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家生存状态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企业家生存状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家从无到有,从势单力薄到成为社会的强势群体,现在的状况如何?4月中旬,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在北京公布了一份《中国企业家队伍成长现状与环境评价》调查报告。报告内容立足于对3571名企业经营者的问卷调查资料,这3500多名企业经营者在地区、所有制和行业分布上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报告显示:中国企业家自认为整体素质不高,但自我感觉是成功的;他们自感经济地位不及格,对政治地位的满意度下降;他们总体属于内向型,他们感到压力很大,烦躁易怒疲惫不堪;……中国企业家整体素质不高,数量仍嫌稀缺调查的一个重要发现:企业家对自己所属的这支队伍的发展情况总体评价不乐观。接受调查的企业经营者肯定企业家对促进中国改革与发展的作用,然而,调查结果显示,认为目前企业家队伍“数量充足”与“素质高”的被调查者分别只占13.3%和10.1%,而认为“数量缺乏”与“素质低”的分别占62%和40%。同意“企业家是我国最稀缺的资源”说法的企业经营者占78.7%,而同意“中国已经出现企业家群体”和“中国已经产生一大批优秀企业家”说法的分别只占31.4%和26.4%。企业家们的这种自我评价与舆论的一般说法及学者的看法有相当差异。如果说“中国已经产生一大批优秀企业家”为时尚早的话,说“中国已经出现企业家群体”应该是能够被多数人接受的看法。北京大学的张维迎教授在此次研讨会上做主题发言时做出一个判断,1990年之后,由于大量的优秀人力资源都选择往企业发展,越来越多具有较高素质的人群组成了中国的企业家队伍。“我认识的一些人,以前大部分是从政的,后来就出来开企业。”不少企业家们认为企业家总体素质低,甚至认为中国尚未出现企业家群体,大概与企业家概念上的争议有关。在研讨会上,慧聪国际总裁郭凡生对企业家下了一个定义:企业家必须首先是财富管理者,同时又要是财富拥有者,通过对财富一定的拥有,支配比自有财富大几十倍、几百倍的财富,通过这种支配来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这才叫企业家。在他眼里,仅仅是资本家、富人不能叫企业家;单纯追求拥有权,不想参与经营的不是企业家,而只是投资人;只拿工资奖金的企业经营者和职业经理人也不是企业家。只有那些追求企业资产增值和利润分享的经营者才是企业家。他说,在计划经济时期,我们宽泛地讲企业领导就是企业家,但是加入WTO之后,他们不是企业家。言下之意,由上级任命的国有企业经营者都不能算企业家。而此次调查表明,仍有45.9%的企业经营者是靠组织任命的,在各种任职途径仍高居榜首;另有11.1%是组织选拔和市场选择相结合,二者合计占57%。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丁宁宁则认为,没有必要对企业家求全责备。人无完人,企业家也没有完人,有脾气特别好的,特别能运筹帷幄的,也有两句话不行,脸红脖子粗就吵起来的,但是他们都是企业家。这种争议实际上反映了多数中国企业家的现实工作状态。与西方国家的企业家相比,中国的企业家可能干了许多不该企业家干的事情,却没有足够的时间考虑该他考虑的事情。他们可能要花大量的时间和政府、“二政府”部门疏通关系,他们可能要考虑企业员工的住房、子女就学及其他问题,他们被大量的难以预测的短期事件所左右,以至没有时间去考虑长远的战略决策。他可能对市场的变化明察秋毫、胸有成竹,却对非市场因素不胜其烦。张维迎说,这反映出我们的法制环境、政府行为等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由于我们尚没有一个十分稳定的制度环境和政策环境,企业家的行为也就总无一定之规,很难用一个标准测度中国的企业家。自认为个人事业成功,生活幸福多数企业家对自己的工作状况感到满意,认为自己的事业比较成功。当问及“作为企业经营者,您认为自己的事业是否成功”时,调查结果显示,认为自己的事业“非常成功”和“比较成功”的分别占3.3%和79.1%,认为“不太成功”和“不成功”的分别只占16.1%和1.5%,认为成功的(82.4%)比不成功的(17.6%)多64.8个百分点。调查结果还显示,64.2%的企业经营者对自己的事业感到满意,认为满意的(64.2%)比不满意的(10.8%)多53.4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国有企业经营者感到满意的占55.1%,比非国有企业少13.1个百分点;而国有企业经营者感到不满意的占14.9%,比非国有企业多5.7个百分点。