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文化――五个国家的政治态度和民主制度》读书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公民文化——五个国家的政治态度和民主制度》读书报告本书在比较政治领域的口碑类似于《论语》在中国传统文学的地位,它所开创的政治文化实证研究的学科领域、以及提出的理论视角和方法途径深深地影响和启发了几代从事政治文化研究的学人。可以说,这是一本西方比较政治文化研究方面划时代的巨著,而且,也是一本对该领域研究具有引导指向性的学术成果。一般来说这种学科的经典著作都是十分艰涩难懂的,这本书也没有例外。全书共十三章,开篇笼统介绍了关于政治文化大方向的一些知识和研究政治文化的方法,为后文的展开打好基础。作者再三强调这本书中会存在不足,本书只是一个了解比较政治的参考性工具,所述不能适用一切政治学条件,并没有把所有的事例和可能性都说死。作者在开宗明义的时候就强调了公民文化这一特殊的政治文化分支对于一个国家的政治民主化过程的重要性,并对此做出了自己的解释:公民文化是“非传统亦非现代而是二者兼有的、以沟通和说服为基础的多元文化主义,是一致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文化,是允许变革但要渐进性变革的文化”。这个拗口的概念可以分为三部分来理解:认知取向、情感取向和评价取向。其中细化为纯粹形式的政治文化则有村民型政治文化、臣民型政治文化和参与型政治文化这三种类型,当然也有这三种混合起来的类型。书中拿了美国、英国、联邦德国、意大利和墨西哥来作为相应政治文化类型的例子。第二章是政治认知模式,第一节用三个表格数据反映了五个国家的公民关于政府对其生活的影响度认识,大部分美国、英国和西德人在认知上取向政府行为,而意大利和墨西哥的人民意识到政府影响的比例较低。加上第二节政治意识的比较,会得到一个更为有趣的分流现象:美英人在政府的输出方面是“忠诚者”,能较积极地参与政治生活;而西德人则更倾向于政治输入过程,即进入相关的政党和利益集团,制定政策等。而持疏离态度的意大利和墨西哥也各有其特点:前者在政府输出的认知方面表现较好,而后者则对于政治事务和政治性竞选活动等政治输入更为关心。综合比较结果来看,教育程度、社会经济地位与公民关于政府的认知密切相关;在教育程度较高的人中,各国的差异并不大,但是随着教育程度的下降,差异便逐渐扩大了。这也与政府的作风息息相关:官僚气息浓重的政府会严重影响公民对于政府的认知和关注。本书三到八章主要讲述的是公民文化理论探讨的核心主题在于什么样的政治文化有利于维持民主制的稳定。分别总结了意大利、墨西哥、西德、美国和英国等五个国家的政治文化情况,观点如下:意大利是一种离异的政治文化,表现是大部分意大利人的政治自豪感不强、党派关系的不够开放和稳定、没有强烈的参与地方事务的义务感、与他人联合的能力意识较低以及对社会环境的信心不足,综合表格数据得分最低。墨西哥是一种离异与渴望并存的文化,政治文化呈现出不协调和不平衡的状态。大部分的墨西哥人对政治体系表示出很强的自豪感,作者认为这可能是依赖于墨西哥革命的持续性,和由革命形成的革命党占了全国人口的大部分,党民合一有利于增强政治的认同感并因此自豪。不足的是,他们虽具有很强的主观政治能力却伴随着较少的政治参与行为。对于政治输出是疏离的或者村民型的。西德的是一种不同寻常的文化,在其身上能明显体会到矛盾和统一的结合。其国民的教育水平较高,战后通过自我牺牲式的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建设成就,科学和艺术的成就也很高,大部分的西德人民因此自豪。虽然对于整个政治体制缺乏自豪感,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的政治认知水平高,并且将参加投票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他们对政府的行政机构高度信任,对政治体系的取向属于臣民取向而非参与者取向。美国是一种参与者的公民文化。作者认为美国的政治文化模式类似于他理想中的公民文化。在此其中,参与者的作用高度发展,但是整体中仍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依旧有一部分消极的臣民和村民,这些人的倾向有利于协调参与者的行为。英国是一种恭顺的公民文化。英国的政治文化也接近于公民文化,大部分英国人较为积极参与政治生活,涉及的政治也较为广泛和有深度,能力意识相对来说也很强。英国人既为其政治体制感到自豪,又对政府的具体工作表示满意和认同。他们把村民角色、臣民角色和参与者角色较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是一种近似平衡的公民文化。在美国,这种平衡偏重于强调参与者角色,有能力的公民倾向于取代有能力的臣民;而在英国,则是温顺的臣民角色较为广泛,有能力的公民和臣民倾向于协调共存。公民能力的增长,提高了臣民的能力水平。这种增长是由于增加了新力量去加强法律的实施。正如前文所说的,公民的作用是随着臣民的作用而起作用的。