)英语课的核心素养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素养、知识素养以及道德素养三个方面着手培养,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习惯品行、心理素质以及爱好特长。(3)英语教育不仅仅是语言交流,还有其更深层次的价值,如品格、心智、思维、文化等。英语课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英语知识与技能,还要让学生获得更为丰富的内心体验,以及良好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从而影响、改变学生未来的生活。5.小学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音乐认知与审美、音乐欣赏与表现。(1)审美价值。音乐教育的重要价值应该是审美教育,课程改革确立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使其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人类变得文雅和充满爱心,这才是我们音乐教育的理想目标。应该尽一切可能给学生提供各种类型、风格多样的音乐体验,尽力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具有音乐审美鉴别能力的音乐听众。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我们必须调整音乐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坚持下列音乐审美教育的基本原则:教学中,应充分揭示音乐要素(节奏、旋律、音色、和声、力度、速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音乐中最激动人心和极具表现力的部分;应以整体的方式来体验音乐,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产生情绪的反映和情感的体验,因为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时间的艺术、听觉的艺术、情感的艺术;另外,学生的技能技巧的学习过程应始终贯穿着学生的情感参与,只有这样,音乐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审美价值,成为审美教育。(2)创造性发展价值。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国际竞争的要求。许多家长十分重视孩子的音乐启蒙教育,但功利性较强,使得音乐教育对人的智力开发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在此有必要重申音乐教育的创造价值。首先,音乐的产生过程就是全部的创作过程--作曲、表演和欣赏。无论学生的表演或欣赏都必然伴随着创造性的表现和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其次,音乐具有“不确定性”特点,即同一首作品,有多少听众就会有多少种不同的感受,这一特征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具有比其他学科较大的优势,使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挥;其三,音乐的情感特征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热情,在主动参与中展现它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每个人的表演都是个性化的体现,每个人的听赏都是独特的理解。(3)表现与社会交往价值。人们需要尽可能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表现自己。许多观点可以通过语言表达,然而语言有其一定的局限,人类的许多经历和情感还可以通过其他的媒介得到更充分的表达,如舞蹈和音乐等,因此,音乐教育为学生提供了创造性表达个人情感的可能性,是为数不多的需要个人当众表现的学科,这种表现的价值对人格的发展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学生需要通过各种活动的成功经历发展自信,音乐教育中要求学生能够“当众、自信、有表情地歌唱”是这种价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