家庭生活比较满意,面对退休有后顾之忧。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对自己家庭生活的满意程度较高,对婚姻生活感到“很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分别占40.7%和43.9%,感到“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分别占2.2%和0.6%,感到“一般”的占12.6%。对住房状况感到“很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分别占9.3%和49.1%,感到“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分别占10.1%和3.1%,感到“一般”的占28.4%。但是,企业家们对业余生活的满意程度则相对不高。当问及“您退休以后最大的担忧是什么”时,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的选择依次是:“没有足够的社会保障(44.8%)”、“心理失落没有寄托(19.7%)”、“经济收入减少(14.2%)”以及“没有满意的社会地位”、“没有便利的生活条件”。其中,国有企业经营者对“没有足够的社会保障”担忧的占55.6%,比其他类型企业高13个百分点以上。另外,与1996年调查数据比较可以看出,企业经营者对“经济收入减少”和“没有足够的社会保障”表示担忧的比重在增加。在对自己事业成功程度的评价上,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有着明显差异。国企经营者的成就感低于其他所有制企业。出席研讨会的中国机械工业建设总公司总裁王治安有一番颇带感情色彩的话:“国有经营者这一代人,要我说是牺牲的一代、付出的一代、奉献的一代。国家原来是计划经济,计划经济沉淀下来的很多历史矛盾,要在这一代得到解决。他们承受的不光是工作压力或者是经济压力,更大的是精神压力的问题。改革是痛苦的过程,是要付出成本和牺牲的,这个成本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企业经营者的身体健康——他的智慧、他的能力,全都要耗到这里面,他要把一个国有企业从原来的历史包袱中,从原来的观念,从原来的精神状态中解放出来,把沉积多年的矛盾全部解决,然后与国际接轨,赶上民营企业,还要跟跨国公司竞争。等这些问题困难都解决了,等到国有企业和他们齐步走了,这些人的身体一般都垮了。”他认为,对这些做出牺牲的国有企业经营者,社会应该给予承认。自感经济地位不及格对政治地位满意度下降调查发现,企业家对自己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的满意程度相对高于经济地位。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对自身的社会地位、政治地位相对比较满意,选择满意的分别占35.5%和35.1%,比选择不满意的分别多17.1和16个百分点,而对自身经济地位满意的(30.9%)略少于不满意的(33.4%)。采用百分制计算满意程度的平均值,对经济地位的满意程度为58.4分,对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的满意程度分别为63.2分和63分。可以看出,企业经营者对自己经济地位的满意程度低于对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的满意程度。与此相关,当问及“您认为自己的责任和风险是否已得到报酬”时,大多数企业经营者认为自己的责任与风险没有得到合理的报偿,只有7.1%的企业经营者认为自己的责任与风险“全部得到了报酬”,而认为只是“部分得到报酬”和“基本没有得到报酬”的分别占63.2%和29.7%。企业家对自己政治和社会地位的满意度也只能说是刚刚及格。而且,研究人员有一个令人惊异的发现:与1993年相比,他们对自身政治和社会地位的满意度有所下降,分别由38.4%和38.7%降为35.5%和35.1%!所幸他们对经济地位感到满意的比重呈上升的趋势,由24.4%提升到30.9%。企业家的社会形象差于自我评价。作为对企业家政治和社会地位的另一种观察角度,本次调查还了解了企业经营者自己心目中的企业家群体形象以及他们对企业家群体的社会形象的判断。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认为“在自己心目中的形象”最好,相当于百分制的73.4分,其他依次是“在新闻媒体中的形象”(70分)、“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69分)和“在文艺作品中的形象”(64.4分)。