所以说美英两国的公民文化是更为典型和符合理想化的政治文化。作者后又比较了五国不同的社会关系对于本国公民的合作关系的影响。五个国家的受访者在其休闲时间里对纯政治的活动感兴趣的比例都较小。但是英美两国人民对于慈善福利和宗教活动的参与度最高,而其他国家的受访者则更倾向于娱乐休闲的方式。在国与国之间,更加强调外向型的美德,主要体现出“慷慨”、“体谅他人”等,在重视外向型美德的英美两国,社会的包容度较其他三国要高,政党之间更加宽容,对彼此的评价更为中肯,且能给民众提供更多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为公民和政党的合作准备了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准则。在一个稳定的民主社会中,自愿的社会交往情况更为普遍。而更为有趣的一点是涉及了不同政党的子女的婚姻问题,大部分的英美受访者表示这并不影响对于他们子女的婚姻的支持和祝福。因为他们认为人与人的关系应该由社会价值观而非政治观念去左右,家庭不是政党主张的附属。而在西德和意大利以及墨西哥,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和家庭纠纷会较平常更加剧烈和麻烦。这两种不同的对待方式体现的其实是对政治地位定位的程度问题。反应出与政治相关联的价值观和一般价值观的从属关系。本书研究的公民文化理论虽然没有涉及亚洲的政治文化,也没有讨论东亚的政治文化环境特点等等,但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的公民文化体系仍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从以下三个层次来说:首先,认清公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文化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进步要在批判地吸收借鉴人类文明中的先进文化基础上,实现由传统文化向公民文化的转型。培育有序参与型的公民文化对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乃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它应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和方向。其次,把握公民文化建设的系统性。作者强调公民精神、公民能力和公民参与的重要性,强调政治文化与体系结构之间的适应性。因此,我们国家在建设公民文化时,要注意政治文化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从公民自身和政治制度两方面来看,既要重视培养公民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又要重视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机构调整,使其和有序参与型政治文化相协调。再次,遵循公民文化建设的渐进性。培育成熟的公民文化是一个渐进的累积性的过程。作者认为公民文化需要通过公民在长期的民主政治实践中不断孕育成长,它需要具备经济发展、民主体制等一系列条件。因此,在公民文化建设中我们不能急于求成,追求一蹴而就,要遵循渐进原则,通过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为公民文化提供经济基础和制度保障,通过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公民精神为公民文化的发展提供社会基础和人才支持。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我们不能否认《公民文化》一书对于推动政治学发展的巨大作用,但是我们也要从成片的赞美声中找到其中的不足,表达自己的另外的看法。首先是研究的对象代表性不够广泛,所研究的都只是欧洲和美洲的国家,忽视了其他大洲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特殊性。而且抽样调查的数据样本也比较有限,用对个体的研究结果去反映整个国家的政治文化情况,说服力可能有些欠缺。而且书中很明显地在强调英美的政治文化与作者宣称的公民文化相符合,让人有种鼓吹英美为政治中心和研究模板的感觉,带有太强的主观感情色彩,影响了阅读对象的客观理解。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绝对的完美或绝对的缺陷,这本书给了我们很多关于政治学的启发和思考,值得我们以后时时翻阅,加强对其的了解,在不同时期体会不一样的政治学观念,用其中的知识去反思世界不同的政治现象,了解本国社会现状,最大限度地学以致用。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