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收益确认与计量理论收益的概念收益的确认收益的计量2§1收益的概念投资者通过财务报告主要是从两层意义上关注其投资决策所需的信息:(1)如何保持并增加其资本的价值;(2)如何保持并增加从其资本中得到的收益。研究收益的确认和计量问题,首先必须区分资本和收益两个概念。3一、资本1.经济学家的解释亚当·斯密(AdamSmith)把资本作为影响国民财富增长的重要因素来研究,资本的定义:(1)资本是提供收益的储蓄;(2)资本是用来继续生产的积蓄。第一个定义揭示了资本的本质特征,即资本能产生收益。42.会计学中的资本资本是企业出资人投入企业的那部分财产。这部分财产的所有权归出资人所有,并以资本账户的形式得以描述和量化。资本是投资人拥有产权的资产,是投资人权益或净资产。而企业可支配的资产既包括投资人投入的,又包括债权人投入的,即负债。5经济学的资本,指的是作为劳动条件的资产,反映的是一种劳动关系。会计学的资本,强调其法律意义而不完全是其经济意义,反映的是产权关系。6二、收益经济收益会计收益71.经济收益(1)保罗·萨缪尔森(美国)一是资本收益,即提供资本所带来的收益;二是风险收益,即承担不确定性的报酬;三是垄断收益,即垄断权力所带来的收益。(2)希克斯(英国)收益是一个人在期末与期初保持同等富裕的情况下所可能消费的最高数额,而非可能支出的最高数额。8经济收益以实物资本保持概念为依据。经济收益强调收益是企业所有财富的增加,是在实物资本得到保持的前提下,企业本期可以消费的最大金额。由于期初、期末的差异代表了收益,主要的计量问题在于会计期初与期末预计未来净收入的资本化价值的对比。由于预计未来净收入的资本化价值的不确定性,因此有些经济学家将经济收益称为“主观收益”,并由于无法将其令人满意地应用于经营中而对这一概念不予承认。9经济收益的主要特征:(1)以现行成本(实际生产能力)为计量属性,有利于生产耗费的足额补偿,使资产负债表可以反映企业资产的真实经济价值;(2)反对币值稳定的假设,既考虑交易对收益的影响,也考虑非交易对收益的影响,使收益表能够反映货币价值的变化,即通过货币价值调整来反映企业的“真实”收益和资产的现时价值;(3)既包括营业所得,也包括意外收获或次要活动所得;既包括已实现收益,也包括未实现收益。使收益表可以反映企业的所有收益,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102.会计收益(1)传统的会计收益概念某一期末的财产数额超过了该期期初的财产数额就说明企业有一定的盈利能力。用已经实现的收入减去与其相关的成本的方法来确定收益(称作盈利)。绝大多数会计专家和学者认为,收益是指企业在本期已实现的收入与其相关的历史成本之间的差额。这一概念被后人称之为“传统的会计收益概念”。11传统会计收益概念假定企业处于静态的外部经济环境之中没有物价变动没有任何不确定性不存在交易之外的各种潜在风险与报酬。12传统会计收益概念特征1)以会计分期、币值稳定和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认为收益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2)强调收益必须与交易相联系。认为收益是企业实际发生经济业务的结果,不必考虑物价变动的影响3)强调收入实现原则。认为收益必须是已实现的,凡尚未实现的一律不能确认为收益;134)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资产:按历史成本计价,因而与收入相关的成本是指所耗用资产的历史成本。5)强调费用配比原则。认为收益是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相互配比的结果,凡不能与收入配比的费用不应在确定收益时考虑。6)适当运用稳健原则。对未来可能发生的费用可以合理地预计,但并不确认尚未实现的收入。14传统会计收益的缺点1)没有考虑物价变动带来的影响。物价上涨时,所确定的收益将会高于企业真实财富的增长。在物价下跌时,所确定的收益将会偏低,不能充分反映企业所增加的财富。2)以现时价格计量收入,而以历史成本计量费用,使得成本未能得到真正的回收,不能从实物形态或使用效能上保全实物资本。153)使收益表上所反映的收益,只是企业已实现的收益,并非企业的全部收益。4)于同一种资产在不同时期的历史成本并不相同,因而所耗用的同一种资产的历史成本也不相同,与收入配比后所确定的各年度收益就缺乏可比性。