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原理》试卷共3页(第1页)选择题答案写在选择题答题区内,其它各题在答案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边框区域的答案无效!▆《社会学原理》期末考试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2345678910DDCDCBABAC11121314151617181920BACDDAAABD1、社会学一词最早是由()提出来的A、涂尔干B、马克思C、斯宾塞D、孔德2、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A.社会结构B.社会运行C.社会制度D.社会整体结构及其运行规律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与“浊浪掩红日,狂沙浸炊烟”的意境迥异,从社会学的理论角度来看,它体现了()A.要素不同,导致结构不同B.要素相同,导致结构相同C.要素相同,要素之间关系不同,导致结构不同D.要素不同,要素之间关系相同,导致结构不同4、孔德认为人们的思想或智慧要经历的三个阶段依次是()A.神学、实证、形而上学阶段B.形而上学、神学、实证阶段C.实证、神学、形而上学阶段D.神学、形而上学、实证阶段5、从费孝通教授的学术经历可以看出()的重要性A.家庭研究B.社会问题研究C.社区研究D.民俗研究6、根据不同文化在文化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把文化分为()A.主文化、亚文化、反文化B.科技、规范、语言、价值C.文化元素、文化丛、文化模式D.文化区、文化区域、文化圈和边际文化7、把宗教、哲学、艺术、道德称为文化,把科学技术创造的物质成果称为“浅薄的文明”的观点出自()A.德国部分古典哲学家B.马林诺夫斯基C.克罗伯D.傅立叶8、一般地说,家庭建立的基础是()A.生产关系B.婚姻关系C.亲子关系D.抚养与赡养关系9、.在19世纪30年代之前就创造了“社会物理学”这一名词的是()A.孟德斯鸠B.伏尔泰C.圣西门D.卢梭10、西方国家的逆城市化转变是指()A.农村人口流向城市B.城市人口流向卫星城C.城市人口流向农村D.城市人口流向卧城11、提出“文化是人类生活的样法”的学者是()A.克罗伯B.梁漱溟C.库利D.泰勒12、被称为“第二次诞生”或“心理上的断乳期”指的是()A.青年前期B.青年后期C.少年期D.少儿期13、在社会化过程中()是人生中的一个“危险期”A.青年前期B.青年后期C.少年期D.少儿期14、“忠孝不能两全”反映的是一种()A.角色紧张B.角色冲突C.角色不清D.角色中断15、“集体激动”是用来解释社会学研究中的()A.法人行为B.犯罪行为C.组织行为D.聚众行为16、后工业社会理论是美国学者()最早提出的A、奈斯比特B、贝尔C、英克尔斯D、托夫勒17、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出现了大量下岗工人,这是社会流动中()A.结构性流动B.非结构性流动C.自由流动D.代际流动18、确定一个社区大体上的地域范围或疆界的客观标志是()A.社区中心的服务范围B.社区人员的流动范围C.行政区划D.交通设施19、标志着社区研究的开始的著作是滕尼斯的()A.《中等市镇》B.《社区与社会》C.《社区权力结构》D.《江村经济》20、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慎独”是一种()A.制度化控制B.内在控制C.外在控制D.宏观控制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2345678910ABCDEABCDBCDEABCDEABCDEABABCDEABCDEABCABCDE11121314151617181920ABCDEABABDABCDEACDEACADABCDEABCDABCDE1.社会学研究社会结构的主要角度有()A、自然环境、人口、文化B.经济基础、政治上层建筑、意识形态C、阶级结构D、经济、政治、文化E、阶层结构2.我国现代社会结构的主要特点是()A.稳定性B.封闭性C.双重性D.过渡性E.整合性3.家庭的结构主要有()A.血缘家庭B.核心家庭C.主干家庭D.联合家庭E.其他家庭4.以下属于社会资源的有()A.经济利益B.政治权力C.职业声望D.生活质量E、知识技能5.实证主义方法论认为()A.社会现象是纯客观的B.只有被证实了的知识才是科学C.自然科学的方法不适合于社会科学D.社会学研究应排除思辩哲学E、价值中立6.社会角色根据追求的目标可以归结为()A.功利性角色B.表现性角色C.规定性角色D.开放性角色E、自致角色7.“控制大城市规模”其本意指()A.降低大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率B.控制大城市的人口机械增长C.控制大城市的用地规模D.引导大城市人口和部分工厂企业向中小城市和卫星城疏散E、通过发展中小城市和城镇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使之不盲目流向大城市8.