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开展,素质教育作为一个全新的理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关注。提高学生的能力而不是提高学生的成绩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们努力的目标。而我觉得在这场教育方式的改革中,教师所起是作用是巨大的。教师要改变自己长期以来形成的教学模式,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考虑怎样去完成好一节课。而教师的任务也是艰巨的,因为他们的压力不仅仅来自于未来,那些他们从未尝试过的新的教育方法,更有一些是来自于过去,来自于自己长期形成的习惯。所以,这对教师而言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这个问题的解决将直接关系到教育改革能否顺利开展。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通过对历史知识的长期学习与历史教学的从事,我颇有一些感触,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确实是势在必行了。众所周知,历史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它的变化性相对较小,如果陈旧的知识,再配合上陈旧的教学方式,其结果势必造成历史课堂教学的沉闷和了无生气。课程改革将给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注入新的活力。教学过程非常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在旧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但没有发挥出来,反而被禁锢的死死的。有的教师认为在上课的时候找几个学生读一读课文,找几个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就算是学生的主动参与了,其实不然,学生的参与应该是思想的参与、精神的参与,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而不是被叫起来读课文,这种被动的被指派着去做什么。学生的积极性还是得不到充分发挥。更有甚者,有的教师满堂灌,采取填鸭式教学,造成教师很是疲惫,而很多学生却昏昏欲睡,只有少数学生睁着茫然的眼睛注视着教师。那么如何真正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我在这几年的历史教学工作中总结了一点经验,讲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一、改变角色创设体验情景在历史教学中,让学生能够置身其中给学生创造一个体验的情景是让学生参与教学的一种方法。比如我再将中国历史第一册第一颗《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由于是课改后初中历史的第一堂课,也是初一学生们第一次在初中学习历史,为了使他们对历史课产生兴趣,让他们有新鲜感,我利用初一学生想象力丰,好奇心强的特点,在上课时我并没有以一个教师的身份开始上课。而是给学生们假设“我是一个导游,驾驶着一架时空穿梭的宇宙飞船带着同学们这些“游客”去进行一次远古的旅行。”这样的形势一上来就吸引了所有学生们,他们感觉很新鲜,从没有老师这样给他们上过课。从课的一开始就吊起了学生们探索历史的兴趣。紧接着,我驾着飞船带着他们回到了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的时代。然后,我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动作给他们讲述了这一课。一节课下来,所有学生都对历史和我的历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经常有同学在课下遇到我是主动有求我到他们班去讲课,这样我这一学期的历史课都是在同学们非常有兴趣的情况下进行的。有了兴趣,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都很强,课也上得很精彩了。二、深挖教材。深挖教材不单纯指挖掘教材内的一些有思想性的内容,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鼓励学生发现教材上的缺点与不足,而勇于把他指出来,大家一起来分析。例如在讲到初中历史第四册的第一课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时,第一个小标题: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一目时,有的同学提出,这一段有问题,就拿出来一起研究。