5)由于以历史成本计价,使得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只不过是尚未分摊的资产成本余额,而不是资产的真实经济价值,也难以准确地反映企业在市场中所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不确定因素。16(2)扩展的会计收益概念收益应当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财富的净增长”;某些未实现的或意外收获或次要活动的所得也应当确定为收益;某些资产应当按其现行成本计价等。17考虑了经济收益概念,强调真实注意到收益项目在计量方面的可操作性,因而容易被接受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第3号概念公告中,提出了“综合收益”的概念:收益是企业在报告期内,从业主以外的交易以及其他事项和情况所产生的权益变动。它包括报告期内除业主投资和派给业主款外,一切权益上的变动。18三、盈利、净收益、综合收益与利润概念1.《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5号《企业财务报表的确认与计量》(198412)1920中国企业会计准则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投资净收益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综合收益=净利润+其他综合收益21中国的利润概念与西方的盈利、净收益和综合收益不尽相同可以认为,我国的营业利润与西方的盈利有些相似、净利润与西方的净收益有些相似。22四、收益与资本的关系资本是某一特定时点存在的财富,收益是某一特定期间内由财富产生的利益流动。资本和收益之间的关系如同树与果实之间的关系;收益一定来自于资本,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对的。收益来自资本货物,而收益的价值并非来自资本货物的价值。相反,资本的价值来自于收益的价值……直到搞清楚了某个项目可能为我们带来多少收益以后,我们才能对那部分资本进行估价。23庄稼的确依赖于土地,但庄稼的价值并不取决于土地。相反,土地的价值取决于生长在土地上的庄稼。24资本和收益关系的许多方面,会计学和经济学的观点是一致的。比如,它们都认为只有收益才能用于消费,而为了计量收益必须保持资本完整。但是,由于会计理论与经济理论界定资本和收益的原则、范围不同,所持的资本保全概念也不同,因而对收益的确认与计量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25§2收益的确认收益与资本保全收益的确认观点26一、收益与资本保全1、资本保全资本保全,是指在资本得到保持或成本得以补偿之后,多余的部分才可确认为收益。确认收益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即将资本和收益区分开来。资本保全是计量期间收益的重要争论点,不同的资本保全概念,在确定收益上产生的结果是不同的。27(1)财务资本保全财务资本保全亦称名义资本保全、货币资本保全,是传统会计所主张的观念。以名义货币所表示的资本的保全为基础来确定企业收益。当企业在一个特定会计期间的名义收入超过其发生的成本费用,达到了资本保持的目标,其超过额就可确认为企业该期间的收益。这一概念不考虑货币价值的变动。28(2)实物资本保全实物资本保全亦称再生产能力资本保全,主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保持原有的实物资产或原有的生产经营能力。由于企业生产经营具有持续性的特征,故要求企业在一个资本循环的终了收回的资本应当至少满足下一个资本循环垫支的需要。这一资本保全概念引入了重置成本,即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必须以重置成本而不是以历史成本来计量,在企业已消耗的实物资本未得到重置前,不能确定企业的收益。29财务资本保持观念下,收益是以货币表示的净资产的增加。实物资本保持观念下,收益是保持企业实际生产能力不变之后的实际物质财富的增加。30二、收益的确认观点本期经营收益观(当期营业观)全面收益观(损益满计观)本期经营收益观与全面收益观的主要区别311、本期经营收益观(1)本期经营收益观涵义:本期经营收益观主张企业的收益应只反映本期的经营(活动的)收益,对非常项目的收益则不包括在内。