个人社会化的内容是()A.教导生活技能B.培养社会角色C.传递社会文化D.完善自我观念E、提高生活质量9.聚众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有()A.骚乱B.狂欢C.恐慌D.赌博E、斗殴10.当代现代化理论的代表性观点有()A.信息社会论B.后工业社会论C.增长极限论D.世界体系论E、依附论▆▆《社会学原理》试卷共3页(第2页)选择题答案写在选择题答题区内,其它各题在答案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边框区域的答案无效!▆11、斯宾塞的社会有机论和社会进化论阐述了以下观点()A.社会有机体和生物有机体具有相似性B.社会的进化是自然的过程,不应人为干预C.社会的进化是自然的过程,但国家应进行人为干预D.在生物有机体中,分子是为整体而存在;在社会有机体中,整体是为部分而存在E.在生物有机体中,整体是为分子而存在;在社会有机体中,部分是为整体而存在12、关于社区研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社区研究在我国大约始于1949年,主要关注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B.社区研究在我国大约始于1997年,主要关注社区发展C.社区是社会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社会学的一种研究方法D.农村社区的形成途径有自然起源、社会组合、农村建设三种E.温州模式和珠江模式表明社区研究在实践上可以直接为城乡社区的建设发展服务13、奈斯比特认为信息社会的主要标志性事件是()A.1956年美国第一次出现白领工人人数超过蓝领人数B.1969年美国加州大学研究人员成功将几台计算机用电缆连接以传输数据C.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D.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E.因特网的迅速普及14、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面临两大困境是()A.人口膨胀B.政治腐败C.环境污染D.对发达国家的依赖E、外来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冲突15、两代人“同居不同户”措施的提出深刻体现了()A.社会学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作用B.社会学的整体性C.社会学的综合性D.社会学的意识形态作用E、社会的现实性与实践性16、韦伯提出社会分层的标准有()A.经济标准B.职业标准C.教育标准D.政治标准E.社会标准17、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我国存在几个为人们承认的阶层是()A.工薪阶层B.农民工阶层C.知识分子阶层D.个体工商业者阶层E.私营企业主阶层18、对偶婚家庭的特征是()A.兄妹通婚和姐弟通婚;B.一个男子同时有许多妻子,但其中有一个是主要的,称主妻;C.一个女子同时有许多丈夫,但其中有一个是主要的,称主夫;D.同血缘的一群兄弟和另一血缘的一群姐妹结成夫妻集体;E.个男子只有一个妻子;19、以下属于芝加哥学派的社会学家有()A.库利B.米德C.罗斯D.托马斯E.帕克20、社会学的学科特征是()A.整体性B.综合性C.描述性D.现实性E.实证性三、名词解释(共12分,每小题3分)1、社会结构答:是一个在社会学中广泛应用的术语,但是很少有明确的定义,最早的使用应该在20世纪初汉语社会科学的形成时期。在当前的汉语社会科学中,这个模糊的概念仍然被广泛使用,广义地讲,它可以指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领域多方面的结构状况,狭义地讲,在社会学中主要是指社会阶层结构。2、社会化答:是个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语言、规范、价值观等社会行为方式和人格特征,适应社会并积极作用于社会、创造新文化的过程3、社区答: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个领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是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内容,是宏观社会的缩影4、社会分层答:是指社会成员、社会群体因社会资源占有不同而产生的层化或差异现象,尤其指建立在法律、法规基础上的制度化的社会差异体系。四、简答题(共24分,每小题6分)1、西方社会分层理论述评答:社会分层实即由特定的资源配置方式所形成的有价值的社会资源在社会成员中的不平等分配,这种不平等的分配必然会引来在财富、权力、声望、教育等的占有上处于不同等级的社会成员的各种不同的反应,从而对既有的社会分层体系以及维护这种分层体系的既有社会秩序产生压迫性的反作用。