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及领导核心课程名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学号:姓名:主要框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第一节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第二节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第三节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第一节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第二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第三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第一节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巩固和加强各族人民的团结合作一二三四一.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1.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首先,我国是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了工人阶级在国家的领导地位。其次,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最后,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动力。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队伍迅速壮大。二是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三是岗位流动加快2.农民阶级是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伟大领袖曾经毛泽东指出:“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而主要是工人和农民的联盟,因为这两个阶级占了中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到九十。推翻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主要是这两个阶级的力量。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主要依靠这两个阶级的联盟。”3.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学技术的这一重要地位,决定了知识分子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特殊重要作用。依靠知识分子推动科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已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二.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主要包括: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新的社会阶层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变革中出现的,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首先,经济领域的制度创新是新的社会阶层产生的重要条件。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使社会的劳动分工日益精细,为新的阶层的出现提供了从业条件。再次,产业结构的变化,促成了就业结构、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三.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劳动、知识、人才、创造,四者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劳动在其中居于核心和基础的地位;知识是创造财富的重要资源,但它只有通过劳动者、劳动资料,才能形成实际的财富;人才是知识资源的载体,人才的本质在于创造性。党的十六大强调:“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在全社会认真贯彻执行“四个尊重”的方针,是时代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在全社会认真贯彻执行“四个尊重”的方针,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具体体现。在全社会认真贯彻执行“四个尊重”的方针,目的在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党获得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在全社会认真贯彻执行“四个尊重”的方针,有利于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四.巩固和加强各族人民的团结合作历史发展表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国运衰败、人民遭殃。毛泽东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巩固和发展各民族的团结,关系到国家的统一和边疆的巩固。巩固和发展各民族的团结,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和各民族地区自身的发展。巩固和发展各民族的团结,是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专政和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一个重要条件。第二节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法宝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一二三四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已经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联盟。包括两个范围的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主体和基础;一个是大陆范围以外的,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任务是: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服务,为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祖国和平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服务。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新世纪新阶段,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帜,发挥统一战线在促进社会和谐中的独特优势,要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使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要继续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更好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干部担任领导职务;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鼓励新的社会阶层继续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认真贯彻党的侨务政策,支持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关心和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与和平统一大业。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前提和基础。民族团结是维护国家统一、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根本保证。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正确处理宗教问题宗教信仰自由是指每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我们一方面要尊重每个公民信仰宗教的自由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另一方面又要求宗教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范围内活动。第三节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建立巩固的国防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一二三四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第一,人民解放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第二,人民解放军是捍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第三,人民解放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建立巩固的国防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按照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相统一的原则加强军队全面建设。其中革命化是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现代化是中心任务,正规化是基础。贯彻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第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是解决包括国防建设在内的当代中国所有问题的前提和基础。第二,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使国防和军队发展战略与国家发展战略相适应。第三,积极探索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发展路子。第四,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第一,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第二,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第三,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第四,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第一,按照信息化的要求,积极创新发展军事理论。第二,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工程,培养高素质新型人才第三,继续对我军的体制编制进行改革,使之更趋合理。第四,围绕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目标,加快机械化和信息化复合发展。第五,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第一节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一二三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第一,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第二,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内在要求。第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也是党以实现民族振兴为己任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在中国能够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政治力量,只有中国共产党。第一,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二,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三,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第一,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为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必须改善党的领导。第二,从国内看,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党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三,从党的自身状况看,目前,我们党的实际状况同党肩负的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荣使命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当前改善党的领导,应着力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要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其次,要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最后,要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第二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二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第一,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第二,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能否长期执政的关键所在。第三,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正确把握了以下几个基本原则。第一,根本立足点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二,妥善处理与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关系。第三,切实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第三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一二三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第一,当今世界广泛而深刻的变化,要求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要求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第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要求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半个多世纪的执政实践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执政的成功经验,主要是: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必须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必须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第一,必须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保证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第二,必须把实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