坚持这种收益观的理由是:企业的收益应是能够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并以此来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32(2)本期经营收益观的特点本期经营收益观特别强调“本期”和“经营”,主张损益表中所计列的收益额应该仅反映企业管理人员能够控制的业务活动和本期经营管理决策所获得的成果。第一,经营收益与非经营收益的区分。正确区分经营收益与非经营收益,其目的是使损益表中的收益数额能恰当地计量企业业绩,经营收益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赚取的,包括本期内产生经营收入的各种活动(经营、投资和理财等)的最终成果。33第二,本期与非本期收益的区分即列入经营收益的收益应与本期业绩相联系:这样才能使不同会计期间的收益可以更好地比较,以对不同时期的业绩作出评价,会计上常发生前期事项调整,如由于会计政策变动而应提高前期收益的那部分利得,也不应列入经营收益。这部分利得同样不能反映本期的经营业绩。342、全面收益观(1)全面收益观涵义主张企业的收益应既包括经营收益,也包括非经营收益。既有企业有效经营管理的成果,也有企业客观经济环境变化影响的结果。这一收益观所反映的收益额较前一种收益观更为客观。35(2)持这种收益观计量收益的理由是:第一,经营收益与非经营收益的界限很难划分清楚,而且又很难找出一个统一的标准。一项交易可能被一个企业划分为经营收益,也可能被另一个企业划分为非经营收益;某一年度被划为经营收益,而另一年度则被划为非营业收益,这样,使得企业之间和年度之间的收益额无法比较。从短期来看,它们可能属于非常项目,但从较长时期来看,这些非常项目却是经常发生的。36第二,按全面收益观编制的损益表更具客观性和可验证性。按全面收益观编制的损益表由于未参与企业主管人员和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从而使会计报表更具客观性和可验证性。不同的会计人员使用相同的数据,可以编制出相同的会计报表,也更容易为报表使用者所理解。如果搀杂了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的影响,则所陈报的收益额就有可能被人为地加以修饰。37第三,按全面收益观可以将年内收益变动的性质予以充分提示,财务报表使用者可据以做出独立的分类,进而得出恰当的收益量度。383、本期经营收益观与全面收益观的区别两者报告收益的目标不同。本期经营收益观强调反映本期的经营管理成果,并且以它来预测企业的未来收益能力;全面收益观则认为应从几个年度,而不是一个年度预测企业的收益能力。由于企业非流动资产的使用期限较长,要跨越许多会计期间;许多产生收益的经济业务,也不是在一个会计期间就可以实现的。所以,一个会计期间的收益数额的确定,往往带有暂时的主观判断因素,它必须为以后年度的企业收益情况所证实。39§3收益的计量收益的计量的涵义货币计量单位40一、收益的计量的涵义收益的计量,是指对收益形成过程的量化表述过程。也就是确定形成收益各项目的货币数值。收益可计量是收益能够被确认的一个重要前提。41二、货币计量单位以货币为计量单位计量收益会存在币值变化对收益的影响问题。按传统会计的货币计量及币值稳定假设为前提的计量收益,在通货膨胀情况下,使得会计报表上所反映的收益,并不能真正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成果。会计报表上所反映的企业收益,是以现时价格计量收入,却以历史成本计量费用,其中特别是折旧费用等。所以,传统会计的会计报表往往不能够正确地计量收益。42经济学家的观点经济学家不仅主张以现实重置成本对资产计价,而且还主张以产出价值而不是投入价值计价。这不仅需要对资产的价格进行估价,而且需要测算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会计报表应该反映货币价值的变化,即通过货币价值调整来反映企业的实际收益和企业资产的现时价值。43三、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当某项营业收入已经在某一会计期间确认时,所有与赚取营业收入有关的成本均应在同一会计期间转为费用,以便与营业收入配合而正确地计算损益。44(1)成本。指购置资产所支付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