“分层理论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要确定人口中的各个不同部分是如何做出反作用的,并产生什么样的后果。”②由于在分层体系中的上层“精英”通常是既有的社会分层制度和社会秩序体系的获益者,因而通常也是它们的维护者,因此,就对于既有社会秩序的影响和意义而言,在分层体系中处于下层的那些社会成员的反应就更值得重视。伦斯基(GerhardE.Lenski)曾描述了从“非精英者们之间为争夺精英们雇佣的职位的竞争”到“大量普通人们的集体反作用”等七种来自下层的反应。③但就这些反应或者说反作用对既有社会秩序的关系而言,事实上无非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利于、至少是顺从既有的社会秩序体系的,即社会成员接受认同既有的分层制度,这种接受和认同表现为即使在努力改变自身的社会地位时也总是通过现有制度所确认的、规范化、合法化的手段;另一类则是不利于甚至冲击既有的社会秩序的,即社会成员否定拒斥既有分层制度,并试图通过超越于现有制度所确认的那种规范化、合法化的手段(因而也是与既有社会秩序体系不相容的手段)来达成自身社会地位乃至整个社会分层体系的改变2、简述社会化的内容与影响社会化的因素答:社会化的基本内容是:1、生产、生活和学习的基本方法、知识和技能。包括家庭生活的知识和技能、关于身体与健康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参加生产劳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等。另外,还包括一个重要内容是学会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能。2、社会规范的学习和掌握。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其他的力量,使人们逐渐形成一种信念、习惯和传统,从而能够比较自觉地约束个人的行为,调整个人与其他人、群体以及社会之间的关系。3、生活目标和人生理想的确定。这能够使人们了解自己生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能够根据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去处理各种上生活的矛盾和问题,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形成自己的发展方向,由此使整个社会达到▆■■■■■■■■■■■■▆《社会学原理》试卷共3页(第3页)选择题答案写在选择题答题区内,其它各题在答案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边框区域的答案无效!▆一种整合。4、社会角色的学习和培养。社会化的重要目标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种角色,而个人对社会的适应,包括学习各种社会规范、掌握各种社会和生活的知识与技能等,都是通过各种角色的学习而实现的。人们学习和扮演各种社会角色,实际上是按各种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去规范自己的行为。5、个性的发展。社会化不仅是一种社会的教化,而且是是一个个人内化的过程。因些,它不仅要使人们学习社会文化,取得了社会成员的资格,而且它同时也是一个个人学习以及个性发展的过程。影响社会化的因素:(一)家庭个体从出生起就在家庭中获得一定的地位。家庭在社会化中地位独特,作用突出。童年期是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儿童的语言、情感、角色、经验、知识、技能与规范方面的习得均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二)学校学校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向个体系统传授社会规范、价值观念、知识与技能的机构,其特点是地位的正式性和管理的严格性。个体进人学龄期后,学校成为其社会化最重要的场所。学校教育促使学生掌握知识,激发其成就动机,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互动的机会。学校还具有独特的亚文化、价值标准、礼仪与传统。在早期社会化中,学校是不可替代的社会化载体。(三)大众传播媒介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媒是十分重要的社会化手段。影视、音像、广播、报纸、杂志,特别是国际互联网迅速向人们提供大量各种信息,使人广开视野,学到新的知识与规范。大众传媒的社会化作用与日俱增。现代社会心理学十分重视传媒对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