1927年4月蒋介石叛变革命以后,在南京建立了“国民政府”。不久,汪精卫也发动政变,南京国民政府同武汉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同学提出,蒋介石建立的是南京国民政府,汪精卫发动政变后建立的是什么?教材上并没有交待呀?而书上直接就写南京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合并,是不是太突然了?大家一致认为这样说是有些问题。对这位提出意见的同学,教师给予了鼓励。这样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认为自己也能发现教材中的不足,自己能给那些编写教材的著名专家、教授挑出错误,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同时也会对这个问题留下深刻的印象。三、假设你就是他。我们在讲授历史知识的时候,常会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同学听课的兴趣不高,参与意识不强。那是因为他们缺乏一种主人翁意识。我在讲课的时候,不是经常性的让学生看教材,因为那样会分散他们的一部分注意力,使他们着重于接受,而不是思考。同时当他们知道事情发展的结果时,对听课的兴趣也会有所下降,我总是要他们扣着书,由我引导着他们一起重温历史。例如:在讲到国民政府北伐战争时,我就问学生:“国民政府北伐,在进攻张作霖的过程中,日本为什么会阴挠?又为什么事件会在山东发生呢?”引导学生回忆已讲的内容:支持奉系军阀张作霖的帝国主义国家是日本,你打他的狗腿子,他的主子当然会出来干涉啦!山东原是德国的势力范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战败,日本接收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特权,为此中国还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所以在北伐时期,山东是日本的势力当国民政府军队从这里经过时,他们会出面干涉。这样一来,不是教师给学生进行灌输,而是学生给学生解释。说的同学说得认真,听的同学听得仔细。都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讲到皇姑屯事件时,张作霖作为日本在中国东北的代言人,却不能满足日本人的要求,如果你是日本人你会怎么办?有的同学说:“把他撤掉,再换别人。”但是张作霖是东北奉系军阀的头子,势力也非常大,日本人要把他撤掉,又有谁能在东北压倒张作霖站稳脚跟呢?这条道行不通。又有的同学说:“那就把张作霖杀掉。”东北是张作霖的老巢,心腹众多,如果他们知道张作霖被日本人杀害,势必要去找日本人报仇,这样非常不利于日本在中国东北的统治,所以日本人也不会这样做的。最后,同学们得出结论:“如果我是日本人,就把张作霖暗杀了。然后我告诉学生,日本的确是按你们说的去做的。接下来讲皇姑屯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当我讲到东北易帜时,就问学生:“张作霖死后,国民政府劝说张学良改旗易帜,服从国民政府,而日本人威逼他在东北“独立”,如果你是张学良,你会怎么办?”同学们一致认为张学良不会听日本人的。为什么?因为张学良的父亲为日本人。最后总结,张学良确实没有听从日本人的,而是改易旗帜,服从国民政府。究其原因除了家仇之外,还有国耻。毕竟张学良也是中国人,特别是张学良接受过比较高的教育。早年在保定武备学堂就读,作为一名军人,有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义务。这样在讲到“西安事变”的时候,学生就能比较自然的进行过渡:日本人进入中国是外族入侵,而且日本人害死了张学良的父亲,强占了在东北的地盘,所以张学良本身有反对日本人的意愿,但蒋介石却实行“不抵抗政策”,反而强令张去进攻八路军,结果进攻八路军接连失败,导致张在情绪上的极度不满,正是由于家仇国耻,和自身利益的驱使,才使得张走上了逼蒋抗日的道路。通过这样的讲述,让学生明白历史的发展是一种必然。伟人也是人,历史人物也是普通人,也有普通人所具备思维。这样我们都可以通过认真的分析了历史,进而触摸到历史脉搏。四、自己动手。自己动手,主动参与,也是调动学生主动性的重要手段之一。例如,我在讲“大跃进”这一课之前,向学生们布置:“那个时代有很多事情是正常人所无法理解的,对你们来说更象是在讲笑话。令你们很难相信,但你们的父亲长辈就生活在那个时代,我们学习的也正是他们经历的。所以这一段历史并不遥远,他们讲的比我所讲的和书上所说的来得更加直接、更加真切、更加具体。你们可以回去问问你们的长辈,最好能记下来,我希望下节课,能有同学为我和大家讲一讲你所知道的那个时代,好不好?”等到上这一课的时候,同学们非常踊跃的举手回答问题。很多书上没有提到的内容在同学们的发言中都得到比较好的解释。