可以看出,企业家的社会形象低于其自认为应该得到的评价。对经济地位的满意度不及格和对政治、社会地位的满意度下降都令常人难以理解。先说经济地位,在一般人的印象里,当今中国各阶层,除了演艺界和体育界明星,还有哪个群体的平均收入比企业家高?再看政治地位,呼吁尊重企业家、理解企业家至少已经喊了十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念、十五大提出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十六大提出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这些无疑都是企业家政治、社会地位的利好因素,何以十年过去,他们竟然感到在政治上、社会上不如以前了?(附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彭泗清教授认为,在企业家群体的地位问题上,存在一个心理上的错位。何谓心理错位?一方面,市场经济本身的逻辑是,谁承担的风险大,谁的贡献大,谁的可能的收益就应该更大,这应该是一种公平的机制。这个逻辑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实践,在改革中,企业家尤其是私营企业家群体总的来说是受益群体,企业家群体现在的生活状况肯定比社会的弱势群体好。但另一方面,企业家群体对自身受益的状况和社会公众对企业家群体受益的状况都不太满意,企业家这边觉得还不够,社会大众却已经觉得企业家拿得太多,企业家群体的形象在公众心目中并不是很好。他进一步分析说,可能企业家感觉的这个“不够”主要并不是绝对数量的不够,而是说有一些收入拿得不太名正言顺,不太心安理得。社会大众之所以也有不平衡感,可能基于这样一个原因:中国文化一直提倡的是领导者要起一个先锋模范的作用,要无我、要无私,公众把这个要求转到了企业家身上,要求企业家群体要冲锋陷阵在前,生活享受在后,如果你稍微享受好一点,大家就会有怨言,就会有各种想法。这位教授的分析很有道理。结合现实进一步分析,我们会发现,在经济地位上,企业家的总体感觉可能是比较准确的。中国没有企业家阶层收入的权威统计资料,人们对企业家收入水平的判断还只能基于个案分析至多是小范围抽样调查。渴望财富的人们乐于聆听各种各样的暴富故事,往往容易把个别上升为一般,看到一个企业家是巨富,就认为所有企业家都腰包胀满。事实上,中国的企业家群体在收入上差异很大,有年薪上千万元另加期股期权的CEO,也有月入仅有两三千元的董事长。低收入的企业家在国有企业、中西部企业、小型企业中相当普遍,这一点,从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的调查报告中也可找到佐证。对自己经济地位表示“满意”的,中西部企业比东部企业低10至12个百分点,小型企业比大型企业低12个百分点,国有企业比非国有企业低近20个百分点,其中比私营企业低近40个百分点!目前,在企业家群体中,国有企业、小型企业、中西部企业的经营者在数量上无疑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他们的感觉当然应当占有最大权重。在政治和社会地位上,企业家的感觉变得比十年前差则可能有所失真。事实上,除了前述几大利好因素外,近几年企业家的总体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应该说是蒸蒸日上。企业家不仅几乎成了媒体明星,而且越来越广泛地参与和影响各种社会活动,并开始走上政治舞台。但奇怪的是,不仅国有企业经营者对自己政治、社会地位的满意度下降,非国有企业经营者同样有这种感觉变差的情况,而且程度更重。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与调查采样的变化有关,更可能与近一两年来舆论对收入两极分化、富人偷漏税等问题的关注有关,与文艺作品中的老板形象大多不佳有关。多属内向型与西方企业家差异明显这次调查的另一发现是,中国企业家属于内向型。当问及“作为企业经营者,您认为自己最强和最弱的三项能力是什么”时,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认为自己最强的能力依次是:决策能力(61.7%)、组织协调能力(61.6%)、创新能力(33%)、知人善任能力(31.8%)、预见能力(29.5%)、市场营销能力(25.5%)、学习能力(19.8%)、表达能力(11.9%)、公关能力(8.9%)。认为自己最弱的能力依次是:公关能力(61.2%)、市场营销能力(32.4%)、表达能力(31.4%)、创新能力(28.9%)、预见能力(25.7%)、学习能力(22.4%)、知人善任能力(18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