同学尤其感兴趣的那个时代的浮夸,“一个米粒煮一锅,一个棒子拉一车,高粱秆上架电线,撑着西瓜过黄河。”“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我们学校地处农村,很多学生都参加过农业劳动,对于农作物的产量多少有一些了解,当有的同学说到那时的水稻亩产上万斤的时候,同学们都笑了。然后我总结:这就是那个时期的特殊情况,领导干部脱离了群众,基层干部好大喜功,虚报产量,形成了“浮夸风”。有一位同学讲:“那时候炼钢铁,把人们家里的所有铁器都收去了,甚至连铁锅都没有了。”有的同学奇怪的问:“那吃饭怎么办呢?”那位同学接着说,“那时候叫吃‘大锅饭’,都在一起吃,家里不用做饭,所以也就用不着锅了。”又有的同学补充说:“没错,我们家的小屋里还有一个旧桌子,抽屉上的拉手都没有了,我问妈妈,她告诉我拉手是黄铜做的,都是在那时候给卸走了。”然后我再给大家讲“大炼钢铁”的由来。同时针对一些同学对“大锅饭”很感兴趣,觉得那样也不错的想法,对学生们讲:“同学们感觉一起劳动一起吃饭的大锅饭也挺不错的,是吗?其实不然,多干活少干活,都一样吃饭,干活与不干活,也一样吃饭。这样会造成懒惰的人越来越懒惰,而勤劳的人由于心里的不平衡也会变得懒惰。这样吃饭的人不少,干活的人却不多。你们说社会生产还怎么发展呢?”让学生们看到“大锅饭”的弊端。这样让学生主动的参与进来,自己去寻找的学习方法,远比老师的简单说教、照本宣科来得深刻。经过我的不断尝试,和师生的共同努力,同学们认可了历史学科,而且学习的历史的热情非常高,我觉得这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结果,让学生不再只是旁观者,而是作为主角出现在课堂上,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也希望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开展,能够有更多的教师重视并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发现一些更好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更加生动有趣,使知识获得的更加轻松。看似短暂的一生,其间的色彩,波折,却是纷呈的,深不可测的,所以才有人拼尽一切阻隔,在路漫漫中,上下而求索。不管平庸也好,风生水起也罢,其实谁的人生不是顶着风雨在前行,都在用平凡的身体支撑着一个看不见的灵魂?有时候行到风不推身体也飘摇,雨不流泪水也湿过衣衫,而让我们始终坚持的除了一份信念:风雨总会过去,晴朗总会伴着彩虹挂在天边。一定还有比信念还牢固的东西支撑着我们,那就是流动在心底的爱,一份拳拳之爱,或许卑微,却是我们执著存在这个世界上,可以跨越任何险阻的勇气、力量和最美丽的理由。人生的途程积累了一定的距离,每个人都成了哲学家。因为生活会让我们慢慢懂得:低头是为了抬头,行走是为了更好地休憩,不阅尽沧桑怎会大度,没惯见成败怎会宠辱不惊,不历经纠结怎会活得舒展?看清才会原谅,有时的无动于衷,不是不屑,不是麻木,而是不值得。有时痛苦,不是怕失去,不是没得到,而是因为自私,不肯放手,不是自己的,也不想给。人生到最后,有的人把自己活成了富翁,有的人却一无所有。梭罗说:一个人富裕程度如何,要看他能放下多少东西。大千世界,我们总是想要的太多,以为自己得到的太少。是啊,一个贫穷的人怎么会轻易舍得抛下自己的所有呢?到了一定年龄,才会明白一个人对物质生活的过多贪求,反而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愈加贫穷。人生到了最后,其实活出的只是一个灵魂的高度,清风明月,花香草色,便是一袖山水,满目清澈。放下从前,放下过去,从容地走入当下,和自己的内心交流,和自己的灵魂对话,听时光走过的声音,嗅闻它御风而过的芳香……如果兜兜转转了大半个人生的你,此刻依然觉得自己很贫穷,那么愿一无所有的你,看似短暂的一生,其间的色彩,波折,却是纷呈的,深不可测的,所以才有人拼尽一切阻隔,在路漫漫中,上下而求索。不管平庸也好,风生水起也罢,其实谁的人生不是顶着风雨在前行,都在用平凡的身体支撑着一个看不见的灵魂?有时候行到风不推身体也飘摇,雨不流泪水也湿过衣衫,而让我们始终坚持的除了一份信念:风雨总会过去,晴朗总会伴着彩虹挂在天边。一定还有比信念还牢固的东西支撑着我们,那就是流动在心底的爱,一份拳拳之爱,或许卑微,却是我们执著存在这个世界上,可以跨越任何险阻的勇气、力量和最美丽的理由。人生的途程积累了一定的距离,每个人都成了哲学家。因为生活会让我们慢慢懂得:低头是为了抬头,行走是为了更好地休憩,不阅尽沧桑怎会大度,没惯见成败怎会宠辱不惊,不历经纠结怎会活得舒展?看清才会原谅,有时的无动于衷,不是不屑,不是麻木,而是不值得。有时痛苦,不是怕失去,不是没得到,而是因为自私,不肯放手,不是自己的,也不想给。人生到最后,有的人把自己活成了富翁,有的人却一无所有。梭罗说:一个人富裕程度如何,要看他能放下多少东西。大千世界,我们总是想要的太多,以为自己得到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